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混在遮天玩群聊 > 第98章 时代的碾压

混在遮天玩群聊 第98章 时代的碾压

作者:再梦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06 14:15:57 来源:258中文

出了步兵学校,气氛有些凝重。杜中宵神情淡然,引着众人向北边的骑兵学校走去。

这事情跟自己有什么关系?朝廷要抽兵抽将,要依河曲路建制整训禁军,自己一句话说,全部遵旨行事。什么都教给他们了,自己练不出兵来,能怪谁去?

到了子城北面,骑兵学校前,见匾额下面,左右合起来是一首诗:“丹心碧血凌云志,铁骑轻敲塞上霜。埋骨何须桑梓地,马蹄踏处是吾乡。”

王拱辰见了,笑道:“经略,怎么骑兵这里,比步兵文雅了许多?”

杜中宵道:“骑兵与步兵不同,更加要求他们能独立作战,能小队作战。说起来,骑兵才与汉唐征讨大漠时的军风相仿。文雅一些,让他们继承前人,重现汉唐之雄风。”

王拱辰道:“经略说的是,骑兵委实是如此。纵横大漠,所向无敌,留下了多少诗篇!”

一边说着,众人一起进了骑兵学校。这里与京城军校差别不大,不过更加注重于小队训练,要求比京城军校严格了许多。京城军校除了炮兵之外,骑兵和步军的训练除了内容,并没有什么不同,没有针对兵种特点和作战风格重点培训。步兵侧重于大军阵,对阵列要求更高,骑兵则注重于小队,对于单兵和少数兵员的合作更加注重。制度上面,骑兵要求不同的士卒相遇,可以临时组织,有一整套的办法。

有了在步兵学校的教训,众人都没有说话,默默从骑兵学校出来。

到了西边,是步兵学校的乙校,训练军官和效用的学校。一到门前,王拱辰看见两边挂着的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由微笑。骑兵那里文质彬彬地讲究平仄对仗的风格,一到步兵这里就不见了。这句话杜中宵的记忆里印象深刻,几乎尽人皆知,到处张挂。学校里有,部队里有,报纸书籍上更是常见。记忆中,这好像是从什么古籍中摘出来名言,现在自己成了古人,才发现并没有这句话。平仄不对,不应该出自严肃的诗中,也不应该是对联,更似是一句俗语,便挂了这里门两边。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实际上是一句出现时间很晚的俗语,是新中国建国之后的事情了。后一句梅花,全句七字除苦字全平,不可能出现在诗词里,也不可能是对联。跟后世的许多著名对联一样,是新时代文人的创作,而后套一个民间故事的壳子,广为流传。这种故事都有模板,要么是民间的落魄文人,要么是新登第的什么大臣,套一个历史名人的壳子,对出了对联,从而收获巨大名望和财富。

在这个年代,没人会认为这样两句话是名人所作,一看就知道是民间的励志俗话。

进了学校大门,王拱辰四处一看,果然跟前边看的步兵甲校同一种风格,营区不少牌子,写着各种通俗易懂的话。只是这里是军官学校,内容与兵营学校的甲校有很大不同。

进了大门之后,左右各有一块牌子。左边写着“官兵一致,责任分明。”右边写着“锻炼自己,研究敌人”。再向前几步,又有一块牌子“不打无把握之仗”,另一边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

这些话言简意赅,一个废字不用,意思简单而且直接。

到了官厅后,墙上又有几行大字:“在学习与实践中,发现战争规律,认识战争规律,理解战争规律,掌握战争规律。在战争中,依战争规律指挥、战斗。”

王拱辰看着这句话,想了好一会,才完全明白在说什么。学习、实践、规律这几个词,这个年代不能说没有,但跟墙上写的意思不能完全符合,让人一时不知道在说什么。不过想通了后,就明白了讲的是什么,发现并没有其他的话和词能代替,不然意思就变了。

看了几遍,王拱辰对杜中宵道:“经略,如果我猜得不错,其实这句话不只在这里,其他几个学校一样要遵守的,是也不是?”

杜中宵道:“内翰说的不错。其实不只这里,在随州练兵时,就是遵从这个原则。只不过那个时候凭感觉行事,说不明白。等这里建了军校,才总结出这几句话,人人都要背诵。”

王拱辰对狄青和孙沔道:“太尉,上次演武大败,圣上和朝臣一直想不通为什么。现在看到了这几话,应该大致有数了。京城军校虽然精选人才,用的教材是来自于河曲路军中,但与河曲路军校的教法完全不同。这里的说的规律,其实就是朝廷说的兵法,不过更加准确。因为兵法之中,战例多,大而统之的内容也多,偏偏行军、作战的细节不多。即使有细节,也不知其所以然。墙上说的规律,就是从大的原则起,到行军作战的各种细节,全部成一个体系。河曲路的军校如此要求,哪怕不能人人做到,大多部分都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差距就大了。”

孙沔点了点头,虽然觉得王拱辰夸大了,不过还是承认他说的有道理。河曲路的军制、教材,其实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怎么来的?就是墙上写的,从学习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总结出的内容,就是战争规律。表现出来的,是军队的编制、组织、指挥和各种条例、教材。

这个体系非常初级,很不完备,但对这个时代来说,对所有的军事理论、兵法及各种军队,都是碾压的。体系一旦行成,战斗力哪怕是下限,远高于其他军队的上限。战斗力的差别,可不只是火枪火炮对冷兵器的差别,而是科学规律对个人经验的差别。

杜中宵会不会打仗?练营田厢军的时候,他的军事经验几乎为零,怎么会打仗?一旦北上,连战连胜,当者无不披靡,除了火器犀利,还有军事体系对其他军队的压倒性优势。

军事是科学,当然有自己的客观规律。有冷兵器和火器共同遵守的一些规律,如保存自己,消灭敌人,集中兵力形成局部优势,诸如此类。还有两者不同的规律,比如交战距离,阵形由密集变为疏散。

杜中宵把自己的编制、教材、册子等等,全部都献到朝廷去了。很多大臣拿着当宝,以为照此办理就可以练出一支同的战无不胜的强军。许多人献计献策,觉得京城禁军,必然是河曲路禁军比不上的。却失去了最根本的东西,他们不知道杜中宵是怎么带出来这支军队,编出那些册子的。

看着墙上的几行大字,狄青有些茫然。教学和练兵中有什么不足,他可以学习改正,自己读书认字不多,可以使劲用功。自己成长于军营,对军中事务无比熟悉,总不会比不几个半路出家的将领。但墙上这几行字的意思,哪怕王拱辰解释了,自己还是不明白。什么是实践?什么是学习?什么是客观规律?好像明白,却又怎么想都不对。从经验上升为科学,原来的禁军体系,就完全没有用处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