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混在遮天玩群聊 > 第112章 调回京城

混在遮天玩群聊 第112章 调回京城

作者:再梦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06 14:15:57 来源:258中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枢密院里,杜中宵和贾昌朝、田况、程戡围坐,讨论着刘敞好回来的奏章。

田况道:“依刘制诰所言,他过了宥州后,在三岔口和夏州铁冶务碰到两次军队平叛。三岔口没有下文,铁冶务狄青明言,是军兵贪图那里繁华,借口党项人作乱,纵兵抢掠。以此说来,只怕洪州等地的党项人叛乱,都十分可疑。时间久了,真相到底如何,只怕没人说得清了。”

贾昌朝道:“铁冶务的乱军狄青已拿了人,在石州处斩,可见其治军极严。其他地方,说不定真是党项人作乱,也未可知。前线的事情,我们如何说得清楚?”

杜中宵道:“不错,前线的事情我们说不清楚,离着石州远的,狄青又如何说得清?离着近的地方他自然知道,所以拿了作乱的将卒,斩首示众。离得远的地方,因为不清楚,只好不管。”

贾昌朝不悦:“副使如此说,就是认为前线确实有军兵贪图钱财,纵兵为乱?”

杜中宵道:“不只是贪图钱财,还有军功呢。破灵州之后,党项人抵抗并不坚决,大多城池都是望风而降。此战打得顺利,士卒没了性命之忧,可也没了军功。一安定下来,难免就有人别起心思。”

贾昌朝道:“如此说,就没有办法了。现在看来,狄青治军极严。一有乱子,立即弹压,哪怕是有功将领,也不惜斩杀。军中如此,已是难得良将。”

杜中宵道:“太尉,狄青治军极严,治下还出现这么多乱子,才是问题所在。如果是主帅纵容,那朝廷只要严令,事情并不难办。在主帅军纪严厉的情况下,部下还多次违背军纪,抢掠百姓,朝廷竟然无计可施,才真正头痛。将领不行,可以换将,整个军制有问题,又该如何?”

贾昌朝一时语塞,不知道说什么。禁军整训,贾昌朝在外为官,等他回朝任枢密使,整训已经完成了。杜中宵在河曲路的军制,禁军整训的模板,贾昌朝都不清楚。所以他主枢密院,是凭着以前对禁军的印象来的。依照以前禁军的样子,狄青已经是难得良将,所以他处处维护。

杜中宵不同,任御史丞的时候,表明皇帝对自己有疑虑,那时军中的事情一概不管。现在任为枢密副使,就表明了皇帝的态度,当然要紧盯军制。从刘敞的奏报看得出来,狄青治军很严,但那不代表他的所部没有问题。铁冶务是宋军作乱,那么其他地方的事情,很可能也是这样。

田况道:“不管怎样,党项战事就是如此。不管将来怎么样,总要等打完再说。”

程戡道:“这话说得对。不过,现在只剩下银州一地,那里虽然人口密集,党项军兵众多,也抵抗不了多少时候。灭了党项之后,狄青所部大军该当如何,才是最重要的。”

听了这话,几个人都沉默下来。不错,这才是最重要的。宋军夺取朔州和德州的行动没有开始,为了占据对契丹的绝对优势,攻下银州之后,应该把狄青所部调往河东路。狄青显然也是这样想的,正准备银州战事结束后,大军前往保德军,乘火车去并州。

田况道:“若契丹丢失朔州后,并不与本朝开战,狄青所部不必驻防边境。”

贾昌朝道:“耶律洪基所部大军号称四十万,我们若是夺他朔州,岂能坐视不理?若是四十万大军攻朔州,韩琦所部能不能支撑?若是不能,还是要狄青所部增援。”

田况道:“朔州一城,耶律洪基四十万大军,到了那里吃什么?韩琦布置了十万人,夺朔州已经足够。再多人马,后方粮草都不好供应。”

贾昌朝道:“狄青所部可去并州一带,有铁路运粮,应当不难。二十万大军在并州,随时可以北援朔州,洪基必然不敢兴大军而来,这就是以势压人。”

杜中宵道:“自耶律重元自立,契丹两帝并立已经近五年,也打了五年。重元和洪基都是兴举国之兵而战,花费无数。这几年,西京道入不敷出,没有积蓄,怎么支撑洪基的四十万大军?契丹可没有铁路运粮,四十万大军到朔州,他们吃什么?”

贾昌朝道:“契丹可与本朝不同,其大军前出,并不多么需要粮草。”

杜中宵道:“太尉,那是契丹攻本朝的时候,可以就地取粮,在西京道怎么能这么做?四十万大军攻朔州,契丹人得有一半运粮,还能以支撑。韩琦布置十万大军,作为一路,人数足够。朔州一州,契丹人疯了才会出四十万人。最可能的,契丹多年鏖战,早已力疲,败了重元之后要开始休养生息。我们及时占住朔州,两国可能小找,大战可能性不大。”

田况道:“副使说的是。契丹两帝相争五年,国家早已力疲,怎么可能再与本朝开战?”

贾昌朝见都不支持他,只好道:“未虑胜,先虑败,此兵法之要。多备些兵力,总是不会错。”

杜中宵道:“自去年九月,狄青带军出镇戎军,到现在近六个月了。对于军队来说,这么长时间已经师老兵疲,不好再让他们直接参与战事。破了银州,当让他们到延州,坐火车回到京城附近来。夺取朔州,河曲路和河东路的兵马足够,没有必要在前线堆积重兵,反而让契丹生疑。大同府一带,并不适合大军作战。河曲路和河东路三十余万兵马,已是非常,不需要再添重兵。”

田况点头:“夺了朔州,与契丹交恶,要小心的不是河东路,而是河北路。河东多是山路,并不是契丹人喜欢的战场,他们最擅长的还是河北路的千里平原。及时让狄青所部回京城,才是正途。”

夏竦为陕西路经略使时,辟田况为判官,自此后在西北多年。与贾昌朝比起来,田况对军中的情况了解比较清楚,看得出狄青所部的毛病。靠狄青一人,现在的军制下,二十余万大军是他难以指挥得过来的。全军猥集一处才好,一旦分兵,下面就很给照顾得到。

入横山之后,才发生了这些乱子,与以前的禁军比起来,其实已经非常好了。以前作战,二十余万大军,不知会发生多少乱子。很多时候,这么多军队出战,不等打仗,自己就先乱子。但现在不同,有河曲路出来的大军比着,这支军队实在差得太远。

田况隐隐猜到了杜中宵的心思。调狄青大军回京城附近,很可能要进行重新整训,不能够再这样苟且下去。对党项作战,数百里就已经兵临都城,大势已去。契丹却不可能,数百里还是汉地,刚刚摸到契丹本部的边,大战还在后头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