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混在遮天玩群聊 > 第140章 用人换地

混在遮天玩群聊 第140章 用人换地

作者:再梦里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06 14:15:57 来源:258中文

杜中宵在官厅里,拿起今年刚刚殿试放榜的进士名录,从前向后看去。状元章衡,榜眼窦卞自己都没有记忆,心中有些不以为然。再看第三人罗恺、第四人郑雍、第五人朱初平,自己都没有印象,不由摇头。看来这一届进士,并没有什么突出人物。

一直看下去,到了第二甲,突然看到了苏轼,才又集中精神。苏轼的舅舅文同曾经在胜州共事,不过苏轼兄弟一直在蜀,没想到参加了这一届科举。向下看去,又看到了苏辙、曾巩,唐宋八大家,这一届里就出了三个。其他杜中宵有印象的人物,还有张载、程颢,以及吕惠卿、章惇等人,其余的还有几个好似有印象,却记不真切。

仔细一算,这一届里后世留名的人物竟然不少。特别是宋朝的几大学派,杜中宵有印象的,就有洛学程颢、关学张载和蜀学苏氏兄弟,竟然全在这一榜登第。

嘉祐二年科举,被后世称为龙虎榜,是整个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一届,很少有能相比的。这一届欧阳修为主考官,一改文风,古文运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他也回此遭到士子忌恨,省试结束的时候被公开辱骂,还好得到了皇帝的坚定支持。这一届的特点,榜单名次高的人物,大多没什么成就,反而是后面登第的举子,出了许多大人物。

杜中宵不长于文学,对此次科举并不重视,也不关心。直到现在殿试完了,观看榜单,才发现有许多史上留名的大人物,原来是在今年登第。

把榜单放下,杜中宵想了想,觉得这一届挺有意思的。自己有印象的人里,首先是文学大家,如苏轼兄弟和曾巩等,再就是开宗立派的理学大师,如程颢和张载等人。真正在政治上留名的,章惇和吕惠卿等人,大多都是王安石变法的干将。

由这一届进士名单,也可以看出,王安石变法当时受到青状年官员的拥护,这一届进士,多数是其支持者。至于苏氏兄弟和程颢、张载等人,就不稀奇了。欧阳修倡导古文运动,他们应该是文风刚好相合而已。他们未必是第一次考科举,以前不能登第,这一次行了。

苏轼等人不谈,杜中宵在文学上并没有什么建树,他们还是他们。几个王安石变法的干将,却有些意思。今年如果夺到了朔州,经过两三年的军改,就可以对契丹进行灭国之战。灭了契丹,宋朝就真正再现了汉唐盛世,那个时候,也就没什么再敢阻挡政治改革了。这些新及第的进士,那时正当壮年,他们的态度,就非常重要。看他们在王安石变法中的作为,想来能出几个大人物。

正在这时,富弼进来,拱手道:“太尉,契丹使节已经到了并州,两日之后到京城。”

杜中宵道:“哦,正好十天,庞相公时间算的倒好。他们来了,就可商量一下,与契丹的战事什么时候结束。马邑一战,本就是契丹因怒兴兵,打不久的。再在那里僵持下去,契丹难以支撑,对于我们也是虚耗时间。现在军改在即,就是因为前线有战事,才没有开始。”

富弼道:“若是契丹使节到了,该怎么与他们谈?此次契丹来攻,总要给他们一点甜头,他们才会退去。不过,如果给的多了,仗岂不是白打?”

杜中宵想了想,道:“依我之见,朔州一定是我们的,包括马邑县。北边的德州,也一定不能归还契丹。有德州,就多了一个进攻大同府的方向。至于白水泺和九十九泉,最好也能让契丹割让,如此我们就握住了鞑靼的命门。其他的,倒无所谓。”

富弼苦笑:“我们现在所占的,也只有这几个地方。全部都要,契丹未必肯。”

杜中宵笑了笑:“我们不给契丹土地,可以给人。萧革献朔州之后,重元一直不肯归降,实在是倔强无比。我们可以把重元还给契丹吗,他们难道还不满意?一个重元,抵得上几州之地了。”

富弼一怔:“重元已是朝廷之俘,若是还给契丹,岂不——”

杜中宵道:“是啊,重元只是朝之俘,才可以还给契丹。如果是他归顺,哪怕只身一人,都不能够还回去。一个不肯投降的重元,在朝廷手里实在尴尬,特别是只是萧革归顺的战利品,就更难处置。重罚不足以显朝廷之威,重赏徒惹天下笑,不如送给契丹算了。”

富弼想了想,好像也是这个道理。自从萧革归顺献了朔州,宋军俘虏了重元。哪知重元这厮嘴硬的很,抵死不降,倒让宋朝难办。若是杀了他,不是自己作战俘虏来的,实没什么意思。若是好吃好喝地养起来,他又不肯归顺,不是自找麻烦。

但在契丹眼里就不一样了,重元是逆贼,洪基急需他的人头,安抚内部。得到耶律重元,让契丹让出几州,又有什么。有这样一个交换,契丹的面子就保住了。

富弼想了又想,道:“太尉如此说,事情就好办了。只不过,自重元到京城,虽然一直不降,朝臣还是把抓到他当作少见的大事。如果这样送出去,是不是会让朝臣不满?”

杜中宵道:“所以此事要得到圣上同意才行。只要圣上同意,朝臣还有何话说?”

说到这里,杜中宵补充一句:“要不要把枢密院其余使副唤来,我们先商一下如何?等枢密院都同意了,我们再去禀明圣上,尽量让圣上同意。”

今天田况有事,曾公亮早上来了一趟就回去,说是家中有客人。枢密院里除了杜中宵和富弼,只剩下一个张昇。当下派了士卒,请田况和曾公亮来枢密院,就说有要事相商。

安利军白马渡口,耶律仙童和吴湛下了火车,感叹道:“南国的这火车真是神物!一路南来,便如飞驰电掣一般,极是快捷。而且又不用马料,路上不用歇息,千里一两日就到。”

吴湛道:“是啊,而且此物拉的货物又多,堪称国之重器。宋朝这几年的功夫,北抵阴山,又取了西域,灭了党项,想来此物出力不少。用此物运送粮草,千里也是等闲。”

耶律仙童连连点头,回身看火车,赞叹不已。有了火车,天下从此不同了,以前的很多经验都不能再用。契丹军队向来以快捷著称,纵横数百里,往来如风。可宋军有火车,千里也是等闲。只要铁路到达的地方,数日之间大军就可以聚集,机动性不是从前可以比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