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玄幻 > 沧元图 > 第一卷 山路漫漫 第四十二章 致富顾问

沧元图 第一卷 山路漫漫 第四十二章 致富顾问

作者:我吃西红柿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0-03 19:59:54 来源:258中文

何书记犹豫了一下,又说道:“我母亲病危时,一直是神志不清的状态,有一天忽然清醒了,把我叫了过去,将当年的事给我详细说了一遍,嘱咐我说有个救命恩人,叫钟汉生,外号快刀钟,我母亲说她一辈子最对不起的就是钟,让我无论如何要找到他,见了面只要说三个字,油菜花,就行了。”

吃完饭,何书记笑着说道:“钟叔,我啥也不说了,你是革命前辈,中央再三强调,要妥善安置抗日老同志,你把户口关系交给我,我帮您办妥!”

老钟头一瞪眼:“我哪儿也不去,就在上河村!”

何书记又问:“那您现在有退休金吗?”

“两袋粮食,还给两百块!够吃够花了!”老钟头简洁答道。

“何书记……我爷爷要留在上河村,就依他吧。”钟国涛张口劝道。

何书记点了点头,摊手道:“钟叔,那您需要我做什么?”

老钟头指着秦钟二人道:“我俩孙子孝顺,这大海虽不是我亲生的,却跟我关系不浅,这娃我不会看走眼,是个好娃!现在是警察!国涛也有本事,在木材厂里开车,你要真想帮忙,就照应着俩孩子别走了斜路!”

何书记认真问道:“小钟,在哪个木材厂上班?不行的话,你直接说想去哪个地方上班?”

老钟头怒道:“别说了小明,你不能犯了错误,娃的路,让娃自己走,你看着别走偏了就行了,哪能走后门安排工作!”

何书记正色道:“钟叔,你莫着急,我母亲一直教育我,要做个为乡亲们服务的好官,我时时刻刻牢记这句话,这些年如履薄冰,仔细认真,可不能犯了错误,我只是觉得这俩孩子都挺好,能奔个好前程,就是缺个平台!”

“现在就挺好,不需要那些平台,你能回来找我这个老头子、能记得我,这就够了!”老钟头简洁说道。

何书记松了一口气,听从母亲临终吩咐,去上河村寻根之前,其实内心是很矛盾的,何书记是地级市的副书记,手中的权利不小,面对当年的救命恩人,如果对方依仗着这层关系,狮子大开口要找工作拿工程的,自己还真是进退两难,此刻看起来是自己多虑了,这么多年过去,母亲口中的那个气吞山河的英雄好汉,虽然变成了一个日渐垂暮的老头,但是党性没变,依旧是时刻遵循党的纪律,绝不逾线违规。

何书记小的时候,父母一直相敬如宾,很少有吵嘴的时候,真是对哪件事有不同的看法,两人也是坐下来谈,只是印象之中,母亲似乎一直沉默寡言,笑容不多,何书记一直认为是母亲性格使然。

这个时刻何书记才明白,自己母亲一生背负了多少辛酸,承受了别人想象不到的苦痛。这一辈子恪守妇道,在临死的最后时刻才告诉儿子这一切。

望向老钟头,背脊依然直挺,只是脸上皱纹深刻,只能叹岁月如刀,英雄迟暮。

临走前,何书记又仔细问了问秦山海的工作,告知生活上工作上遇到什么困难,都可以随时找

他。

秦钟二人要去花奶奶坟上祭拜,老钟头道:“我去过了!你俩就别去了,也不熟悉,打扰人家的清净。”

老人固执,只得作罢,老钟头惦记要回家,何书记再三劝说无果,便派了车,亲自陪同老钟头到了家,又去老钟头屋后看了看,提出要修烈士陵园,被老钟头拒绝,无奈只得返回。

秦山海一夜基本没睡,脑子里都是枪林弹雨和那个纷乱年代的柔情,想起老钟头,心中满是崇敬!

……

钟国涛爷俩回到上河村,引来一阵喧闹,好奇的村民都围过来问东问西。

大领导已经离开了上河村,镇党委书记姜建华急匆匆来了,大领导在的时候,连个说话的机会都没给,姜书记让村支书蒋贵领着,来到桥头老钟头住处。

蒋贵吆喝着让村民让开,姜书记来看望老钟头了。

老钟头还沉浸在小花故去的悲痛中,心情失落,精神状态不太好,面对喧闹的人群有些不耐烦,让国涛劝人离开,把门关上,能清净一会。

国涛正劝着村民,看到蒋贵领着姜书记来了,就迎了上去,三人来到屋后的空地上。

姜建华这次是有备而来,虽然不清楚老钟头和市委何副书记具体什么关系,但从何书记的表现来看,两人应该颇有渊源。

站在统领全镇的角度,面对地市级领导何书记,级别差的不是一星半点,那是要仰望的。平时哪里能说得上话,古河镇这两年发展的是不错,那是因为有林木资源的支撑,最近几年下发了不少环境保护政策,这些政策一收紧,林业开发这块蛋糕也越来越小,再过几年,可开采资源枯竭,古河镇的经济发展不仅不会前进,甚至会倒退。

作为镇党委书记的姜建华自然非常明白古河镇的处境,如果找不到好的方向,古河镇的发展就会陷入僵局,这次手握大权的领导,来到古河镇最穷的小山村寻亲,值得姜建华亲自做做工作。

如果地市级领导点头说句话,政策有所倾斜,那对上河村乃至古河镇来说,起到的作用都不会小。

蒋贵对双方介绍了一下,钟国涛连忙出伸双手说:“姜书记你好。”

姜书记握住手,微笑点了点头。

“姜书记这次来,一是对退休老革命表示关心和慰问,二是想请老同志出山,为咱上河村乃至全镇的发展出谋划策,国涛,咱们这段时间不也弄你那个织毛衣的事呢吗?包括姜书记咱们都是想着让村民致富,这次正好是个机会。”蒋贵介绍道。

钟国涛一听这话,觉得这的确是个好事,但转念一想,自家老爷子思想上比较坚定,对拉关系走后门这一套非常不齿,更不屑参与,在与何书记谈话中可以看出一二。

“姜书记,这是件为民造福的好事,但是我家老爷子比较固执,还得我跟他当面谈谈才能给你回答,不过我觉得希望不大。现在老爷子刚刚失去旧友,打击不小,等过了这几天吧。”钟国涛婉转地说道。

姜书记心想,失去旧友?

这个旧友和何领导肯定有关系,至于什么关系回头打听一下就知道,由此可见,渊源颇深,来的路上就听蒋支书说了,这摆了一辈子渡的老钟头性格固执怪异,而且决定的事谁都说不进去话,这可难了。

“老爷子年龄大了,不愿出山可以理解,到了这个岁数,也该安享晚年了,来的路上我就听蒋支书说了,你在振兴木业里上班,你们吴经理跟我比较熟,咱们镇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企业家啊,对了,听说你还给上河村搞了个毛衣编织创汇的项目,正在运作中,年轻有为啊,你看咱们上河村、下河村,都比较穷,缺乏的就是你们这样敢迈步子的年轻人啊。”姜书记笑着说道。

钟国涛有点不好意思,挠了挠头,道:“姜书记言重了!我哪有那么大能力,这都离不开蒋支书的帮忙,就是小打小闹给村民弄点零花钱,哪里称得上创汇项目。”

姜书记接着说道:“咱们古河镇这些年,靠的就是这些林子,有一部分人也因此富了起来,但绝大多数的老百姓还处于温饱的边缘徘徊,这总归不是长久之计,要谋求发展还需另辟捷径。有些年轻人有想法、劲头也大,然而劲头再大,选不好致富项目、不懂如何经营还是富不起来。上啥项目、怎么经营才能尽快致富,成了这部分职工的发愁的事儿,也有的人自己运气好,路子走对了,却闷头发大财,不愿意交流也不愿意传授经验,生怕别人分了他碗里的粮食,作为书记我的压力也很大,县里领导也比较重视,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组织我们这些干部开了不少次致富交流会,所以呢,我寻思咱们镇聘请几个‘致富顾问’,不白干!该记报酬按百分比记报酬,小钟如果你有这个想法,也可以考虑考虑,比如说你这个手工艺出口的项目,有了盈利,就可以扩大规模,就可以带动全镇来做。”

“可以啊姜书记,我跟那边已经联系妥当,原材料就在路上,这一次如果成了,就渐渐加大规模,我和蒋支书手里现在缺的就是资金,如果镇上能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就没困难了。”钟国涛连忙说道。

一提到钱,姜书记心情就不好,到处是用钱的地方,每年账上就给拨那么多,镇里大小十来个村子,没一个不缺钱的。

姜书记开口道:“你们上河村建了这座桥,就花了不少钱,现在镇上也没钱,等镇上扶贫专项资金到位再说吧。蒋支书,你给小钟照应着,把事儿干好。”

“哎,书记。”蒋贵点头应道。

姜书记本来想找找老钟头,看看能不能靠上市里的大领导,能给古河镇带来好处,没想到谈着谈着反而让对方开口要钱,有点哭笑不得。

送走了姜书记,钟国涛回屋将书记的来意说给了老钟头听,老钟头评价道:“那哪儿是来慰问我的,那是奔着小明来的,姜书记想法是好的,但是这个口子不能开,小明是市委的领导,市委自然有大局的规划,不能因为咱们和小明是旧识,就对咱上河村偏看一眼,这既影响大局,又会让人说三道四。”

老钟头的回答,在钟国涛意料之中,点头称是。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