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帝焰神尊 > 第199章 竹林论天下,品天下英雄

帝焰神尊 第199章 竹林论天下,品天下英雄

作者:一品小楼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4:26:25 来源:258中文

“确实,若没有退路,玄德公将会困死青州!”石韬道。

“只是小霸王孙策经营江东多年,兵锋正盛,如何会让玄德公顺利南下?”崔钧又问了一个实际问题。

“孙策虽勇,却得父辈荫庇。玄德公却只身搏得一片天下,且仁义满天下,深得青徐士人拥护,岂是在江东立足未稳的一只小虎崽可比?”诸葛亮又道。

“诸葛小友的意思是,今后能与长公子相抗的必是曹公和玄德公?”崔钧再问。

“然!”诸葛亮胸有成足。

“袁公四世三公,得天下士人支持,又岂能那么容易败亡?”孟建道。

“袁公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知贤而不能善用,好谋而寡断。大事难成也!”诸葛亮道。

“既然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品评一下天下英雄,以佐茶点。”崔均见诸葛亮评论了一下袁绍,突然对品评天下英雄来了兴趣。

“可惜了淮南袁公路,群雄并起时挟袁氏四世三公之名,占据汝南之沃土,还有江东猛虎相随。如今却落得个人人喊打,犹如过街老鼠的地步!”石韬道。

“此人声色犬马、鼠目寸光又好大喜功,若不僭越称帝,或许还能靠袁家的老底子撑几年。如今犹如冢中枯骨,早晚被其他诸侯吞并!”诸葛亮分析的非常到位。

“益州刘璋胆小懦弱,胸无大志,连一个小小的汉中张鲁都拿不下!只怕益州易主也不过早晚之事。”孟建选择了评论刘璋。

“若长公子已经把眼光放向益州的话,怕只离易主之日不远了。”崔钧道。

“金城韩文约、武威马寿成均非远谋之主,这么多年都没有突破凉州,当年董卓在时不行,李傕在时也不行,如今关中已入大公子之手,应该没有机会再争霸天下了。”石韬道。

“江东小霸王孙策,携其父之威扫江东,确有昔日霸王之姿!”孟建道。

“孙策确实承其父之勇,又能任用贤良。只可惜为人过刚,又过于骄傲。刚则易折,怕是会落得与其父一样的下场啊!”诸葛亮点评道。

“确实!”崔钧也点头称是:“刘公咱们就不评了吧,打理这一州不容易,若非荆襄的平稳,也不会有我等今日之会!”

还是有一些顾忌的,毕竟在人家的地盘上生活。真不好也得给人家留点面子不是?

“那就说说曹公吧!我觉得曹公有大智慧,急公好义、知人善用,奉天子而尊汉室,自己又精通兵律,确有成周公之能!”石韬道。

“曹公确有吞天吐地之胸襟,又能善待贤能,我也觉得他能成大事!”孟建道。

“嗯,许劭大师确有识人之明,曹公确有枭雄之姿,也有能臣之才!”崔钧点头认可。

“唉!”诸葛亮却叹息一声,微微摇头。

“嗯?诸葛小友有不同见解?”崔钧问诸葛亮。

“哦,曹公此人确实不凡!只是奉天子之事有待商榷。”诸葛亮道。

“嗯?难道曹公迎天子于危难,扶大汉之将倾不妥?”石韬道。

“错是没错,只是他究竟是忠于汉室还是另有所图尚难评断!日后自有分晓。还有他在徐州所为屠城之事,确实有些惨无人道。”诸葛亮摇了摇头,他也但愿自己的判断是错的。

“嗯,这件事,曹公确实做得欠思量了!”孟建也说道。

“那诸位以为玄德公又如何?”崔钧又问众人。

“玄德公起于势微,立于乱世,承汉室之志,仁义齐天,只可惜无大才相助,未得一方好地。”石韬道。

“我倒觉得玄德公有一些过于心慈手软,当初若不收留吕布,也无今日之忧!成大事者,心存妇人之仁,难成大器也?”孟建道。

“诸葛小友,你怎么看?”崔钧问诸葛亮。

“我仍在观望中,我不知道玄德公的仁义是否出自真心,但我觉得他当时应诏亲征袁术却是错的。若无此败,也不会失徐州,坐看曹公坐大!他手下有陈元龙、华子鱼此等大才,按说不应该犯此等错误才对。或许,玄德公乃故意为之?那他仁义慈善的外表下倒底隐藏了多少心机?”诸葛亮说道。

“那就说说长公子吧?”崔钧又提议。

“深不可测!”石韬。

“文武双全!志存高远!”孟建。

“子玮兄长……”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婚约把他拉入了刘琦远亲的行列。理智上来说他还是有点意见的,只是不好说出口。

“呵呵,今日就我等好友四人,诸葛小友有话但说无妨!”崔钧道。

“其实除了抑制我士族之人,我找不出他的缺点。但又总感觉哪里不太对劲!”诸葛亮道。

四人同时陷入沉默。

“哎!怎么不说了?我这听得正精彩呢!”一个声音从竹林深处传来。

“元直兄?”

“元直?”

“元直!”

“元直……”

“哈哈……果然是老友,还能记得我的声音!”一阵爽朗的笑声,徐庶从竹林深处转出。

“好你个徐元直,多日不见,还记得我等老友啊?还以为你一出仕,便将我等忘却了。”石韬笑骂道。

“怎么会?诸位与我共渡那许多开怀时日,庶怎敢忘却?这不特意来导诸位了?”徐庶道。

“元直,你怎么回来了?该不是长公子见你不勤奋,将你赶回来了吧?”孟建调侃道。

“哈哈……”

众人一阵哄笑,这里面还夹杂了许多再见老友的开心。

“别开玩笑了,长公子八岁游学,十岁戍边,十五岁为太守,十七岁为并州刺史,十九岁任并州牧,二十二岁加骠骑将军……手下贤臣猛将哪一个不是他亲自挑来,哪一个又曾不得重用?可以说识人之明和知人善用上,普天之下何人能及?元直不世之才,长公子不可能会不知道的。更不可能不重用!元直,说吧,回来有何公干?”还是崔钧更老成一些。

他说的事实,众人都点头认可。这一点上连骄傲如诸葛亮也不得不承认。刘琦的人生轨迹确实是每一个儿郎的楷模!

强如自比管仲、乐毅的诸葛亮也认为庞统之才不在他之下。刘琦手中的荀彧、郭嘉,曹操手中的荀攸,孙策手中的周瑜,刘备手中的陈登等都是他认可的大才,但他有信心赶超他们。

而刘琦,在他心中就如同一个传说。那个永远无法超越的传说。

不仅仅是尊崇,骄傲的诸葛亮甚至有些许嫉妒。

“呵呵,我此次回来是奉我主之命,特意回来请各位到长安出仕,为重振汉室雄风添砖加瓦的!”徐庶笑道。

“瞎说,长公子拼下那么大的基业,哪里还有空管我等山野村夫?”石韬道。

“就是,如果说诸葛亮名声在外,长公子知道还说得过去,我等粗鄙之人长公子如何识得?”孟建道。

“这不有我在嘛?哈哈……”徐庶笑道。

“好你个损友,我等隐于山野、与世无争,哪里惹到你这家伙了?你做你的官,出卖我等作甚?”崔钧作扑打徐庶之势。

“州平兄此言差矣!有道是‘学得文武艺,卖于帝王家’!如今天子蒙羞,大汉垂危,诸位何不思君报国,却偏安于山野乎?”徐庶道。

这话占据了大义,众人听后一时难以反驳。

“元直此话代表长公子,还是个人之说?”崔钧想了想,认真地问道。

“当然是我家主公的意思了!庶何德何能,岂敢私请诸位大贤?”徐庶一本正经地答道。

如果有一天,我能够静静地坐在那儿写书,我的人生就知足了!想看的书找不到最新章节?咳咳咳,这都不是事儿,推荐一个公众号,这儿有小姐姐帮你寻找最新章节,陪你尬聊!微信搜索【热度网文】或rdww444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