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原血神座 > 第九章 仙丹

原血神座 第九章 仙丹

作者:缘分0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8 02:20:23 来源:258中文

一众人行过几条街,路边百姓纷纷退让,此时天色渐晚,残阳如血。

突见有人疾驰而来,直接奔到李琎眼前,便即下马行礼,对李琎说道:“陛下召汝阳王入宫。”

李琎回道:“好,我这就去。”

那人闻言又一行礼,而后转身上马,纵马先行一步。

李琎回身对众人说道:“皇上召我入宫,便不能与诸位久待了。”

李霅说道:“自是正事要紧。”

李琎闻言一笑,先是把手中的酒壶举起,将里面的美酒一饮而尽,直至喝到最后一滴,却仍觉得不过瘾,又命侍卫递来一壶,一仰脖喝个干净,如此反复,足足喝了三壶方才痛快,几壶中的美酒加在一起足有数斗,李琎喝的畅快淋漓,这才纵马而去,直奔皇宫觐见天子。

李霅素知他的性格一向如此,便也不以为意,只是与众人说道:“咱们先回府中吧。”

众人也无异议,李霅又对狄青说道:“这位朋友也与我们一起去吧,杨慎矜不会善罢甘休,没了汝阳王相护,还是暂时不要独自行动的好。”

狄青感激众人的相救之恩,自然也没异议,便与众人一起直奔左相府。

走在路上时,卓亦疏向钟士问道:“原来钟大哥和汝阳王师出同门。”

钟士闻言笑道:“这事说来也是奇妙,公子可还记得我是先学文后学武。”

卓亦疏点头说道:“那位教文的老师举家搬到长安,钟大哥这才改学武功。”

钟士说道:“正是如此,我那老师才高八斗,尤擅作画,汝阳王见后大为惊叹,便随老师一起学习作画。”

“怪不得汝阳王的画作越来越精湛了,还颇有昔年吴道子的风韵。”李霅说道。

钟士闻言笑道:“吴道子是我老师的老师。”

众人闻言一惊,李霅叹道:“原来是这样。”

狄青说道:“便是当年名满天下的画师吴道子吗?”

李霅说道:“正是,这人画工了得,昔年来到长安,皇上召他入宫作画,如今宫中还保有他的画作。”

大唐之中能人众多,此时提起仍是惊奇,众人闲聊之中回到左相府。

卓亦疏和狄青适才苦战一番,狄青更是被绿袍客打了一拳,是以一到左相府,李霅便安排二人在府中僻静处运功疗伤。

待二人稍作好转,已是夜晚时分,李霅已经叫人准备好了酒宴,卓亦疏和狄青来到厅中,李霅和钟士早已在此。

李霅笑道:“两位恢复些了吧,我叫人备了些丹药,可助恢复伤势。”

狄青赶忙说道:“有劳公子了。”

李霅回道:“小事而已,能与狄兄这样的豪杰相交,这才是人生快事,还请入席,咱们一醉方休。”

狄青见他待人随和,丝毫没有贵家公子的高高在上,而且性格豪爽,心中自是欢喜,便欣然入席。

李霅又对卓亦疏说道:“公子旧伤初愈,却又惊此苦战,可有大碍?”

卓亦疏回道:“只是伤口又裂开了,并无大碍,绝不耽误喝酒畅谈。”

闻听此话,众人皆是畅快大笑,钟士说道:“亦疏公子果然嗜酒如命。”

李霅说道:“我已经叫人去请全大哥和刘大哥了。”

话音刚落就听屋外有人笑道:“我们来了。”

说话之人自然就是全英发,只见他与刘明义联袂而来,笑着与众人打招呼,众人也都还礼。

刘明义见到狄青,便开口笑道:“这里还有位新朋友。”

狄青站起身回道:“在下狄青,贸然前来,搅扰了。”

刘明义听他自报姓名,却是一惊,随即开口道:“左臂神刀狄青。”

狄青笑道:“那只是承蒙江湖上的朋友抬举所得的一个绰号,只不过在高人面前,神刀二字实在不敢当。”

刘明义笑道:“狄兄言重了,我可不是什么高人,在下刘明义,江湖中的无名小卒。”

这次却是换狄青惊讶了,心中暗道:久闻左相交友广泛,遍识天下奇人,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他心中这样想着,也是开口说道:“原来是蜀中名门青城派的高人,久仰久仰。”

刘明义和狄青皆是常年行走江湖,也都听过对方的名号,只是一直无缘得见,今日有幸相见,心中自然很是高兴。

刘明义闻言一笑,从桌上拿起一杯酒,对狄青说道:“左臂神刀名满江湖,今日得见,幸何如之,若是狄兄不弃,便请与我同饮一杯,咱们就算是朋友了。”

狄青听后亦是举起杯酒,与刘明义相敬而饮。

至此,众人纷纷入席,卓亦疏开口问道:“狄大哥,今日之事到底因何而起?怎么有人在东市售卖候二哥的兵器?”

闻听此言,狄青却是长叹一声,说道:“候泰已经死了。”

此话一出,众人皆是一惊,卓亦疏更是眉头一皱,怒道:“是谁干的?”

狄青悲声说道:“自然是李林甫授意杨慎矜所为。”

一旁的钟士闻言便问道:“为何如此?”

狄青喝了口酒,似是想要压住心中悲痛,等到酒入肚中方才说道:“我与诸位一见如故,以后便是肝胆相照的朋友,既然诸位有此一问,我自然尽数道来,只是此事说来话长。”

李霅说道:“狄兄但说无妨。”

狄青又喝了杯酒,深深呼吸一口气,似是在理清思绪,而后说道:“诸位知道我修习的乃是左臂刀法,这套刀法传自刀王姚子乘,便是家师。”狄青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家师这一生只收了两个徒弟,一个是我,另一个是我的师妹韦莲。”

一听这话,李霅和刘明义均是一惊,几乎同时脱口而道,李霅说的是:“太子妃。”刘明义则说的是:“韦芝和韦兰的妹妹。”

狄青听后苦笑一声,说道:“不错,两位说的是同一个人,便是韦坚大人的亲妹,韦家共有兄妹四人,长兄韦坚,二弟韦芝,三弟韦兰,小妹韦莲。”

众人恍然,此前虽然知道韦坚的妹妹是太子妃,但却不知道她曾随刀王学艺,而狄青显然知道的更多,此时继续说道:“韦坚大人和我师妹乃是同一生母,韦芝和韦兰则是妾室所生,四人的境遇各不相同,韦坚大人在朝为官,韦芝和韦兰远赴青城山学艺,而我师妹则嫁给了太子。”狄青继续说道:“这次韦坚大人身陷囹圄,小师妹自然担心,她便给我写了封信,让我来长安助她救兄,我深知势单力薄,这才将候泰一起叫来了,却不想竟累的他丢了性命。”

狄青的语气中满是懊悔,只是事已至此,悔之晚矣,李霅为免他太过伤心,便开口问道:“太子妃想要如何救韦坚大人?”

听了这话后狄青却不答反问,对李霅问道:“李公子可知前一阵大理寺失窃之事?”

李霅闻言答道:“自是知晓,皇甫惟明大人在边境大破吐蕃,斩获珍宝无数,是以回京献捷,却不想未至长安便被李林甫诬陷谋反,是以锒铛入狱,他带回来的献捷之物便封于大理寺中等待皇上定夺,可在半月之前,其中一件献捷之物突然失窃,就为此事,皇上龙颜大怒,重罚了大理寺卿,责令李林甫着手调查,可是直到今日,那失窃之物仍是了无音信。”

“李公子可知道被盗走的是什么?”狄青问道。

李霅听后却是神色一凛,随即起身走到门口向屋外看了看,确定无人偷听后方才关上了房门,继而转身说道:“失窃的乃是一件重宝,是前朝靠山王的兵器。”

此话一出,众人无不骇然,前朝靠山王便是杨林,乃是隋朝皇室的成员,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他是大隋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传闻此人胆识过人,用兵如神,武功更是臻至化境,善使一对水火囚龙棒,打遍天下无敌手,就连大唐的各路猛将也在他手里连败数阵,直至今日仍是名震八方。

狄青说道:“水火囚龙棒共有两根,皇甫大人在边境与吐蕃交战时无意中得到其中之一,便将其作为献捷之物带回了长安,后来正如李公子所说,皇甫大人含冤入狱,所有的献捷之物都被封于大理寺,直至被盗,而除了这件宝物,其他的的献捷之物毫发无损。”

李霅听后也是说道:“当初皇上知道皇甫大人得到了一支囚龙棒,龙颜大悦,一直等着皇甫大人将其带回长安,若不是皇甫大人遭陷入狱,那囚龙棒早已奉给皇上了。”李霅说到这里便即一顿,又对狄青问道:“狄兄可知道是谁盗走了这支囚龙棒?”

狄青也不卖关子,当即回道:“是杨慎矜。”

李霅听后却当即恍然,开口道:“这也难怪,杨慎矜本就是前朝后裔,自然意欲得到囚龙棒,而他身份特殊,自然不能向皇上讨要,这才出此下策。”他说到这里却又想起了别的,便又问道:“王鉷知道这事吗?”

狄青说道:“王鉷虽然是大理寺卿,又与杨慎矜是表亲兄弟,可据我所知,王鉷并不知道此事,就连李林甫也对此事一无所知。”

李霅自语道:“这倒也是,王鉷断然不会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此次囚龙棒失窃之事,他首当其冲受到牵连,若不是李林甫力护他,王鉷自身难保。”

狄青说道:“师妹她得知此事,暗自欣喜,便想着从杨慎矜处将囚龙棒夺来,然后献于皇上,博得龙颜大悦,也好借机为韦坚大人开脱,我师妹说的是‘只盼皇上念及韦家寻回囚龙棒有功,知我韦家忠心耿耿,可以放了我哥哥’。”

全英发问道:“那后来怎样了?”

狄青闻言却是一笑,对卓亦疏说道:“那日我与公子见面时,身上所负之物便是囚龙棒。”

卓亦疏听后笑道:“原来如此。”

狄青又道:“我和候泰将囚龙棒带至隐蔽处,静待师妹找到机会将其献给皇上,却不想韦芝和韦兰突然上书鸣冤,还将太子牵扯进去,皇上大怒,师妹为了不连累太子,便主动要求太子休了自己,太子本来不愿,师妹便以死相逼,太子终是休妻自保。”

众人闻听此言,心中无不惊奇,却也能理解韦莲的无奈,兄长和丈夫同时深陷危机,她一介女流,自是无可奈何。

狄青继续说道:“师妹经此打击,心灰意冷,随即削发出家,移居禁中佛舍之中,我和候泰知道杨慎矜必不会善罢甘休,便留在这里护她,我俩就在师妹所住的屋子外面持刀守护,本来商定的是各守半夜,我守前半夜,候泰守后半夜,那日我俩换岗之后我便回到住处,可却辗转反侧,始终无法入睡,便想着去和候泰聊聊天,可我刚到那里,却见候泰倒在地上,旁边还有一个不知是谁丢在地上的灯笼,我上前去看他,却见他眼神涣散、脸色苍白,嘴里连话都说不出来了,未过多时便气绝身亡。”

“霜花鸠毒。”李霅脱口说道。

卓亦疏也是神色一凛,狄青所说的中毒之状必是霜花鸠毒,那日韦芝和韦兰曾在左相府中下了此毒,毒死了海老,卓亦疏和李霅也中了毒,自然知之甚详,这毒便是遇火即散,只要呼吸了散发的毒味便会中毒。

狄青不知那日的事情,此时只是说道:“我也觉得他是中了毒,当时我听见一道细微的声音,便即看去,眼见黑暗之中有人快步逃离,我赶紧跟了上去,幸而那夜明月正明,我方能看清那人便是佛舍中的尼姑,却见她步伐匆匆,显然是要去见什么人,我便不动声色的跟在她身后,一路到了城西一间民舍中,那尼姑进到屋中,我躲在暗处,这才见到杨慎矜早已等在这里。”

“是他下的毒?”刘明义问道。

狄青点了点头,回道:“我躲在暗中并未现身,听那尼姑说已经按照杨慎矜的命令毒死了候泰,杨慎矜很是满意,可他为了杀人灭口还是杀了那个尼姑。”

卓亦疏说道:“既然是佛舍中的尼姑,侯二哥自然见过她,也就未对她有所提防,想必是那尼姑利用了这一点,借此和侯二哥说些闲话,侯二哥呼入了毒,这才身亡。”

狄青说道:“应是如此,当时我本想出去和杨慎矜拼命,却见有巡城禁军经过,我若在那时动手,必然会惊动他们,到那时我以寡敌众,未必能杀的了杨慎矜,所以我按捺下来,恰好这时杨慎矜离开了那里,我便跟在他身后,本欲寻找机会取他性命,可他一路直奔李林甫府上,我心中一横,便跟了进去,见他面见李林甫,正听到杨慎矜说道‘仙丹在十日后就能到长安’,李林甫听后很是兴奋,更是向杨慎矜吩咐了一句‘你务必将仙丹给我带回来’,我不懂其中缘由,但见李林甫和杨慎矜都在,便想着若能将他二人杀了,不但报了候泰之仇,还能为民除害,可还没等我动手,却被李林甫府中的侍卫发现,我只能遁走。”

“李林甫对自身的安全极为看重,向来是严防死守,他的府上更是守卫森严。”钟士说道。

全英发闻言说道:“必然是坏事做多了,所以才那么怕别人杀他。”

狄青又说道:“我拼命逃了出来,随即隐藏行迹,却仍在思忖如何才能为候泰报仇,但仇人乃是位高权重之人,要想杀他们报仇很不容易,思来想去,终是让我想到一条计策,我让王兄弟假扮卖刀人去东市售卖候泰的兵器,那杨慎矜的耳目遍及长安,知道候泰的兵器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东市,必然会亲自前往查看,果然不出我所料,王兄弟顺利将杨慎矜引了过来,虽然是光天化日,但好在敌明我暗,反而占了优势,只可惜变故突起,那个绿袍客实在厉害。”

狄青的计策确是可行,若没有那个绿袍客半路杀出,仅凭杨慎矜身边的侍卫必然挡不住狄青这样的高手。

卓亦疏又问道:“那卖刀人是谁,我见他武功不弱。”

狄青说道:“那人姓王,是太子手下的一个死士,前些年犯下过错,本应以死谢罪,是师妹在太子面前保下了他,此次韦家出事,他便倾力相助。”

众人知道了来龙去脉,也都啧啧称奇,唯有李霅默然不语,独自低头沉思,钟士见此便问道:“公子在想什么?”

李霅闻言方才回过神来,继而说道:“刚才狄大哥说仙丹,想必是李林甫不知从何处得到的灵丹妙药。”

“世上还真有仙丹?”全英发问道。

李霅紧皱者眉头,说道:“仙丹之说虽然自古就有,但从来都是虚无缥缈,谁也不能确定是否真有此物,只是长安之中确实流传过一种说法,是说李林甫年岁已高,可却仍然精神饱满,就是因为他久食仙丹,是以气机不绝。”

李林甫年过六十,却仍无衰败之色,本以为是他养尊处优方才如此,此时听来,却让人不得不相信仙丹之说。

而此时,李适之回到了府中,径直来到众人所在之处,见到宾客满座,席上酒香四溢,他亦是喜形于色,狄青对他更是仰慕已久,如今得见左相风采,果然潇洒狂纵,两人皆是豪士,便即熟识。

李适之坐到席上,李霅知他今日很是劳累,便问道:“父亲,事情应有转机了吧。”

李适之连吃了几口菜,又喝了几口酒,看来他这一日太过忙碌,是以腹中饥饿,此时大快朵颐,终是稍做恢复,这才开口回复李霅,可他却是说道:“越来越糟了。”

众人听他如此说皆是心中惊愕,可李适之却仍是满不在乎,当真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卓亦疏对权力之争向来不感兴趣,但他敬佩李适之临危不乱,世间万事都不放在眼里,所以此时他便举起酒杯,对李适之说道:“晚辈敬左相一杯。”

李适之嗜酒如命,此时自然大喜,与卓亦疏相敬而饮。

李霅在担心朝中局势,李适之见此却是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多想无益,事情的发展必然是有好有坏。”

卓亦疏闻言笑道:“敢问左相,哪里好哪里坏?”

李适之却举起酒杯笑道:“咱俩先干一杯再说。”

卓亦疏与他再饮美酒,李适之放下酒杯后轻描淡写的说了句:“安禄山回来了。”

此话一出,除却卓亦疏外皆是大惊失色,安禄山的势力远胜杨慎矜等人,是李林甫身边最大的助力,而且此人深得玄宗信任,更为奇妙的是他早就认了贵妃杨玉环为母,世人皆知安禄山是杨玉环的干儿子。

卓亦疏也听说过此人,知道他权倾朝野,手握重兵,但卓亦疏素来不喜官场争斗,所以对此并没有兴趣。

李适之见众人面现忧色,却是笑道:“不用担心,也不全是坏事。”

“左相何出此言?”钟士问道。

李适之说道:“王忠嗣也回来了。”

“听闻此人与太子交好?”钟士又说道。

李适之点头回道:“太子为忠王时,便在皇上的授令下与王忠嗣来往。”

众人闻言一喜,李霅又说道:“王大人是忠良之后,素来看不过李林甫的作为。”

“皇甫惟明本是身兼陇右与河西两处节度使之职,拥兵数万,而他被贬之后,使得陇右、河西两处的军权空悬,谁要能接任,必将又是一颗将星。”李适之说道:“如今朝中也只有安禄山和王忠嗣有能力接任陇右、河西两处的节度使之职,安禄山是李林甫的同党,李林甫必然全力助他,若是被他得逞,则天下再无宁日。”

军权更替是国家大事,李适之虽然表面云淡风轻,心中必然早有打算,而李霅则在一旁低头沉默,脑中总是闪过‘仙丹’二字,似乎这才是重中之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