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原血神座 > 第十一章 罢相

原血神座 第十一章 罢相

作者:缘分0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8 02:20:23 来源:258中文

就在杨慎矜假借汝阳王之名将卓亦疏三人诓骗至曲江池之际,长安城西处却有一大队人马进城,长安百姓见来人声势浩大,又有战将随行,一面帅旗迎着寒风猎猎作响,上面写着一个硕大的‘王’字。

来者正是王忠嗣,大唐帝国的将星。

王忠嗣一回长安便直接进宫面圣,此时正是上朝之时,百官齐聚殿中,玄宗端坐殿上,下方正有二人针锋相对。

李适之言道:“陇右、河西两处皆是我大唐的重中之重,王忠嗣不但骁勇善战,而且性格沉稳,是掌管这两处的最佳人选。”

原来此时所议之事便是皇甫惟明被贬后所空悬的陇右、河西两处的节度使之职。

节度使手握重兵,乃是大唐王朝的护国屏障,拥兵过万,而此时最有能力接任陇右、河西两处节度使之职便是王忠嗣和安禄山,正如李适之先前所说的那样,李林甫力荐安禄山接任两处节度使之职,原因无他,自然是因为安禄山是李林甫的心腹。若是由王忠嗣接任,等同于在李林甫的头上悬着一柄利剑,一旦王忠嗣再建边功,必然会出将入相,到那时李林甫定会地位不保。

李林甫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此时便与李适之全力争辩,虽然他是右相,李适之只是左相,可李适之还有太子相助,王忠嗣又就与太子交情深厚,这更让李林甫感到不安,幸而太子刚刚经历了韦坚谋反案的打击,此时不敢太过招摇,只能旁敲侧击的相助李适之,李林甫在朝中党羽众多,是以还是更占优势。

哪知就在李林甫逐渐占据优势时,王忠嗣突然回来了。

而此时,安禄山还在数百里外。

一个活生生的将军站在皇上面前,总比李林甫仅凭一张嘴说要好得多。

李林甫察言观色的能力更是超绝,他看得出皇上很高兴,王忠嗣一回长安就来面见皇上,这让玄宗龙颜大悦,自然而然的,接任之事也就倾向了王忠嗣。

李林甫知道此时正是千钧一发之际,他便开口道:“左相力荐王将军接任两处节度使之职,莫不是别有所图?”

他说完这话,先是扫视了一眼李适之和王忠嗣,而后又有意无意的看了太子一眼。

这让太子不禁神色一凛。

皇上眉头微皱,李林甫分明是在说李适之举荐王忠嗣接任两处节度使之职是为了助太子夺取自己的皇位。

这就是让玄宗皱眉的原因。

王忠嗣忠心卫国,自然绝无此意,可他深谙官场之道,知道此事已经触动了皇上的神经,赶忙在心中思忖对策,一时间却哑口无言。

李适之却不以为然,他看了一眼李林甫,轻笑一声,旋即向皇上行礼拜道:“臣绝无此意,我举荐王将军接任陇右、河西两处的节度使之职,都是为我大唐的江山社稷着想。”他顿了一下继续说道:“可既然右相说我心怀不轨,那李适之只能明心视君,恳请皇上免去我左相之职,以证忠心。”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李林甫怎么也没想到李适之竟然自己上奏罢相,李适之此举更是出乎玄宗的预料,他确实担心李适之举荐王忠嗣是为了辅佐太子篡夺自己的皇位,哪知李适之为表忠心,竟然主动罢相。

当日散朝之后,长安中惊声四起,一是因为王忠嗣接任了陇右、河西两处的节度使之职,此时的他“佩四将印,控制万里,劲兵重镇,皆归掌握,自国初以来,未之有也”。

第二便是因为李适之主动辞去左相之位,此举亦是“自国初以来,未之有也”。

当卓亦疏三人杀出重围回到李适之府上时,正见李适之独自饮酒,李霅、全英发和刘明义三人陪在一旁。

此时卓亦疏等人还不知道朝中发生的事情,是李霅说与众人的,闻听李适之罢相,卓亦疏三人敬佩不已,李适之若是不罢相,那陇右、河西两处的节度使之职必然会落入安禄山之手,到那时李林甫更是如虎添翼,再没人是他的对手,天下百姓势必生灵涂炭,大唐江山危矣。

众人却也觉得有些可惜,李适之担任左相,不但能抗衡李林甫,更是他一生之功,如今主动辞去,等于一生的仕途付之东流。

从入仕到拜相,这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更是李适之三十余年为官之路的见证。

众人一时间相顾无言,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唯有卓亦疏却笑了,他说道:“好事,可喜可贺。”

李适之闻言会心一笑,为卓亦疏倒了杯酒,放到他面前,而后问道:“公子何出此言?”

卓亦疏说道:“左相喜饮酒,日后没有了繁重的公事,更是能畅快痛饮。”

闻听此言,李适之一拍桌子哈哈大笑,竟真是畅快无比,他顺势站起身来,举起酒杯向卓亦疏说道:“知我者,亦疏公子也,我敬公子一杯。”

卓亦疏举起那杯酒,笑道:“世上能视权势如云烟者,唯左相一人。”言罢,举杯一饮而尽。

李适之亦是痛饮一口,哈哈大笑。

卓亦疏又道:“左相再无繁重公事,为何还用小杯饮酒。”

李适之闻言连连点头,说道:“没错。”随即吩咐下去,令人拿来大碗,喝的痛快。

全英发等人见此,均是啧啧称奇,却也佩服李适之心胸之开阔,不为权势所累,念及于此,众人纷纷取来大碗,连饮不断,后来又觉得不甚过瘾,便干脆举起了酒坛,众人喝的畅快淋漓,再无罢相之后的阴郁。

后有诗赞曰: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众人喝了百坛美酒,直喝的伶仃大醉,这才席地而眠,李霅是唯一保持清醒的,便将众人安排好。

卓亦疏毕竟年轻,虽然喝的烂醉,却还是最早醒来的,他醒来后见李霅坐在厅中,面前摆着十数坛好酒。

见到卓亦疏来了,李霅便笑道:“公子醒了。”

卓亦疏也笑道:“左相的酒量实在厉害,喝的我头晕目眩,不知在酒后可曾做过什么荒唐事?”

李霅笑道:“公子的酒品好得很,喝醉后便酣然大睡,不像全前辈,喝醉后大喊大叫,把桌上的酒菜打的乱七八糟,下人们收拾了一个多时辰才把屋中收拾干净。”

卓亦疏闻言哈哈大笑,又问道:“左相呢?”

李霅回道:“家父还没醒,毕竟年岁大了,睡得很沉。”

卓亦疏点了点头,又问道:“这些美酒是哪来的?”

李霅笑道:“是汝阳王送来的,还让人带来口信,说是很羡慕父亲功成身退。”

“令尊主动罢相,助王将军接任两地节度使之职,未让这数万重兵落入奸臣之手,可谓是对我大唐鞠躬尽瘁,天下百姓自会感激,后世更会铭记,必然名留青史。”卓亦疏由衷赞道。

“得失已不重要,父亲年岁大了,确实再不能过于耗费心力。”李霅如此说道。

正在两人说话的时候,全英发等人也都相继醒来,众人坐在一起闲聊一阵,未过多时,又有宦官来到府中传达皇上的旨意,此时李适之仍然未醒,便由李霅出面接旨,原来是玄宗帝任命李适之为太子少保,这本就是闲职,虽然仍在长安之中任职,却已经不再参与到权力争斗之中。

李霅谢了皇恩,赏了传旨的宦官,而后转身回到众人身边。

全英发说道:“左相操劳一生,也是该歇息歇息了。”

李霅回道:“父亲留在太子身边,虽是闲职,却也能保证自身的安全,李林甫再霸道,也不敢直接去东宫为难。”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几人都是酒醉初醒,头脑之中仍是浑浑噩噩,是以没过多时便各自散去。

卓亦疏回到屋中,闭目打坐,脑中的浑噩渐渐散去,不知不觉间已到晚上,他的气息已经完全恢复,便想着出去透透气,卓亦疏来到屋外,此时明月正明,冰寒的夜风吹过,让人不禁神清气爽。

卓亦疏素喜这样的状态,便纵身跃至房顶,这里气息更是灵澈,他站在屋顶,双手负于身后,正兀自吐纳天地气息。

许久之后,夜已入深,天地间万物俱静。

可却见一道身影疾行而过,卓亦疏借着月光纵目看去,只见那人身形极快,显然内力不俗,此时正直奔李适之的住处奔去。

卓亦疏心思一动,暗道:莫不是来刺杀左相的?

念及于此,卓亦疏便纵身追去,却见那人突然急转,竟是奔着李霅的住处而去,卓亦疏见此也是一愣,旋即跟上,那人对府中的路线很是熟悉,所走之处皆是巧妙的绕开了府中的巡卫,悄无声息的来到李霅的住处,此时李霅的屋中仍有灯光,竟是还未睡去,那人悄声而入,卓亦疏唯恐他对李霅不利,便随后跟上,刚到窗前却听李霅的声音响起,只听他说道:“赵将军真是守时。”

闻听于此,卓亦疏又是一愣,李霅竟与这人认识。

果然,又听那人的声音传了出来,说道:“公子之邀,末将不敢怠慢。”

躲在屋外的卓亦疏越听越奇,原以为这深夜来此的人只是行迹神秘,却不想竟是受李霅之邀而来,而且听那人自称末将,更像是军中的人物。

李霅的声音又传了出来,只听他说道:“李林甫的仙丹在明日就会到达长安,我已经勘探好了地形,长安城外十五里处有一处密林,正适合布下伏兵。”

那人闻言说道:“我已经找了二十个亲信,他们绝不会泄露此次之事。”

李霅说道:“赵将军办事我自然放心,明日会由杨慎矜去接应仙丹,我亲自去拖住他,免得他率人增援,待毁了仙丹以后,将军便率人速速退去。”

那人闻言沉吟一声,终是说道:“若是如此,杨慎矜必然会知道你是故意去拖住他的,更会由此知晓是你一手策划捣毁仙丹之事,到那时李林甫必然震怒,恐怕....”

这话虽然说的欲言又止,但其中的意思却很明显,若是让李林甫知道李霅派人毁了自己的仙丹,必然会杀人泄愤,李霅必然性命不保。

李霅又何尝不知道这些,可他却说道:“若是能以此斗败奸相,还天下一个太平,我一条命何足挂齿。”

话音一落,却听有人鼓掌笑道:“李霅公子视死如归,实在令在下佩服。”

听见来人说话,不但是屋里的李霅二人闻言一惊,就连卓亦疏都是惊愕不已,他躲在暗中多时,竟未发现还有人暗伏在侧。

说话之人推门而入,正是钟士,此时他仍轻摇纸扇,笑容满面。

李霅见到是他,心中也是松了口气,笑道:“钟士先生怎么来了?”

钟士笑道:“酒醉之后脑中昏沉,虽然长夜漫漫,却仍然睡不着。”

李霅听后便说道:“还请先生为我保密。”

钟士仍笑道:“好说好说,只是现在知道这事的不止我一人啊。”钟士转向卓亦疏藏身的方向说道:“亦疏公子,还不打算现身吗?”

卓亦疏没想到自己的行迹已经被他发现了,但既已如此,他便大大方方的走进屋中,说道:“我还以为自己藏得很好呢。”

钟士闻言哈哈大笑,李霅却是始料不及,没想到连卓亦疏也来了。

而卓亦疏一进屋中,便认出了刚才自己追踪的那人,正是当初李适之回京遇刺时率人来救的那名将军,名为赵林。

卓亦疏对李霅说道:“敢问一句,刚才公子和赵将军所说的仙丹,是不是就是前些天狄大哥所说的那个?”

李霅回道:“正是,我已探听清楚,那仙丹本是产自湘中,是一种延年益寿的灵药,李林甫仰仗于此才能神采奕奕。”

“湘中....”钟士沉吟道。

李霅又道:“这仙丹乃是由湘中一位炼丹师所制,后献于李林甫,只是这仙丹制造起来很是麻烦,所需原料更是稀少,而药效只能维持一年,所以李林甫每年都命人四处寻来原料,然后送去湘中,那名炼丹师便为他炼药,每年的岁末之际再将成品送到长安供李林甫服食,至今已经十多年了。”

“湘中多巫蛊之术,能制出这种奇药倒也不足为奇。”钟士说道:“只是两位都是朝廷命官,明日若是去毁了这仙丹,必然会遭到李林甫的报复。”

赵林听后说道:“李林甫误国误民,害死了多少忠良,他一日不死,天下便一日不得安宁,我久居长安,更是看得清清楚楚,若是用我一条命能换来天下安宁,那可是天下仅有的好事。”

李霅也说道:“李林甫为了一己私利而陷害忠良,已致朝纲紊乱,多地百姓民不聊生,大唐锦绣江山,岂容他如此祸害。再有一点则是我身为人子,家父常年被李林甫打压,我自然要为他出一口恶气,我早已探听清楚,李林甫实则已经恶疾缠身,都靠这仙丹续命,若是仙丹被毁,李林甫必死无疑。”

“李林甫死不足惜,可却犯不着搭上这么多性命。”卓亦疏说道。

钟士闻言说道:“公子有何妙计?”

卓亦疏又思忖一阵,旋即说道:“若是左相之子去阻挡杨慎矜,事后必然逃不脱干系,可若是杨慎矜自己没去接应仙丹而导致仙丹被毁,可就和别人没有关系了。”

“杨慎矜是李林甫的心腹,又怎么会不执行他的命令?”赵林问道。

卓亦疏说道:“比起李林甫的仙丹,还有一件东西更能吸引杨慎矜。”

一听这话,李霅和钟士便即恍然,同时脱口而道:“囚龙棒。”

钟士又道:“那这事需要狄青来帮忙,杨慎矜知道是狄青夺走了囚龙棒,只要狄青现身,杨慎矜必然会不顾一切的追击他。”

“然后再由人去毁了仙丹,事成之后远遁而去,李林甫只会知道仙丹被毁,却不会知道是谁毁了仙丹。”卓亦疏说道:“因为唯一可能见到凶手的杨慎矜不会出现在仙丹旁边。”

“此计甚妙,但必须让狄青出面,咱们得去告诉他。”钟士说道。

“我已经来了。”

狄青迈步而入,却又听有人说道:“我这人就爱凑热闹。”

话音一落,全英发也来了。

刘明义紧随而至,笑道:“全英发又要耍酒疯了。”

原来狄青和全英发均是酒醉头痛而无法入睡,各自在府中闲逛时不期而遇,便结伴而行,刘明义因为韦芝和韦兰之事而心中烦闷,青城弟子劫持左相,助纣为虐,这些都让刘明义感觉脸上无光,所以夜不能寐,恰巧狄青和全英发见他屋中灯火通明,便去敲他房门,三人一同跃至屋顶吹风,又见李霅屋中也亮着灯,必然也没睡去,三人便来到此处,却没想到正听到仙丹之事。

狄青说道:“承蒙左相收留,狄青和李林甫又有仇怨,如今用得上我,自然义不容辞。”

刘明义本就因为韦芝和韦兰之事而觉得脸面无光,此次若能毁了仙丹,必能挽回些颜面,当即请命相助。

全英发更是毫不推脱,只盼现在就去毁了仙丹。

钟士说道:“即是如此,咱们如虎添翼,狄兄去吸引杨慎矜,但他身边必然兵多将广,此行甚是危险,还请刘兄和全兄协助狄兄,不要让杨慎矜得逞。”

刘明义和全英发说道:“必会全力以赴,绝不会有丝毫差池。”

钟士又道:“我和亦疏公子去毁了那仙丹,毁后即撤。”

李霅见众人倾力相助,心中更是感激,就要向众人跪拜行礼,被卓亦疏伸手拉住,卓亦疏说道:“这些天喝了左相这么多酒,我们都不好意思了,此事全当是酒钱了。”

众人闻言就是哈哈大笑,都是说道:“正是如此。”

李霅更是感动,便说道:“不知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帮忙?”

钟士说道:“公子需得在长安中做些事情吸引李林甫的注意力,免得他察觉到事情不对再派兵支援。”

李霅点头道:“这就包在我身上。”

钟士又对赵林说道:“将军是城中禁军首领?”

赵林说道:“正是。”

“城中的禁军调动都需要将军的虎符....”钟士言尽于此,便不再多言。

这赵林也是聪明人,当即领会,说道:“若是李林甫想要调动城中禁军,我一定尽力拖延。”

事情安排妥当,众人各自散去,只待明日毁了仙丹,断绝奸相生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