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重生之超级透视学生 > 第203章 大团圆年夜饭(4000字大章求订阅)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在这位凭着两个修字辈的儿子,在家谱上留下浓重一笔的女老祖宗祖坟前,烧完最后的纸钱,韩久华家除夕例行的一件大事总算完成了。

再回韩朝的家已经是午饭时间,因为祖坟相距较远,而且祖坟又多。再加上都靠步行,其实韩家坝上坟烧纸钱还是一件很耗时的事情。

韩朝家的午饭很简单,都是一些家常菜。

因为除夕最重要的是年夜饭,所以中午都是随便对付一下。

要不是这个除夕有柳青依的到来,午饭会更简单一些。

吃过午饭,韩朝拿出了银行送的春联,准备开始贴春联。

自从上高中以后,家里面每年春节贴春联这件事就被他给包揽了。

郝金花早就准备好了贴春联的米糊,虽然米糊干了之后,粘在墙壁上很埋汰。

但是房子本来就不够新不够好,再埋汰一点又有什么关系?

春联都是清一色的印刷体,大红纸上都是大黑字。

只是春联下面的XX银行,几个字特别膈应人。

说句实在话,现代化的春联,不用去管整体的平仄韵律,看对联最下面的鱼嘴,就是不识字的人,贴春联也不至于把春联的上下联贴反。

这些现代化的印刷春联,一般上下联最下面都有两条鲤鱼,只要鱼嘴是相对的,就没贴错了。

反正你要是从春联的字面意思或者尾字的平仄来区分,有时候还真不一定分得清爽。

这不能怪贴春联的文化水平不够高,而是写对联的人,本身就没考虑这些。

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去管对联的平仄。

柳青依帮着拿春联,韩朝拿着凳子,开始缓慢的贴着春联。

大红春联与门神贴好之后,再破旧的房子,立马也是感觉节日气氛一下子浓重了不少。

韩朝家的鸡舍与猪圈在一块。

韩家坝虽然穷,但是长一辈还是有些人毛笔字写得很漂亮的。

韩久华那天找了本家一个堂叔,给猪圈讨了一份对联。

毕竟猪圈的对联,是买不到现成的。

猪圈的春联很简单,上联:五谷丰登,下联:六畜兴旺。

柳青依看着猪圈里的小猪仔,也是感觉很有意思。

她吃过猪肉,还真没这么静距离见过活猪。

韩久华是泥瓦匠,韩朝回虞城之后,就在家里院子另一处,做了一个新卫生间。

听说城里人上卫生间,上厕所讲究,爱干净。

他大概前后花了十来天,就搞了一套新的卫生间用具。虽然没有配备现代化的马桶,但是蹲坑还是很干净的。

就是要洗澡,淋浴这些东西热水器都有配备的。

平常他们自己上厕所都是不来这里的,这个卫生间就是为了给儿媳妇回来用的。

所以老韩夫妻俩,在韩朝走后的这段时间,还真是为了儿媳妇的到来,没少做准备工作。

也正因为这些缘故,柳青依来了有两天,还真没到猪圈这边来过。

这会贴春联,才看到两头小猪仔。大猪已经在前几天,就杀了过年。

现在每天吃的这些猪肉,都是家里土生土长的年猪肉。

柳青依不明白这些猪或者鸡鸭对于农家人意味着什么?

她更搞不懂,为什么猪圈的门边上都还要贴着春联,有什么意义。

当然,她也没觉得什么不好。

贴上红色的纸,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喜庆不是挺好的么?

郝金花偶尔从厨房忙着出来,她就那么看着儿子与儿媳妇,忍不住脸上都会带着一些笑容。

生活无非就是这样,看着小两口这样甜蜜美好,她就感觉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知足常乐!小农思想无非如此,但这就有错了?

贴完春联,韩朝与柳青依在厨房洗了洗手。

自来韩家坝,柳青依都是饭来张口,这厨房她还真没来过。

看着厨房这么大,郝金花在锅台上炒菜,韩久华在土灶边烧火。

柳青依第一次看见土灶,她有些好奇。

“这东西你没看过吧,我奶奶坐得火桶里的火,就是用木炭在土灶里烧了之后,然后装到火盆里,再放到火桶里的。”

“这铁锅煮的饭,才香。你每天喝的鸡汤,都是放在瓦罐里面,放在土灶里原滋原味的火煨出来的。”

韩朝笑了笑对柳青依说道。

韩久华与郝金花也是笑了笑,这外来的城里媳妇还是挺有趣的。

柳青依感觉有些不好意思。

“你赶紧带依依出去,这厨房里全是油烟。就你懂,还在媳妇面前显摆显摆啥呢?”

郝金花赶紧对着韩朝用韩家坝方言碎了一口,赶他出去。

有些婆婆喜欢在媳妇面前摆架子,那是旧社会。新社会,尤其是只有一个儿子的家庭,哪个婆婆还不是把媳妇当个宝?

她们年轻时候可能受过婆婆的委屈,但这种委屈一定就要转移给自己的儿媳妇吗?

未必,时代在发展,人的思想也在往前进。所谓的恶婆婆越来越少。这是时代的趋势,也是历史的进步。

困扰着几千年的婆媳关系,在新时代只会越来越好。

当然,这跟娶媳妇的成本越来越高,也有莫大的关系。

妇女能顶半边天,女人们确实应该感谢伟人们。

韩久华与郝金花性格都不差,很好与人相处。

虽然韩久华一喝酒,可能会有点飘,但是人的本质都不错。

韩朝笑着带了柳青依出了厨房,老韩夫妻俩继续忙碌着。

或许在这样的一刻,他们才明白儿子是真的长大了。

韩朝与柳青依陪着奶奶刘菊听戏,年轻人都不再听这玩意了。

哪怕就是在安城这个蓝莓戏的故乡,年轻人会听戏的也越来越少。

奶奶刘菊很安静,柳青依坐在她的边上,脱掉鞋,将脚放在火桶的铁架上,很暖和。

老太太没有柳奶奶那么健谈,但天底下的老人对于孙子辈的疼爱都一样。

她只是拉着柳青依的手,满脸笑意。

她不会说炎国普通话,就是说了柳青依也听不懂。索性她什么都不说,就这么安静的享受着这样的美好时光。

人一旦老了,又能享受这些美好时光多久呢?

时间靠近下午五点半,韩久华从厨房出来。

他拿着一个大木盆,木盆里放着熏好的猪头、晾干的鲤鱼公鸡、一把筷子、五根大蒜、一把菜刀。

在春节期间,这熏好的猪头是不能叫猪头的,在韩家坝,大家都叫它元宝。

这是六点钟在祠堂祭祖还年供奉老祖宗及天地的福礼。

韩久花让韩朝去柜子里拿了一个礼花还有一个炮仗,顺便再拿了一对装好了蜡烛的蜡烛台。

这些东西都准备妥当,韩久华便端着装着元宝鲤鱼公鸡等供奉礼的木盆,往祠堂走去,韩朝拿着一挂万响鞭炮,和一个100响大礼花。

柳青依也没闲着,他手上拿着一对装好蜡烛却未点燃的蜡烛台。

韩家坝的祠堂不算特别大,此时在祠堂的最上重,用桌子和木门搭好了一个大的台子。

四十来户人家全部把自家的木盆装好的供奉礼放在大台子上。

蜡烛台放在元宝的正面,此时点燃蜡烛。

韩家坝的祠堂最上重,40多对蜡烛台,80多根蜡烛开始点燃。

红通通的蜡烛火照耀着被韩家坝人称之为元宝的猪头,那些元宝此时也显得特别有灵性。

祠堂的最上重,站满了人。以祠堂为界,东边为大房,西边为二房。

韩朝这一房就属于大房,不过韩家坝的大房人丁远远没有二房人丁兴旺。

40来户人,大房才十几户人家,二房却有小三十家。

柳青依第一次经历过这种场面,看着满屋子的人头闪耀,也是感觉挺有意思。

“久华,你这今年新媳妇上门,才买这么一个礼花,这不够不够。”

人群中有人开始在打趣韩久华。

其实哪里不够了,这100响的大礼花,纵观全场,也就韩朝家有一个。

“久兵,你家去年添孙子,也没见你买这么大个礼花,你这做爷爷的也是真抠。”

“回头,等我添孙子了,我放十个大礼花。”

韩久华也不差事,笑着说道。

人群中又是一阵哄笑。

柳青依听不懂自己这公公说得啥,但是却看到许多人都在看着她。

她脸微微一红,拉着韩朝的胳膊更紧了一些。

人差不多都到齐了,然后就有老人,开始拿着每家每户拿过来的黄裱香纸开始在大鼎面前焚烧起来。

接着就有人开始拿着鞭炮在祠堂的中重开始燃放。

韩朝拉着柳青依从祠堂的侧门出来,40多挂鞭炮,待会全部燃放,吵闹不说。

就是鞭炮燃放之后的烟雾在屋子里都让人受不了。

韩朝帮着柳青依捂了捂耳朵。祠堂里星火纷飞,鞭炮声响彻天地。

陆陆续续有人受不了祠堂的烟雾,从侧门出来。

鞭炮燃尽之后,耳边还有些耳鸣声。紧接着韩家坝人,开始对天拜了拜,对地拜了拜,对着供奉的祖宗牌位又拜了拜。

有德高望重的老人,说了一些好话,就此这个对于韩家坝人最隆重的祭祖还年仪式才结束。

所有人开始拿回自家的供奉礼和蜡烛台,开始往家走,回到家,就可以吃年夜饭了。

韩久华端着木盆,韩朝一只手拿着一直点燃蜡烛的蜡烛台。

按照规矩,这蜡烛是要点到天明的,不能熄灭。

回到家,郝金花已经将十八个菜全部放在桌子上了。

奶奶刘菊坐在最大的坐席之上。

韩久华点了一挂鞭炮,年夜饭正式开始。

吃年夜饭之前,几个长辈一人从口袋里拿出了一个红包,递给柳青依。

柳青依感觉有些莫名其妙,她差那点钱?

“依依,这是我们做长辈的一点点心意,压岁钱,压岁钱。”

郝金花用她那蹩脚的普通话对着柳青依说道。

柳青依看了一眼韩朝,韩朝示意她收下。

柳青依只好收下三个长辈的压岁钱红包。

自从十五岁开始,柳青依家里人就没给她发过压岁钱了。

这没想到来到这里,还有这待遇?

韩久华开了一瓶韩朝从虞城带回来的红酒,年夜饭,总归稍微喝一点。

韩朝接过红酒,给每个人的杯子里倒了一点点红酒。

丰盛的年夜饭,因为多了一个人,几个长辈吃得是格外香。

韩朝拿起酒杯,开始跟奶奶喝了一点,祝她长命百岁,身体健康。奶奶刘菊很开心,往常吃年夜饭,这孙子可没说过这些话。

敬过奶奶后,韩朝又和父母亲喝了一杯,也是说了一些他们不曾听过的好话。

老韩夫妻俩心里很暖和,自己这儿子现在是越来越像样了。

最后柳青依又跟柳青依喝了一杯,感谢她能来自家过年,也感谢她的陪伴。

柳青依一脸懵逼,天天在一起,这大过年的这样客气起来了?

她又哪里知道,在韩家坝吃年夜饭都是这么个规矩。

一家人天天在一起过日子,那么亲密,难不成还不允许最后一天客气一些了?

柳青依也很聪明,韩朝敬过几个长辈酒后,她也站了起来,学着韩朝的样子,陪几个长辈喝了一点点。

几个长辈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这样的媳妇,模样好,身段好,又是大学生,还聪明,懂人情,又是城里姑娘,真是老韩家进字辈老祖宗保佑,才有这个福气。

“依依,我也敬你一杯,我们家小朝性格倔,有时候不太会说话,你得多担待着点,还有你们抓紧把婚给结了,明年争取回来过年,咱家再添一口人。”

郝金花站起来,拿着酒杯,用不标准的普通话对着未来儿媳妇笑着说道。

柳青依与韩朝领证的事情,他们一直瞒着韩朝父母,所以老韩夫妇并不知道他们已经领过证了。

柳青依笑了笑,没说话,怎么上哪家吃饭,都催着生孩子?

除夕之夜,万家灯火齐透亮。这是一个大团圆的日子,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日子。

就算是身欠一身巨债,在这样的一个日子里也得放松放松。

再不济的债主,想必也不会在这这样的一个日子里,去管人要钱。

韩家坝韩久华家的年夜饭,今年格外香。

年夜饭之后,韩久华帮着郝金花收拾了碗筷。

韩朝打开了新买的电视,开始看春晚。

忙活完厨房的活后,郝金花抓了一些瓜子花生,糖果糕点之类的放在桌上。

对韩朝而言,还算不错的2005年即将过去,未来的2006年一定会更好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