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其他 > 均衡小后卫 > 14.兰台

均衡小后卫 14.兰台

作者:低调的小后卫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1-01 21:14:58 来源:258中文

窦伏苓收拾一番,郁郁地将一应的铜锅铜罐又搬回至院中。

昨日的膏脂太过稀软,她便调了方子里的比例,循着昨日的法子熬制了小半日。因与窦伏婴相约的三日之期只剩不到一日,这一回,她便全程盯着小铜锅,再没由采采独自照看。

待日昳十分,先前倒入竹筒内的膏脂皆已凝结,本就沁脾的幽香混了一抹青竹独有的气味,更是讨人喜欢。窦伏苓用小指轻轻挑了一块唇脂,对镜细细抹在唇上,抿了抿,自觉满意,才回头问采采:“如何?”

采采的双眸清亮,惊叹出声:“女君聪慧!这唇脂的色泽竟如此好看,比从前窦府里头阴夫人与女公子用的都好看呢。”

窦伏苓听了却只觉无趣,心道问采采果真无用,这丫头只会不过脑地吹捧她的女君。不过,采采的话却让她想起一个人。

“父亲寿辰那日,二郎被关在屋里念书,可阿姊呢?我怎没遇见她?”

“女公子年前就去了南阳,下月才回来呢。”

窦伏妤是窦章的长女,算来亦有二十岁了。因是窦章的嫡女,故而世人提及,总以女公子相称。窦伏苓在心底算了个小九九,透过面前的妆镜,望着采采,问道:“我那阿姊……嫁到了何处去?”

采采圆圆的眼眸骨碌碌在眼眶内转了个周天,这才犹疑道:“……您又犯浑了,女公子尚未许嫁呢。”

聪颖的嫡女尚未许嫁,娇憨的幼女却入了相府,她那身为御史大夫的父亲这儿玩的又是什么路数?

到了第三日,窦伏婴果真兴致高涨地跑至睢阳侯府讨胭脂。

窦伏苓取出一早便装在小瓷罐内的唇脂,笑得谄媚:“我前日竟忘了,这个时令,做胭脂的红蓝还未开花。是以只能做了唇脂。好在这个时节做出的膏脂体质,送往长安的朱砂又是天下最上乘的,大兄不会介怀的,对吧?”

窦伏婴将信将疑地接过窦伏苓手中的小瓷罐,:“……那檀心坊里头的胭——”

“——那日我瞧过了,檀心坊里头的脂粉大多由铅粉调制而成。铅粉虽贴面,对人体却无益,用得久了,面上起的可不仅仅是我这样的疹子了,而是再也消不下去的斑纹。”

窦伏婴望着窦伏苓一脸真诚的模样,嘴角抽了抽。打小在军中长成的男人,连女人都不曾多望一眼,更遑论女子面上那琳琅的胭脂水粉?亦不过是那日突生了点念想,这便被窦伏苓抓了个正着。眼下看着幼妹的说得畅快,虽不明白到底何谓轻粉,何又谓斑纹,却仍是硬着头皮颔首应下了。

毕竟是她的心血,即便回头需验过里头的药性,也得悄悄儿的。

“且我在这唇脂内混了几味药材。大兄且安心拿去给心上人,定然能博她欢喜。”

窦伏婴:“……”

卫谚坐在廊下,望着庭中神情各异的兄妹二人,不禁摇头,会心一笑。大抵是从小相伴的缘故,窦伏婴的心思,他总能猜得一二。至于窦伏苓么……从前什么都写在面上了。只是惊蛰后却忽然转了性,桩桩件件都往深了埋,于他,亦不知是幸或不幸。

他竟再难料到她的心思。

实则前一日卫谚见窦伏苓辛苦做出了唇脂,却并未留为己用,便从采采口中套出了始末。他大略猜到窦伏婴会将这唇脂赠与何人。唯恐窦伏苓一个胡闹配出了什么不得了的大毒物,他便趁窦伏苓不注意,偷偷挖了一角送至太常太医丞的一位好友那处验了。

倒真让她配出来个养护的好方子。

朝窦伏婴颔首,他道:“无事,送去吧。”

他的眸色深沉,似又带了一分淡然的笃定,窦伏婴终于收回将唇脂送去医官处验验的心思,敛眉便要告辞。

“嗳,大兄等等!”窦伏苓出声唤住了窦伏婴,将案上的律例递给他,“这一册书你也拿回去吧……”

“阿伏这么快便阅完了?”律例艰涩枯燥,连他初读时都花了许多功夫,她竟只用了三日?

……瞥了眼廊下的笑望着她的卫谚,窦伏婴又极快地咽下了心底的疑惑。有卫谚这等人物在身侧伴着,天下还有什么书册是读不下来的呢?

窦伏苓似是而非地应道:“都是我未思虑妥当,从前不知兰台到底是何处……若兰台的官吏发觉到了时日书册仍未归还,只怕大兄会有麻烦……”

窦伏婴再次满心疑窦地接过窦伏苓手中的律例。这册律例为萧音所借,即便再不归还,兰台里的那群令史们大抵也不会生出什么幺蛾子。卫谚惯爱挖苦他。既都已替她说书了,以他的心性与计谋,必然也知晓了这册律例的始末,他竟未将萧音这茬告诉她?

只是抬眸瞥见妹婿妹妹两人神情暧昧,一脸莫测地望着他,他倏而红了耳根,再也不顾心底的诸多猜疑,匆匆告辞。

兰台自前朝始便是朝廷藏书之所,本是一座以砖围砌的石台,收纳了天下大半书册,立于北宫之外。高祖立国后,那北宫之外的石台虽留了下来,却因离未央官署尚远,愈渐荒弃。太始二年,高祖便命人在未央宫外新建了藏书之所,以未央兰台为名,是为作典校秘书与撰述之所。而那北宫外的旧兰台,只余了三名兰台令史看护未央兰台校验后搬来此处的废弃旧册。

因手上的这一册律例是数年前校验出的旧抄本,故而窦伏婴今日要去的,是那旧兰台。

长安的这两处兰台,虽是御史台治下,却由御史中丞兼领。若细细算起来,实则与御史大夫窦章并无太多干系,更与领了武职的窦伏婴无甚干系。

是以在台下见到窦伏婴时,御史中丞的面上闪过一瞬错愕,继而极快地堆起了笑:“原是大公子。”

三公之中,太尉栾芈只得一女,丞相卫谚尚年轻,并无子嗣,唯有御史大夫窦章膝下儿女双全,故而时人总喜以大公子唤窦伏婴,以作相亲讨好之意。可窦伏婴却委实不喜这个称呼,他虽有个位列三公的阿翁,可他窦豫之亦是个有军功傍身的堂堂男儿,缘何世人总看不见他长乐卫尉的品阶,却只相中了他御史之子的身份。

大抵也只有这个时候,才会对卫谚这位早早脱了荫庇的妹婿生出欣佩之情。无奈卫谚那厮的功勋计谋委实又是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窦伏婴不得不生生应下这一声声的大公子。

寻常日子里,御史中丞大抵在未央兰台主持典籍校验之事,眼下在旧兰台见到御史中丞,窦伏婴亦有些发懵。回以一礼,他淡淡道:“中丞客气了。我循大长公主之令,来此处将这册律例奉还。”

这册律例是萧音年前亲自从此处带走的,御史中丞匆匆一瞥,面上更是恭敬,只因手中尚有脱不开身的公务,便唤来了一侧的兰台令史,对窦伏婴道:“将律例交与他便可。”

除了御史中丞,室内共有兰台令史二人,先前皆坐在中丞的下首勤勤恳恳做着事,眼下才有一人在窦伏婴跟前露了面。窦伏婴一瞧,却是个熟人。

那着了官袍的令史见着窦伏苓,亦是一愣。

窦伏婴:“许久不听父亲提及,我都不知晓您在此处供职。”

灌涂向窦伏婴施礼:“公子说笑。”

灌涂与武安侯府内的灌老夫人算是远亲,却并不与卫氏亲近。他从前是御史台下的监察御史,与窦章年岁相当,两人同时入朝侍奉天子。闲暇时,更是时常煮酒谈笑,情谊深厚。若非数年前奉命出使收捕犯官出了差池,遭同僚弹劾被先帝下放,而今的灌涂也当是朝中数一数二的肱骨重臣。

只是当年窦伏婴尚幼,于当年事的始末大抵只晓得个大概,眼下见了灌涂,见其鬓发半百,想来这些年亦不好过,心底仍存了一份尊敬。

旧兰台的阶梯狭窄陡峭,窦伏婴看了眼灌涂伸来的手,笑道:“您将位置告知于我,我去放便是了。恰巧我亦想寻些旧册。”

灌涂跟着抬眸,透过窦伏婴身后敞开的窗望了眼巍巍耸立的旧兰台,仍道:“此本就为卑职之责,大公子莫客气了。”

“未央兰台又下了批校验旧册,”正逢这时,屋外有轻微的人语传来,“须得及早登记造册,再放上去。”

那说话的令史走进屋,正要唤灌涂出去,却见窦伏婴扬着手中的律例,朝他轻笑:“这位令史,这册律例该放于何处?”

……

台上书架林立,上头放置的书册从前朝策论,至神农医术,不一而足。窦伏婴向令史问了方位,将律例放于架上,正欲转身,却忽见窗外闪过一道黑影。

那黑影消失得极快,电光火石间,窗对侧的架上便多了条由红绳所系的布帛。若非他出身行伍一身的功夫,只怕难以发觉。

窦伏婴四下望了望,见窗外并未有人,便闪身走至架前,迅速将布帛打开,只见上书四个篆体小字——上巳、西南。

现下不过二月中,距布帛上的上巳仍有十余日。旁人或许不知,只卫尉与郎中令并着执金吾三营却是知晓的,上巳三月三,天子将于长安南郊的社稷宗庙行大射礼。

脑中一个声音告诉他,有人欲行不轨,却不知是不是那梁王晟……兰台内出现了梁王的暗桩?

心下一凛,窦伏婴动声色地将布帛复原,这才幽幽从架上取下一册竹简,从容走下兰台,进了室中。

御史中丞仍在原处处理手上的旧典。窦伏婴便拿着手上的竹简,向他讨教。

言谈间,外头的三位令史各自将造了册的书简一一搬上兰台。

待三人再下来时,窦伏婴状似漫不经心地抬眸,眼见三位令史之中,唯有灌涂手上沾上了极小一粒不易叫人发觉的朱砂——那是他在复原布帛时,有心蹭在布帛背面的窦伏苓所制的唇脂。还在为找不到小说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 或搜索 热/度/网/文 《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