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其他 > 忍蛙的超神征途 > 第365章 都跳出来吧(一)

忍蛙的超神征途 第365章 都跳出来吧(一)

作者:弥廘0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7:42 来源:258中文

当张承业再次看到王管事的时候,已经在县衙的大牢里。

“公公,公公救我!”

看到张承业,王管事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高呼救命。

不过看到已经成为阶下囚的王管事,张承业脸色冷漠,嗤笑道,“救你?咱家真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实话说咱家待你不薄,你怎么汇报咱家的?

你若是想活命,就老实交代那些私盐跑哪里去了,还有谁是你的同谋!”

“什么私盐?公公这是在怀疑我?冤枉啊,我承认我是私藏了盔甲这些,但是我绝对没有贩卖私盐。”听到私盐,王管事脸色微变,但想到什么,并不打算承认跟私盐有关。

“不知悔改!”

张承业脸色不太好看,毕竟查账也不是一时半会可以查出来的,若是有人开口,显然要快很多。

就在他在询问王管事的时候,李振正在和解县县令聊些什么。

此时的解县大牢,人满为患。

毕竟是个县城,平时哪有那么多犯人,所以大牢并不大,现在一下抓了上百人,就让这个大牢不太够用了。

“王县令,你这可得想想办法,后来锦衣卫还会抓不少人,你这牢房可有些不够用。”

看着眼前这四十多岁的解县县令,李振提了个建议。

这个县令也姓王,他跟王珂可不是亲戚,只是都姓王而已。

在河东和河中,王姓可是大姓,毕竟太原王氏可是五姓七望之一,繁衍这么多代,其家族自然很庞大。

“李指挥使放心,下官一定想办法。”王县令爽快地答应下来。

这倒是让李振有些惊讶,看了看这县令,想到对方是朝廷控制河中后从关中调来的,有些犹豫不定。

在王县令走后,张承业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李指挥使这是在怀疑王县令。”

“公公对他可否了解?”李振没有回头,看着已经消失在大牢中的王县令,淡淡笑道。

“有一定的了解,此人跟咱家前后脚到解县。他是个颇有文才的人,初来时家境一般。现在虽说还是住在县衙之中,但是咱家却听说他在河中府有房产,而且他刚才手上戴的扳指可是好东西,几十贯钱是肯定有的。”张承业所有所指道。

李振点了点头,“看来这位王县令的确有些问题,董浪,派人去找河中锦衣卫了解一下这个王县令的情况。”

解县乃中县,但由于盐池原因,这里的县令是以上县县令对待,意味着王县令的一年的俸禄在30贯左右。即便是加上粮食、职田这些,折合成前也不可能到百贯。

一个普通的县令,如何能一年时间在河中添置房产,随身佩戴着一个价值几十贯的扳指,这钱不是这么用的吧。

“既然李指挥使有了决断,咱家就不打扰李指挥使了。想来账本那边也快出结果了,到时候一定能把情况查个一清二楚!”张承业正准备走,想到里面的王管事,忍不住向李振提醒了一句,“李指挥使,这个王管事不承认跟私盐有关。”

李振笑了笑,“公公放心,这点本事,锦衣卫开始有的。”

张承业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便径直离去。

其实两人以前还共事过,当时张承业是左天策军的监察署丞,李振是右天策军的监察署丞,也算是了解对方。

目送张承业离去后,看着大牢里的王管事及其手下和家人,李振终于露出了獠牙,“拿出你们的本事,撬开他们的嘴!”

“是!”

周围的锦衣卫整齐地回答,被抓的这些人,心里猛地一颤。

“你们要干什么?你们这是动私刑!”

“啊!”

凄惨的叫声从大牢里响起,那些狱卒听到这声音,也都吓的不轻。

胆子大点还凑过去看了看,不过看到后差点忍不住吐了,跟里面的那些手段相比,他们平时对待犯人的手段简直是给犯人挠痒痒。

王管事的被抓,可把不少人吓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他们可都懂。

只是之前做的比较隐蔽,所以没人察觉,但只要有人落网,就有可能把整个内幕吐出来。他们毕竟不是严密的组织,经不起查的。

“王县令,这王管事可就被关在县衙的大牢里,难道你就没有一点表示?要知道王显仁可不是什么嘴严的人,要是经不住逼供,我们大家都得完蛋。”

解县,李府。

李府的主人叫李德春,严格来说,其出自赵郡李氏,只不过是旁系的旁系,而且在两百年前就脱离了赵郡李氏。

李德春现在是河中盐池两个榷盐副使之一,解县李氏是本地大族,在这里定居了差不多两百年,根深蒂固,而且家里的产业跟盐池有着很紧密的联系。

在王重荣担任节度使期间,李德春就在河中盐池任职,而且做着贩盐的生意,准确来说是私盐。

在朝廷强大的时候,对于私盐自然是严厉打击,但随着黄巢之乱后,朝廷对于地方已经失去了控制,加上黄巢本身就是私盐贩子,所以私盐愈加猖獗。

即便是王重荣时期,也无法做到严格把控河中盐池的产量。

所以河中盐池出现私盐并不是最近两年开始的,而是一直存在。

李德春家里的生意主要就是贩卖私盐。

可是朝廷占领河中之后,就重新派驻了官员管理盐池。对于河中、关内、山南西道等地的私盐打击很严厉,除了朝廷的盐运司外,就只有两大皇商可以贩盐。

当然食盐的生产并不都是朝廷负责,百姓也有盐池,只是规模小,朝廷的官方盐池规模大。百姓自己的盐池生产出来,是不允许贩卖给其他人的,必须由官府统一收购,然后再由官府卖给两大皇商和各地盐运司。

这对其他盐商来说,无疑是灭顶之灾,虽然反抗过,但很快就被无情地镇压。

不过私盐的利润太大,所以依然有很多人愿意铤而走险。

只不过在朝廷实际控制的地区贩卖太过危险,所以很多人就把地方瞄准了周围朝廷不能实际控制的地区。

由于民间的盐池产的盐卖给官府,是要收税的,虽然不高,只有百分之几而已,但是产量越大的民间盐池,交的税越多。

这样就导致,有些民间盐池的所有者尽量少出售给官府,而是自行卖给商人,这样就少交了税,而且价格上也能高出不少。

而私盐贩子也不需要向官府缴税,还能以低于官府的价格买到私盐。

用句后世的话说,此时的榷盐使代表的管理盐业的官府,其实就是一个中间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