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其他 > 忍蛙的超神征途 > 第766章 舜化贞的抉择

忍蛙的超神征途 第766章 舜化贞的抉择

作者:弥廘0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7:42 来源:258中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请唐人出兵?难道向唐人请求和亲?父皇当初请求与唐人和亲都没能成功,唐人现在会答应吗?”

舜化贞有些担忧。

要知道他父皇隆舜在世的时候,数次派遣使臣前往长安和亲,结果最后还死了几个得力的大臣。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父皇后面就没有和亲的想法。

“陛下,当初是当初,但现在若是陛下想要夺回大权,可以试试与唐人和亲。

但是有一个问题,唐人或许会提出很苛刻的条件。

如今唐人设立了镇南都督府和安南都护府,很明显就是针对南诏。”

舜化贞一咬牙,“最不济就是失去会川都督府并向大唐称臣,若是能夺回大权,这些也不是不能接受。那你第二个建议是什么意思?就是像蒲甘王国借兵?”

亲信连忙解释,“陛下有所不知。当初蒲甘王国是先帝助其复的国,有着一份恩情在。

如今蒲甘王国日益强大,若是他们能借兵助陛下,陛下或许就不用向唐人卑躬屈膝了。

相比之下,蒲甘王国的威胁更小,跟南诏也没争端。”

“你的意思让朕直接跟蒲甘王国的国王取得联系,不去跟大唐那边和亲?”舜化贞反应过来。

“陛下,臣的意思是同时进行,因为谁也不敢保证蒲甘王国会不会借兵。而且段都督那边也要拉拢,这样陛下夺回大权的把握更大。”亲信建议道。

“那朕怎么派人跟他们联络?朕手上可用之人并不多,朝中的大臣更是倒向郑买嗣?”舜化贞这才意识到自己身边除了少数几个亲信竟无人可用。

而且这几个亲信也都被郑买嗣监视着,根本不可能离开阳苴咩城。

“陛下或许可以在宗室中选人去试试,然后混入商旅之中,这样或许可行。臣倒是愿意为陛下分忧,但臣等这些人都被郑买嗣监视着,无法离开阳苴咩城。”

“宗室?朕平白无故召见宗室,郑买嗣岂不是会怀疑?”舜化贞迟疑道。

“陛下可以以举办宴会的名义,这样来的宗室就会很多,就算陛下接见了宗室亲王,郑买嗣也不会怀疑。”亲信建议道。

“这倒是个办法。”看着眼前的亲信,舜化贞不禁感慨道,“若是真能夺回大权,一定封你为清平官,辅佐朕治理这大好江山。”

“谢陛下隆恩。”

“陛下要举办寿宴?宴请一众宗室贵胄?”

得到下面人的汇报,郑买嗣不禁眉头微皱。

“相爷,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下面的人问道。

“陛下要宴请那些宗室贵胄?”郑买嗣问道。

“有不少,加起来有几十人。相爷若是担心,为何不直接除掉陛下,这样岂不是永绝后患?”

“你知道什么?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暂时不能操之过急,先把那些忠于皇室的党羽清除了再说,不能胡来。”郑买嗣摇了摇头。

“那陛下的这次寿宴?”

“按照旧例办就是,免得这个小皇帝闹腾!”郑买嗣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想了想还是没有阻止。

因为朝廷打算对南诏用兵,所以锦衣卫在镇南都督府和安南都护府设立后,便加强了对南诏以及跟南诏毗邻的几个道的力量。

虽然不至于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察觉,但是南诏国都内发生的大事,还是瞒不住锦衣卫的。

不过在锦衣卫加强在西南地区的力量时,朝廷对东南地区又开始动手了。

趁着没有战事,李晔自然要先解决内部的问题,这样才不至于内外交困的局面。

乾宁十一年四月,朝廷便下旨调湖北道布政使崔安潜回长安担任枢密副使、常行儒调任齐鲁道布政使、钟传调任礼部尚书、孙烨为刑部尚书、李磎调任荆南布政使。

而李振被调回了长安,重新担任内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

对于内阁,李晔再次做了调整。

枢密使、御史大夫被踢出了内阁,但两者和侍中以及大理寺卿依然可以参加朝中大事决策,只是不再干预六部的事务。

内阁人数被调整为五人,除了李振、肖荣、李泌、李嗣周外,还有一个人比较意外,那就是鸿胪寺卿归仁绍也进入了内阁。

李磎外放,其实早就注定了。

从内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调任荆南布政使,的确算是被贬,但也不是贬的太离谱。

想当初作为李晔嫡系的李振和李英旭还不是在地方任职多年,李英旭现在都还没调回长安,而李振则是在原山南东道和齐鲁道两地任职才被调回。

而李嗣周、李泌和肖荣则是成了内阁常青树,虽然在内阁的地位一直不是第一,但却很稳。

从如今内阁的这些人也能看出,都是李晔的亲信,显然是李晔刻意为之,并想干点事情出来的。

这些都是正常的调动,不过在这一系列圣旨中,还藏着一封比较吸引人眼球的调令,那就是钱镠调任湖北道布政使。

这封调令让朝野内外的注意力被吸引到了镇海军,就看钱镠是否愿意接受了。

而在这封调令抵达杭州的同时,江南道、江西道和镇东军都接到了朝廷的旨意,内容自然是调兵遣将,陈兵与镇海军邻近的城池。

摆明了先礼后兵。

目前大唐境内还有四大藩镇保持着较强的独立性,分别是原卢龙、淮南、镇海和福建。

但是卢龙改为安东都护府,原卢龙各部一分为四,刘仁恭并没有独掌整个安东都护府,对于朝廷的威胁也不是太大。

福建的王潮比较识趣,不仅配合朝廷在泉州和福州设立市舶司,还把自己长子王延兴送到长安读书,实际就是人质。除此之外,还接受了朝廷向福建派遣节度副使以及州一级官员。

这样一来,朝廷自然不会拿福建开刀,于是四个藩镇就剩下淮南和镇海军。

淮南实力较强,出于挑软柿子捏的习惯,镇海军节度使钱镠就成了最好的开刀对象。

不过朝廷也没有亏待钱镠,把湖北道布政使一职留给了他。

只是若去了湖北道,意味着钱镠割据一方的情况就不能出现了。

若是其接受朝廷的调令,或许还能善终;若是顽抗,只剩下四州之地的他,恐怕难以抵挡朝廷三道大军的进攻。

选择权,就放在钱镠的手上,至于怎么选就看他做出什么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