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玄幻 > 无限存读 > 34.夏收节里话武士

无限存读 34.夏收节里话武士

作者:东八爷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1-01 21:15:52 来源:258中文

今川氏的攻击尚且还没发生,小平太也不想去想打烂仗的事,但是夏收就在眼前,这才是当务之急。

好在今年南信平野和远州没有发生什么灾荒,也就没有影响夏收。说到这个,就不得不说很多人以为日本战国时代都是征收大米和铜钱作为赋税。这其实是很偏颇的认知。

最为闻名的战国内政家武田信玄就实行的大小切三分制度,除了不再逼迫农民一次性缴纳贡赋,允许一年内分开征收以外。由于甲斐盆地的天然地形使得就一小块平野可以种植水稻,不可能所有人都交的上大米。于是他就改为就地生产就地征收,你种的小麦就收小麦,种的萝卜就收萝卜,一律按六公四民的比例征收。不再逼迫农民一定要缴纳大米。

这就使得原本不活跃的农业得以大大的发展起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以调动。武田信玄由此储蓄的足够的兵粮连年征讨信浓地方。

与此同时对于栋别钱等货币实物的征收也不拘泥于传统的只收铜钱。武田信玄积极鼓励领内的农民开展手工业生产,对于竹木,石料,水果等等物产的加工持推广的态度。

这样根本手里没有几个钱,甚至一年都去不了一次町镇的农民也可以用各种手工产品充做赋税。然后武田信玄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从农民手中得到手工产品,再拿出去发售。不仅是农民免于兑换货币的痛苦,也使武田信玄的收入反而增加不少。

也就是说随便比方一下,武田信玄本来有十五万缴纳丁钱的人口,一人三钱是四十五万钱。但是不收现钱,收到了各种货物,然后发卖,最终也许可得六十万钱。是不是很机智。

另一方面,在推广大规模检地之前,很多时候领地的实际产出收入是完全与估算不符的。在丰臣秀吉和江户幕府的大规模检地之前,很多地方以每年所产出的总和价值多少贯钱来体现。后来石高制逐步推广以后,才开始规范化。但仍旧避免不了像米泽藩表高三十万石,实高五十一万石。萨摩藩表高七十万石,实高三十余万石,但是外加七万琉球砂糖和对华朝贡贸易收入。

还有毛利氏在关原之战之后大规模减封到周防长门两国,从一百二十余万的大大名减封为三十六万九千石,但是只通过检地就很快增加三万石以上的领地。然后把造纸的树枝树皮,晒盐的盐田,甚至各家各户自己手工制作的小工艺品都计算石高,最后成功养活了原本一百二十多万石的养活的武士。

如果要细说,那真的是太多太多了,但总结一下就是不要看表面的贯高或者石高来评价一个大名的收入。战国时代这些大名比我们现在的职业经理人不差半分,基本留名青史的都是各种巧心妙思数不尽的办法一点一滴的增加自己的收入。

还有,既然讲到了收钱,也可以讲一下拼命收钱用以恩养的武士。很多影视作品和小白低智文给人以误导,谁谁谁一出仕就是五百石俸禄注意了这只是职禄。也就是你奉公就给你这些,你哪天干不动了,那么对不起你们全家饿死关我屁事。

这也是前田利家做信长二百贯年俸的近侍的时候说我要是战死了,阿松只能回去荒子城靠荒子城的收入生活了。这里分的很清楚,前田利家有两份收入,信长的二百贯旗本职俸,以及荒子城三千贯世禄知行,即使前田利家战死,荒子城的这份钱还是他们家的,除非前田家死绝,不然代代相传,绝不改变。

又比如《风林火山》中有一幕,勘助讨取了武田家的侍大将,但是他的养父偷走首级,拿去给自己亲身儿子出仕用。很明显的体现出了他养父也没有可以代代相传的领地,只有一份出仕奉公的职俸,如果亲儿子不能出仕,那么就会沦落为浪士。空有武士出身,却无收入。

还有一个原虎胤,被称为鬼美浓的这位。曾经因为宗教问题被武田信玄追放,这样的名武士肯定有的是下家的老板要接收对吧。结果他很自然的去了北条氏康处,仍旧做一个足轻大将,仍旧没有得到代代相传的世禄知行地。

这也是为什么战国一个屁民想要成为武士几乎不可能的缘故,毕竟他武士内部自己生出来的儿子还没有办法全部消化,这个既得利益团体肯定是极其排斥有新人进来抢饭碗的。这也是小平太为什么成了武士到现在也没有知行封地的原因。纲良给他十五贯作为持旗武士的年俸,山内义治又给他三十贯作为与力的年俸。

理论上小平太也是一百八十石的武士了,但是这都是他一个人挣的工资而已,说到底他还是一个社畜,干到没利用价值就会被赶走。而前文的细川采女通过一番枪和一番乘得到了五百贯的知行领地,这就成了公司的股东,就算公司被兼并,他还是有股份,只要领地安堵,他们家代代都有一份钱,就算不出仕也能温饱。

而更多的所谓武士就和小平太一样,挣得是卖命钱,那种一上来就给你一个村的肯定是低智小白文,大名领主登庸一个低级武士肯定只会给你发职俸,一丝一毫的世袭领地都不会给你的(那种石田三成一半领地十万石登庸岛左近的事就别说了,人家是给公司招职业总经理,能一样吗?)。

古田织部因为参与平定武田氏的作战,参与高远城血腥的肉搏,又劝降了武田的一座支城最后获得信长赐给他一个二百余石的村子,把他高兴地四处宣扬。而这时他已经将近四十岁,前后奉公超过二十年,来回奋斗也不过总俸禄三百贯,其中只有五十余贯的俸禄是代代相传允许世袭的。

所以小平太也不着急,慢慢来吧,那些谱代重臣都只有少量的世袭领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