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老子是阎王 > 第二百三十七章国策迷津欲有问

老子是阎王 第二百三十七章国策迷津欲有问

作者:司马浪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16 13:21:22 来源:258中文

汽车从正门驶进别苑的时候,看着车窗外排成长队的数百名等待进入别苑参观的游人,简如知道他们今天怕是要失望了,今天前来拜访太皇的人很多,皇帝也带着全家过来了,皇室很久没有聚在一起了,不一定会有时间出外。

“简大人!您来了。”

汽车在紫金山别院前刚一停稳,简如刚一下车,就听到一声熟悉的招呼声,朝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只看到穿着的内务府官服的轮建国。

“轮老弟,您这是……太皇召见?”

很久没有露面的轮建国连忙赔笑说道:“太皇和陛下召见,也不知道是什么事,简大人,您先请!”

简如点头头,回头朝着停车场停着的汽车看去,待看到其中一辆汽车,那是首辅的座车,虽说各部门都是依照抽号决定车牌号,可大家总能记住一些人的车牌号码,这些个朝廷要员自然能记住。

放眼看去,好家伙!整个朝廷的内阁成员基本到齐了,这都快赶大朝会的。也难怪,阚石多少年没在秣陵公开露面了,如今朝堂的文武百官,大部分都是他的学生。太皇来了,岂有不前来觐见的道理?

简如心里嘀咕着,同轮建国打着哈哈,两人便在侍卫的引领下朝着别院的大厅走去。

“简如,建国,你们都来了。好好好,来,赐坐!”

不大的会议室已经是济济一堂,一位年轻的户部官员正在侃侃而谈,简如、轮建国二人一进来,阚石放低声音抬手赐坐,同时轻声吩咐赐茶。阚武坐在父亲的右手,也微笑着冲他们点点头。

两人见此情景,也简约的觐见太皇和皇帝,又和旁边的官员点点头算是打过了招呼。两个人悄无声息地坐下,这才有时间观察大厅里的情景。

刚刚喝一口茶的简如在放下杯子,就听见那位官员继续在说:“……本末倒置,帝国当前发展走进了误区……”

这位官员的话声不大,但听在简如的耳中却极为刺耳,这让他浑身不自在。因为这些年都是他制定的国家发展方针,这人的话的确有些打脸,他心中忍不住有股怒火在燃烧。那人依然不管不顾的往下说。

”……朝廷户部目前的投资只管近期效益,户部在去年直接投资的纺纱厂、织布厂就多达三十多家,在购买机器的同时,施工建设厂房,没错,这些纱厂、布厂的确已经投入生产,而且已经见到效益。如果我没记住的话,简大人曾说过,半年见效,两年回收,三年扩产……”

说到这里那人顿了一下,他扫视了一眼在座的各位。不顾的元甫和简如两人的脸色变化,依然自顾自的说道:“……从经济效益看,无论是纱厂或是纺织厂、印染厂都无可厚非,棉纱、棉布毕竟华夏市场需求量就达到近五亿龙元,但是如果站在国家发展的角度呢?”

那位官员在这里用了反问的语气,同时他又马自己作答:“如果站在国家的角度来看,无论是这些纱厂、布厂两年内回收投资也好,三年扩大产能一倍也罢,表面的收益,却无法弥补事实的损失!”

事实的损失?别说是元甫和简如,就是当今皇帝阚武也弄不明白,这个损失究竟在什么地方,工厂都见效益了啊?

简如到底有些沉不住气了,他神情不愉地问道:“还请马周大人明示,就简某所知,这些工厂无一例外的都实现最初的设计利润,而且它们的产品是供不应求的!”

这位马周却丝毫没有退让:“简大人,我说的事实的损失,不是眼前金钱的损失,而是长远的损失!”

简如神情一窒,只见这位马周微抬一下下巴,似乎对简如的反应并不感觉到有意外。他继续直言不讳的说:“太皇讲课时曾说过,钢铁和机械是国家实力的命脉,是国家工业化的保障。可我想请问一句,简大人,我们从前年到今年,朝廷在纺织工厂之类的项目投资了多少?这些产业是否能有助帝国全面实现工业化?”

接连两个反问,让简如陷●app下载地址xbzs●入沉思的同时,阚武也明白马周的意思,马周的意思再明白不过,就是发展重工业。

“事实,这几年民间资本投资纺织工业的很多,截止到今年为止,各种纺织企业就有一百多家,预计到明年,可能会达到两百家,迟早就会引起恶性竞争……”

“马大人,那朝廷就不需要生产与国计民生有关的棉布、棉纱来保障民生吗?不需要这些工厂来维持价格的稳定吗?”

简如显然些不太能接受马周的指责,在反驳的同时,又转向阚武解释道:“陛下,无论是纺织厂或是纱厂、造纸厂,这些工厂都有一个特点,投资少、见效快……“

”……当初发展工业时,臣曾有一句话,依靠这一类项目投产,可以令朝庭收回大量利润,从而将利润投资到钢铁、铁路、机器制造等投资大、见效慢的产业……“

”……如此国家工业方能进入良性循环,而国家工业基础初成之后,国家则应从工商实业抽身,从而避免国家干预工商业,影响到市场机制的良性发展!”

“好!好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简大人,若是朝廷都把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都占完了,那么那些个意欲投资实业的臣民怎么办?全部都赶到东南亚去吗?”马周冷声反驳一句。

“朝廷对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投资,将导致民营资本失去对投资实业的兴趣!现在我们一年生产的机器比过去十年的还要多,可扣掉军工厂、国营企业和皇室产业之外,有多少是民营企业购买的?这种畸形的需求关系还能够保持多久?”一连串反问,马周毫不退让地盯视着简如。

见到简如哑口无言,马周继续说道:“简大人,您的半年见效,两年回收,三年扩产。的确,这是户部的成就。惊人啊!可在马某看来,这一惊人成就的最大好处就是士绅投资实业的兴趣大减……“

”……试问,那些手里掌握着大笔资金的财主,就是天大的胆子,也知道自己碰不过官营企业,不论其它,官营企业的规模大啊,秣陵纱厂,乖乖,一马就是五十万锭,这三年后扩产还会扩大多少?“

”……稍有些脑子都知道,照这个速度,这个魄力,不出五年,华夏的纺织市场,这些官营厂就能吃下七八成,谁还敢投资纱厂?难道都让这些人都到海外去开厂子吗?”

说到这里,马周又转向元甫:“首辅大人,若是没有民众投资纱厂这样投资少见效快的产业,等过个十年八年的,到时咱们就算是想把纺织厂卖给民间,又有谁能吃下这么大的企业?凡是能挣钱的生意,都让朝廷揽走了,结果最后是什么?国家是富了,老百姓却穷了!”

在简如意欲反驳当口,马周再次出言打断他:“简大人,别说什么资本是血淋淋的,国富则民富,这不是一个理,国家再富,和老百姓都没关系,我们是要控制资本的不择手段,让它有序的发展,但是你不觉得这样做矫枉过正了吗?……“

”……你我都明白这个道理,工厂如果是私人的,工人能罢工加工资,或工厂若是国家的,罢工就没用,工人强不过警棍,儿子还是亲生的亲!”

最后又冷哼一声:“哼哼!没准这亲生儿子富极了,连老子的话都爱理不理的,指不定动不动就这啊,那啊的占老子的便宜,至于工人?管他那。反正,当儿子捅下天大的娄子,当老子的都会给他兜着,没法子,儿子不要脸,当老子的得顾着脸面啊。”

马周的这声冷哼,换来的却是阚石在心下的赞叹,这马周还没见过几家“官企”,可就把那坐大坐强后的官企的嘴脸给了说了尽。

“那也不尽然,如果……”

“简大人,咱们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寄希望于不尽然之,而且已经出现了这样的苗头,秣陵纱厂就是个很明显的例子。”打断简如的反驳,马周看着他,虽说心里为自己的咄咄逼人有些过意不去,可现在容不得他退缩。

“马大人!那你认为该怎么办?咱们总不能不办那些工厂了吧!”

一直没有开口的元甫这会却忍不住了,几乎是在马周的声音一落,他便开口说道。

“不是不办!现在要趁着市场还没有饱和,民进官退!让利于民。”转身面对元甫,马周直接开口答道。

“哦,愿闻其详。”元甫拱手问道。

马周不紧不慢的回礼答道:“首辅大人,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的政策。比如说新建的机床厂,反而需要进一步扩大,现在咱们一年只能生产六千台机床……“

”……即便是按照规划,四年后,也就是一万五千台,数量太少,咱们今年半年市场就有两万台机床缺口,所以,机床厂应该进一步扩大,争取四年后实现年产两万八千台至三万台的规模!这远比生产几百万绽棉纱更有意义!”

“这不现实,咱们没有那么多工人!”简如立即开口反驳着,最初他拟定的工业规划,是建立在“循序渐进”式发展,所有的一切都立足于现实,尽可能做到同步发展。

“当年机床厂成立时有多少工人?现在有多少工人?工人可以培训,可以大建专门学校,技师不足,可以以老带新。总之,只要愿意、只要投入足够的力量,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有些激动的马周再次面向阚武:“陛下,现在农业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再加拖拉机的推广,一个农民很容易耕种几百亩土地。反过来又导致粮食价格越来越低,供销社也吃不下那么多粮食,农民根本挣不到钱。再加每年大批的军人要退役,很多人不愿意像以前一样再去当农户……“

”……简大人说过要对退役军人进行培训,那现在就办专业学校,让这些军人一退役就到学校里去学习,一边建工厂,一边培训工人,等工厂建好了,工人也就培训好了,宁可人等机器,也不能让机器等人,发展工业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而不是机器!”

“呵呵,这真是江山辈有新人出!”阚石不禁在心中暗叹。他默默地再次看向手中的那份报告,厚厚的报告凝聚着马周这些年的心血,这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年轻人。

相比于简如当初制定的那套发展规划,这份表面是规划,实际是指出当前朝廷施政的问题,这份方案更符合现在的实际情况,这也是今天他组织大家座谈的原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