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242.觐见

九关 242.觐见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沐浴焚香,该换朝服,打理完毕的徐清立刻上了欧阳修家的牛车便被人带着往皇宫的方向走去,坐在巨大的牛车之中,车厢里点放着一小节檀香,味道很不错,让徐清那颗紧张的心也慢慢静了下来,周边又有数十护卫在侧,把普通百姓隔得远远地,噪音便也笑了许多,他端坐在车厢之中,也不打开车窗,只是闭着眼养神。

然后脑海里不停的自我迷惑着自己只是去皇宫旅游看风景,见皇帝只是顺便的事情,大宋的皇帝好得很,总不会砍我头,一路上就那么自我催眠着,大概过了二十分钟左右,马车便停了下来,徐清周遭本来安静的环境突然嘈杂了起来,那是徐清心脏的声音和呼吸的声音所交混出来的乱曲,很难听。

深吸一口气,徐清用手扒拉开面前的移动门,车厢里面蓦然亮哥起来,而在徐清的面前,则还有一道竹帘做的门,风吹过竹帘进入车厢内,将檀香的味道快速打散,让竹叶的清香融入其中,徐清呼出深吸的这口气,将一只腿从席子上站了起来,一只手往前一伸,便把竹帘打了开来,人也跟着走了出去。

此时旁边的仆役见徐清走了出来,立刻把车厢前的小梯子拿了下来,放在了徐清下脚的地方,眼前的车夫则已经早早走了下来,徐清看了看自己面前巍峨高耸的宫墙,相比起他当年在北京所见的明清紫禁城来说要矮上不少,不过因为这是真的皇宫,而不像是紫禁城那样已经变成了博物馆,所以门前并没有什么人走来走去拍照的,有的只有上千名的铁甲士兵立于门前,显得异常肃穆,只一眼,就让徐清有种很大的压迫感。

不得不说,中国古代建筑是非常有魅力的,明明是十分简单的材料,无外乎木头、石头和瓦片,他们却能用他们的大脑和哲学将这些东西组合起来,然后打造出一座美轮美奂的皇室宫殿,这种艺术智慧,让徐清很是佩服。

缓缓走下梯子,站在这石条子铺成的道路上,见惯了人畜粪便填于道路的徐清在这个世界上已经很久没有见过那么干净的道路了,这石条子做成的道路,徐清用鞋子轻轻的在上面划了两下,他都能感觉到那阻力十分的小,但这些石头并不是大理石,而就是普通的石头,它本不应该有如此细腻的触感,就好像这些石头都被磨过了一样,也不知道工匠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通过自己的脚,徐清第一次感受到了皇宫的伟大与美丽,整理好衣服,徐清便向前走去,带着他来的马车便也往左边而去,他们这些人并没有得到皇帝的召见,所以并不能够进入皇宫之中,作为大臣的仆从,他们有自己休息的地方,这些人都是欧阳修的仆人,跟着欧阳修来这已经是无数次了,自然熟门熟路,很快几人赶着牛车便离开了徐清的视线,只留下徐清一个人,向着皇宫的门口走去。

走到近前,一队身披铁甲的大汉便把徐清拦住了,双眼盯着他,犹如法官审视犯人一般,徐清赶忙从衣袖中拿出皇帝给自己的圣旨,对着眼前的居中的人说道:“将军,在下秦凤路安抚使徐清,受皇帝召命,特来觐见陛下。”

那守门人在皇城门口当差,自然经验丰富,见眼前这人穿着绯红色的衣袍便知道此人来头不小,再见他拿出了一卷圣旨做了个自我介绍,立刻便拱手说道:“原来是安抚使大人,请,来人,带安抚使大人进去。”

这在皇城待久了,即便是再木讷的人也知道如何看人下菜碟,眼前这人,虽然官职显赫,可就凭刚才那几句话,眼前这守门人便知道此人一定是不经常来汴京的官员,不然他根本就不会把车子停在门口就走了。

要知道这北宋一向优待士人,只要是地方军政大吏,也就是所谓安抚使、提邢司、转运使、提举常平使来京拜谒,都可以直接走左掖门直接进入宫中,而现在,这人竟然站在正门宣德门前想要进去,这怎么可能是经常入宫的人会做的事情呢?

所以他便叫了一个士兵带着徐清,不然要是走错了地方,那不仅徐清有麻烦,他这个当值的人恐怕也会受到波及,他可不想因为一个糊涂蛋而被惩罚,所以便在话语中加了后半句,一旁的徐清听了之后,万分感激的朝这将军行了个礼,全然不知此人已经把自己看作是乡巴佬了。

跟着士兵穿过左掖门,徐清眼前的世界顿时变换了模样,原本的汴京给徐清的感觉就是热闹繁华人挤人,可一进入到皇城之中,整个繁华热闹的世界顿时被抛在了后头,眼前的世界立时开阔了起来,全部用汉白玉所打造的地面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犹如白银一般,远处巨大的宫殿群延绵不尽,红色的墙壁、石柱和碧绿色的瓦顶与明清两代红墙金瓦的风格迥然不同,这座宫殿看起来,虽然少了些许的霸气,可却多了不少的禅意和宁静。

往前走去,在左掖门的旁边,有一个小小的房间,大概只有三间大小,四十平米左右,徐清见房间门外站着许多官员正在排队,然后排完队的人出来手上便拿着一根签子,那些官员拿着签子这才进入了宫中,看来进皇宫还需要一番程序啊,徐清为了防止自己的举动出现什么意外,便也走到了房间门口排起了队,可还没等他排多久呢,所有人的目光便都到了他的身上。

这次倒不是徐清没有守规矩,而是因为徐清身上的这官袍在一圈绿色官服的人中,实在是有够扎眼的,更何况看着徐清的面相,实在是年轻的可以,要不是有胡子看上去成熟了不少,就算是说成二十三四岁都完全可以,一个二十多岁的四品官,这人到底什么来头?

众人心中无疑是十分好奇的,可是面对大官他们也不敢多说什么,再说了这里可是朝廷,旁边站着的人手上拿着的都是真家伙,在这样的地方,尽量少说话才是最安全的做法,言多必失,所以众人尽管心中好奇,可也没有多问什么。

很快,队伍就排到了徐清,走进屋子里,顿时觉得一阵清凉,徐清打量了一番四周,只见大门口贴着墙壁的位置正摆放着四个铜盆,盆子里面则是装着巨大的冰块,徐清看了以后心中惊讶,这北宋皇帝还真有钱,连太监都能享受冷气,现在可是秋天,按理来说实在不能算是热,而此时房间则是非常的冷,大概只有十几度左右,几个太监便如此奢侈,真不知道这皇帝到底过着怎样的日子。

走向前面,这房子虽然不大,可走进来却又一种空旷的感觉,在徐清的面前就摆放着三张桌子,每张桌子的背后都坐着一位看上去年纪颇大的中年人,没有胡须,徐清判断他们应该是太监,这是他第二次见到太监了。

他走上前去,那老太监见他穿着一身绯袍倒也震惊了一下,显然他也很少见那么年轻的高官,毕竟在这儿当差,几乎所有朝廷官员他都能够见得到,要是真有那么年轻的,估计他早就记住了,看来这位还是边疆大吏了,想到这儿,太监停止了自己的猜测,很是平淡的说道:“这位大人,姓名、官职、知事。”

“在下徐清,字岂弟,敷文阁侍制、太中大夫、知秦凤路安抚使司。”徐清不卑不亢的说道,那太监听到他的名字,不由得多看了他几眼,然后拿起旁边的本子翻了翻,最后抬起头对徐清说道:“大人是否怀有圣旨?”

“正是,内监请看。”徐清听他那么一说,看来自己要来汴京的事情,皇帝是嘱咐过这些下人的啊,这让徐清莫名的对皇帝有了些好感,看来这人虽然位列九五,可待客之道却还是懂得的吗。

那太监见到圣旨,立刻站了起来,旁边的另外两位见到这东西也马上站了起来跪在地上,拜了一拜这才站起来,双手接过圣旨看了看,然后便奉还给了徐清,语带笑意的说道:“徐大人,老奴终于等到你了,陛下早已嘱托过我等,如若先生前来,必将尽早安排,大人,请随我来。“

被这内监拉着,徐清颇是有些搞不清楚状况,不过他也不抵抗,既然能够走捷径为啥不走,反正这也是皇帝安排的,看着刚才那排队的人潮,皇帝就算见一个只花五分钟,轮到自己还不得三四个小时以后,这大殿外头既不能避暑,也不能玩手机,他可不想在这么大的太阳下等那么久的时间,所以他很是没有心理负担的跟着内监走了进去,一穿过大理石做成的桥梁,徐清和内监便也真的进入了皇宫之中。

北宋的皇宫,可以说是历史上所有中国王朝中最小的一座了,相比起北京故宫来说,只有二分之一左右的大小,与汉唐相比,那就更是惨不忍睹了,至于宫殿为何那么小的原因,那就众说纷纭了,按照民间的说法,乃是因为此殿乃是按照唐朝时的宣武军节度使署的房子改的,虽然历经后梁、后晋、后周的改良,可终究逃脱不了节度使署的模样。

后来宋太祖定鼎天下之后,又将这大内里改造了一番,才算是颇有了些皇城气度,不过因为此城乃是建造在就有的宫殿群基础上,所有在皇城之外,早就已经有了许多的民宅依靠在皇宫周围建造成片了,而赵匡胤并不想因为给自己修宫殿便糟蹋老百姓,便只在原有的基础上扩展了一些,并没有伤害到百姓的田宅,所以宫殿相比起其余朝代的宫殿就小了许多。

至于真实的原因,则是因为在赵匡胤开创宋朝之后,觉得五代十国之所以会如此混乱,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上位者索求无度,奢靡成风,这才导致搜刮百姓的力度越来越强,最终让百姓选择了反抗,所以在称帝之后,他便定下汴京之制,规定侈而不可为训,以约束后代不要为了自己一人之喜好而大规模的兴建宫室。

而这句话,被宋朝前几任皇帝铭记于心,严格执行,所以宋朝的宫殿就变成了历代最小的宫殿了,一直到宋徽宗时期,这才开始大规模向外扩建宫室,只不过还没来得及享受,就被金人掳走,从此之后,便再也没有回到汴京。

徐清向里不断走去,经过大庆殿、紫宸殿这两座整个皇宫中最大的宫殿之后,便来到了此时皇帝所在的垂拱殿,相比起紫宸殿来,垂拱殿要小了很多,不过此处是皇帝日常办公的地方,所以看上去还是非常美的,宫殿之前是一片宽阔的广场,上面大概站着几十个穿着官服的人,两边则是汉白玉做成的柱子,上面雕龙画凤,十分漂亮。

而更有特色的是皇宫之中还有不少参天大树耸立其间,让这座宫殿显得更是美轮美奂,相比起明清故宫来,也更加贴近自然一些,那时的故宫早已经是有一定规制的建筑了,所以在宫殿之中,一般是看不见任何高大的树木的,大多绿色植物都是以盆栽和灌木为主,据说主要是因为高树会让刺客更加容易躲藏,对于皇帝的安危有所影响,所以在故宫之中,便留下了不得种植高树的规定,而在此时则是没有的。

除此之外,宋朝的宫殿与明清两代最大的不同还有一点,那就是明清故宫是按照中轴线对称建造的,而北宋的宫殿建筑群却并不对称,他的所有主体建筑,基本都在中轴线的西侧,而在东侧则要空荡很多,也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人传出赵匡胤爱民如子,不想伤害汴京百姓,这才会让中轴线不对称的原因吧。

“大人,请在此稍等片刻,容老奴去告知陛下。”那内监把徐清带到了垂拱殿外头的台阶上站定,一个人便走进了宫殿之中,徐清一个人暗自无聊,向着下面看了看,只见数十人站在底下,一个个都是神情冷漠,显然是累的要死了,徐清不由庆幸自己没有抵抗的决定,没一会儿,那内监便走了出来,通知徐清可以进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