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330.万国来朝

九关 330.万国来朝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皇室婚礼紧张而有序的进行着,各类珍禽异兽也被纷纷送到了汴京城人赏玩,所有开往汴京的火车,几乎都是人潮涌动,皇室大婚,全民参与,可以说是大宋立国以来,开天辟地头一遭,自然是人人想要参加的,而且据当地人所说,婚礼那一天,皇帝和皇后娘娘将会共乘黄金马车绕行整个汴京城一圈。

并且沿街百姓不用跪拜,可以仰面视君,以让万民瞻仰圣颜,这是赵昕自己提出来的,对于跪礼,他一向是十分排斥的,尤其是那些非常繁琐的跪礼,他就更加倾向于废除掉他们,在这一次汴京婚礼之中,凡是路遇百姓,只需要手抚胸口,低头鞠一次躬便可以了,所谓去繁就简,便是赵昕此次决定的真谛了。

而对于赵昕的这番作为,自然又让保守派震怒万分,可这一次,赵昕的作为实在是顺应民意,所以保守派即便再怎么愤怒,也不可能对赵昕的这一次决定造成什么影响,至于徐清这样的革新派那自然是激动万分,去除跪礼,尽管只是在这一天去除跪礼,对于整个中国封建王朝来说都是有纪念意义的,因为这代表着,从此以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终于在这一天,以里程碑式的姿态,告诉了全世界,他们站起来了。

虽然只是这一天站起来了,未来的日子,或许见到赵昕还是得下跪,可就哪怕一天,其意义也是非同寻常的,这代表着中国人民在这一天解开了枷锁,而只要享受过这哪怕一天的自由,在这亿兆百姓之中,就必然会有对平等自由上瘾的人,赵昕的行动,意义便在于此,埋下一个种子,让民众们呼吸一天自由的空气,那么将来,这些人,势必还给他一个更加开明繁荣,平等自由的国度。

这同时也是徐清等人的想法,对于他们来说,自从赵昕统摄朝政以来,他们这些朝廷大臣就被免了跪礼,甚至朝会的时候还有个椅子坐,这是以前很难想象到的,太子与士大夫坐而论道,那是汉唐时期才有的美景,宋朝之后,君权日大,臣子又哪里可以跟皇帝平起平坐呢,可赵昕却愿意那么坐,更为关键的是,他自己就是最高统治者,那么坐从表面上看,对他没有半点的好处,不过从长远看,他那么做,无疑让宋朝赵家皇室获得了无与伦比崇高的威望,这对于他们家族的未来来说,无疑是一笔丰厚的财产。

毕竟资产阶级已然在宋朝建立,并且其实力非同寻常,欧洲历史上,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帝国,有多少都被这些资本家们变成了共和国,那些皇帝贵族们,又有多少上了断头台,这便是资产阶级的力量,赵昕的所作所为他自己或许并不知道,在未来,他的这点点滴滴充满人性的举动,会救了多少人远离内战。

当然,此时也没有人会知道这一切,即便是徐清也不知道,毕竟对于他来说,这些行动在现代社会无疑是最为正常的,尽管他熟悉了古代社会的一切,可对于那一套思维,他依旧是画虎难画骨的,忠君思想他肯定有,可是那一套繁琐的礼制和动不动就要下跪的东西,他是肯定无法接受的,就像那即便已然身处高位,也依旧只有徐王氏一个老婆一样,有些东西,终究很难被时代所改变。

而赵昕之所以会如此做,也只有他自己知道dáàn了,或许是徐清从小教导的思维中,不知不觉间隐含着人人平等的思想,又或许是资本家们庞大的力量已然让赵昕有了压力,又或者是人民之中读书识字的人越来越多,个体思维的觉醒也让他们不甘于继续向统治者下跪,凡此种种,不一而是,没有人知道是为什么,或许即便如赵昕,也并不会明白他的这些举动对于未来,到底会有多么大的影响。

之所以如此做,只是讨厌那繁琐的礼节而已,或许在赵昕的眼中,事情就是如此的简单。

很快,整个汴京城的准备就差不多了,尽管其他十区的依旧还在不停的拆除老旧危房,可这跟婚礼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这些地方甚至连城墙都没有,当然,作为富人区的西城区,其实也是没有城墙的,唯一有城墙的区域,只有以皇城为中心的核心区,也就是原本汴京城的主城区,之后因为汴京城实在是扩展的太大,所以也就放弃修建城池了,再说,现代城市又有那座城池是依靠城墙来守卫的呢,在现代炮火的洗礼下,便是再坚固的城墙,也会被炮火轰倒,既然如此,也就实在没必要花那么多的钱财去修建延绵上百公里的城墙了。

所以那些地方婚礼是不会到那儿去的,所谓环城马车,也只是绕一遍核心区和西城区而已,也正是因为如此,原本人口就多达百万的西城区,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里,竟然又涌进了两百万的人口,这些人充斥在无数的酒馆茶肆之中,将整个西城区填的水泄不通,这自然也让城市中的人们开始不满,而这时,地铁这种神奇的东西,自然就被设计出来了。

毕竟地表上面的建筑,许多都是上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建筑,想要拆了他们显然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而大马路上修建一条新的马路,则必然需要改变现有的城市格局,这也是徐清所不希望的,整个西城区的设计是完美的表现了古典与现代的结合,任何一处的修改都会让他显得那么不合时宜,所以徐清便不打算在地上再加任何一条马路了,唯一的办法就只有地铁这种不大规模破坏现有建筑,在地下施工的轨道交通了。

当然,徐清要建的地铁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地铁,那种地铁采用电力系统运行,这是徐清也不敢奢想的,现如今别说是电了,便是蒸汽机的运用都还没有发挥到顶点,所谓的地铁,也只不过是把地上的火车放到地底去而已罢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铁是在1860年的伦敦成功运行的,那时的地铁其实就是地上的火车,速度大概四五十公里每小时,非常的慢,可效率却非常的高,它们建设在地底四五十米左右的地方,可以极大的方便交通运输,徐清自然不会不使用这种交通模式。

不过修建地铁,当然不是那么轻松的事情,汴京城里,水网纵横,地下水更是十分的充沛,若是不经过仔细的调查就想要修建地铁,十分有可能会摧毁汴京城下的水脉,导致整个汴京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出现问题,这是徐清所不能接受的现状,而且地铁修建的地方,必须远离水脉,以此来规避危险,不然一个小小的地震就把水灌进了地铁隧道之中,那可就真的麻烦了。

除此之外,在地底找到方向,成功挖通地铁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黑暗地底世界,又没有电灯泡,想要成功挖通简直是一个巨大的麻烦,除此之外,人们到达地底之后又要通过明火来照明,毕竟这是一个还没有电的世界,那么如何保障明火不会在地底造成火灾问题,还有地底氧气会不会出现空缺,那些明火所释放的二氧化碳以及其他物质会不会让人们缺氧而死,在黑暗的地底世界应该如何排放,这些问题都需要科学院的专家们仔细思考,一个问题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导致成百上千的人死在其中,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事情,在现在宋朝识字率越来越高的现在,公民意识已然在大城市中普遍觉醒,不再像以前一样,即便死了十几万人,只需要等待时间过去,人们也就慢慢忘记了。

时代不同了,自然人们对于人命的关注度也就不同了,尤其是全国上千家报社的不停报道,那可是堪比砍头的痛苦折磨,有的地方即便是一个泥石流淹没一个村庄,要是没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些报社的记者们甚至可以赖在一个地方一年不走,然后搜集当地官员的不法行为刊发报纸,这种事情简直比吏部官员们的考核来的有效多了。

在这种状况下,人命自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保护,以前死人无所谓,现在死人那是夙夜忧叹,这便是文明的力量,当然也给这些当官的提了一个巨大的难题,以前做官只需要不出漏子就行了,现在当官,除了有各项考评之外,还要面对地方报社,全国报社的监督,这种痛苦是以前的官员根本想不到的,这一点甚至对于徐清等人也是折磨,除此之外,每个礼拜所有官员还需要接受议事厅的询问,中央官员去中央议事厅接受询问,地方官员则需要去地方议事厅向当地的委员们报告情况,可以说是层层监督了。

即便是贪官,在这种时代,也必然是需要作出一点时事才能往上爬的,更何况徐清这样的宰相,若是因为一项工程死了上千人,那是绝对要出大问题的,甚至是政治生命上巨大的污点,徐清可不希望自己的晚节不保,所以这件事情当然需要仔细思考,而现在的汴京城也就只能堵着了,这对于西城区的百姓们来说,无疑是最难熬的一段时间了。

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朝廷已经下了旨,地方上的百姓不得再入京城,现在的京城的百姓则不用离开,这已经是对他们这些达官显贵最好的保护了,不然要是继续让外地百姓进入京城,别说是两百万,就算是五百万也能涌得进来到那时,他们才真的是要被挤死了。

最后,汴京城的外来人口成功控制在了三百万左右,其中一百万居住在西城区的各大酒馆、客栈之中,剩下的两百万人则被引导到了剩下的十区中去,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过为了照顾这些从地方上来的百姓,朝廷也专门出台政策,让他们在大婚的那一天可以进入西城区瞻仰圣容,除此之外,便不被允许进入西城区了。

而在又半个月之后,各殖民地的王公贵族们便开始陆陆续续进入京城,面对这座天下第一王城,赞叹自是不用说,他们这些番邦土著又哪里见识过如此精美的城市呢?那是他们甚至连做梦都无法想象的美景,印度的王公在这里甚至能够看到远超印度的古代文物,无数的博物馆、艺术馆珍藏着这个世界上最多的艺术品、文物,还有那些漂亮的房子,耸立的高楼,那是他们所无法想象的东西,当他们被送到汴京第一高楼之上是,俯瞰整个辽阔的汴京城,心中对于天朝上国这四个字,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这便是这些王公贵族们来到汴京之后的第一印象,随后汴京城带给他们的惊喜自然是越来越多,迎面走来的普通老百姓都是知书达理,大学生们年轻气盛,每个人身上都穿着漂亮整齐的衣服,说起话来都是彬彬有礼,没有人随地大小便,也没有人随地吐痰,好像所有人都像是贵族一般,见面笑语,低头垂离。

要说那些高楼大厦,文物古迹让这些番邦感到震惊的话,那么宋朝人那优雅的生活姿态,则让他们不敢想象了,一个国家怎么可能会有那么多的读书人呢,人们怎么可能不在街上随地大小便呢?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十分难以想象的事情,而现在,这些东西便出现在了他们的眼前,简直犹如梦幻一般。

一个国家的硬件固然让人震撼,可一个国家的ruǎnjiàn则更为让其他国家心醉神迷,这ruǎnjiàn来自于文物古迹,来自于古代文明,更来自于生活在这个国家的每一个人,当番邦王公们见到宋朝汴京城中的学子、百姓、小摊主时,他们清晰的认识到,这个国家,强大的无与伦比。

而这些王公贵族们就在震惊之中不停的被震惊到,他们之中最高地位的人被安排住在核心区的司礼监中,那是宋朝专门接待重要人物的地方,其地位相当于现代的钓鱼台国宾馆,能住在这里的人,大多是各大王国的国王,而其他的贵族们则是住在西区特意开辟出来的区域之中,在那里,他们将体会到现代文明的自来水、下水道,以及钢筋水泥搭建出来的高楼大厦,这一切都让他们打从心底里仰慕起中华文明来,而这也是徐清的目的之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