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889

九关 889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如今宋朝的电力主要集中在沿海和大城市周边,所使用的煤炭则主要依靠内陆进行运输,这样的搭建方式无疑是十分不正常的,不过如今想要改变,在科技手段上尚且还没有特别完备,再加上资金投入也远远不是一个工部可以做到的。

之所以要把电厂直接修建在城市周围而不是修建在煤场周围,就是因为这样一来可以节省电线的长度以及电塔的数量,看看如今中国,为了西电东送,要修多少的电塔,这些电塔的维护费用又是多少钱,还不如直接把煤炭运送到这些大城市,然后直接生产电力进行供给,所花费的钱要少得多。

这也是为什么在新中国之前,中国的租界大部分电站都直接设立在城市之中,便是因为这样一来首先是方便管理,第二则是节约成本,对于这一点,工部是没有办法改变的,要想搭建全国性质的电网,就必须要政事堂的各位宰相们同意才行,而如今显然还不具备这个条件,如今的电线导电能力十分的差,与现代的导电线不可同日而语,现代中国之所以可以玩转这么大规模的电路网,是因为特高压的存在,可以保证电在运输过程中,损耗是极少的,而如今的电线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在运输过程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电便已经消耗殆尽了,运输一百伏的电,最后抵达目的地的只有三十伏,这无疑是一个十分亏本的生意,自然没有人愿意去做。

所以如今徐宁主要的工作,便是如何帮助各地的电厂更快的确定使用土地,以保证电厂数量可以进入大规模增加的状态,以现如今的技术,修建五十万伏的电站基本已经没有任何的问题,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制造,而如今各大学校正在努力突破三百万伏的发电能力,若是能够成功,电站进入平民的生活就成为可能。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徐宁的判断之下,以现在的角度来看,帮助电力企业进行高速发展已然到了十分必要的时刻,所以他便鼓动各地的部门,对于电力进行开放,这样一来,许多地方的电站便开始应运而生,原本他们的审批过程是十分复杂的,需要多重的审批,最后还得有朝廷来同意才能建。

而如今技术的成熟,使得审批条件要继续严格,但在审批过程中,行政关卡可以尽量减少,技术关卡则要继续增加,这样一来,电厂才能始终保持安全性,但行政上的关卡着实是没有必要,而这些关卡,恰恰是最浪费时间的,一个电厂从设计到审批,往往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

政府的办事效率慢的出奇,至于从建设到完工,更是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正式投入运营整个时间大概在四年左右,这只是一个五十万伏的电站而已,放到现代一个月就能够修建完毕了,可在这个时代,因为行政关卡的缘故,一个电站却需要四年的时间才能修建完毕,只有一些特定的项目可以得到行政关卡上的放松。

比如说广州电站,这一电站作为广州的招牌项目,被广州衙门定为特许建设,因此所有的行政关卡都得到了豁免,仅仅使用半年左右的时间,一个四十万伏的电站就修建完毕,并且运营到现在,没有出现任何的问题,从中就可以看到行政关卡到底有多么的麻烦,所以徐宁希望这种模式可以得到推广,然后增加技术关卡上的审核,如此就能保证电站可以更加快速的建设。

同时徐宁把建设电站的审批全部下发到地方,让地方来进行审批,而不经过中央部门审批,只有三百万以上的实验电站需要中央来进行审批,除此之外,全部由地方来做,这也是为什么行政审批如此之慢的缘故,因为全国所有的电站申报都需要朝廷来进行审批,这是为了应对电站出现问题所作出的谨慎选择。

当时电站的发展尚且属于起步阶段,所以经常会出现爆炸或者是熄火等故障,为了保证电站的安全,所以所有的审批和检查都交给中央来进行决策,在当时这么做无疑是正确的,可以尽量确保项目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保证了周围群众的生活安全,但放到现在,这么做显然就不合适了。

徐宁专门调查过如今工部所接受到的电站申报,总计有四百份左右,来自全国超过一百四十个城市要修建电站,四百座电站,每一座都需要中央来进行审查,而中央的电力专业人才不过才三百人而已,如何对这么多的电站进行审查,所以速度自然很慢,有些电站往往要一到两年的时间才能够得到中央的答复,中间浪费的时间可以说是严重拖慢了宋朝的电力建设速度。

甚至如今辽国的电力建设都已经开始慢慢追上宋朝了,相比起宋朝的审批复杂,辽国对于电站的审批十分简单,只要有罪基本的施工资格,他们就开始建设,虽然出现事故的比例要比宋朝高得多,但辽国的电力覆盖率确实正在以加速度把宋朝甩在后面。

这是宋朝的精英们所无法容忍的,电力明明是宋朝开始使用,电磁器也是由宋朝发明的,怎么最后快速普及的却是辽国而不是宋朝,在这一方面输给辽国,这让整个宋朝的精英阶级显然无法容忍,明明他们的手中有更好的技术,有更多的人才,这一点是万万不能输的。

尤其是对于一些有才之士而,他们更清楚电力在未来发展中,必然会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若是在这个领域输给其他国家,那么宋朝未来就会面临巨大的灾难,所以对于徐宁的改革,他们是举双手赞成的。

当然,也还有一些活在天国上朝的世界里不愿意出来的人,对于辽国在电站修建数量上超过宋朝这一事实,大肆诋毁,认为辽国修的那些电站根本不是电站,而是爆炸厂,不出一两年就会爆炸,根本就没有什么实用功能,还有的人则认为辽国是在制造假消息,对于这些人徐清也只能无奈。

就像日不落帝国一样,明明已经是落日余晖,国家日暮的时候了,但整个英国的民众却依旧沉浸在大不列颠的辉煌之中,直到看着自己的殖民地一个个离自己而去,他们才终于意识到,日不落帝国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接下来的时代是属于苏美的了。

当然有识之士不会那么认为,辽国修建的电站虽然质量不好,但通过大量的修建,他们的工程师和科学家就能很快得到修建电站的经验,在下一轮修建中,他们就能将这些电站上的缺点得以补足,将来或许在技术上无法赶超宋朝,但在应用领域上,无疑会实现赶超。

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如今许多国家都已经开始在研发专门为电力而使用的机器了,尤其是辽金宋三国,但因为电站始终无法普及,这些机器也只能束之高阁,主要存在与实验室中,但随着辽国的电站开始铺开,那么辽国的这些产品就可以率先实现量产,通过量产,他们就能很快发现这些产品的问题,到时候他们的品牌会率先树立起来,随后这些产品自然会贩卖到宋朝来,到时候宋朝这边还没有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品牌,这些机器又都是在实验室中诞生的,根本无法与经过实践的产品相互抗衡,那么未来电子产品市场,宋朝就会天然落于下风。

所以对于这一点,徐宁是看的十分重要,在电力市场上,宋朝必须要保证宋朝始终处于第一的位置,这一点绝对不能变,看看欧洲那些国家,为什么凭借这么少的人口可以始终占据发达国家的地位,便是因为三次工业革命,他们都参与其中,也正是因为如此,所有的专业权,科技研究都在前面,这就使得他们的产品可以最早得以完善,从而推广到市场上,从而为自己的国家带来丰厚的利润。

卖农产品才能赚几个钱,卖一个手提箱的芯片就可以买整整一个货柜的廉价衣服,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差距,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才能够成为发达国家,而如今宋朝就必须要保住这些工业上十分重要的领域,开放电力市场,这已然是一件十分急迫的事情。

所以休宁将这四百份申请全部都发回各地,由他们自己来做决断,若是出了事,自然也由当地衙门负责,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快这些电站的审批,同时说明,从今以后,三百万伏以下的电站由当地自行解决,不再上报工部,如此一来,民间的资本力量立刻开始一拥而上,显然,他们也能够通过朝廷的这一道命令意识到,电力时代即将到来的场景。

若不在此时下注,还要等到什么时候,所以一时间原本申请的四百座电站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增加到一千三百座电站,足足三倍的数量,从中就可以看出,宋朝的电力技术并不落后于辽国,在投资热情上更是超过辽国很多,但只是因为宋朝的政府对于这一行实在太过谨慎,害怕广泛修建电站会影响环境,会伤害到周围居住的居民,从而停止了修建的脚步,以至于如今电力发展已经超过四年的时间,但整个宋朝完工投入使用的电站不到二十座,而另一边的辽国投入使用的电站已经超过三十七座。

总发电量也超过宋朝两百六十万伏,一个明明科技水平低于宋朝的国度,但电力的普及率却超过了宋朝,这无疑是巨大的讽刺,同时也让整个社会对于工业发展与人民生活福祉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困惑和争论。

宋朝官府的谨慎无疑是一件好事,这直接让宋朝的环境得以保持干净,让宋朝的人民得以安全的生活的,但也正因为如此,间接导致其他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超过了宋朝,如今宋朝需要奋起直追,自然会伤害到百姓的利益,两者之间该如何进行平衡,这显然是一个十分深奥的话题。

站在徐宁的角度来看,国家发展显然是处于第一位的,唯有宋朝始终保持第一的位置,才能控制殖民地,同时为宋朝带来巨量的财富,至于民众受到的损失,完全可以用这些创造出来的财富在未来进行弥补,若是因为伤害到现在的民众,从而放弃对于这些领域的拓展,那么未来他们的子孙恐怕都会憎恶如今的祖先,为什么在当时不作出更加正确的选择,以保证国家始终走在最前列,正是因为这一前提,徐宁决定放宽对于电站的行政关卡。

而这一点也获得了朝堂上有识之士的认可,很快便得以施行,看着全国各地都在飞速建设的电站,徐宁的心中也是百感交集,原本因为整合建筑公司的事件,给他在民间取得了巨大的声望,而如今因为修建电站,又让一帮老百姓开始恨上了他。

社会的精英自然知道越早修电站越好,但是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大部分人是不了解电站的,同时他们对于电站也没有特别大的想法,更多的还是憎恶,首先是前几年各大媒体轮番报道电站爆炸的惨状,使得整个社会对于电站都有一种恐惧感,而第二点便是电站往往修建在郊区,以防止浓烟滚滚影响到市区的生活和出行,但这也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困扰,那就是电站是修建在郊区的,而使用电的人却是市区的人和公司,如此一来,郊区的人民自然不满意。

他们首先要承受电站修建在周围的恐惧,同时还要吸收这些电站排出来的废气,以及污水,都将会使得他们的生活遭受十分严重的影响,甚至是有可能让他们家破人亡的,毕竟这些废气和废水可不是开玩笑的,长期生活在这些地方,得癌症的几率都要比其他地方同比高出几十倍来,而他们却根本享受不到电站修建之后的好处,这些电都将供应给市区的人,你让他们怎么满意?

而百姓不满意,自然会把这一切的源头推倒在徐宁的身上,毕竟是因为他直接的关系,导致电站大规模建设的,原本他们只有少数人需要忍受这些电站,而如今他们大多数人则需要忍受这些电站,他们自然不可能满意,尤其是一些地方衙门对于修建电站是十分粗暴的,不会像中央朝廷那么细致,所以他们的速度往往比较快,但往往对于居住在附近的民众便会不太友好。

民众不会去责怪周围的衙门,但却会记恨徐宁这个人,毕竟自己周围的父母官他们也不关心,报纸上也见不到他们,所以他们也记不住这些人是谁,但徐宁无疑是经常出现在报纸上的人,因此徐宁便也被他们记恨上了,对此,徐宁也是只能有苦自己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