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关 > 912

九关 912

作者:艮屾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20 14:39:51 来源:258中文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s/最快更新!无广告!

不过对于徐安来说,如今的位置着实是有些大材小用了,这京畿都点检的位置虽然很高,但其实并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天子脚下,别说是将军,便是顺天府尹也是只能乖乖听命于上面无数的大官,再加上这里可是首都防卫圈,除非国家真的面临危险,不然这里的军队也没有什么用武之地,因此对于徐安来说,这个位置显然并没有什么作用,他其实更想要当文官。

京畿之地注定是文官的天下,不像边境上,将军的话语权往往会更大,即便是地方上的官员,有的时候也不得不听当地将军的一些建议,毕竟相比起经济建设和民生建设来说,安全才是最重要的,但在首都防卫圈则完全不同,除非国破家亡,这里就一定是文官们的天下,因此徐安来到这里,自然是想要当文官的,即便从五六品的小官开始做,他也是愿意的。

但很可惜,以他如今的身份和地位,显然是不可能来担任文官的,首先便是他从品级上就很难给予文官的头衔,京畿禁卫军都点检,相当于是正二品的官衔,武官之中最高级别的头衔,再往上便都是文官头衔了,比如军部尚书,殿前司都点检,这两个职务都是正一品,以及太尉,算得上是全国兵马大元帅,掌管全国兵马,但此职虽然有,但一般情况下,并不会有人出任,一来是为了集中首相的权利,若是在现行体制下,出现一个太尉,无疑是对宰相的分权,因此自然不可能出现。

二来则是军队是皇帝的专属权利,虽然如今这一权利已经被大幅度削弱,但不可否认,军队之中,皇室的力量依旧十分强大,全国大多数的军校都有忠君爱国的培训教育,同时皇帝也经常前往军校访问,在基层军官中有着十分强大的号召力,因此若是设置太尉,不仅仅是分了首相的权利,也是分了皇帝的权利,自然不可能设立,往往是一些官员要退休的时候,才会给予,这一点就像司徒,司空也是如此,这三公的位置,往往只有官员致仕的时候,为了褒奖他对于国家所作出的贡献才会给予,一般情况下是不会给予的。

因此军队的上面两级官员几乎全部都是由文官来担任的,这也是宋朝自建立以后的传统,便是文官统兵,由文官来担任最高的军队领导,以此来保证军队的忠诚,徐安自然是符合这个条件的,但一来他年纪确实太小,今年不过才二十六岁,这个年纪担任尚书闻所未闻,因此自然不可能升迁。

二来则是徐家在朝廷的力量已经十分强大,一个徐清担任首相,是整个朝廷的中心,另一个则是担任工部尚书,掌管全国的建设,若是再让徐安担任军部的尚书或者是殿前司的长官,那么一门便都是一品,可谓是满门朱紫,到时候还有谁敢反驳徐家的意见,这朝廷干脆就由徐家来做主就是了。

纵然徐安和徐清已经撇清父子关系,但高层几乎都知道,那只不过是演戏罢了,因此自然不会让他进来,年龄和家庭原因,使得徐安几乎没有什么可能担任朝廷上的高官,至于低品级的官自然更不可能,让一个二品的司令去担任五六品的小官,除非是贬谪,不然这么做,等同于是在侮辱这名官员,即便徐安并不觉得这是侮辱,但他的下属会觉得这是侮辱。

若是以后见到,双方之间该怎么行礼,难道要曾经的长官对自己行礼吗?还有军队的荣誉感,这些都是要顾全的,因此徐安虽然心里这么想可以,但若是真的任命下来,他是不可能去接的,毕竟这几年军队的荣誉感被徐清提高上来,军人对于与文官的相处,开始变得十分在意,若是徐安放弃军队而去接受一个小官,那么他在军队里培养起来的势力将瞬间土崩瓦解,在军队看来,这与叛徒无异。

因此徐安也不可能接,现在的他只能在这个看似位高权重,实际上没什么权利的位置坐着,然后熬资历,等待着机会的到来,这对于他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件很苦闷的事情,作为一名想要改变世界的年轻人,虚度光阴着实是一件很难熬的事情。

而在这期间,唯一让他感到开心的事情,或许就是借着工作的机会与父亲相处吧,身为京畿地区军事的一把手,他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权利,毕竟这片地方距离皇帝太近,同时距离朝廷也太近,因此他的任何行动,都需要汇报给皇帝和首相,这自然创造了与父亲见面的机会。

至于皇帝这边,本来两人便经常见面,也不需要创造什么机会,只要两人想见面,便直接约出来就行,根本不需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徐清和徐安之间却不能够光明正大的见面,只能够找公事作为理由,才能够见面,在这段时间里,通过工作上的汇报,两个人几乎每个星期都能见一面,这对于两人之间的感情来说,无疑得到了很大的增进。

其实徐安在内心之中是十分崇拜自己父亲的,在他的眼中,父亲无疑是一个大英雄,他凭借自己的力量改变了这个时代,而在年轻的时候,他经常会看不惯这个社会上的很多事情,比如说不尊重女性,对于环境的破坏,以及在卫生上极度的不重视,而当他写信给自己父亲抱怨这一切的时候,父亲总能够理解他,然后跟他一起抱怨,每一句话都跟他想的一样。

不得不说,徐安因为是徐清从小自己养大的,因此在思想和价值观上几乎跟徐清没什么两样,这也让他与这个时代的很多人在思想上很难完全一样,一些问题别人觉得理所当然,他却觉得匪夷所思,就比如对于儒家经典的看法,在徐安还小的时候,儒家经典尚且还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那个时候徐安的朋友们,包括赵昕,都对于四书五经中的格言,视之为金规玉律,什么都不能改,什么都不能动,甚至连怀疑都不行。

而徐安却对其中的很多**表示怀疑,被当时的很多人认为是离经叛道,甚至还经常因为此事而被老师打手心,但徐清却能够完全理解自己孩子的想法,从而安慰他,因此在徐安的心目中,这个世界上唯一能够理解自己的,就是父亲,同时在他的眼中,徐清也是一个很伟大的人。

他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原本旧时代的一切都被改变,同时在思想和道德价值观上,两人也几乎是一致的,在徐安小的时候,他便经常会听到有关于他父亲的传奇,在温州治水,在大西北攻退西夏的进攻,然后进入朝廷进行改革,从而使整个天下彻底开始发生改变,民间有关于自己父亲的传说更是比比皆是,因此在徐安小的时候,就十分崇拜自己的父亲。

虽然长大以后因为自身的性格加上在大学中所受到的教育,使他的政治理想与父亲分道扬镳,但内心中还是十分崇敬徐清的,而如今徐清已经年过五十,放到这个时代,绝对算得上是老人,作为孩子也好,作为自己的英雄也好,徐安自然想陪在徐清的身边,只不过碍于政治上的立场,若是他与徐清表现过分亲密的话,那会让跟随他的人怎么看。

可别看如今朝堂上,激进派的势力很弱小,但跟随徐安的人真的不少,有许多少壮派和一些大学生几乎都是徐安的拥趸,他们都认为要想使宋朝变得更好,如今温暖的改革是不行的,必须要进行更加彻底的改革,才能使国家更加进步,也才能够保证天下人的利益,这些人的数量是很多的。

这也很容易理解,在如今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激进思想自然是十分活跃的,就像在某一段时间,无政府主义十分活跃一样,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无政府主义思想最终被抛弃,虽然如今民间还会有无政府主义的浪潮,但对于政治家来说,这种思潮显然已经不再被当做统治思想来治理国家了。

极左和极右的思潮,在如今经济高速发展,精神却高度空虚的时代,无疑会随着经济的腾飞而不停蔓延,其中自然也会有许多人站在徐安的这一边,尤其是一些在官场上不得志的年轻人,他们很有才华,但因为不是士族,或者是不会讲话之类的原因,最终摸爬滚打好几年,也依旧只是一个小小的公务员,他们对于士族自然是十分痛恨的,认为士族是这个国家的蛀虫,必须要清楚掉,至于那些学生,对于士族倒是没有这么大的偏见,可对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人权问题,却十分的关注。

而徐安的思想无疑是接近他们的,环境保护,男女平等,士族与平民之间的平等,这些正是当代大学生想要的,他们要的其实也很简单,总结起来就是两个字,公平,他们渴望更加公平的社会,而不是士族可以任意选择任何的职务,而他们即便再努力,再优秀,也必须排在这些士族们后面,等士族们挑完之后再轮到他们。

在这一方面,徐安的思想无疑是跟他们一样的,为了拉拢这些学生和底层的公务员以及官员,徐安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接受过任何朝廷册封的士族,便是连荫封的爵位,都被徐安主动辞掉,所谓荫封,就是徐清因为功劳太大,他自己已经封无可封了,对于这样的人物,在古代自然是功高震主,要么当皇帝,要么就被皇帝做掉。

但也有一些额外的情况,就是皇帝很信任这位臣子,而当他封无可封的时候,皇帝就会封妻荫子,也就是给他的妻子加诰命,给他的孩子加爵位,从而让他的家里人来接受他所应该得到的东西,徐清自然也是如此,因此无论是徐宁,还是徐泰,又或者是徐安,身上都有爵位,这一爵位并不属于他们自己,而是荫封的爵位。

就连这个,徐安最后都坚决辞去,表示自己不要士族的头衔,后来碍于官场规矩,才要了一个从三品建台大夫的爵位,以他二品武官的头衔,这个爵位无疑有些不够看,但这却让他得到了学生和低级公务员以及官员们的青睐,在他们看来,徐安的这一做法,无疑是表明了他对于士族的态度。

而这种态度,无疑是迎合了这些年轻人的想法,因此在这些人群里,徐安有着十分高的人气,徐安自己也组建党派,如今宋朝虽然还不允许组建国家政党,但一些派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利,团结自己的同志,同时增加自己内部的向心力,因此也会结社成党,这种现象在宋朝十分普遍,尤其是江南地区,因为经济发达,因此读书人也多,为了扩大影响力,便通过结社的方式来凝固读书人。

到宋朝中期的时候,这些人甚至可以通过罢课,游行的方式影响国家的政策,算得上是后世东林党的鼻祖,当时明朝的东林党也是从浙江起家的,正是承接当年宋朝结社的风气,这些读书人汇聚在一起,主导着士林的议论和风评,这些文坛的领袖即便不当官做宰,也能够凭借自己的话语而让当朝的首辅主动下台,可见其威力有多么的强大。

因此在此时,结社也是一种十分流行的风气,许多利益集团都会选择结社来稳固自己的力量,而徐安也有属于自己的社,称为兴国社,人数虽然不能跟一些大社相提并论,但凝聚力十分强大,且经常会在平日里组织聚会,商讨国事和社会上发生的事情,忠诚度非常的高,不像一些大社,退社,入社简直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这也是兴国社的厉害之处。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