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玄幻 > 不死冥皇 > 第九十三章 清查

不死冥皇 第九十三章 清查

作者:东方天海 分类:玄幻 更新时间:2024-10-02 22:58:08 来源:258中文

李汉基,荆州户曹散吏,今年二十八岁,他这散吏也是家传的职位。今年春天,他的父亲,一位五十三岁的老吏辞去了任职。荆州户曹从事便把他挑进了户曹。

李汉基站在新村村民李禾的田垄上,眺望他家的田地。青黄色的麦穗沉甸甸的,似乎比他在其他郡县看到的麦子结谷的更好些。

是那些水车的缘故?这村子临近芳菊溪,用水车灌溉确实很方便。

“那些水车是谁做的?”李汉基问一旁沉默的老汉。

李禾抬起头,眼神里满是茫然。不过,他听到那个问题,眼睛里的迷茫消失了,用轻快的语气道:“水车啊,是马先生带人做出来的。”

“马先生?”

“马先生是世子从关中请回来的人才。他会做水车。而且他做出来的水车可比我之前见过的好用多了。”

“原来这些水车是郑胜的。他给你们用,收钱吗?”李汉基用不经意的语气问道。

李禾皱眉:“收钱?没有。而且,这些水车并不归属于世子。是我们村子里各家各户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请马先生打造的。”

“能给我仔细讲讲吗?”李汉基颇有兴致的追问。

“马先生的墨坊,打造一架水车收三百钱工费。我们村造了二十三架水车,每户出了五十九钱。大人如果要查,请去十七里丘的墨坊,马先生那里的账单有记录。”

“马先生的磨坊?马先生还是磨面的工匠?”李汉基惊奇道。

“不是磨面的‘磨’,而是墨子的‘墨’。”李禾纠正道。

“墨坊。”李汉基沉思。

“大人,我们什么时候丈量土地啊。”一名跟随他的郡兵看着他始终在和老农闲聊,不禁急道。

李汉基看了他一眼:“李老汉的田,一共一百八十一亩。旁边那户钟黄的地,是三十四亩。再往左,张全得的地,是一百六十九亩。韩道安那户的地,一百七十一亩。郑三里的地,是一百九十亩。与顺阳县田亩账本上记载的数目不差。走吧,下一片。”

郡兵惊愕,“大人,您还没?”

“我一眼看过去,田亩的数量就看出来。”李汉基淡然道。

郡兵有些震惊。

“李老汉,我记得你家有三个丁男、三个丁女,本该授田三百亩,那些地呢?”

“地不够啊。实授田和应授田的区别你不应该比我更明白吗?”李禾反问。

“但这里不是你们自己开垦出来的吗?”

李禾皱了皱眉,觉得告诉他也没关系:“因为我们现在的每亩地约产三石粮食。”

“三石?怎么可能?”李汉基惊愕的很:“年成最好的麦田,最多也产粮不过两石多,你们的田?”

“信不信由你。”李禾道。

李汉基看着那些麦田,感觉他说的大概差不了多少。

“不过,那可是三石粮啊。”李汉基继续往前走,心里默默盘算着,如果万泉镇的粮田都是这般长势,郑氏可以买到多少粮食。

李汉基想着他看到的契书,虽说是几个月前刚刚签好的契书,但也是写得明明白白很是清楚。

那这账其实没什么可查了。所有田地都在顺阳县记录在案。

而该收的田赋也都收了。

他们来这里,是为了查清楚郑胜有没有少报田地给官府。可他们查了这么久,并没有发现什么缺漏。

那么唯一能找麻烦的,就是那份村民们和郑胜约定好的契书:郑氏的优先购买粮食权了。

可这份约定,却是对民户有利。秋收季节,寻常粮商在购买民户手里的粮食时,有哪个是不往下压价的?

但郑胜以平价购入,实在是没什么好指摘的。

李汉基甚至觉得,郑胜对这些民户太好了。

他回到了万泉镇。走在笔直、干净、宽阔的青石路上,想着这地方是郑胜几年间便做出来的。

他突然有了一个想法:要是郑胜做了荆州刺史,那荆州该是什么样的景象?

“不过,他还很年轻啊!”李汉基轻声道。

他回到户曹佐所在的客栈。好几个和他一样的散吏都回来了,大家对视一眼,都看出了彼此眼底的信息。

没有问题。

夏侯观环视众人,叹了口气:“居然找不到?那就看主薄大人那里,可不可以查到点什么吧!”

尚准很累。

作为清查郑氏商坊的最大官员,他本是可以轻松些的。但他害怕郑氏会有人贿赂他手下的官吏,从而隐瞒实情。

于是他亲自出马,从南向北依次清查。

尚准就像是一个参观者般,开始了自己的旅程。

先是一片还在建设的工坊。据说是丝织布匹的作坊和做衣服的衣坊。

郑氏还要扩张?尚准感觉有些奇怪。

这没什么好看的,于是他到了下一处。接下来是书坊。

尚准看着那些小字和铜框,和那些工匠熟练的操作,再次惊异:“原来是这样印出来的啊!”

尚准查了账本,发现这书坊却是一直在亏损运作。

“但郑胜建了藏书馆啊。”

接下来是木坊,尚准想着那些坐起来很是舒适的木椅应该是出自此处了。

“那木椅虽坐着舒服,但坐姿不雅。”尚准心想,他并不喜欢坐木椅,因为坐在那木椅上,容易暴露某些私密的位置。他还多次批评过家里的那几个很喜欢木椅的年轻人。

“这生意居然赚了这么多?”看了账本,尚准才发现郑氏的这生意现在做得有多大。

可惜,他没有发现郑氏有漏缴的情况。

再往北是纸坊。这是刺史叮嘱他着重调查的地方。可是他查遍了整个工坊,丝毫没发现这纸坊有什么奇怪的秘密,账单也是没有疏漏。

尚准复查了三遍,没有丝毫的发现。

天色晚了。

尚准对本次行动失去了信心。

第二天,他继续向北,查看了养荆州驽马的马场;看了制造马车的车坊;生产各式农具的铁具坊;有一个古怪的、始终在画图的马先生的墨坊以及生产烟花的烟花坊。

依旧是没有问题。

最后一天,他到了十七里丘的北麓,查看了酒坊;生产醋、酱等的味坊;那令醉香居声名鹊起的清油生产地——油坊;将麦粒磨成粉,进而做成极好食物的麦坊以及生产磨具的石磨坊。

他把郑氏商坊的所有账单全部收在一起,再次仔细清查,还是一无所获。郑氏工坊的账单清晰明了,并无错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