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其他 > 最佳废婿 > 第五十六章 京城一角

最佳废婿 第五十六章 京城一角

作者:黄金左手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1-01 21:30:42 来源:258中文

有民间传说讲,说周家坐江山,定国号为林之后,是从死囚牢里启用了有大神通在身的刘伯温重修北京城。这俩人修出了八臂哪吒形,震住了京城里的孽龙。才使得京城是如今这个格局。

而周贤上一世也有传说,说北京城是刘伯温和姚广孝一同修建的,所谓八臂哪吒行,也是为了镇压孽龙。刘伯温和姚广孝差了一百多年呢!这就是民间传说特别有意思的一个地方,好些人拿百十来年不当回事。

传说终归是传说。刚穿越过来没多久的时候,周贤还觉得,这个世界上有炼气士,有神通法术,那么关于京城的这个传说有没有可能是真的?再一对照资料,混不是那么回事儿。重修北京城的时候,刘伯温已经死了。

而姚广孝呢?周贤翻遍了手边的书,都没找见这个和尚的名字。也对,这是大林朝而不是大明朝,历史早就在向着他完全不了解的方向上疯狂地奔驰了。

这两个世界有那么多不一样,却又有那么多相似乃至相同的地方,周贤不觉得这是巧合,很可能,真的有某种必然吧。

就好像这北京城的重修。林朝没有迁都这回事,一开始定都就定在了这里。这可比周贤所知道的历史,提前了好多年。但京城仍旧修成了那个模样,连南城都有!

要知道在真正的历史上,北京之所以会出现外城是因为北方多患,想向四面扩展,仍旧修一个矩形的外城包围内城。哪成想才修完正阳、崇文、宣武三关厢外城,没钱了,才是把北京城变成了一个“凸”字形。

可林朝的北京城偏偏就长成这模样。说一点儿都不差,那不现实,但重合度未免也太高了。

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毕竟周贤也没亲眼见过,一个活生生的,明代北京城。

如今,这幅繁华的画卷终于要展现在他的眼前了。

在永定门外查验过度牒,周贤和李桐光背着各自的藤箱,抚摸着城门洞的砖石,迈入了京城。

在这里入目最多的却不是中原百姓,而是来自各方的色目人。他们运送着各式各样的稀罕货物,操着奇奇怪怪的口音,从这里奔外城西坊去了。那里是胡人们聚居的地方,也有能停车囤货的商馆。周贤和李桐光自然不跟他们走一路,还是要找个落脚的地方。

自魏康当上宰相以来,他便十分重视商贸。广开商路,四海皆通,车队行船,轻薄徭役。当今圣上登基之后,做了摄政王的魏康手脚更是不凡。大规模开垦官田,鼓励发展手工业,推广各种高产的引进作物,如红薯、玉米。于此同时还打击那些囤积钱粮的地主,鼓励钱货尽量进入市场流通。

京城作为当今中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如此繁荣富庶的景象,是魏康政令有成的最好证明。

周贤和李桐光当然不能和这些胡人走一路,他们又不是为了做同天节的生意来的。穿过外城,去南城。

周贤和李桐光两个像是从来没见过世面,刚进城来的土包子——可能就是——一样,被眼前的一番番景象晃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现在是冬月了,前两日刚下过一场大雪,街道还没被清理的很干净,仍有残雪。整个北京城都被包裹在了一片干净的白色里。

街道上行人往来,京腔京味的吆喝声不断。

“葫芦儿~冰——塔~”

“烤面饼子,胡饼饽饽~”

“一头热的馄饨挑子来嘞——”这一声声一句句跟唱戏一样,特别好听。

“师兄,来,过来。”李桐光伸手拦住了馄饨挑子,招呼着周贤过来,“咱喝碗热汤吧。”

周贤抬头看看日头,说眼见着到正晌午时了,在这儿吃点也好。尝尝北京街道上游走的小吃摊子。挑挑子的小贩来到街角,找了个不挡道又不堵门的地方,把挑子放下了。

即使是这样穿街过巷做买卖的小贩,一碗馄饨也是要分出三六九等来。什么馅的,一碗多少个,加不加辣椒,放不放香油,是清汤还是骨头汤的,都影响着价钱。但是周贤和李桐光对这个又无所谓,那就“顶配”。

说某个人单相思,有句话叫“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如今大林朝没有人知道这句话,毕竟当今圣上也没脑子转了筋,要人们剃出金钱鼠尾的发型。现在只有“馄饨挑子一头热”这说法。

馄饨挑子是两个大木箱。前边那个箱子底下挂着几个马扎,箱子盖打开,翻过来就是一个小板子,食客可以坐在板子旁边。底下放着面皮、各种馅料、调料,捡起一张裁好的面皮,问明白吃什么馅的,一裹就是一个小馄饨。后边的箱子里面是木炭、清水、两口小灶以及碗筷若干。

打开板子把刚裹好的馄饨下锅,滚两个开就熟了。捞出来盛到碗里,浇上一勺骨头汤,撒上一把葱花,点缀一点香菜末,一大把辣椒撒下去,滚开滚开的小半勺油浇在辣椒上。

随着“刺啦”一声响,辣椒的香味立马就飘散了出来。有点呛,但是那股子热乎气儿,能把身上的寒意全都驱散出去。最后再点上几滴香油,那滋味,用馄饨摊小贩的话来说,“给个天皇老子都不换”。

炼气到了练气化神这个境界,说得上是寒暑不侵。即使是寒冬,师兄弟两人也只着一身单衣。可一碗馄饨下肚,热汤大辣椒,燥出了一身的汗来。

“痛快!”李桐光喝完最后一口汤,把碗往前一伸,“老倌,麻烦您再来一碗。”

“别了。”周贤拦住了李桐光,“好吃的那么多,留着点肚子吃别的吧。我倒是觉得那个胡饼有点意思,咱们买两张尝尝?”

“那就买两张尝尝,又不差这个钱。”李桐光却仍旧是把碗递了过去,“那胡饼要吃,这馄饨我也要喝。我肚子大,别说再来一碗,十万八万我也能装下。老倌,麻烦您。我们买了饼在您这儿吃成吗?”

“行,当然行。”开店不怕大肚子汉,李桐光还要吃,这小贩自然没有不乐意的,“您就是从便宜坊拎回一只鸭子来在我这儿吃都行。”

周贤摸出几个钱来,奔着买胡饼的摊就去了。所谓胡饼看着也像是白面的,不过不是蒸的烙的,而是烤的,里面包着各种果干。周贤觉得这个东西像主食更多过像点心。虽然叫饼,却是像果仁面包多一些。吃法也相似。那东西烤出来有人头大小,是被切成了巴掌打的一方方小块。

周贤随便买了两块打算先尝尝,回身的时候却听得不远处摊位上传来特别高的一声喊叫:“你可不能走啊!你耍我呢么这不是?”

哎!有热闹看。

再强调一遍,周贤不是天生喜欢看热闹喜欢凑热闹的人。他更向往的是,在没事儿的时候能宅在家里,安安静静地写点东西,看看书,打打游戏,刷刷微博,追追番,云养猫。

如今他之所以会变成这副样子,完全是被这个世界匮乏的精神文化生活逼迫的。

出热闹的地方离这儿不远,隔着两个摊位,是一处点心铺子的外摊。所谓外摊就是有门户门脸的店,支出来一块,侧着自家大门口摆的摊位。有些是里外的东西价钱不一样,有些是为了展示一下货品的齐全招揽生意。

只见得那点心铺子的伙计,揪住了一个年轻人的袖子,死活不松手。好些人也都听到了那一声喊,准备过来围观了。周贤的身手比他们快一些,抢占了个强势围观的好位置。

把胡饼往嘴里塞了一块,干,不是特别甜,但是干果的香味浓郁,还是很好吃的。周贤扮演起了一个合格的吃饼群众。

“大爷,您这不是消遣我呢么?”伙计指着桌上大大小小,十数个精心包装的礼盒,高声道,“您看看您,穿得这么好,怎么可能身上一个铜子儿都没有呢?您要说出门忘带钱了也行,那您别买东西呀?挑了这么多,使唤着我在这包了这么老半天,完了您说您没带钱,这不累傻小子呢么?”

“哎——别这么说,我也是无心。你先把手松开。”那年轻人苦笑着说,“我没有带钱出门的习惯,一不小心给忘了。这些东西我不要了。”

“您不要了就得了吗?那我不白挨累了?耍猴?”伙计不依不饶,“您挑了就是想买对吧?我跟着您走,我把东西给送到您府上去,到了府上,你再把钱给我,咱这也算是一场买卖。”

“哎呀,不可以。”那年轻人摆了摆手,“不如这样吧,我这里有一块玉佩,先压在你这里,回头我叫人拿钱来赎,你看怎样?”

说着话,年轻人从腰上摘下来一块玉佩,往桌子上轻轻一放。那是一枚蝠形云纹白玉佩饰,雕工精湛,造型古朴,一看就是值钱东西。周贤都看愣了,心说这得有钱到什么份上?依他猜测,多半是什么大户人家的子弟,出门都有随从跟着,用不着自己揣着荷包,走到哪都有人伺候才会养成这样的习惯。

那伙计不识货,伸手一捞,把玉佩攥在手里:“您就这么一个东西想讹我这么一桌子货,我去你的吧!”

说着,手一扬,那枚蝠形云纹白玉佩,高高上天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