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旧城荒歌之星芒剑曲 > 第191章 地方志的察考

旧城荒歌之星芒剑曲 第191章 地方志的察考

作者:无字教科书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0-16 10:19:39 来源:258中文

龙承辉看着高远声,从小到大,他都极为信任高远声,但这次他感到了疑惑,“可那只外星鬼魂,”他犹豫了一下,“如果它真的存在的话,屋梁断的时候它应该是被封在盒子里的。”

高远声摇了摇头,他道:“我想这是因为人类的符咒根本封不了它。”

“封不了它?”龙承辉道,“你的意思是说,那盒子上的符咒对它并不起作用?而它呆在那盒子里几百年,竟然自愿地不出来?这是为了甚么?”

“总有原因的,”高远声道,他怔怔地看着转移了话题,“明天我们去一趟县里的图书馆,让陈专家和他的考古队对那座山进行勘探。”

小镇离县上并不算远,第二天,高远声和龙承辉开车赶到了县图书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图书馆的馆长很热情地亲自接待了他们,他把他们接进了他的办公室,并泡上了他最好的茶。

图书馆长的脸上有四条长长的血痕,这是昨晚他醉迷糊后和一直等着他回家的老婆一场激战后挂的彩,不过他面不改色地坦言昨儿晚上走夜路时不小心摔入了灌木丛,当然图书馆长的家事与高远声和龙承辉无关,简单的客套话之后,图书馆长很直接地询问他们的来意是否与小镇宋家古墓的发掘有关,因为他当时也参与了县上组织的考古发掘协调会,他知道国内外极有名望的考古学家陈浊星组织这次发掘活动,他也风闻眼前这两位知名的大实业家也掺和在这件事之中。

高远声也坦诚地说明了来意,他们此来也正是为此,对宋氏古墓的发掘工作已经展开,不过进度缓慢,由于被早期盗掘严重,目前还并未发现有价值的文物,不过关于山顶上那座古墓的建造年代,他们很感兴趣,想来查证一下当地的地方志之类文献。

图书馆长当即起身取来了县志,看起来这县志也很有一些历史了,它是装在一只木盒中的薄薄的线装书,馆长小心地拿起,摊在桌上,察考的过程很快,因为在地方志上关于宋家的记载很少,馆长轻轻抚摸脸上的伤疤,他的神情似乎把这当作了一个光荣的象征:“自从听说陈浊星陈专家要带领考古队伍来这里对宋家那座大墓进行保护性发掘,我也查找了一下有关宋家建墓的相关史料,没有找到,这也很正常,宋家当年是从外地迁入此地,来此的宋氏家族第一代祖先就是山顶上的那座大墓的主人宋照,他不久就死了,宋家就在山上选了块地葬了他,当然这在当时也不算甚么了不得的大事。”馆长把县志翻了几下,然后指给高远声和龙承辉看,县志上这一页短短的记载了宋家永乐四年迁到这里,当年就建造了那座宋宅,也就是宋家祠堂,但是关于宋照墓,没有半点记载。

馆长道:“这个宋氏家族,来龙去脉就是一本理不清的糊涂帐,山上那座宋照墓,我曾经去看过,墓碑上的文字极简略,甚至没有刻上这个人的生年,其他的宋家墓也类同于此,看上去简直不象一个在此地繁衍了几百年的大户世家,所以也有人说这座山其实并不是宋家的祖坟,当然这也是毫无根据了,毕竟葬在山上的人都姓宋嘛。”他干巴巴地笑了两声,掏出一包香烟,一人递了一支。

三人点燃了香烟,龙承辉端起茶杯呷了一口,一股清香沁入脾腑,馆长的茶叶确然不错,高远声则慢慢翻看县志。“咱们这个县城虽小,却来历很早,”馆长道,“在隋代即已经建为县,当初的行政中心就在小镇上,建县的由来也很有传奇色彩,”图书馆长看起来对当地的地方史研究颇深:“开皇十年,岭下诸郡共推附冼夫人,都总管洸阻于徐璒,滞达二月,乃遣使入岭,是时岭南大旱,数月未雨,洗夫人曰,‘如使求雨,应则降’,使乃持节拜庙,是夜毕星坠地,录山一峰坟起,遂雨,冼夫人惊曰:‘天下归于隋矣’,又见后主兵符,乃遣次孙魂迎洸,岭南遂平,天下一统,文帝喜,于星坠之处建县,曰伏陈。”馆长摇头晃脑,如数家珍,高远声和龙承辉对于这个传说也极感兴趣,馆长接着道:“伏陈县,这个名字的意思很明了,隋代灭陈,平定了岭南这才一统天下,当时冼夫人据守岭南,是为陈国守节,后来杨广派人送去陈后主的兵符信物,冼夫人这才相信陈国已经灭亡,这才依附了隋,县志上说当时岭南大旱,使节求雨,毕星坠地,毕星者,雨师也,星坠天降大雨甚么的,这是历代君王数见不鲜的鼓吹‘君权天授’、‘神佑正统’之类的把戏,不足为奇。”

高远声点了点头,他合上县志:“当时说毕星坠地,录山甚至因此多了一座山峰,这座录山,是在哪里?”馆长摇头道:“关于这座录山,自从那个坠星的传说以后,县志中记载,隋代曾经定下春秋两祀,由当地府县官员主祭,炀帝南巡时,据说还来过录山,立有一碑,可惜年深日久,早已失落无考了,唐代隋之后,对于这个坠星降星的传说进行了打压,伏陈县改名宋县,录山也改名宋山,这座宋山,有人说就是现在宋家祖坟那座山的主山,具体是不是,谁也说不清楚,没有证据,也可能是因为宋家祖坟在那里,因名附意。”

“看起来宋家对于当地,倒是民望很深,只要听到一点和宋字有联系的,大家都很自然地联想到了宋家。”高远声道,馆长小心地拿起县志,装入木盒,他点头道:“宋家虽不是当地人,不过久居此地几百年,虽说世代经商,历代都没有人作官,可说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很大贡献,”馆长道,“不过在封建时代,对于商人很歧视,所以县志里对于宋家唯一的记载就是当年他家建了那个很大的祠堂,说到宋家的民望,这座祠堂倒是起了很大的作用,”馆长笑了一声,“不过这是一种负面的作用,不知道从甚么时候起,乡里就一直传说着宋家祠堂闹鬼的事。”

高远声再次点头同意,“关于当地的传说,你还知道甚么与宋家有关的乡闻传言么?”馆长凝思了一会,摇了摇头,“这个宋家,当年经商有成,大概是在清末民初就搬出了这个镇子,那座祠堂基本上就荒废了,闹鬼的传说应该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对于其他的甚么有关的传言,我在这儿也呆了有些年头了,倒是没有听说过。”

“谢谢你。”高远声和龙承辉互望了一眼,这本县志记载很古,而且在县志中对于宋家的记载极少,这个雄居一方的大户人家若非生活极为低调,就是县志过于粗略,而且县志到了清末已没有了记载,他们想察考的宋家近代生活情况也截然而止,此来几乎是一无所获,两人站起身来,馆长起身送客,龙承辉站在这个图书馆的门口,打量了一下这家小小的图书馆,“我家里倒是收集了一些关于古代岭南的书籍,其中不乏有几本孤本,我可以赠给贵馆以充实馆藏,至于咱们这个来历很古的县,地方志却感有些粗略,在清末之后即已断代无考,如果馆长有意,我倒也可以捐资修补完善。”馆长斐然色喜,他握住龙承辉的手,使劲摇了几摇,“那真是太好了,实在太好了!谢谢你!”

“我很喜欢这个图书馆长,他很喜欢历史,对于书籍也极为爱惜。”走出了图书馆,龙承辉道,高远声笑了一笑,他知道龙承辉对于自己收集的古物极为珍视,可现在他随意地将一些古书赠给了这个小小的图书馆,而修补一本地方志,更是需要大笔的花费,这不但要采集各种资料,还要证实这些资料的真实性。龙承辉的性格就是这样,他本身就喜欢历史,而对于与他志同道合的人,他有时慷慨得让人不可理解。

两人上了汽车,龙承辉道:“咱们这趟算是白来了,没想到地方志对于宋氏家族的记载这么少。”

“我倒不这么看,”高远声看了看龙承辉,“那馆长所说的故事,也许对于我们很帮助?”

“那个隋朝统一天下的传说故事?”龙承辉道,“这对我们有甚么帮助?这也许是某位从这小镇上出去的古人附会而成的,是为了给这个小镇的历史久远找个依据,再说,宋家是在明初搬到这里来的,从隋到明,相差了近千年,两者之间会有甚么联系?”

“这地方虽然很早就建立了县制,可在明代,这地方依然是中原所说的蛮荒之地,宋家为甚么会搬到这里来?还有那颗在隋代坠落的毕星,这真的只是一个传说么?”

“你的意思是,那颗星很可能就是你推测的宋照的飞船?它在隋代就已经来到了地球?”龙承辉道。

“也许是这样,”高远声发动了汽车,“如果能证实现在的宋家祖坟山,就是当年的录山或是宋山,或者找到那块传说中隋文帝在录山所立的碑。”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