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阴倌法医 > 第283章 九九口棺材

阴倌法医 第283章 九九口棺材

作者:天工匠人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3 20:26:36 来源:258中文

曹节没有让对手高兴太久,蛰伏近月,终究找到机会。

这天,朝廷百官参加孝顺皇帝一名妃嫔的葬礼,宦官们送皇帝刘宏之母董太后回宫,城门口拥护,董太后气闷,从凤车出头看情况,见了城墙上发臭的残尸和“贼臣王甫”吓了一大跳,连呼:“造孽啊!这是何人所为?怎不让尸首入土为安?”

一群中常侍也都心惊胆战,掩面低头做哭泣状。

太后旁边的几个小太监趁机数落阳球的不是。

董太后发了发了几句牢骚,令左右通知司隶校尉把入土为安,哪知道宦官们全部跪下来求饶,包括曹节等在内,没有一个人敢去司隶校尉府衙。

董太后当即怒骂宦官们没有胆识,又骂:“阳球也太过嚣张,竟然把一群中常侍都吓成这样,诸位宦官中难道没一个好人么!”

众人立即你一言我一语往阳球身上泼脏水。

曹节趁机流下眼泪对赵忠等人说:“我们诸常侍能够自相残食,但怎么可以让狗来舔王甫的汤汁呢?”之前,阳球为了步步高升,在他们面前就如同狗一样伏低做小,如今却翻身骑到头上去,曹节等宦官都认为阳球如同狗咬主人,翻了天,对其同仇敌忾。

于是一大群中常侍“保卫”着茫然无知的董太后一起进宫,缺乏政治敏锐的董太后根本不知道自己闯了大货,成了诸宦官手中的兵器,甚至还为死去的王甫向皇帝说情。

诸中常侍则一起跪在皇帝面前,数落阳球之罪,求皇帝将酷吏阳球调离司隶校尉的职务。

“大长秋曾经举荐阳球为尚书令,他做司隶校尉也是同意的,如今怎么说起坏话来?”皇帝故作诧异。

曹节位至特进,一般不需行跪礼,这次却罕见的拜伏在地:“阳球本来就是酷吏,两次因为严厉苛刻超过法理被免职,臣考虑他在九江平叛的功劳,向陛下推荐他为尚书令,是希望他能改过自新,收敛暴虐的一面,发挥严正勤勉的优点。

没想到阳球依然好起事端、不守法理、胡乱作为,不适合在担任司隶这种秉公持正的职务。臣错了!臣愿意承担举荐失误的罪责!”

曹嵩是宁愿认错、让步,也要把阳球从司隶校尉位置上赶下来。

宦官们七嘴八舌的说道:“陛下如果继续任重阳球,恐怕我们这些宦官和父子兄弟都会死绝,而窦武、陈蕃的党羽将会执掌朝政。”

“臣等死不足惜,只是怕朝政全被外臣、党人抓在手里,陛下诏令不出皇宫。”

“一个小小阳球,没这么严重吧?”皇帝有心维护阳球,但见宦官们群情激愤,就有些信以为真了。

曹节说:“陛下难道忘了窦武、陈蕃当日如何架空陛下么?”

窦武、陈蕃以外戚大将军 士族领袖执政,两人名声极佳,世族知识分子都望风影从,以至于百姓、官吏只知有窦武、陈蕃,不知有皇帝刘宏。在朝堂上,两人把当时只十一、二岁的皇帝当一个小孩子一样教训、摆弄,动辄倚老卖老的严厉批评,窦武甚至私下威胁刘宏若不听话,就把他换掉!

皇帝刘宏一回想起少年时的囧境,就转而想起曹节、赵忠、张让对自己的照顾,连带罪大恶极的王甫也不那么可恨了。这些宦官几乎天天都在身边,就像是刘宏的伙伴和亲人,而他们的要求并不是杀阳球的头,只是调离,想必没什么大不了的,于是不以为意地将阳球改任为卫尉。

曹节压抑住心中喜悦,立即招来尚书写好诏令,令谒者传召阳球接受任命,不得耽搁,同时收缴司隶校尉印綬。

阳球还在城外懵懵懂懂地拜祭陵墓,得到诏书后,如同晴天霹雳,急忙入宫求见皇帝,叩头在地:“陛下任命臣为司隶校尉时,就知道臣是一名酷吏。

臣诛灭王甫、段颎之时,就知道贪官污吏会污蔑臣,豪门权贵想置臣于死地。

臣不怕死,但臣有一颗忠心!臣准备了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给贪官污吏,最后一口留给臣自己!

只求陛下给臣一月之期,臣必严明法令于天下,收治权臣豺狼于监狱。之后臣即便如商鞅一般五马分尸,也不后悔!”

阳球知道,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故而叩响头不停,血流满头,诅咒发誓。

作为侍中的杨彪,虎贲殿长的刘备全程目睹整个过程。刘备想起后世有个执纪严厉的纪高官退休当天,就有人给其门口送了花圈,相必那纪高官也是阳球此刻一般心情吧。

杨彪见满头是血的阳球,心如死灰,如同老了十岁,步履蹒跚的离开,内心起了一个炸雷,愤怒塞胸,当即就像仗义执言!

可想起父亲的教导,终究明白,杨氏哪里是那只渔翁得利的黄雀,年纪轻轻的皇帝陛下,才是真正的黄雀。渤海王、宋家、王甫、段颎、刘郃、阳球,甚至曹节、赵忠、张让,或者是皇帝陛下眼中钉肉中刺,或者是可以利用并随时可以舍弃的棋子。

如果他杨彪敢正面对屏风之后的曹节等宦官提出反对,皇帝陛下或许会有一些犹豫,但为了稳住中常侍们,一样也会放任曹节打击、蹂躏自己,下场不会比阳球更好!

杨彪如同行尸走肉一般走到宫殿门口,见在此站岗、同样面有不平之色的刘备,两人心有戚戚地点点头,同时叹了几口气,擦肩而过。

回到家中,杨彪斜倒在榻上,久久不语,发现自己读了三十年圣贤书,自诩腹中有良谋、自诩关西大儒,权谋之术却根本比不上这位二十出头的皇帝:“或许我的唯一价值,就是揭发王甫、段颎。

阳球就是陛下手中锋利的剑,我只是给这把剑提供了一个口实。如今这把剑因过于刚强而折断,皇帝根本不吝惜,只需要从新寻一把就是。而在刘郃、阳球之前,王甫才是陛下手中之剑。

哈哈,真可笑,这世间多的是人想做陛下之剑,却不知道陛下对剑只当做一个用完就丢的器物,根本不当人看。

袁家为何一直不出手,不就是打好主意渔翁得利么。袁家门生故吏遍天下,又无大错,陛下无论如何都绕不过袁家。可惜我杨家人丁稀少,无法如袁家一般稳坐钓鱼台,所以父亲才让我出来捅了王甫、段颎第一刀。”

杨彪自此有了离开皇帝身边之心。不久其父杨赐就为他谋到五官中郎将一职,此是后话。()汉起更新速度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