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游戏 > 绿湾奇迹 > 第八十二章 同门之谊

绿湾奇迹 第八十二章 同门之谊

作者:磨砚少年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4-10-02 19:34:43 来源:258中文

忽然,只听屋外马声嘶嘶,一人翻身下马。将马栓在屋外的一棵树桩上,自马背上解下一个金盒子,便走进店来。

屠大郎向来人看了看,见来人中等身高,鹰眼勾鼻,风尘仆仆,大有风霜之色,想是长途奔波之故。

那人也怔怔地看着屠大郎。屠大郎心道:“师傅叫我在此等候师叔师伯们,说他们事先约好在此聚齐。可我从来没见过师叔师伯。这人腰悬铁剑,手拿金盒,说不定他便是来此聚齐,一同去拜寿的。可是他的年龄与我差不多,应该不是师叔师伯,而是哪一位师叔师伯的弟子。我出门时,师傅曾传给我七句口诀,说是他们八个师兄弟用来记认的令语。我出言试试他,他若是哪一位师叔师伯的弟子,就能接我的话头。”只见屠大郎抱拳说道:“凤鸣九天知秋来。”

萧爻心头微微一惊:“我刚进门时,这王八蛋便说了这句话。见这人进门来,他又说这句话,那是什么意思呢?”

那刚进门的人,名叫于通海,于通海是黄天荡的弟子。他出门时,他的师傅黄天荡也曾有过一番言语交代于他。叫他来长寿楼与另外几人或是他们的弟子相聚。于通海便问黄天荡‘自己并没见过其他几个师叔师伯,就是当面见到,也不知对方就是自己的师叔师伯。来长寿楼相聚,只怕错过了也不知道。’黄天荡便告诉他:当年,他们师兄弟八人在神剑山庄学剑术时,在师傅关天赐的一次生辰庆会上,八人喝得兴起,待宾客离去后,八人便来连句。规则是每人说出一句七字令来,令语中要有自己的名号,或者是姓氏,或者是与姓氏有关。谁说得不相关,或是说不出来的,就要罚酒。

连句的规矩定下了后。大师兄凤鸣秋便吟了一句:‘凤鸣九天知秋来’。这七个字中,便包含了凤鸣秋的名字,其他七人尽皆叹服。

司马镇南是二师兄,司马镇南便吟了一句:‘独对青灯仰汉才’。众人不解,便问他此连句从何而来,要是回答不出,便算违规,就要罚酒。司马镇南便说道‘我这连句,是接大师哥的韵脚。大师哥说知秋来,我接的是仰汉才,深秋残夜,独坐对青灯,我挑灯夜读。读《史记》,读赋文,十分崇仰司马迁的文采,对司马相如的才华也很敬仰。然而此二人均是西汉时人,因此才说仰汉才。我复姓司马,与此二人姓氏相同,按照规矩,我不算违规。’另外七人听了这番解说后,就没罚他的酒。

接着到了排行第三的慕容扫北,慕容扫北吟了一句:‘五胡并起战鼓响。’另外七人便说他的连句违背了规矩,要罚他喝酒。慕容扫北说道‘众位有所不知,我这连句是说,东晋末年,因不服统属,司马氏皇族内发生了一场八王之乱,八王之乱以后,由司马氏掌权的晋王朝告灭。天下纷争,继而有五股势力撅起于北方,铁骑所到之处,皆所向披靡,向后建立了五股政权,这五股势力,将领都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史书上称为‘五胡乱华’。其中一支鲜卑族人复姓慕容,建号大燕,大燕国开国君主慕容恪,是在下的远祖。我这连句是仿二师兄的,说得隐晦了些,但并没有违规。’

那七人听了这话,也没来罚他喝酒。但司马镇南从此恨上了慕容扫北。

排行第四的黄天荡吟了一句:‘黄沙一剑荡四方。’他这连句中有自己的姓氏,有自己的名字中的一个荡字,也算过关。

排行第五的陆孝濂却说道‘四位师兄的连句,若非引经据典,便是凌云壮志。在下家境贫寒,家父给在下取‘孝濂’作名字,只望让我作个孝子,不失人子之道。在下胸无大志,只待剑术有成后。便回老家去,于二老膝前尽人子之道,以乐天伦。’便吟了一句:‘不堪大用惟守孝。’这一连句中有个孝字,也算过关。

排行第六的是段人举。段人举原籍山东曲阜,生于圣人之乡,曾经中过举子。因见官场,竟无意科考,弃文学武。段人举吟了一句:‘忍弃举子学剑道’,这句也合规矩。

排行第七的是吴向高。吴向高便吟了一句:‘芙蓉渠水叶向高。’这句也算过关,便到排行第八的莫不信连句,莫不信想了半晌,始终想不出来。因此他没有连句,被七人罚酒,当天喝得酩酊大醉。

那次连句过后,没过多久,关天赐便即失踪。神剑山庄群龙无首,发生了动乱。八人大闹了一场,约在长寿楼中比剑。初时,尚且顾念同门之谊,下手也有所保留。渐渐地,有人负伤,那时候,这八人又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谁都不肯服谁。师兄弟八人相处久了,对彼此的招数亦有所了解。见自己受伤的,便以为自己手下留情,而对方全力相搏。因此,越斗越是激烈,在长寿楼中,打了七天七夜,八人均身受重伤,才各自负气遁走。

大弟子凤鸣秋作为大师兄,见七个师弟均不服自己管束,从此便有了归隐之心,江湖热血也渐渐冷淡。就在镇江边界处开了一茶亭,过着半归半隐的生活。

二师兄司马镇南去了北直隶,在河北沧州开山立柜,开始招收徒弟,在北方闯下了不小的名头。

三师兄慕容扫北留在南京,建造了秋暝居,并开始授徒传艺。在两淮一带,名气越来越大。江湖中人提到慕容世家,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南京城秋暝居中的慕容扫北。

四师兄黄天荡回到山西,投在镇远镖局,做了镖师。与同行于大友是挚友,在一次保镖的途中,途径五台山时,被一伙强盗前来劫镖。于大友中毒箭死去,临死前,将儿子于通海交付给黄天荡照料。五年前,于通海正式行过拜师之礼,成了黄天荡的弟子。

五师兄陆孝濂回到老家河南郑州后,靠着一身的武艺,也能找到些周转。照顾双亲,殷勤奉养。屠大郎的父辈原是一屠户,家境颇阔绰。屠大郎因仰慕陆孝濂的武艺,想拜在陆孝濂手下学武。因此,在陆孝濂回家后,屠大郎的父亲对陆孝濂多有接济。陆孝濂感其诚意,待二老去世后,便收屠大郎做徒弟。

六师兄段人举回到曲阜老家后,在家里作了安顿,便开始追查师傅失踪的事。三十年来,走遍大江南北,并没有寻到师傅关天赐的踪迹。

七师兄吴向高跟着慕容扫北留在南京,并做了慕容扫北的管家。也收了一个徒弟,就是花添骄。萧爻前些时候路过的秋暝居,正是慕容扫北的家。那个顽皮的少女,名叫慕容钥,是慕容扫北的千金,吴管家便是吴向高。

莫不信却投在赵之栋手下,做了锦衣卫。

师兄弟八人,自从在长寿楼中剧斗一场后,便各奔天涯。转眼之间,此事已过去了三十年。八人在各自的领域,均有各自的建树。却也经历了不少风浪,经过这许多年来的打磨历练。当初的菱角已渐渐损去,变得圆了、滑了。当初的锋芒已经不在,变成了内敛、成了容达。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八人分散后,虽各自闯荡,却也相互耳闻。每每念及同门之谊,想到当年的混战,再观照时下,少年子弟江湖老,三十年过去,八人都已苍髯皓首,无不感叹良多。虽是学武之人,筋强体健,但茫茫黄天,谁又曾逃过了寿元的约束?

慕容扫北名闻两淮,势力雄厚,打听得其他七人的讯息,便欲借自己六十大寿之机,邀请七人同来。趁着尚且健在,消解当年的仇怨,再叙一叙同窗之谊。去了这一桩心头大事,心中再无抱憾。因此便写下请柬,在给七人的请柬末尾附上了当年的连句,吩咐弟子分路送去。

其他七人,也都有消除仇怨、再叙同门情谊的想法。接到慕容扫北的请柬后,见慕容扫北措辞谦逊,而最重要的,是慕容扫北附在末尾的连句。七人见到当年的连句,往昔的同门之谊涌上心头,无不慨然答允。

这七人彼此亦有联络,便邀在长寿楼同聚,再一道去秋暝居给慕容扫北拜寿。收了弟子的,想让自己的弟子去结识结识师兄弟的门徒。陆孝濂便派屠大郎先来,自己赶后。黄天荡派于通海先来,自己却在后头。

然而隔了三十年互不见面,八人的形貌有所改变,担心见面之后认不出来。有徒弟的,更是生怕徒弟们彼此不认识,而致错过。陆孝濂便将自己师兄弟八人的故事给屠大郎说了一遍,将那七句连句给他看,要他背熟。到了南京城长寿楼时,若遇到其他的师叔师伯,或是其子侄弟子,便将连句说出来,以作相认的切口。

却是屠大郎最先赶到长寿楼,因想着还有其他人,便先订了两张桌子,以方便接待。萧爻进店时,见萧爻是一练家子。便说出了切口中第一句‘凤鸣九天知秋来’。试探萧爻,倘若萧爻是八人中哪一个的弟子,便会说出下一句切口‘独对青灯仰汉才’来应接。但萧爻不知此间故事,因此没搭话。

屠大郎由此而知萧爻并非自己等待的人,萧爻要坐的桌子,又正是他预定了的。出声喝止萧爻,要萧爻改坐别桌,两人因此闹了一场。

那于通海是黄天荡的弟子,出门时,其师傅黄天荡也作过同样的吩咐。他是知道切口的。

于通海听屠大郎说出了切口,便接道:“独对青灯仰汉才。”

屠大郎见他说对了切口,知道他是自己等的人,脸上一喜。抱拳说道:“小弟屠大郎,家师是‘不堪大用惟守孝’陆孝濂。你是哪位师叔师伯的弟子?”见于通海与自己年龄差不多,在八人中,年龄最小的莫不信也有四十多岁。于通海不过三十出头,因此他便不是自己的师叔,而是其弟子。但又分不清是谁的弟子,便问了出来。

于通海抱拳行礼。说道:“原来你是五师叔的高徒,我叫于通海,家师是‘黄沙一剑荡四方’黄天荡。”

屠大郎抱拳说道:“幸会,幸会!”于通海说道:“有礼,有礼!”两人坐定,叙了年龄,于通海比屠大郎长两岁。当下,屠大郎便称他为师兄,于通海便呼他为师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