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两个人的游侠 > 319.猜疑

两个人的游侠 319.猜疑

作者:想要好好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4:58:57 来源:258中文

徐清自然也是如此,赵祯病危,对于整个天下来说,无疑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为这套官僚体制,现如今几乎是由赵祯带领着他们将它慢慢建设起来的,所以这套体制也是赵祯最为熟悉的,若是赵祯离开了,那么他的继任者势必要花很长的时间去适应这套体制,这便会给宋朝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阻碍,而这还是最好的结果,若是继任者排斥这套系统的话,那么其结果将会更为可怕。

对于赵昕,徐清无疑是在场诸人中对他最为了解的一个人,甚至可以说赵昕的成长过程中,就从来没有离开过他,所以赵昕这孩子的政治意图以及政治手段的强大与否,他是最清楚的,也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比在场所有人都更加忧愁。

赵昕跟他的父亲在政治手腕上有着本质的区别,赵祯骨子里是一个十分保守的人,可是为了让保守派和革新派可以相安无事,让国家继续向前发展,赵祯可以为了国家的利益而让出一部分利益给革新派,以此来让朝堂得到团结,然后一致向着好的方向前进,这一点,无疑是赵祯最为皇帝对这个时代最好的贡献了。

而赵昕却不一样,从他小的时候开始,几乎接受到的所有教育,就是革新派的那一套,尽管徐清在给他挑选老师的时候,是按照新学和旧学一半对一半的比例来挑的,可是随着赵昕自我意识的逐渐成长,徐清给他挑选教材让他读的模式就成为了过去,而他自己所挑选的那些教材,无一例外几乎都是跟新学有关的东西,这甚至导致徐清自己的小儿子徐安都变成了一个崇尚新学的人,赵昕在其中的影响力不可谓不大。

这还并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若是赵昕只是淡淡喜欢新学也就罢了,就像赵祯一样,醉心于外太空,但是心中仍旧守着自己的政治理念,并不会因此而动摇,可赵昕不一样,从他的种种行为来看,他显然是一个想要有所作为,或者换一种方法来说,就是他想成为一个超越他父亲的皇帝。

在这样一个思维的主导下,若是他在还没有经过打磨的状态下上台,则必然会让新旧两党平衡的政治局面出现巨大的危机,毕竟在这个时代,皇帝的作用可是十分重要的,若是他的心倾向了另外一派,那么对于其他一派的伤害就几乎是毁灭性的了,到那时候,旧党必然会奋起反扑,其后果着实难料啊。

这当然是徐清不想看见的,作为一名官员,更作为一名政治家,一个国家的朝堂之上变成一言堂,则必然会使这个国家失去平衡,无论这个一言堂是新党的,还是旧党的,最后都会导致整艘船沉入海底,历史上无一不是如此,赵祯便是这艘船上两拨人的中间人,只要他在,大家就能和谐相处互相忍让,而若是他走了,新的船长上来了,局面是否还能稳定,便是真正的未知之数了,而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相当于是场赌博,这样的事情,还是尽量晚来一些比较好。

除此之外,徐清的担忧之中,自然还有对赵祯本人的担忧,作为一个来到这个世界已经十几年的穿越者,徐清对于这个世界的感情自然不亚于原本的世界,甚至还要更加热爱这个世界一些,而赵祯则是给了他机会,并且一直信任他到底的那个人,不可谓不是伯乐了,两人共事十多年的时间,君臣和谐,几乎从来没有过大的矛盾,在这种状况下,徐清也不是石头做的,自然会有一些感情,现在见赵祯竟然病倒在床,昏厥不醒,心中自然也包含着一层对朋友的担忧,不过在政治这冷冰冰的双眼之下,这丝担忧只能很快遁去而已罢了。

其他人的心中想法跟徐清也几乎差不了多少既有对赵祯本人的担忧,也有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这也让他们的心思很是复杂,一个个坐在那里,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公公们几次送来吃的东西,可是几乎就没有一个人吃的下去,所有人都在等着里面的动静。

等过了不知道多少时间之后,太医们总算从寝宫中走了出来,看着一长溜的人跟着宫女们走出来,范仲淹、徐清等人立刻围了上去,把那为首的太医给拦了下来,那太医一下子面对这么多当朝一品,当然受到了惊吓,可徐清等人可不会给他舒一口气的时间,立刻便攥着他问道:“陛下身体如何,可有苏醒。”

“回大人,陛下身体安泰,并无大事,只是偶感风寒而已,请诸位大人不用太过担心,只要将养几日,便可痊愈了。”太医哆哆嗦嗦的说道,皇帝的身体如何,他无疑是最清楚的,根本就跟他说的完全不一样,脉象急虚,且身体还有些低烧,这些都不是风寒会有的状况,而是大病之兆,可是皇上的病,又有谁敢说呢。

更何况赵祯已然下令,不允许自己的病情被任何人知晓,包括当朝宰相们,也不能知晓,这自然是为了防患于未然,也是为了自己手中的权利,毕竟一个快要死掉的皇帝自然会在人们的心中威望开始下降,而赵祯显然不愿意面对这样的局面,他是个好人之前,他更是个人,对于权利的追逐则是人类的习性,这一点,无所谓好坏,只是本性而已,所以他自然不愿意将自己现在的身体状况告诉给任何人,而作为太医,听命于皇帝便是他的首要职责,所以尽管他的心中不是那么想的,可说出来的话却也只能那么说。

“当真,皇帝现在可否能够见我等臣僚?”范仲淹自然不相信这个太医所讲的话,今日朝堂之上,赵祯突然之间晕倒,这根本就不是风寒该有的症状,这太医明显是在讲假话,范仲淹便上前逼迫性的问了一句,那太医只得苦笑着说道:“陛下急症刚愈,正是需要将养之时,已然休憩,还请各位大人明日再来,到时陛下身体或可接近各位大人们了。”

太医的这番话,无疑是在拒绝这范仲淹的提议,一旁的范仲淹还打算说些什么,太监们便赶着太医们离开了大殿,看着已然不在的空地,范仲淹等人只得满怀心事的离开了大殿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第二天一早上朝,赵祯果然出现在了朝堂之上,并且正襟危坐之态,好似昨日一切从来没有发生过一般,可就在这一天的早朝,赵祯宣布将唐王赵昕册封为太子,允许上朝参与政事。

这样的一道命令,虽然没有明说其原因,可是在大病第二天便宣布这样一道让太子听政的命令,其背后代表着什么,只要是在朝为官的士大夫,自然也就闻弦而知雅意,而许多人虽然嘴上不说,可心里都是有些悲伤的,毕竟赵祯的这种作为,虽然没有明面上把自己的问题摆出来,可是他的做法却告诉了所有人,他的身体正在向着不好的方向变化,这对于一系列老臣来说,无疑是一件十分悲伤的事情。

徐清自然也是其中之一,可是身体健不健康,这完全是听老天的,即便是再精湛的医术,也不可能让一个人健健康康的活到七老八十的,再加上赵祯虽然当皇帝挺不错的,可是在后宫的生活中却比较的没有规律,这也导致他的身体一向比较虚弱,这种全方位身体素质的下降,即便放在现代,也很难医治,更别说在这个医学方兴,手术很大几率会死人的社会之中了,所以徐清也只能是暗自神伤,然后默默的处理着自己的工作。

不过徐清是想要安静的做自己的工作,可是架不住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等不及的人,那些刚刚通过科举kǎoshi当上官员的人,他们若是按照正常的渠道,还需要几十年的功夫,才能够爬到这垂拱殿上来,而现在,一个大好的机会就摆在他们的面前,只要他们能够帮助赵昕早一天登上皇位,那么他们便是有从龙之功的大功臣,到时候便也可以一步登天,瞬间从馆阁之中的记事员变成当朝宰辅,这样的利益,无疑会让许多人动心。

毕竟不是人人都曾沐浴在赵祯的仁德之下的,而即便是感受过赵祯的仁德,终究有的人也是会为了自己的权利而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连自己的父母都可以出卖,来换取自己的荣华富贵,也正是因为有这些人,人类才之所以是人类,更何况想要夺取政权,也不一定非要把赵祯怎么样,只要能够让赵昕尽早一步获得大权,担当类似摄政或者是当国这样的职务,便算得上是一大成功了,这做到这一点也不会太难,获取利益的代价如此之小,而利润却如此丰厚,自然整个朝堂也在这种状态下开始浮动起来。

而第一个出来说话的人,则是在赵祯宣布赵昕听政之后的第三个月,也是赵昕正是从幕后来到前台之后的第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赵昕的主要任务便是听大臣们发表讲话,然后就是批阅奏章,当然,他所批阅的奏章并没有实际效果,所有批阅的奏章还需要送到赵祯的桌子上再经过一遍检查,之所以让他批阅奏章,就是为了看一看赵昕的政治意图和魄力而已,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权利,此时的赵昕虽然在朝堂之上有着超然的地位,可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权利,而这一封请愿信,则是希望让赵昕成为掌国的一封信,请愿信中大致的内容相当于是恳求皇帝能够给予赵昕更大的权利,让他可以更多的替国家办事,信中联名的人总计有四十人,全部都是正经的国家官员,且大部分都是年轻官员,官职都不太高,可他们提出来的要求却十分的大胆。

他们这样干,往小了说是叫为赵昕卖命心切可以宽恕,往大了说就是要赵祯交权,完全是可以满门抄斩的了,可之所以他们敢这样干,自然也有他们的道理,一来是赵祯现在就只有赵昕这一个儿子,未来的天下也只能交给他,若是处置了他们,虽然不是针对赵昕,可他们毕竟是打着赵昕的名号来情愿的,则必然会让父子关系产生裂痕,这对于一个有病在身的人来说,实在是一件不太愿意去做的事情。

二来则是他们提的条件并不是特别的过分,只是希望赵昕能够过多的参与朝廷政事而已,并不是直接要求赵祯退位,基于以上这两点,所以这封请愿信上的署名之人才会那么多,而这封信才传到中枢之后,却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些底层的官员之所以会如此理解,是因为在他们看来,他们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皇家好而已,对于其中的内情看的并不清楚,可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将死之人对于死亡的忌讳会有多么大的压力,而他们的这封请愿信无疑是在告诉赵祯,他的命不久了,赶紧培养继承人吧,免得什么时候死了都没个优秀的继承人可以继承你的遗产,这就是请愿信在赵祯眼中的意思。

面对生死,没有一个人是能够超脱的,而且越是荣华富贵的人,就越难看透,毕竟活着的世界太过于美好,对于死后的世界自然也就没有什么特别的期待,赵祯自然也不能免俗,在他最忌讳的时候来了那么一封信,可以想见,赵祯的心情绝对是好不起来,并且无疑会是愤怒的。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帝王之怒如同山崩海啸,席卷之地寸草不生乃是平常事,赵祯虽然为人良善,且宽以待臣,可是在生死之间,他不免还是着了道,在朝堂之上便发了大怒,说话间便准备将这些人给贬为庶民,发配边疆,还好范仲淹等人见此情况赶紧劝慰,这些人虽然是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说了这番话,可挂着的名号可是为了赵昕好,若是将他们打发到了如此苦寒之地,则必然会让赵昕的名誉受损,此时的赵昕已然是赵祯的继承人,赵宋王朝的接班人了,他的声誉是绝对不能有损的,不然损失的便是国家的声誉,范仲淹等人作为老臣,自然是劝阻赵祯不要那么做。

而赵祯最后也听从了这些老臣们的意见,将惩处条令从贬为庶民变成了降级录用,把贬斥边疆变成了调往地方做官,这才算是结束了这场争辩,可是尽管这一场争辩结束了,可是赵昕和赵祯之间的关系却变得微妙起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