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两个人的游侠 > 321.增加经费

两个人的游侠 321.增加经费

作者:想要好好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4:58:57 来源:258中文

走入宫殿之中,徐清便看到一个年轻官员正好从宫殿中走出来,那人见到了自己便站立在了原地向着他行礼,直到徐清离开了这才挺直了腰板走了出去,徐清转回头看着这个年轻人,心里不由有些担心,倒不是担心这个年轻人有什么坏心思,而是担心赵昕在自己就任的第一天便率先接见如此年轻的大臣,这会不会让赵昕过于冲动的判断形势呢?

徐清不知道这个问题的dáàn,所以他有些害怕,国家大事,未来前途,最害怕的就是不知道这三个字,而现在这三个字不可避免的出现在了宋朝君臣们的面前,此时赵昕也看到了徐清,他笑着把一份奏折放到了一边,然后笑着说道:“老师,您来了,来人,快给老师拿个座。”

“多谢太子殿下。”徐清谢过之后便坐了下来,此时的赵昕与往日并没有什么不同,可是徐清却觉得很是别扭,一旁的赵昕倒是无所觉,此时的他正是少年意气时,又哪里会注意到别人心中那点担忧呢。

“老师,今日前来,可有何事赐教?”赵昕笑着说道,面对徐清,赵昕依旧非常的尊重,这让徐清放心了许多,他最怕的就是赵昕得到权利之后性格大变,完全不再听从原本这些父亲老臣的话,现在见赵昕还是原本那个赵昕,徐清心中也安稳了一些,他拿出自己手里的奏折说道:

“殿下,这是今年四月的财政状况报告,相比起去年四月增加了不少,不过今年长江水患,导致数十万黎民无家可归,还将不少工厂、铁路给摧毁,所以盈余之数相比往年要少了些许,仅得三百万贯盈余,还请殿下批复。”

随着宋朝工业化不停向着整个国家推广,殖民地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大,自然国家的财政收入也是越来越高,不过赚的钱多了,花钱的地方也就多了,不过总的来说还是赚钱的速度要更快一些,每年几乎都会有所盈余,这对于一个朝廷来说,显然是一件好事,毕竟有了多余的钱,整个朝廷也就安稳了许多,而且还能拿出一些钱来建造一些规模宏大的建筑,也算是为中华文明作出了贡献。

“好,呈上来吧。”赵昕让一旁的太监从徐清的手中接过了报告仔细的看了起来,此时的宋朝财政状况已然不同于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在四月这个还没有丰收的季节,全国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来自于商业huodong之中,总计大约有二千两百万贯左右,除此之外以fuwu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税收也在四百万贯左右,还有殖民地上的税收,这些利润主要来自于垄断贸易的买断权,其收入大概在五百万贯左右,这三项占据收入大概占据了整个宋朝收入的全部,总计为三千一百万贯,可以说是非常富有的了。

不过开销同样也很大,宋朝从立国以来便遵循善待士大夫的传统在进入工业化之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六百万贯的工资开支,占据整个财政收入非常大的一块,而除此之外,各地的修缮、军队的开支和新修水利铁路则又是一大块需要花钱的地方,除此之外,教育和卫生则是新增的两大块。

随着人民的收入水平逐渐提高,生活质量自然也越来越好,对于孩子们的未来和自己的健康当然也就越来越看重了,而这两项的开支增加也是近两年来最多的,为了让学校和义务教育能够遍及全国,每年经费的增加几乎都超过了百分之十左右,绝对称得上是教育立国,健康立国了,也正因为如此,即便国家的财政收入每年都增加的非常快,可是花钱的速度却也很快,之所以如今还有那么大的存留,完全是因为这些士大夫们此时都还没想过还有什么地方能花钱而已。

当然,花钱是样容易的事情,比如说给官员们提提工资,这些钱就会瞬间不见,可是徐清等人自然不会把钱用在这种地方,而其他地方三百万贯又是远远不够的,而每年的财政收入增长也让徐清等人措手不及,几乎每一年都会高出许多,导致他们的财政预算,往往不能把钱给花完,所以这钱便也总有些积累。

看完了自己手中四月份的财政报表,赵昕沉默了一下,然后说道:“老师,我们的国库中还有多少钱?“说完之后,赵昕便看向了徐清,手中拿着那份奏折,并没有直接把自己的名字给签上去。

赵昕的这个问题让徐清心里有些发毛,根据徐清的经验,一般这么问问题的人,后一句话就绝对是要动这钱的,而赵昕动这钱的目的,徐清又不是特别的清楚,这让徐清很是有种堤防小偷的感觉,不过赵昕的问题他也不能不回答,所以想了想以后,便也只能告诉了他国库之中现有的钱财。

“回禀殿下,国库之中尚有价值一亿四千万贯之财。“徐清小心翼翼的回答道,这笔钱并不算多,毕竟此时大宋银行之中的总资产已经达到了二十亿的规模,小小的一亿四千万贯确实算不了什么,可银行之中的那笔钱并不属于国家所有,而这笔钱则是完全属于整个国家的,属于他徐清需要看管的东西,所以徐清实在是很小心这笔钱,因为这笔钱无论是要打仗还是发生了大型的灾难,这笔钱都是至关重要的。

“这么多钱!“赵昕显然被这笔钱给吓了一跳,他一直以来都知道自己所在的这个国家非常的富有,可始终没有一个概念,而现在徐清则给了他这个概念,他可不像徐清,每天都跟钱打交道,上百万贯的钱在他手里只是一张条子而已,赵昕这辈子要么是根本见不到钱,要么就是一点点钱而已,哪里听到过这么大一个数字,顿时被这个庞大的数字所震惊。

“殿下,这还只是国库中的钱而已,若是动用全国各地的银行,便是二十亿贯铜钱也能在一个月之内悉数押解到殿下您的面前,我大宋富有四海,这点钱又算得了什么。“徐清见赵昕被这个数字所震惊,心中不由放松了警惕,原来这孩子只是因为好奇才想要问一下自己有多少钱啊,既然如此,徐清自然也就不再胆颤心惊了,这大宋此时通过工业化,集天下财富于一身,所拥有的钱财自然是让人恐怖的。

刚才说的只是大宋银行一家而已,现如今的宋朝,显然不会只有一个银行,以大宋银行为首的官府银行便有五家,其他四家虽然不如大宋银行一般那么有钱,可也大概拥有四、五亿贯的存款,加在一起差不多是又一个大宋银行,除此之外,私人银行则更是数量庞大,总数不下上千个,其中徐清自己就有三家银行,分别负责房贷、投资和金融业务,加在一起大概有一千万贯左右的资产,而其他人也大多都是如此,这些银行加在一起所拥有的钱财,即便是徐清,也根本无法统计出一个完整的数字,只能说非常的庞大,远远超过赵昕能够想象的边界。

二十亿对这个金融集团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唯一麻烦的只是如何把这些钱从全国各地运送到汴京来而已,若是运输没有问题的话,根本不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便是一天的时间,便能把这笔钱拿来了。

赵昕显然被这个庞大的数字给吓蒙了,等回过神来之后,沉吟了一会儿,便从奏折中抽出了一封,然后从位置上站了起来,拿着这封奏折便放在了徐清的面前,说道:“老师,您看看这封奏折,觉得妥当么?“

赵昕脸上那凝重的表情让徐清的心情有些压抑,从赵昕的手上接过奏折,徐清缓缓将奏折打开看了起来,还没看两行,徐清就惊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看着赵昕说道:“殿下,此事万万不可啊。“

徐清之所以会如此惊恐,是因为在这封奏折中,那位写奏折的人极力希望朝廷能够拨款给私立大学以此来作为研究经费,加强大学的竞争能力,以及培养人才的规模,而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才让徐清吓得整个人从凳子上站了起来。

这倒不是徐清不想要扩大私人大学的规模,对于他来说,无论是私人大学也好,还是公立大学也好,只要能够培养人才,为这个国家tigong源源不断的精英和有技能的工人,那便是好大学,可是给私立大学钱,这是徐清万万不敢去做的事情。

此时宋朝的教育体制,与现代的教育体制完全不同,一部分人是完全遵从古代四书五经这一类的教育,这一派便是保守派的区域范围,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文科,可不完全相同,因为这些孩子在四书五经之外,还需要学习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说为了强健体魄,每个孩子都必须要学习射箭、剑术之类的技艺,以此来保证身体的健康。

而另一部分则是将四书五经变成了辅助教学,主要学习现代的科学知识,这一类有点类似于现代的理科,可也并不是完全相同,因为这些孩子也是要接受诗词教育的,而现在的情况便是大学教育开始超过书院教育的人口数量,双方出现了一定的偏差,而徐清作为主管这一个方面的官员,自然需要保持两方的平衡,而他保持平衡的方法,其中一条便是朝廷不像私立大学tigong研究经费,以此来让保守派暂时平息怒火。

这样做,虽然对于科学的进展会有些影响,可却成功的安抚了保守派,这对于宋朝的政治来说无疑是十分有利的一项举措,也因此大学才能够在这种状态下默默扩张直到如今的规模,而赵昕递给自己的这封奏折里,却希望朝廷能够加大对私立学校的投入,这明面上是以科学的名义捐款,背地里的含义便是要打破保守派与革新派之间的平衡,这一点,徐清几乎在看到的第一眼便看出来了。

同时他也知道赵昕肯定明白这封奏折背后所隐藏的深意,赵昕是年轻气盛,可不代表他就是个傻子,相反,他比绝大多数人要聪明很多,他当然知道这封奏折背后的含义,不然他也不会把这封奏折递给徐清,一位堂堂帝国宰相,学校拨款这种事儿又怎么会来麻烦他呢。

可是赵昕虽然知道其背后的含义,可是对于这样做背后所蕴藏着的危险,赵昕却是一点也不知道,所以他才会如此轻巧的将这封奏折递到了徐清的面前,徐清突然站起来,免不了把赵昕吓了一跳,他还没来得及说话,徐清便开口说道:“殿下,万万不可如此做,如今两党之间矛盾日益加重,唯有缓和彼此才能让国家继续稳定安泰,若是按照此封奏折的方法去做,必然会激怒保守派的神经,到那时,他们会做出些什么事情来,委实难以预料,还请殿下三思啊。“

徐清这次是真的被赵昕吓到了,他的惊吓并不像赵昕一样来自于猛然的大叫声,而是来自于赵昕的脾性,这才第一天,他便打算打破旧有的政治格局,未来到底会如何?徐清的眼中浮现出了深深的担忧。

听着徐清猛然变大了的嗓门,赵昕被吓得不轻,他还从来没见到过徐清如此愤怒的状态,犹如一只刚刚下山的猛虎一般,双眼死死的盯着他,可赵昕虽然有些害怕,可却不知道徐清到底为何要如此,所以他有些不服气的问道:“老师,那些人冥顽不灵,妄图继续统治朝政,难道我等就要顺了他们的意么?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是老师您教给我的道理啊。

现如今工业、商业蓬勃发展,天下需要更多的人才去建设这个国家,而如今我们却要因为政治派别的斗争而拖延人才的增加,甚至放缓教育的普及,以此来让保守派满足,这难道不是违背了老师心中改革的目的了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