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两个人的游侠 > 381.调和两派

两个人的游侠 381.调和两派

作者:想要好好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4:58:57 来源:258中文

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现代社会中最好吃懒做的一人来到了古代,而宋朝最为勤奋的王安石则来到了自己到达这里的第一站,这种感觉着实很是奇妙,王安石对此倒是十分满意,平阳县靠近海边,同时因为徐清的治理在这十年的时间里,无论是经济条件还是生活条件都提高了不少,人口有三十余万,称得上是富县了,在整个温州之中都排的上号,让王安石一个新晋的进士,担任此地的一把手,不得不说这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好差事了。

此时的进士可不像是唐朝时期的进士,三年一科,一科就招收二十几个人,那时的科举制只是希望通过这个制度来减弱门阀的实力而已,科举制还没有成为国家公务员的主要来源渠道,而等到了宋朝,门阀制度早已经在五代十国的混战中消亡,再加上印刷术的发明普及,能够看到书本,学习知识的人群不再集中于门阀士族,到了这个时候,科举制便成为了国家主要的选材制度,基本上每一年都会开科取士,一录取便是几百人,数量非常的庞大,尤其是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原本北宋问题严重的冗官问题,此刻一下倒转过来变成了缺官,开科取士的人群就更加庞大了。

到如今每年的科举考试招收的进士几乎要达到两千人左右,等到了这个地步,自然不可能给这些进士们一上来就担任一把手的可能了,一般来说,像这样的进士都得从一个县的司长开始当起,所谓司长也就是后世局长的意思,从这一层慢慢往上爬,等过了几年的时间,才有可能成为一县之长,而王安石则直接成为了一县之长,没有经历过任何的折磨,虽然他的考试成绩很好,在这次科举中位列榜眼,可如此大的升迁,要不是徐清帮忙,也断然是不可能的。

若是换做一般人,怎么说也得到徐清的府上道谢,然后送上一份礼物才是,可王安石却非同寻常,不禁没有给自己送上礼物,连人都没有来,只是给徐清送了封信表示了感谢之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消息了,等徐清去打听这才知道,原来王安石在接到了吏部的任命书之后便立刻离开了汴京去平阳县赴任去了,这实在是让徐清哭笑不得,这王安石果然是如历史记载一般,对于这让他无用的汴京城是一刻也不想待啊。

这样的人,徐清当然是敬重的,不过从中也可以看得出来,王安石这个人后世之所以改革变法会失败,还有一个原因也可以从中看出,那就是此人着实是不太会做什么人际交往的事情,自己已经算是够好的脾气了,帮他弄了一个官职,到头来除了一份感谢信之外,便再也没有其他任何东西了,不得不说,王安石也真是做的出来。

不过也正是这份品质让徐清很是赞赏,他人眼中的温柔乡,世界上最为繁华、美丽的城市,在王安石看来却犹如一个粪坑一般恨不得感紧离开,对于他这样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品质,徐清还是十分欣赏的,不过要是与之相处的话,徐清觉得还是算了吧,相比较起来,这个时候司马光显然要好多了,一接到任命之后便给徐府递上了拜帖,在得到了徐清召见之后便立刻表达了感激之词,同时还隐晦的表达了自己对于徐清改革的支持,暗中的意思也很清楚,若是徐清需要马前卒,自己愿意当。

这样能够为别人着想的人,同时礼数周到,丝毫不会让人感觉到唐突的人,谁又会不喜欢呢?谁都喜欢,徐清也不例外,尤其是司马光也不仅仅只是一个阿谀奉承之辈,他已二十三岁的年龄考取进士,这在天才辈出的宋朝也是十分年轻的,同时精通儒家、法家、纵横家,古代历史,文明仪典莫不精通,是一个真正的全才,跟他聊天,从化学物理料到古代神话,那是什么都能说的,而且对于那些晦涩的古代典籍,他也总是能深入浅出的讲出来,每每与之共话的时候,徐清总是会有恍然大悟的感觉,这样的才气可不是普通人能够拥有的。

更为关键的是,司马光还为人谦虚,不管说到什么,等徐清发表自己的意见时,都很仔细的倾听,一点也没有少年得意的样子,这才是最难得的事情,天才并不少见,可天才也大多恃才傲物,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尤其是像司马光这样的大天才,就更是如此了,而他却能够在每个人身边时依旧能够保持很好的风度,照顾好周围的人,光是这一点,也怪不得未来王安石回到了地方养老,而他则在朝廷里当了丞相,就光凭这交际能力,人们就得远离王安石,靠近司马光了。

当然在这一段时间里,与司马光和王安石的相处并不是徐清唯一要做的事情,改革官制才是他最重要的任务,在皇室宗亲们的反对下,原本并不支持改革的保守派们纷纷倒戈站在了徐清的身边,而徐清所掌控着的改革派则本就支持这一次改革,毕竟在这一次改革中,权利虽然集中到了徐清的身上,可因为徐清的官制改革,整个宋朝将会多出许多的职位来,尤其是二品、三品、四品的职务,加起来大概多出了上百个左右,这些职务要么就是一方大员,要么就是朝廷中枢的要员,每一个职务安插上一个人,就有一百个人可以得到升迁,而徐清作为改革派,自然最大的利益都会在改革派中,如此一来,谁又会不支持徐清呢。

而在获得了保守派的支持以后,也等于是间接获得了整个宋朝文人的支持,而给军人的地位、身份,则获得了军队的支持,同时徐清还专门把科学院的等级上调,将原本科学院士最高只能领受五品官薪水的法令改成最高级院士可以领受一品官的薪水,甚至还有待遇,这样一来,等于是把这些新知识分子的地位提高到了儒家学者的地位上,自然获得了这些科学家以及知识分子们的支持,这样一来,整个宋朝所有识字的人,也是整个宋朝的精英阶级几乎都站在了自己这一边。

唯一没有得到好处的商人们徐清也已经承诺他们,只要这次改革官制成功,徐清将会允许他们自行开设银行,而不需要朝廷入股,这对于商人们来说绝对是十分重大的好处了,毕竟实体业再赚钱,还是没有金融业来钱快啊,所以商人们对此自然也表示支持,在这样的支持下,皇室宗亲们想要抵抗,是根本不可能的,尤其是在战争期间,皇室宗亲们在殖民地上的特殊权利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除了有钱之外,既没有兵,也没有行政权,在这种状态下,想要抵抗这股改革的浪潮,自然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而失去了军队的支持,也就注定了徐清的改革方案,皇室宗亲们除了同意,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争论持续胶着了一个月的时间,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赵昕的态度始终摇摆不定,他既想要国家变得更好,但又不愿意把自己的权利拱手相让,这种鱼与熊掌兼得的想法让赵昕虽然在理智上同意徐清的改革方案,可在权利和**上却很难接受,这样一来也自然给了皇室宗亲们叫嚣的权利,在这个过程中,官僚阶层与权贵阶层之间的矛盾开始扩大,双方之间的械斗也时常发生,最终在徐清的暗中策划之下,一位皇室亲王的租界上,被当地的将军上报正在组织人马训练军队,到这个时候,皇室宗亲们的气焰顿时被徐清所率领的改革集团给彻底击垮。

在一个国家里,擅自组织军队这种事情,历来是国家大忌,尤其是这样的皇室宗亲,干出这种事情,无论是出于忠心也好,在皇帝的眼中都是十分忌讳的事情,徐清的改革虽然削弱了他作为皇帝的权利,可也仅仅只是削弱而已,他依旧保存有最大多数的权利,只要他肯点头,那么除了将行政权利交出去之外,监督权、高官任免权、兵权、开战权都在他的手中,可这些王爷们若是掌握了军队,这就不一样了。

历史上有多少的皇亲国戚用清君侧的名义当上了皇帝,赵昕熟读诗书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些人只要组建军队,就算他们是为了抵抗改革派,可谁知道他们的内心是怎么想的呢,支持徐清等人只是丧失一部分权利,若是支持皇室宗亲,那么丧失的就有可能是全部的权利甚至包括生命,这两者之间赵昕会做出什么选择,简直是一目了然。

再加上此时的宋朝已然接受不了再一次内战的打击了,所以当这件事情爆发之后,赵昕立刻做出了决定,首先将这位前往所得到的租界收回,然后将王爵便为郡王,之后在大朝会上宣布同意徐清的改革方案,就此时此刻,正式施行新的官制,由宰相代为负责。

这一道圣旨,可以说是终结了皇室宗亲们的美梦,彻底让徐清站在了最高点上,根据赵昕的命令,徐清立刻开始对现如今正在使用的官制进行改革,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之内,便将所有官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配,速度之快,简直让人为之瞠目结舌。

而更令人惊讶的则是徐清在这次官制改革中,将已经被排除出中央朝廷的保守派官员们又给请了回来,将朝堂中枢总计两百个重要岗位中的四十个位置交给了他们,并把新多出来的两百个位置交了三分之一到他们的手上,徐清这样的做法不仅让保守派感到震惊,也让改革派感到了无比的震惊。

其中自然也有人不满,可徐清对此却异常的坚持,一个国家若是只有一种理念,就必然会走向极端,关于这一点,徐清在未来的历史中看到了无数次,往左右到了极端便是纳粹主义,而右走到了极端就是无政府主义,这两种主义的状态都是非常不好的。

除此之外,徐清这么做也是为了调和两派的关系,不要再像如今这般僵硬了,北宋后期便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等到王安石死去之后,司马光在太后的任命下成为了新一任的宰相,上来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尽废新法,无论好坏全部废除,这直接招致了苏轼的强烈反对,而在此之后的五十年时间里,只要新党一上台,保守派的政策就会被全部抹除,等到保守派上台之后,新党的政策就会全部被抹除。

原本只是政见之争,可随着两边的关系越来越好,这就成为了反对而反对了,明朝到了后期也是如此,这是徐清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他主动释放了善意,一个政府最好的状态就是保持在中间,既有保守的力量又有改革的力量,只有如此,这才算得上是一个正常国家,所以徐清在思考了很久之后,还是选择在这一次改革中让保守派的人进入到朝廷中来,以保证保守派的意见能够被所有人听到。

当然,徐清那么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为了安皇帝的心,若是自己所组建的政府全部都是新党,全部都是自己的学生,那无论赵昕多么相信自己,也必定会整日里无法安睡,然后变成疑心疑鬼,在权利面前,再深厚的情谊,转眼间就会成为刻骨铭心的仇恨,这也不是徐清要看到的,若是要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自然是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而不是把所有人都给得罪了,这样一来,改革的阻力就太大了,也就注定了改革无法成功了,为此,徐清就把御史中丞这个负责监督宰相的职责交给了保守派的大佬文彦博,让他来负责监督政府的执政,如此一来,赵昕也就可以满意许多了。

当这份任职报告送到赵昕的手中时,赵昕长长的舒了口气,他最担心的就是徐清独断专权,现在看来,自己的老师果然不愧是无双国士,事无巨细,竟然都已经帮自己安排好了么,他点了点头,盖下了自己的国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