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两个人的游侠 > 484.教育的目的

两个人的游侠 484.教育的目的

作者:想要好好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4:58:57 来源:258中文

徐清第一次见到李德,是在自己的官邸之中,政事堂一般人是进不去的,而宰相也不一直在政事堂,因为宰相权利的增大,所以从秦汉以来,宰相一直没有的开府之权,徐清是有的,当然,他的开府并不像秦汉的那些宰相们一样,拥有一套独立于中央的办事机构,这种做法在徐清看来隐患实在太大,这也是为什么那个时候许多宰相都有想要篡位的想法,就是因为权力过于庞大,君权也很难与相权相抗争,这就不是徐清想要的结局了,所以如今的徐清虽然开府了,可这权力却小的很,底下的幕府官员,也并没有什么实权,总的来说,这就相当于是一个智囊团,没有实权,但是徐清的许多政策都是由他们来构思,最后让徐清来发表的。

这就是徐清如今开幕的权力,这些人没有官位但才华出众,并且许多人都非常的年轻,很有革命理想,但是因为权力没有到应有的层次,自然是入不了政事堂,所以徐清要想跟他们见面,大多数情况下是在自己的官邸之中,后来随着宰相权利越来越大,这些幕僚便也被徐清加入了国家编制,成为了官员,品级并不高,即便是宰相寮首席幕僚,官职也不过是正五品而已,但是因为他们常年跟随徐清,并且他们的意见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徐清的想法,所以他们在许多朝臣的眼中,便是非常重要的任务。

再加上徐清的政治实力雄厚,如今这些人虽然只是幕僚,是一些小官,可毕竟他们已经进入了宋朝如今的体制之中了,凭借徐清的能力,只要外放出去,不需十年时间,当一个侍郎总没有什么问题,所以对于这些幕僚之臣,大多数人都非常的尊敬他们,即便是那些三四品的官员也不敢在他们的面前造次,这个宰相府机构,便是由这么一些人组成的。

在这里接见李德,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了,政事堂李德进不去,若是直接去自己的家,那就显得太过于亲热了,李德能力虽高,但是到底人品如何,徐清还是要亲自见过之后,才能够下论断,李德也是揣着一颗忐忑之心来了,他以前曾经见过徐清,但是两人并没有深交,对于徐清的为人,李德更多的还是通过报纸和官场上的风评来了解的,这让徐清在李德的面前,形象非常的恍惚,而此时李德也意识到,徐清见自己的这一面,很有可能会改变自己的未来,这让李德心里也是非常的惶恐,从昨夜开始,便已然是失眠了。

徐清倒是精神头不错,李德和徐清两个人年纪差不多,徐清要稍微大上几岁,但是两个人的经历和成就却不可同日而语,徐清二十五岁便得中进士,而李德直到三十四岁这才考中了进士,光是这份才干,双方就不在一个级别上了,在此之后,徐清一个个耀眼的成就把他逐渐推向了神坛,李德虽然在地方上也有所建树,但是与徐清相比起来,自然是皓月与星辰之间的区别了,身处高位如此之久,徐清现在面对任何人都已经不会再有什么波澜,所以跟李德的见面,他倒是情绪非常的稳定。

两人见面之后,自然是一番寒暄,但这寒暄也持续不了多少的时间,徐清作为国家的首辅,掌管全国大权,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几乎可以让一个普通人在一个礼拜里面直接进精神病院,这样的工作强度之下,见一个地方官员,李德与徐清的谈话早已经被徐清的书记官规定在了三十分钟以内解决,时间紧迫,客套话两三句便够了,接下来,徐清便问了问李德的工作经历和得到的经验,这些李德早有准备,虽然心里有些紧张,但在磕巴几句之后,倒也非常流畅的把自己想要说的话都给说了出来。

官场混迹,李德虽然老实,但是在官场之上,再老实的人,表面文章还是要做的,平日里开会,演讲,对下属讲话,给领导汇报之类的事情也是不少,刚开始的时候李德自然是有些不习惯,毕竟从一个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生,突然之间转换成一个地方上的基层官员,这两者之间的变化实在太大,想必许多刚刚走出校园进入社会的人应该是深有体会的,学校虽然被形容成一个小社会,但他终究是要比真正的社会要干净许多,也要单纯许多,等到人进入社会的时候,许多理想,梦想都会随着庞大的压力和繁重的工作化为泡影,在那一段日子里,想必许多人都过的非常辛苦。

你需要为了一份工作去做自己不愿意去做的事情,你需要跟比你父母还要大的同事们好好相处,在学校里,你碰到不喜欢的同学,你可以不理他们,但是在公司里,你却要去忍耐,还有各种各样的工作压力,会让呀一个人变得非常累,那种累与通宵为了考研所带来的累不一样,是一种没有希望的累,更是一种心灵上的疲劳,需要一大段时间去调整,最后才能慢慢把自己从学生的身份上抽离出来,开始面对社会去奋斗。

这中间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而最终大多数人是能够跨过这一个过程的,李德既然能够通过科考,就代表他智商没有什么问题,至于情商么,在这个人吃人的官场上,太差的又怎么可能当上省级高官,所以纵然李德的情商太差,在这么久的锻炼智商,显然也有了长足的进展,再加上他本就知道今天是来见徐清的,自然是早在几天之前便已经开始准备这次对话了,一番话说下来井井有条的,让徐清听了都很满意。

尤其是他对于教育的理解,让徐清觉得很是欣赏,李德认为,教育不应该只是把圣人的言论强加给孩子们,而是要通过教育,让孩子们从书本中寻找到他们喜欢的东西,从而去钻研,也就是说,不要让孩子们当全才,而是要当专才,这种思想,对于徐清来说,或许并不觉得稀奇,毕竟在前世,他大部分的学生生涯是在欧美等国度过的,并且接受的是高级教育,不是那种什么开心教育之类用来哄骗老百姓的东西。

他从小到大,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长大,自然知道全才教育只适合中小年级,等到了高中,尤其是大学之后,学生就更加应该接受系统的专业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新时代的学生,因为在未来的时代,所有的专业都会越分越细,不会像现在这样,许多专业都融合在一起,一个科学家既可以是动力学家,也可以是物理学家,一位医生既可以是临床医生,也可以是急诊医生,儿科大夫还能兼任妇科大夫,这些在未来,随着社会水平的进步,都会慢慢区分开来,专业也是如此,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可以朝着一个大方向去学,而越到后来,专业就会慢慢越来越细。

就比如说机器人,刚开始的时候机器人便作为一个大类出现在人们的面前,可随着科技的进步,机器人的应用也开始出现了分化,首先就是人工智能的概念开始出现,后来便是关于机器人的使用,有的认为机器人是工业生产,还有的则认为机器人可以承担更多社会工作,这种区别让机器人这个行业也开始出现分化,到现在变得越来越细,可以说这就是如今时代背景下的潮流,徐清对此深以为然,所以他能理解这件事,其实并不稀奇。

但李德能理解这件事情就非常的稀奇了,他生长的年代,是一个儒学为尊的时代,四书五经基本可以说是他们眼中基督徒的圣经了,而他们读书的目的也很清楚,就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说白了,就是为了当官的,这样一个生活在旧时代背景下的人,在教育上竟然能够有如此先进的理解,这不得不让徐清感到好奇。

“德明,你的这些想法,是从何而来啊?”徐清亲切的叫李德的字,作为宰相,虽然李德跟他的年纪差不多,可在徐清的眼里,确实称得上是晚辈,李德也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丝毫没有诧异的样子,甚至心理还对徐清叫了他的字而感到激动,能够被宰相如此亲切的叫字,这对于李德来说,甚至是一种荣誉。

“回禀宰相大人,下官自任官以来,历任教育之职,且任职之地,大多为偏远荒蛮之地,人烟罕至,经济不达,我探访民情之下,发现当地百姓愿意念文做学问的人很少,大多数人想要读书,都是为了养家糊口,所以其中大多数人都想要学习有关工科的知识,未来当一个工程师,或者是去技术院校当一个技术工人,因此,下官就自己想,每一个地方,对于教育人才的需求也不相同,下官曾经去过昆山,广州,在那些城市之中,许多孩子对于工科并不感兴趣,相反对于艺术、文科、理科、医科很感兴趣,愿意学习的人也多,因为他们家庭殷实,不需要为了自己的家庭去考虑太多,自然就可以去学习这些更耗费时间和金钱的学科,这便是每一个区域,孩子的思考方法,正是由此,让我知道,每到一地,必先观其民风,再做决定。”

李德的回答让徐清很是满意,这样的规律存不存在,其实早就存在了,自古以来,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学习工科当工程师的人就越少,而愿意去学习文理,艺术的人就越多,因为他们不再需要立刻赚到钱,他们的家庭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支撑他们去学习更加昂贵的职业,获得一份更体面的工作。

这一点从中国也就可以看得出来,即便是到如今,工科也是在大学校园里一家独大的专业,每年选择工科的人永远是最多的,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容易就业,可以很快赚钱然后补贴家用,相反艺术之类的东西,想要赚钱,若是一个普通人进入这个行当是非常困难的,必须要有背景或者父母从事这个行业,积累下不小的人脉才行。

至于文理也需要一定的背景才行,如今宋朝,大多数情况下学习工科的只要本科毕业就可以找工作了,而文理不同,基本都要读到硕士才可以毕业,然后进入国家研究机构,或者是私人公司之中寻找工作,这学习时间就不相等,同时文理两科需要大量的基础知识,而一般穷乡僻壤的学堂之中是根本不教这些东西的,所以文理两科大多数情况下只有那些富裕的人,或者是大城市中的孩子会去读。

医科同样也是如此,看看日本就知道,大多数读医科的人,要么家里有人是医生,要么就是家里非常有钱,一般人是根本不会读医科的,宋朝也是如此,因为如今的宋朝,最需要的就是工科生,毕业之后成为工程师,为国家去修建铁路,开矿,所以对于工科生,朝廷是有一定补助的,而其他学科,朝廷是不提供补助的,这样一来,也是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工科的原因,归根到底还是钱的问题。

如今上大学,这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上的起的,大学一年的费用大概相当于一个城市之中中产阶级半年的收入左右,而对于许多农村出生的孩子来说,读上四年书,很有可能会把一辈子的积蓄全部花光,在这种状态下,让孩子去学习更容易回本的专业,自然是许多家长的第一选择了。

李德任职于秦凤路,虽然经过徐清的治理,发展的还不错,可是地理位置的缺陷让他的发展,自然不可能与沿海地区相提并论,大部分的百姓依旧在温饱阶段,还有大量的乡野之民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之中,在这种情况之下,你确实很难让他们去当全才,而应该因材施教,让他们去学习他们可以学,且希望学的东西,这样才能让当地得到发展。

听完李德的话,徐清心里最后那一丝丝疑虑也算是彻底消除了,他立刻将自己让李德入京的原因告诉给了李德,李德虽然早有预料,却没想到徐清见自己,竟然真的是想要让自己去东非担任州牧的职位,这让一时之间非常的兴奋。

在秦凤路担任副祭酒,他也只是一方大员而已,而去东非,则能直接成为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在他这个年纪,这样的机会只有一次,是不可能再来第二次的,所以尽管李德也知道东非路途遥远,去那里必然要遭受许多的苦难,但李德还是答应了下来,看着自己面前这个中年人,徐清的心中很是欣慰,在这样一个年纪还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人前往东非,担任官员,这实在是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所以徐清也答应李德,有什么要求可以尽管提,只要朝廷做得到就必定帮他完成。

看书就搜“书旗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