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两个人的游侠 > 第537章 538.张士诚

两个人的游侠 第537章 538.张士诚

作者:想要好好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4:58:57 来源:258中文

深夜政事堂中,徐清及其他几位宰相很是难得的聚集在了一起,外面小雨淅淅沥沥的下着,给这难得的盛夏带来一丝丝的凉爽,屋内的气氛却是异常的寒冷,众人互相观望着,却没有人说话。

“老师,陛下已经下令,调动燕京之地的军队回京了,我等该如何是好?”张士诚有些担忧的说道,他口中的老师自然是徐清了,张士诚今年五十四岁,比起徐清来说还要大,但是在出任宰相的时间上,徐清要比他大得多,而后在相处过程中,张士诚为了亲近徐清,便以师礼觐见徐清,刚开始的时候徐清很是不适应,觉得张士诚此人只不过是一个阿谀奉承之辈,但后来发现其他攀附之徒更是让他由内到外的恶心。

有送自家美妾到徐清府上的,还有五十老翁到徐清面前要做干儿子的,还有的自己不好意思当儿子,让自己的长子给徐清磕头做儿子的,总之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想要跟徐清扯上关系,经过这种种诡异的经历之外,张士诚这个只是称老师的人,倒是在徐清的眼里成了一名君子了,再加上张士诚能力不差,尤其是在算数一道上,颇有天分。

徐清便让他做了三司使的副使,主官全国商税一道,想要试一试他的能力,经过两年的治理,此人确实拥有很强的天赋,而且在此道上也颇为努力,据说上任以来,张士诚每天几乎都只能睡六个小时左右,剩余的时间都是在衙门里当差,为了把徐清交代下来的任务完成,张士诚甚至有一段时间,超过三个月的时间没有回家一趟,天天在三司使衙门办公,最后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

在他的领导下,三司使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商业税调研,将宋朝如今的税种厘清,然后还把税制进行细化,在此之前,整个宋朝的商业税是非常笼统的,卖椅子的要交多少税,卖茶叶的又要多少税,这样的收税方式显然是十分不合理的,毕竟就算是茶叶,也分好茶和坏茶,其中好茶价值千金,而坏茶即便是穷苦百姓也能喝得起,这就是现代对于茶叶进行了分类,确认了哪些茶叶是奢侈品,而哪些则是老百姓的刚需,从而对老百姓所需要的茶叶减税,而对富人们饮用的名贵茶叶征收高额的附加税,奢侈品税,以此来惠民同时达到提高税收的目的。

但在宋朝,这些是没有的,所有的东西都被单一的划分,只要是金子做的就都是奢侈品,所以都要按照奢侈品的价格来收税,而只要是用普通木头做的家具,就都是一个税来收,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就像宜家的家具,和中国木匠自己做的家具价格就是不一样的,更遑论那些大品牌了,而他们用的木头其实是一样的,但根据设计的不同,设计师的想法,他们的价格却是天差地别,而面对这两种商品,税率自然也要做相应的调整。

张士诚就是做成了这件事情,他将商品不再按照传统意义上的用途来进行划分,而是按照价格来进行划分,同时在许多老百姓经常用的东西上面进行大幅度的减税,以此让老百姓获得了不少的实惠,也让张士诚在民间获得了大量的声望。

而这件事的影响力还远远不止是惠民而已,随着税率的降低,大宗贸易的商品价格开始下降,老百姓的消费也开始上升,原本许多穷苦人家买不起茶叶、瓷器、丝绸,现在则能用钱买到一些开始用了,虽然他们能够买的很少,但是穷苦人毕竟占据社会的绝大部分人口,这些人的需求虽然小,但总和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了,而这显然会促进宋朝的工商业发展,甚至农业上的发展,张士诚做成这件事情,可以说是对整个社会都是大功一件,而他却仅仅只用了两年的时间而已。

所以有的时候,历史书上,许多臣子的形象都不是特别的好,比如说明朝时候攀附严党的胡宗宪就是一个例子,他为了升官,攀附当时嘉靖朝最大的权臣,也是最大的奸臣严嵩,最后官至总督,正二品的大官,但史书对于他的品评却不是特别的正面,就是因为当初在站队的时候,胡宗宪选择了严嵩一派,做了奸臣的走狗,这就让他在历史上也留下了骂名。

但事实却是胡宗宪其实是一个好官,他不仅仅在浙江地区与倭寇进行了殊死搏斗,还提拔了戚继光这样的名臣,同时在为政上,他的水平也不差,可以说绝对是一位有能力的官员了,而他之所以攀附严党,也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当时的皇帝嘉靖不管国事,天下大事皆有严嵩父子操定,胡宗宪若是想实现自己心中的报复,就必然要讨好严嵩父子,不然就只能当一地方小臣,根本无法保护一方乡民,张士诚同样也是如此,他想要替天下百姓谋取一番事业,那么作为就必须要来讨好徐清,不然若是只能在馆阁之中当一名闲人,纵然清高,可他的才华又如何显现呢?

靠给皇帝写诗,还是编纂史籍,又或者是去研究讲义,圣人讲,人若想要不死不灭,永存百姓的心中,立言,立功,立德三者择一便可,当一任史官,或许能够立言,但张士诚显然不满足于此,他想要的,是孟子所求的大道,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目标,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伟业,在这种理想目标下,他就必须要去做实事,也即是所谓立功,而想要立功就必须要获得表现的机会,而这个机会来之不易,若是像那些清官一样,刚正不阿,那么徐清什么时候能注意到他呢?

所以最后他选择拜徐清为师也是迫于无奈,而且相比起其他同僚,张士诚还是有那么一点君子风范的,起码他没对着徐清叫爹,或者是把自己的儿子拉出来当徐清的干儿子,这种事情才真叫做非君子之道呢,而张士诚也确实非常厉害,所以在两年的试用期之后,徐清立刻将其提拔为三司使正使,以为当朝从一品,进入政事堂担任宰相,如今已然有一年左右时间了。

他口中所说的调兵之事,徐清自然有所知晓,兵权是皇帝专断之事,但兵部也即粮草调配之事却是归徐清所管辖,所以皇帝调动那一支部队,是必须要经过兵部的,毕竟部队调动,粮草也要跟着调动,而只要粮草调动了,徐清自然就能够知道,而现在这支部队突然调动到汴京城来,这不得不让文官们心生警惕,这皇帝年轻气盛,难不成文斗不行,现在要武斗了。

徐清却很是淡然的说道:“此事不用担心,我已经知会兵部侍郎及燕云两州知府,尽量想办法拖延军队的调动,然后会以兵部粮草不备为由尽量进行拖延,等闲非三四个月的时间,这支部队是到不了汴京城的。”

皇帝最大的权柄便是军队的调动权,在这场政治斗争中,皇帝也必然会把这个权力拿出来作为威慑工具使用,这一点徐清自然早就有所防备,整个兵部都是他的人,而在他从政的过程中,裴德衍一直以来都跟他配合的不错,而此时这位裴德衍,正在汴京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相当于后世的元帅级别,是统辖所有禁军的统帅,而此人是徐清安插在军队之中的要员,平日里便控制汴京城周围的三十万禁军,而裴德衍与徐清的关系,早已经是人尽皆知的好友了,所以即便皇帝有兵权,但想要动这支军队是很困难的。

这一点也跟裴德衍的威望有关,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裴德衍也慢慢的从一个少年变成了中年人,十几年的时光里,伴随着徐清的殖民扩张,裴德衍的脚步也踏遍了亚非欧无数的地方,无论是平叛还是驻扎都屡建奇功,百战百胜,军队兵马对其的热爱,不下于马其顿人对于亚历山大的热爱。

如今已然是正一品的殿前都指挥使,位极人臣了,而徐清与之相交于秦凤路,到现在双方之间早就有了默契,在朝廷中有人,再加上军队的热爱,即便是皇帝想要拔掉他也很难,毕竟裴德衍从来没有做错过什么事情,如果贸然将之拔除,必然会使军心动荡,在这个时候,若是军心不稳,那么赵昕也就失去了最后的权力,所以他只能从燕云之地调回一支部队作为策应,从而在军事上威胁徐清。

对于这一点,徐清早就想到了,所以他早就让兵部多加关注如今军队粮草的调动情况,以避免出现军队被调动自己却不知道的情况,而眼下这样的局面,徐清也早已经做了预演,首先军队从属于赵昕,他拥有调度指挥权,这一点没有任何的问题,但是徐清却可以从其他角度阻拦他,毕竟军队除了调度权之外,还需要通行权,这就是地方官的权力了,自宋朝以来,文官天然就要比武官高一个级别,即便在前期徐清提高了武人待遇,赵昕又在掌握军权之后,不断提高武人待遇的当下,文官在武官面前还是要权力大得多,毕竟军队的粮食,工资,武器装备全部都是需要并不置办的。

而军费有限,但军队数量却太过于庞大,那么在这个时候,给哪一支部队更好的装备,给另外一支部队更差的装备,这就全部由徐清来决定了,而在这种状况下,谁又敢违抗徐清呢,若是不听徐清的话,那么就先克扣两个月的军饷不发,光是这一招就足够让许多靠工资吃饭的士兵死透了。

除此之外,对于像裴德衍这样的盟友,徐清就会把最好的装备,最多的军资花费在他们的身上,这样一来,即便是同样数量在三十万左右的军队,裴德衍手中的军队也要比其他地方军强大的多,更何况燕云之地本就是军事重镇,即便调遣部队,也不可能调出三十万之众,最多也就是十万左右而已。

而从现在开始,徐清就给他们减少军饷的拨付,同时让地方官对他们的行进道路进行阻拦,理由也很简单,那就是原本燕云是国家的边境线,如果开战也就是国家未来的第一战场,身处第一战场,装备自然是要用最好的,现在既然从燕云离开回到内地了,自然要把更好的装备交给其他部队来使用。

至于地方官阻拦的理由,那就更简单了,比如说以安全计,希望军队走小路而不要走大路,以此影响各地的商业往来,还有就是在许多道路上设置关隘,比如说用石头土方将道路堵塞,通过这种方式也可以降低军队的移动速度,而只要撑住几个月的时间,徐清距离胜利也就不远了。

“岂弟,军队易平,但朝内废然,又该如何平定,如今圣上已经三十余日不曾上朝,且又让开封府尹带头,想要强过新大陆改制之事,此事到底该如何做,你身为宰辅,还是应该早日做决断,不应该再犹豫了。”

这次说话的人是欧阳修,十余年的时间,他也已然是五十岁的老翁了,与历史中的遭遇不同,这一世欧阳修并没有遭受到,被贬谪出京,而是一直在京城中坐着谏官,如今已然是谏官之首的御史中丞了,也是正一品,位列政事堂,负责监察百僚,同时拥有监督皇帝的权利,是所有大臣中除了宰相之外,唯一拥有这个权利的职位,由欧阳修来担任无疑是再好不过的一件事情。

如今的政事堂成员,除了欧阳修之外,其余人等再也没有人能够这么称呼徐清了,见面要么称恩师,要么就称徐公,对于欧阳修,徐清是有革命情谊的,当初自己从温州的泥沼中挣脱出来,没有被政治的暴风所席卷,来到秦凤路开始新的仕途一切都是拜欧阳修所赐,此时面对他的询问,徐清也不敢怠慢。看小说后续最新章节,请关注微信号:rdww444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