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两个人的游侠 > 第549章 550.吸引移民

两个人的游侠 第549章 550.吸引移民

作者:想要好好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4:58:57 来源:258中文

谁都知道,越是高级知识分子,对于自由的渴望就更加强烈,这自由并非是人生上的自由,更是精神上的自由,在本土,你必须忍受繁多的亲戚关系对于你的束缚,而在新大陆,这样的关系会成倍减少,毕竟一个家族全部离开本土的并不多,大部分都是次子或者是小孩子离开家前往新大陆的多,在那里很多都是孤身一人的,或者是夫妻结伴,兄弟结伴的,又或者是同乡结伴的,很少会有一大家子人全部搬走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亲戚自然也就变得很少了,而新大陆又是一个鼓励移民的地方,即便是一个乡村出来的,因为大陆的面积非常广大,且流动限制也不像本土一样那么严格,在本土,工业化之前,农民是不能离开自己耕种的土地范围的,所以这也导致很多农民一辈子有可能去过的最远的地方就是离家最近的小镇,去参加一次赶集而已。

大多数人甚至连自己的村子都没有出来过,是那种十分典型的小农经济,后来工业革命之后,人口的流动量相比起以前来说确实有了质的飞跃,毕竟城市之中大量新建的工厂需要大量的工人进入其中工作,以产生商品来赚取利润,这个时候,通过火车和高速公路,整个宋朝的流动人口开始大规模的增加,超出了一般农业社会的极限,相比起以往来说,确实是要进步了许多。

但这只是一次很粗浅的进步而已,在宋朝本土,依旧保留有户籍制度,以此来区分城市人和乡村人,这两种人受到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在宋朝一个农村人想要变成一个城市户籍,就必须要在城市里买一套房,才能够拥有这项权利,或者对一个城市有过突出的贡献也可以,不然是不能改变户籍的。

而城市之间的户籍也完全不同,大城市的户籍相比起小城市的户籍来说要更加的值钱,首先便是教育问题,如果一个农村人来到大城市,没有买房更改户籍的情况下,他就不能读大城市中学校,而只能读工人子弟学校,这两种学校的教育品质自然是完全不同的,大城市的教育相比起工人子弟学校的教育,其品质是天壤之别也不为过,毕竟给工人上课的老师,其中很多甚至都不是来自师范大学的学生,而是一些老学究们,他们上古文课或许很好,但是其他的课程就非常不行了,这便是基础教育上的差距。

再来如果读到初中和高中,那么如果是本地人,将能够以较为低廉的费用入读本市的初中和高中,而如果是外地人口,就要缴纳高昂的转学费用,这笔费用远远不是工人能够缴纳的起的,可许多工人为了给自己的孩子一个好的教育,还是勉励用钱把孩子们送进好的高中去,以让他们可以获得一个舒适的教育环境。

而高等教育上,则更是天壤之别,在宋朝,对于大学教育,是需要通过高考来录取的,也就是说,考试成绩十分重要,如果你考试成绩够高,即便是穷人家也可以读得了大学,但宋朝的大学各个道之间的招生成绩却是完全不一样的,总的来说,遵守这么一个原则,那就是本地人的分数最低,招纳人数最多,然后越发达的地区人数越多,越贫困的地区,招收的人数越少,大致来说就是这么一个状况。

就那汴京大学举例,作为全国最好的大学,每年招收的人数在七百人左右,其中汴京一座城市录取的人数就在两百人左右,剩下的五百人,则有三百人是分给各大一线城市的,然后再是二线、三线,以及贫困地区,各个地方的分数线也完全不同,也就是说,如果你拥有一个汴京的户口,起码在考汴京大学这一点上,你就要比其他的学生容易的多,当然,即便是汴京的学生,想要考取这所大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相比起外地的学生和更加偏远地区的学生,他们确实要容易的多。

而如今宋朝的大学,大多集中在一些大城市之中,比如昆山(上海、幽州(北京、杭州、汴京、苏州、扬州、广州、武昌、长沙、四川、长安、洛阳之类的地方,所以对于这些地方的学生来说,读大学也要稍微简单一点,不像其他的地方,即便考上了同样的成绩,但最后录取的也只会是别人而已。

除此之外,每一个城市都还设置有专门奖励大学生的奖学金,而这笔奖学金,很多都是只给本城市的人来使用的,所以即便是穷人,偏远地区的穷人读书好也很难获得上大学的机会,而若是大城市的穷人,只要读书好,就根本不愁钱来读大学,这就是户籍制度的弊端。

除此之外,户籍制度的存在也让宋朝本土的贫富差距非常的大,因为大城市的交通、教育、卫生、医疗等条件的杰出,自然也汇聚了整个宋朝大量的人才在其中,而人才的汇聚自然代表这财富的汇聚,而财富的汇聚自然会让这些大城市越来越发达,许多公司的总部都设立在这些大城市中,而在小城市则人烟寥寥,这样一来,双方的差距自然是越来越大,大城市的人口多达数百万,各种各样的设备十分齐全,而在小城市里,则有许多人依旧处于贫困线以上,日子过得不是特别的好。

这就是如今宋朝的贫富差距情况,也可以说成是城乡差距,这种状况显然是十分不好的,不仅对于小城市不好,对于大城市来说也不好,小城市的人才外流,导致发展停滞,而大城市则是因为人口过多,而导致污染严重,交通拥堵,这种种的情况都是如今宋朝的问题,也是户籍制度带来的。

而在新大陆,则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毕竟大家都是移民,又哪里有什么户籍呢,刚开始的时候毛戡鉴也确实想给这些移民登记户籍,然后按照宋朝本土的方法来做的,但后来随着时间的推进,他这才发现这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首先这片土地可不像宋朝一样那么小,整整三千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你根本无法走遍每一寸土地然后去统计人口,另外从对岸登陆到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并不仅仅只有新世界城这一个港口进行容纳,而是从四面八方开始登陆的,这也是徐清所允许的,这些人并不会因为是非法移民而遭到逮捕,而是会承认他们的合法身份,这就导致了在这样一片广大的土地上,你很难做到去切实的统计人口,所以最后毛戡鉴等人也自然而然便放弃了。

而是采用了一个新的制度,那就是所有移民只要登陆了新大陆,到达任何一个城市,只要到城市民政厅去登记自己的信息,便直接成为这一座城市的市民,然后如果想要换一个城市继续生活,只要搬迁到那座城市的管辖区域,然后住上三年的时间,就可以自动申请改变自己的城市户籍,并且可以享受这一座城市对于居民的特殊优待,这就是新大陆的政策,与本土保守的户籍制度截然相反,非常的开放。

当然,这也跟新大陆的人口稀少有关系,所有人口加在一起不过一百万不到,即便大家都集中在一起,也没有多少人,而本土不一样,如果开放户籍制度,那么光是汴京城就将多出成百上千万的汴京人,这对于汴京城的管理来说,就会更加困难了,所以自然是不能开放的。

而新大陆显然就没有这个担心,要是等到新大陆达到如今宋朝的人口密度,起码需要两百多年的时间,或许才有可能也说不定,所以如今的新大陆,完全是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你想要住哪就住哪,根本就不需要考虑户籍这个问题。

再来便是住房问题了,在本土,小城市或许还好一些,土地比较多,住别墅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对于农村人来说同样也是如此,但是对于大城市的人来说,想要住大房子就很困难了,一般来说都是公寓楼为主,别墅和独栋居住房一般只有中产阶级往上才能够买得起,而这一点,宋朝人是非常不满的。

因为在宋朝,大多数如今的底层阶级,都是住在农村的,他们都已经习惯了住大房子,现在来到城市却要住小房子,自然是不习惯的,虽然小房子材质要比大房子好得多,居住环境也要好得多,生活也更加的方便,但大多数人还是习惯大房子带来的舒适,对于小房子,总有一种压抑的感觉。

而在新大陆,你完全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在这里,最便宜的便是土地,即便是在城市的中心,你想要盖一栋超级大别墅都没有任何问题,你即便是想要盖园林也行,只要你有钱买材料就行了,至于土地,则是非常便宜的,而对于底层的老百姓来说,也基本达到了每户人家都住别墅的地步,没办法,这里的土地非常便宜,材料也非常便宜,人口的稀少让这里的房子,想贵也贵不起来,不像宋朝的大城市,房价简直就像是做了火箭一样,根本无法控制。

除此之外,还有更加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在新大陆,有许多的金矿和银矿,著名的旧金山,内华达,还有智利、秘鲁等南美洲国家,都有着无数的矿产,对于金子和银子,始终是人类永恒的向往,作为数千年以来最为硬通的货币,价格也十分的稳定,而在美洲,则拥有着世界上最大的黄金储量和白银储量,其数量大概占整个世界的三分之二左右。

甚至后来明朝之所以会陷入到通货膨胀,其中很大的原因便是西班牙在美洲开采银矿,然后运输到明朝换成茶叶和丝绸还有瓷器,从而让明朝拥有了大量的白银,才是从此开始,明朝的钱币开始从铜钱慢慢向着银子转变,而银子也慢慢开始从上层流通货币,变成了市面上的流通货币,这便是美洲白银的强大之处。

这对于许多穷苦人来说,可谓是一劳永逸的工作了,而且徐清还允许在矿山之中挖矿,将允许矿工们,从挖出的金子和银子中,每百克拿走一克作为自己的酬劳,以此来奖励百姓移民新大陆,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新大陆的人口。

这些都是新大陆的好处,至于坏处自然也不少,比如治安问题,比如交通问题,因为人少的原因,新大陆的主要干道现在都还没有修建成功,只是几个大城市之间相互连接了而已,至于火车更是无从谈起,而在新大陆,人口超过十万的城市也是一座都没有,大多数城市的人口仅仅在一两万左右徘徊,想要在这里体验都市生活是想也不用想,不过这些消息,徐清自然是不会宣传的,毕竟想要人去那里移民,又怎么可能把这些东西写进去了,要宣传自然也是要宣传那些好的东西了。

这些报道一出,确实让宋朝的移民热情是更上一层楼,而这还远远不够,宋朝的老百姓大多数生活还是很不错的,想要让他们前往新大陆,虽然有人愿意去,但是人数还是比较少的,所以除了在国内鼓动人们去新大陆移民之外,徐清还鼓励那些殖民地的老百姓,也让他们前往新大陆,并且还予以一定的奖励,比如说获得新大陆居民的身份,然后可以在那里上大学,参加正常的工作,这些在本土都是不可能的,毕竟本土的宋朝人足够的多,殖民地的土著最多只能获得一些十分辛苦的工作,那些好的工作是不会给他们的,至于教育,则只有土著中的王公贵族们才能够享受,底层百姓是根本不可能奢想的,而在新大陆,则完全可能。

徐清甚至还打出了一个口号,那就是在新大陆,人人都将平等,无论肤色还是宗教信仰,大家都是平等的存在,不会因为你是殖民地的人而在法律上受到任何的损害,这当然也是广告宣传用语,只要是人,歧视就必定存在,但相比起本土来说,确实是要好得多了。

(本章完)还在为找不到小说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 或搜索 热/度/网/文 《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