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两个人的游侠 > 第553章 554.选择反击

两个人的游侠 第553章 554.选择反击

作者:想要好好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4:58:57 来源:258中文

但这种情况显然是不太好的,首先便是整个国家变成了一言堂,这是十分危险的,就算是再圣明的君主,他也不可能所有的事情都能掌握,尤其是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想想看,即便是一个公司,除了要有董事长之外,还得有总经理以及各种各样的主管才能够分配下去,又何况是一个国家呢,而面对如此巨大的一个国家,整个国家的权利都集中在一个人的手上,这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的状态。

而中国却是在这条道路上走的很彻底,其实中国最好的时代无疑是在宋朝了,这个时候君权虽然凌驾于臣权之上,但还没有到明清两代完全把臣子的权利扔到水里去的那种感觉,还是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但自此之后的明清,不仅仅取消了文臣领袖宰相,更是把权利分散到所有官员全部都要听命于皇帝,施行了真正的天下大权唯一人裁决,这其实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因为你无法去监控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这样的国家,往往贪污横行,这几乎是一个必然的情况,毕竟天下的权利都在皇帝的手中,作为臣子,有的时候就很难实现自己的报复理想,既然如此,又何必要辛辛苦苦的去为老百姓服务呢,反正皇帝也不一定看得见你,还不如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来的更加实在呢。

除此之外,这样的中央集权制度其实对于皇帝来说也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所有权利都在他的手上,而当一个人获得所有人的生杀大权之后,这个人距离变态也就不远了,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一个国家往往需要两种力量去制衡,而当力量失衡之后,皇帝成为了整个国家唯一可以说话的人,而其余的人自然只能去奉承他,当一个人说万岁的时候,或许他还能理智,但当所有人都在说万岁的时候,你也就很难在理智下去了。

对于天子来说就是如此,后世明清的君主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奇葩,这其实也是跟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天下权利皆出于一人,这其实是一个对谁都没有利益的事情,所以后来即便是明清这样的集权社会,许多皇帝还是会把一部分的权利交给臣子,让他们代天子执政,可以说这就是比较正确的行为方式了,不然一个国家永远处在一个极端的情况下,必然会滑向政治的深渊,而造成的结果,也必然会使整个国家沦陷。

而徐清的政治主张则要比这种君权与臣权之间的博弈跟进一步,是直接希望皇帝作为象征存在,而臣权独大,通过精英来治理这个国家,然后通过官员的内部选举来推选出国家的宰相,宰相掌握所有权利,官员之间互相制衡,而在此系统之外,民众组成的议会厅则拥有监督和弹劾的权利,负责监管整个朝廷,这就是徐清的设想,在这种制度下,权利将会被分散,这对于集中力量来说或许不是一件好事,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风险显然是降低了。

在君主集权的社会,皇帝想要做什么便做什么,就像宋神宗让王安石进行改革,没有经过任何调研和考察就直接在全国实行了,这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自然是有着大大的坏处,当时明明有那么多反对的人,但只因为宋神宗对于王安石的相信,便不顾及他们的感受,最后的结果就是改革变法的失败。

这个世界上,你永远不可能自己装瞎然后要求别人就得顺着你的意思,主动离开你的世界,即便是皇帝也不行,因为中国这套制度,说到底,再怎么君主权利集中,其实归根到底还是建立在地主官僚阶级这个基础上的,即便是皇帝,也无法跟整个地主阶级官僚作对的,唯一能够做的,也只是拉拢一派,打压一派而已。

而宋神宗却一意孤行,完全随着王安石的意思进行改革,最后将所有的地主阶级给全部得罪了,自然是注定要失败的,而这就是君主制的弊端,那就是君主如果是一个不成熟的人,那么他所做的决定,通常会导致一个国家出现巨大的问题,这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君主是世袭的,你无法肯定的保证说君主就一定会是一个正常人,不,作为一个政客,光是正常人是远远不够的,他必须要拥有远超常人的智慧才行,而你并不能保证王室出生的孩子他就一定聪明,你只能保证朝廷上的官员他绝对不笨,这是唯一可以保证的,所以与其相信皇帝的血脉可以保证优良的君王源源不断,还不如保证官僚系统的稳定呢。

张士诚作为徐清的弟子,自然是十分支持徐清的政治理念的,尤其再加上他的年纪在所有宰相中是最小的,正值意气风发的念头,讲起话来自然就有些犀利了,至于其他四位宰相的评价则比较中肯了,虽然肯定了毛戡鉴的功劳,但对于皇帝也没有怎么贬低,在这些人的心目中,皇帝还是十分高大的,他们虽然是立场上的敌人,但并没有对皇帝赶尽杀绝的意思,其实徐清也是这样,他虽然不喜欢君主制度,但对于皇室,徐清还是希望尽可能保留的,毕竟王朝统治在中国地固根深,即便是后世晚清那么烂了,都还有那么大一帮保皇党为那个小皇帝溥仪,抛头颅洒热血,四处奔走,给当初那个贫瘠的国家又是一次次的重击。

更何况如今的宋朝皇室可是十分受人尊敬的,这尊敬并不是演出来的,而是发自肺腑的,毕竟宋朝皇室自立国以来,对于百姓可以说非常的优渥,同时开放商业,让民间的经济得以流动,然后在国家政治上保持稳定,又优待士大夫,让他们可以享受最好的待遇,这些种种的措施都让宋朝的皇室非常得民心和士大夫之心。

而在工业化之后,皇室也没有成为工业化的拦路石,反倒是大力支持工业化的发展,并且在学校和公共项目建设上也是踊跃参加,这些种种的行为都让皇室在百姓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威望和声望,再加上如今的中国毕竟还是帝制的时代,晚清从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到一九一二年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总共也得花了七十二年的时间。

这还是在外有列强入侵,各种各样新文化进入中国的前提下,这才用了七十二年的时间才推翻了帝制,而如今的宋朝,文化繁荣,科技昌明,经济高度发达,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想要让他改变帝制为共和制,是根本不可能的。

就像英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也作为一个曾经日不落帝国,你能想象到他改变自己的国体么,显然也是不可能的,即便发展到如今,也是君主立宪而已,就是因为英国的王室在工业革命的道路上是做出贡献的,且英国在这条路上也走通了,成功了,这样你就很难再去改变他的体制了。

而与之相反的则是法国,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家,他的工业化进程显然是十分缓慢的,再加上法兰西王室的统治,所以最终法兰西变成了共和国家,可其中总共经历了三次复辟,一次拿破仑登基,前后总计达百年的时间,才真正把法兰西塑造成了一个共和国,这中间又花费了法兰西多少的精力,宋朝就更是如此了,帝制在中国早已经是根深蒂固,想要改变并不容易。

同时宋朝皇室在改革中也非常的友善,同时还把大量的权利交给了官员,让他们来执政,这也让知识分子们对于皇室充满了好感,在这种状况下,想要废除皇室,恐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估计现在若是做一个统计,想要保留皇室的大概在百分之八十以上是不会有任何问题的,所以宋朝的官员们也没有新要推翻皇室,甚至在徐清的想法中,皇室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精英们虽然能够治理好国家,但是谁又能保证这些士大夫们能够一直同心协力呢,若是未来陷入了党争,陷入了为反对而反对的状况之中,整个国家也只会继续糜烂下去,这个时候,有一个皇帝能够来制约朝廷的这种风气,无疑是非常好的,而且帝制也是中华文化的传统,作为传统的继承者,皇室的存在,可以更好的保存中华文明的文化,这无疑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如今的中国是世界第一强国,自然不需要去学习其他国家的经验,只有别国来学习宋朝国家经验的情况发生,在这个时候废除帝制也是十分不明智的,首先便是殖民地的土著们,他们的思维大多还停留在农业时代,若是宋朝变成了一个没有皇帝的国家,或许他们也会很难理解,同时帝制的取消也会让爵位、贵族等制度取消,这可是维系殖民地统治的总要依据啊。

数十万的殖民地土邦贵族手里拿着宋朝的贵族头衔,还有上百万的参战士兵手里拿着宋朝的勋爵,若是这个时候取消,又应该怎么安置这些殖民地的土邦们呢,这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今的制度已然建立,想要改变,无疑是十分不容易的,所以谁也不会愿意去做这件事情,吃力不讨好,又何必花费精力去做呢。

至于还有一位宰相,则是并没有支持毛戡鉴的建议,这也就是徐清内阁之中唯一的一位保守派了,作为整个保守党的领袖,他自然不可能做出完全支持的姿态,但这一次毕竟与往常不同,是与皇帝争权,徐清为的也是整个臣子的权利,所以尽管没有像其他几位宰相那样裸的支持,但也是含蓄的表示了,静观其变的意思,而静观其变是什么意思,想必看得懂的人都懂,那就是再等等看看。

赵昕看到他这句话,心里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按照现在的移民速度,估计要不了五年的时间,新大陆的人口就能突破三百万,到时候自己若是想要再改制,这就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了,而现在若是自己选择停步,那么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在官员中的威望会大跌,仅剩的几十位站在自己这一边的官员估计也会倒戈向徐清这一边,所以这个妥协他也是万万不能做的。

但令人尴尬的是如果僵持下去的话,局势只会对徐清越来越有利,而赵昕的改革只能是遥遥无期,因为如果局势僵持下去,新移民就会大量进入新大陆之中,这些人都是在选举制度中成长起来的,自然对于改制并不感冒,同时采取选举制度,即便整个新大陆都交给毛戡鉴一个人掌管,徐清也不会有丝毫的担心。

毕竟如果采取选举制度,那么当地的权利其实是掌握在底层的百姓手中和那些刚刚开始接受政客身份的精英们手中的,毛戡鉴手中只有定税权和兵权,除此之外他并不具体掌管哪些事物,即便是他所控制的那几个大城市,如今也是选举制度如火如荼,而毛戡鉴不敢得罪徐清,底下的衙门和官员自然也就不敢得罪这些百姓,可以说许多都已经是处于关门歇业的状态了,真正负责管理地方的还是各级议会和自己选出来的政府,当地的衙门形同虚设一般。

这种情况是徐清能够接受的,但对于赵昕来说,却是万万不能接受的,如果时间拖下去,未来即便想要改制也会非常难了,毕竟行政区的划分,往往是越早越好,若是等过个几年,人口多了再重新划分,到时候遇到的困难将会远远超出现在的困难,因为人民是有习惯的,而习惯的养成往往只需要几年的时间而已,若是重新划定行政区域,那么按照宋朝的习惯,首先户籍制度就很难确定,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的问题排队等着去解决。

同时那个时候,木已成舟,自己还能做些什么,或许也只能看着既定事实选择承认了。

(本章完)还在为找不到小说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 或搜索 热/度/网/文 《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