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两个人的游侠 > 第601章

两个人的游侠 第601章

作者:想要好好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4:58:57 来源:258中文

而问题的关键,就是如何让农村与城市之间的贫富差距缩小,对于这个问题,徐清联合各部委召开了好几次会议,但很难拿出一个特别好的办法,因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一个巨大的问题,那就是这些内地和偏远地区,往往都面临着人口流失的危险,而这是贫困的首要问题,也是最直接的问题。

在宋朝如今的土地上,三大城市群基本汇聚着整个中国百分之四十五左右的人口,而他们所占的土地,却仅仅只有百分之十左右,百分之十的土地上住着百分之四十五的人口,这样的密度和集中程度,已经于日本的东京和大阪差不多了,日本总人口不过一亿三千万,而在东京都市圈和大阪都市圈生活的人数,便已经达到了六千万,将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这个不到百分之十五的面积之中,其拥挤程度,应该是仅此于香港的了。

而在这些地方,基础设施十分的发达,经济也十分的澎湃,他们每年吸引着本土和全世界的青年来这里寻找机会,工作,尤其是对于本土来说其吸引力更大,毕竟对于宋朝人来说,虽然看不起内地人,但起码还是把他们当做同胞看待的,最多只是嘲笑一下他们的贫穷而已,但对于殖民地的老百姓来说,那就是彻底的厌恶了,很多宋人至今也并不觉得这些殖民地百姓拥有跟他们一样的人格,甚至并不认为他们是同种的人类,而认为他们只是低智商的动物而已,这些思想非常的普遍,甚至在大学中也十分的流行。

这显然不是民族主义,而是种族主义了,这样的偏见,随着宋朝的发展越来越快,这种思想也就越来越普遍,原本大家都是农业民族,自然是谁也无法瞧不起谁,而如今作为工业国,对于农业国的优势是碾压的,在这种碾压的优势上,你很难认为他们跟你是同一种人,这种思想,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是可以被理解的,毕竟这不是一个科技昌明的年代,人们刚刚从愚昧中脱离出来,把其他人看做另类,这样的事情,可以说非常正常的。

当然,如果放到现代的思维上来说,他们的所作所为自然跟纳粹没有任何的区别,但时代不同,评价自然也不能相同,毕竟要知道,这个时代的很多人,甚至还相信皇帝是天子呢,不是仅仅一个称呼而已,而是真的认为他是一个天子,就像当年李自成闯王打入北京城以后,见到皇子皇孙,还以为他们都是长着龙的模样的,等见到之后才发觉他们也是人,跟自己没有什么区别,才对朱家皇室失去了敬畏之心,如今就是这么一个年代,你在这样一个年代,指望人人平等,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说回到贫富差距问题上,随着内地大量的农村人口来到发达城市群工作,农村的人口自然就越发的减少,而人口的减少,就会造成村庄的萎缩,从而导致城市也开始萎缩,毕竟与发达城市群的城市相比,他们这些城市实在是没有什么优势可言,这就有点像当年英格兰进行工业革命的时候。

原本整个英国的人口大概有六百万,他们分散在英格兰二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在每一片农地里,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大量的人口涌入城市,而涌入的城市规模最大的,便是伦敦,当时的伦敦人口不过一万五千人,而就在工业革命的带动下,他的人口快速膨胀到一百万左右,而时至今日,伦敦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千万,可在英格兰的土地上,哪里能够找到另外一座人口超过百万的呢?

这就是所谓的虹吸效应了,当一座城市产生了巨大的优势之后,他就会对全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人口进行一场大迁徙,放到如今便是北上广深这四座城市了,他们的发展也好,经济也好,还是文化也好,都远远的超出了中国的其他城市,尤其是北京和上海,光是高校的数量,就绝对不是中国任何一座城市可以比拟的,这样的优势,也是碾压的,而在上海和北京面前,其他城市又有什么资格去招收那些优秀的人才进入到他们的城市工作呢?

在徐清看来,想要振兴农村,就必须先振兴城市,唯有让城市发展起来,变得有吸引力之后,附近的村民便不会再想要离乡背井,去到千里之外的地方打工了,而是可以就地打工,如此一来,人口就不会外流,保住了人口,也就保住了根基,而人口的存在和城市的发展又会带动税收的增加,而有了丰沛的税收之后,当地就可以修建宽阔的道路,让周围的农村和城市进行有机的结合,所以如果想要解决城乡之间的差距,就不能单单着眼于农村,而应该农村与城市并行才行,唯有城市得到了发展,农村才能依靠城市进行发展,这是徐清在沿海发达地区得到的经验。

在这些发达地区,几乎所有的农村,都没有出现过太严重的贫富差距,就是因为周围生活的富裕带动了这些地方,就像是欧洲,因为英国、法国、德国等国的存在,即便是一些穷国,他们也不会太穷,始终保持着发达国家的姿态,尤其是一些地理不占优势的国家,比如说瑞士,作为一个全部都是山区的国家,他有点像是中国的江西或者是贵州,属于根本发达不起来的地方。

但因为靠着这些发达国家,过早的进行了工业化,所以瑞士也拥有极为强大的工业体系,除此之外,因为他的道路崎岖,在古代开始,便有许多的人为了生计而去外面当雇佣兵赚钱,所以培养起了一大批拥有军事素质的军人,再加上国家的道路崎岖,外部的人想要进攻,非常的困难,所以依靠着强大的军人防卫,又发展期了金融体系,从而成为了世界知名的瑞士银行,通过工业和金融业,如今的瑞士在欧洲也算得上是发达国家中排在前面的国家,这跟周围都是发达国家,不得不说有着很大的关系。

而如今的沿海发达城市群也是如此,他们或许没有什么属于自己的特色,但因为背靠强大的城市群,所以他们的教育水平,医疗资源都要比其他的村庄厉害许多,而因为发达的港口贸易,他们也可以成立许多的乡镇企业来发家致富,这种模式无疑是正确的,通过大城市来带动经济,从而让有才学的人留在城市,然后卫星城分担主城区压力的同时,又服务周边的农村百姓,进入都市生活,而农村则成为城市群的养料,源源不断的提供人力和资源,这是一个有利的循环,而如今,徐清显然要在内地复制这个循环,难度不小,但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大。

原本徐清是想在内地干脆就走城镇化的路线,也就是不发展城市,干脆就把那些人口缺少的村子合并,让他们成为一个个的小镇,如此一来村庄变成了城镇,其力量也就增强的许多,对于周围的人民来说,更加具有凝聚力,这也是一个好办法,但最后徐清并没有选择这个办法,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如今的宋朝,并不适合这条路线。

因为宋朝是土地私有制,尊重土地私有买卖的,如果村庄合并的话,那么迁徙的村民就需要重新划分土地给他们,这些土地又要从哪里出呢?总不能让他们都当工人吧,如此一来,粮食就会出现短缺,这可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内地不比沿海,沿海从海外进口粮食太容易了,内地可就不容易了,毕竟如今这个时代,可还没有卡车之类的大型汽车被发明出来,若是要运送粮食,只能依靠河运,若是不靠河,就只能依赖马车或者是驴车了,这样的速度和效率,运送到当地,恐怕粮食的价格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吃得起的了。

所以内地是决然不能像沿海地区那样,肆意扩张城市,从而减少田地的数量,这是绝对不可以的事情,不然贫富差距的问题先别说能不能解决,光是粮食缺口,就远远不是朝廷能够招架的住的了,到时候若是发生了大饥荒,那对于整个宋朝来说才是致命的打击,甚至有可能动摇统治基础,将如今的一切全部葬送也说不定,毕竟饥荒,可以说得上是最恐怖的灾难了,他会吞噬人类的一切理智,只为了一口吃的东西而已,在那样的环境之中,人是很难保持理智的,所以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发生的,因此最后徐清拒绝了就地城镇化的方案,而是选择了建立大型城市,然后分支选择建立卫星城,以卫星城为依托全面建设新农村的方案,这显然是当今来看,最为适合的方案了。

为此,徐清自然又是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首先便是大学生优惠政策,这些地方之所以发展不起来,首先缺乏的便是劳动力,而劳动力之中,最为缺乏的就是知识分子,普通的廉价劳动力,这一点宋朝除了偏远地区缺少之外,大部分地区是不缺的,最主要的就是精英分子,这些大学生毕业之后,愿意留在内地或者是偏远地区的,不到百分之五,百分之九十五都留在了三大城市群中工作,这样一来,其他地区的发展自然就会滞后许多,而如今想要发展当地,大学生的进入是必须的,为此,徐清建议当地的衙门开放一些优惠的条件,比如说只要大学生以上的人愿意来本地工作,那么首先便是当地大城市的户籍直接颁发,除此之外,工作满三年之后,直接在城区发一套房子用来居住,并且养老金之类的也可以由衙门代替缴纳一部分。

通过这种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进入城市发展,效果无疑是显著的,毕竟如今的三大城市群,随着建设的越来越快,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竞争压力大,位于上层的或许不愁吃穿,可对于下层的来说,房子的价格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想要买三环,四环的或者没问题,可要是想住在核心区,显然就很困难了。

而若是到了地方则不一样,一套核心区的免费住宅,这对于真正的上层人士或者没什么兴趣,可对于许多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来说还是十分有吸引力的,除此之外,为了吸引资本家工厂落户,这些地区也开出了一系列丰厚的政策,比如说减税,还有退税的,通过这种方式来吸引资本落地,这无疑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当然,一座城市的发展也不能单单依靠资本家和民间的力量,国家的力量才是真正需要动用的。

不过现在朝廷的钱几乎全部拿来修建体育设施和完善教育体系了,所以暂时没有钱来保证这些地区的发展,要等钱来,恐怕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不过朝廷除了可以给钱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资源的倾斜,首先便是研究机构的搬迁,让大量的一流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向内地进行搬迁,就必然会带动一大批大学生,科研人员进入内地城市发展,如此一来,城市的结构自然也就会发生变化。

除此之外,国家还会在一些内地城市设立一些免税区,从而让他们生产的东西可以更加便宜,以此来吸引人们来购物,通过这种方法,来提升城市的消费层次,以帮助城市进行发展,再来就是国家的投资倾斜,如今的三大城市群,地铁也好,火车也好,都完全可以由当地自己负责了,国家就可以把这部分的钱拿出来,放在这些偏远地区和内地,他们的收益虽然不如三大城市群的火车和地铁赚钱,但这些基础设施的修建,将会在未来几十年内成为当地发展最为重要的引擎,如今虽然不赚钱,但对于战略的发展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而这样的倾斜也是十分必要的,不然随着国家地域之间的贫富差距越大,早晚会出事。

人总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大家都穷,没人会觉得有什么问题,但其他人富了,你还穷着,你就会受不了了,所以解决如今的城乡贫富问题,也是解决未来宋朝的一大隐患,虽然你徐清不指望能够将宋朝治理的像北欧五国那样,达到社会和谐,人民皆富的状态,但起码能够治理到百姓不会因为钱而困苦,这就是他的理想了。还在为找不到小说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 或搜索 热/度/网/文 《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