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两个人的游侠 > 第604章

两个人的游侠 第604章

作者:想要好好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4:58:57 来源:258中文

当然,改革自然不会直接通过行政命令来把这些官员全部都开除,这是不道德的,毕竟他们也没有犯什么大错,直接让他们下台,并不合理,纵然老百姓愿意,但官场的非议必然纷至沓来,对于如今的徐清来说,这可不是一件好事,若是被赵昕拿来利用,那么自己的处境就糟糕了,所以徐清干脆以政绩为名进行改革,将内地和偏远地区的政绩参考全部转化为三大发达城市群的评价标准,以此来恒定官员的能力,如果没有达到标准的,则下降一级,如果达到标准的,则保持不动,或者平级调动,如果高于评价标准的则往上升。

这一点在以前的选官过程中也有,叫做考评,基本三年一小考,五年一大考,小考决定上中下品,大考则决定是否升迁,只不过以前三大城市群的官员和内地官员之间的评比并不相同,这也是为了照顾旧党官员,在发达地区的评价标准,基本以经济为主,而在内地,则基本还以原本的评价为主,也就是生育率,开垦土地数量为主,两者之间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已然市场经济的社会,而还有一个则依旧保留着大量的农耕社会的习性。

而现在,徐清觉得是时候让整个国家都遵循一个标准了,毕竟这个标准经过验证和检查之后,纵然有错,也已经被法律给框定死了,想要犯什么大错基本没有任何可能性,却能够激发起官员发展地方的动力来,这就是一个好办法,而通过这种方法来筛选旧党,如果不行,自然也就只能提早退休,而至于那些可以治理好地方的,那徐清倒也没意见让他们继续留下来,而那些退下来的,徐清倒也不会给他们难看,各大院校都给他们留了位置,能够在徐清的百般刁难中活下来的,纵然治理地方不行,但才华和人品绝对是无法挑剔的,这样的人不适合当官员,可当学者却是再合适不过了。

所以让他们去大学里面任教,无疑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不然让他们早早退休,待在家里白拿工资,也是浪费国家财政,去大学里面教书,起码还能教书育人,这些人在改革创新上,或许没什么天赋,但是在诗词歌赋上面,却绝对称得上是个中高手,若是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更是无人能够出其右,这些人自然是要吸收拉拢的,如今的大学这么多,教职人员却并不多。

如今的大学,总计大概有一百所左右,各类教职人员数量多达一万之众,但是教授却还不到四千人,这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便是徐清对于教授的评选十分的严格,不仅仅要有学术上的推陈出新,还必须要德才兼备,如果单单有才学,是不可能获得教授这个职称的,一辈子最多也就是副教授而已,唯有道德和才学都能匹配,才能成为教授,收受门徒,开课授业。

之所以徐清对于教授的规定如此严格,最主要的原因便是,能够上大学的人,不像现代,几乎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都能上大学,在如今的宋朝,以前是只有百分之五的人能够上大学,经过徐清这一轮改制,能够上大学的人能够到百分之三十五左右,数量也并不多,且这个数字是逐渐攀升的。

这些人全部都是国家的精英,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教导他们的人如果品德不端,那么这些学生也就容易学坏,没有文化的人学坏了,最多就是当流氓地痞,危害一城一地的人,可这些大学生若是学坏了,威胁的就将是整个国家了,所以在选择教学人才上,徐清一项是严格严格再严格,绝对不允许品德有瑕疵的人进入学校的。

而现在,随着一批大学从重点大学降格为普通高校进行扩招,那么教职人员自然也需要增加,教授的名额是固定不动的,最多增减一些,达到一万左右的数量,但不会超过这个数字,但对于教职人员的需求,则会空前加大,应该会在最后维持在三十万人左右的规模,这还是一个初步的数字,毕竟未来几年随着宋朝人口的持续爆发,这个数字将会继续增加,也就是说,如今的各大普通高校,几乎都在招募教职人员进入学校工作,其中自然不免会有一些鱼龙混杂之辈也在里面。

这是徐清所不希望见到的,虽然大学就是一个染缸,是一个小社会,他并不像小学,幼儿园那么纯洁,但徐清还是希望学校能够保有一定的纯洁性,而不是真的变成了一个社会,变成一个功利性极强的地方,这是他所不希望的,而眼下这些夫子进入大学,便可以一振当地的风气,也是教职人员的有力候补,所以对于这些官员,徐清还是要大用的,只是不让他们继续留在官职上罢了,当然,如果不想进入学校任教,进入教育部也是可以的。

随着学校人口的逐渐增加,如今的教育工作也是越来越繁杂,需要大量的人才来进行管理和操作,当然,不仅仅是教育部这一个部门而已,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如今宋朝的部门是越来越细,每一个部门所负责的工作也是越来越繁重,所以这几年每年招收的公务员人数都是在增加,在还没有改革的时候,整个宋朝的公务员,也就是科举制上来的官员,不过才四万人而已,但随着徐清把吏员也算作公务员进行统计之后,这个数字立刻飙升到了五十万左右。

而现在,十五年改革过后,如今宋朝的公务员队伍人数在二百万左右,这个数字并不包括军队和宪兵,仅仅文职人员和捕快以及公安罢了,十五年的时间,宋朝公务人员的数字便翻了四倍,可以想见,如今的宋朝公务到底有多么的繁忙,这也让宰相们几乎每天睡眠时间都不超过五个小时,只要醒来就是在工作,如果这个时候让朱元璋这样事必躬亲的人来,或许不出一年的时间,朱元璋就得累死在桌案上不可。

因为大量的公务缺口,所以自然能够吸纳大量的人才进入朝廷工作,只不过这些旧党人才自然不能进入财政部、吏部、工部、这些重要部门,而教育部,地位非常的高,但在行政上,并没有太大的权利,同等的还有卫生部以及以鸿胪寺为原型的外交部之类的部门,这些部门地位非常的高,但在内政上,并没有太大的权利,正是安置这些退休老干部的好地方。

所以在详细定制了一系列的后备方案之后,全国性的统一政绩考试内容就正式颁布了,针对的便是内地这些不作为的官员,此令一发,三大发达城市群的官员倒没什么特殊的想法,毕竟他们早已经习惯了这些政绩考核的事情,如今已然是安然处之了,但对于内地那些垂拱而治的官员们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一般的噩耗。

这些人,整天就是孔孟之道,对于国家的治理,基本没有任何的想法,勉强做一个维稳的官员倒还可以,让他们有开拓创新,这实在是为难死他们了,所以其中不少人都惶惶不可终日,害怕自己的官位被夺,不过还有些人倒是松了口气,他们本就已经心灰意冷,不想再当官了,之所以还在位置上尸位素餐,只不过是党羽,老友在侧,不得不勠力同心罢了,现在徐清给了他们一个机会,如果觉得自己不行,可以主动提议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如果主动选择离开,那么朝廷将对他们进行优待,进入大学则直接获得教授的职称,享受国家级别的待遇,如果想要进入朝廷工作,则外交部,卫生部、教育部、体育部、文化部随便选,可以平级转任,不掉品级。

这对于许多无心于仕途的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诱惑,毕竟如果进入朝廷,就能直接回到汴梁城居住了,内地虽然能够掌官一地,但毕竟是提心吊胆,再加上有些人也是有自知之明的,知道自己到底有多少的实力,所以许多人倒也很有自知之明,便选择了退出,直接接受了朝廷的橄榄枝,进入大学或者是朝廷,从而离开了自己的岗位。

而还有的人则是干脆直接退出了官场,回家当一个种田翁去了,这些人也不在少数,大多数都是一些老年人,早已经看惯了当光剑影,见惯了鼓瑟吹笙,本来是打算躲在乡野之地,就当一只井底之蛙,把工业全部排斥在外,继续过着自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难上的闲散生活。

此时面对这惊人的巨变,知道自己在本土,是再也不能找到一片可以躲避工业化的土地了,便再也承受不了,干脆辞官不做了,这些人也有,只不过数量不多,大部分年轻人还是不愿意放弃名位的,如果直接退出,虽然以他们的身份,并不会缺钱,毕竟宋朝是士大夫官僚阶层统治的社会,这些官员是明晃晃的有特权的,且这个特权,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权利而有的,而是因为他们的身份。

在现代社会,或许官员们也有特权,但他们的特权是来自于他们的职位,因为职位有权利,所以才会有人对他们进行受贿,而在宋朝则不同,士大夫这个身份,便能让他们在社会上享有特权,在宋朝,只要考上秀才,就有国家发工资了,如果考上了举人,那么国家就要在他的家乡划出二十亩地给他,然后拥有置办奴才的权利,在古代中国,只有举人以上,才可以拥有奴才,这就是特权,且到了举人这一步,也就可以做官了。

若是考上进士,那就更了不得了,不仅仅能够有土地还能够有奴婢以及各种各样的特殊特权,比如说他们的土地是免税的,不用交任何的税赋,在商业上,也拥有各种各样的特权,可以说堪比欧洲的贵族了,只不过他们并不是世袭的罢了,而到了如今,科举制虽然被内化成为了公务员考试,但这套特权体制还是存在的,根据宋朝的规定,只要是七品官以上,便能够拥有一百亩的土地和拥有两户奴婢,当然,因为如今宋朝禁止奴隶这种东西,所以这一项取消了,但买卖殖民地人则不会有任何的问题,其他人买卖殖民地人是需要给政府交纳巨额金钱的,而七品以上的官员则不需要,这就是特权。

除此之外,只要担任过七品以上的官员,即便是卸任了,只要没有犯罪,就可以每年享受国家的特殊津贴,这笔钱是非常丰厚的,教授们也是如此,在宋朝,教授等同于五品官的待遇,这就是国家实打实的好处,所以这些人即便不干了,他们的生活也是无忧的,即便全年世界各地旅游,朝廷给的这笔钱,也绝对能够让他们玩到死了,且不是穷游,而是拖家带口的游,在这个前提下,退休基本没有任何的压力。

而还有一部分人则决定留下来试一试,这其中大部分人自然是不可能成功的,他们的思维早就定型了,在他们的眼中,重农情商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搞工业就是颠覆的,想要改变他们的思想,简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带着儒家那套法先王的思想去进行改革,能够改好也就怪了,但其中倒也真的有不少机变之人,真的从中闯出来了,他们利用朝廷给这些地方开出的有力条件,放下身段,积极招商引资,成功的将当地的经济发展起来,对于这些人,徐清自然也不吝惜赏赐,干得不错的,便继续留用,干的好的,则擢升提拔,至于那些干的不怎么样的,自然是直接辞退了,这就是一个现成的理由,不用白不用不是,经过这么一场政治清洗,总计大概两年左右的时间,整个内地和偏远地区剩下来的旧党官员,几乎十不存一,剩下的那些,也都已经不是纯洁的旧党官员了,如此一来,徐清在宋朝的地位更加巩固,内地和偏远地区,也终于换上了全新的官员和衙门,新的工作,这才刚刚开始。还在为找不到小说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 或搜索 热/度/网/文 《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