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两个人的游侠 > 第628章

两个人的游侠 第628章

作者:想要好好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4:58:57 来源:258中文

除了有关政策的改变之外,三年的时间里,宋朝又在本土修建了长达一千公里的铁路,加上原先的铁路里程,如今宋朝的铁路里程已经达到了四千公里左右,相比起现代虽有不如,但已经基本完成了大中型城市的全部覆盖,在短短十八年的时间里完成这个数量,不得不说是相当了不起的成就。

为了做到这一点,徐清从殖民地进口了大量的廉价劳工,以低于市场价三分之一的价格成功搭建起了这些铁路,不得不说殖民地的老百姓确实要比本土的好用许多,相比起本土工人们的种种要求,殖民地人基本上不需要任何的保障,如果不幸死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朝廷只需要出一笔钱就可以很快解决这些事情,代价非常低下,所以如今宋朝的铁路基本上百分之七十都是由这些外来务工人员修建而成的,这也是徐清定下的政策。

不然修建铁路价格太贵,国家投入的金钱有限,每年能够修建的铁路自然也就有限,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宋朝如今大量的工厂许多劳动力进入其中,而商品需要更加广阔的市场,这都需要国家去进行大投资,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便是道路的修建,这一点至关重要,一步都不能轻缓,必须尽快修建大量的铁路,只有如此,国家才能互相连接,以减轻沿海地区和内陆的贫富差距。

为此,就必须要牺牲一小部分人的利益,牺牲殖民地人,无疑要比牺牲宋朝自己人好得多,虽然他们在徐清的眼中也是人,但毕竟是外人,而宋朝人是自己人,牺牲他们,徐清并不愿意,所以只能牺牲这些殖民地人,不过虽然在徐清的眼中,这是一种牺牲,但对于殖民地人来说,做铁路工人无疑是一份美差。

就像清末民初,中国有大量的人前往美国,修建美国的东西贯通大铁路,这在现代人看来无疑是一份苦差事,毕竟露天工作,同时也没有什么保障,饮用水,卫生条件都非常的差,死亡人数更是非常的多,就像马丁路德金的演讲中所说的,那条铁路的每一条铁轨之下,都是大量的爱尔兰人和亚洲人的尸体所铺设而成的,由此可见,修建这样一条铁路到底有多么的不容易。

但其实对于那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这虽然是一门苦差事,但其实在他们的心里,这却是一份好工作,因为有了这份工作,他们便能有工资,然后养活自己家里的人,甚至还能把美元寄回到自己的国家,给自己的乡亲们发展,至于因公殉职,这在那时的中国人眼里并不是什么大事,一场太平天国运动,便轻而易举的夺走了中国将近四千万左右的人口,比抗日战争的危害还大,那时的中国民不聊生,到处都是烽烟战火,美国虽然也在压迫着中国人,但好歹这里还是一个和平的国度,没有内乱,没有战争,他们的死亡率要低得多,同时他们还能有机会成为一个美国人,从此脱离苦难的祖国,进入到发达国家,这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一件好差事了。

这就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一件事情,所得出的结论也是不一样的,就像现在的美国人,认为他们的国父华盛顿并不值得尊敬,原因是华盛顿有奴隶,从而完全忽视了华盛顿将美国从英国殖民地的身份中拯救出来,赋予了这片土地一个没有国王的国家是有多么的了不起,不得不说是因噎废食了。

而如今的殖民地人也是如此,在他们的家乡,他们甚至可能会被饿死,又或者是被连年的战争打死,而在宋朝的本土,即便是会受到歧视,即便他们的薪水微薄,但好歹也可以讨一份安宁的生活,更何况徐清给他们的这份工资虽然只有本土人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对于殖民地人来说却并不少。

就像改革开放初期,大量的中国人到美国去,通过非法移民的方式打黑工,其工资只有美国人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但一个月的收入依旧能够超过两千美元,而当时一位大学教授的工资,不过一百二十元人民币而已,双方之间的差距,近乎是天上地下,一个刷碗的工人,一个月的收入就是上万人民币了,而中国最顶尖的科学家却也不过这个数字,这也是为什么那个年代有那么多的知识分子抛弃自己在中国的一切前往美国的原因。

如今的宋朝与殖民地的差距也近乎是近乎如此,凭借着在宋朝修铁路,只需要两三年的时间,他们便可以回到自己的国家,甚至可以在首都去买下一家店面,然后安生过自己的小日子了,而徐清对于这些修建铁路的人,虽然没有完善的保障,但也比当年美国人修铁路要人道一点,所以劳工们的死亡率虽然高,但也没到骇人的地方,最多也就是一百个人里死七个左右,剩下的人则都能回到自己的家乡,顺利发展,不得不说这其实是一份好差事了。

尤其是对于那些穷人们来说,这更是一份好工作,对于他们来说露天工作并不是什么大事,在自己的家乡,他们往往也是农民而已,终日奔波在农田之中,接受太阳光的暴晒,早已经习惯了,现下又怎么可能恐惧这些事情呢,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还是那些高山险隘之地。

修建铁路,往往要跋山涉水,一路上也并非都是平原,如云贵川等地,丘陵的面积要远远超过了平原地区,便是宋朝经济最发达的浙江,广东地区,也是充斥着大量的山地,这些工程环境可不比平原,是非常危险的,死人也是常事,而为了沟通南北,在长江和黄河上也需要搭建铁路,这就更加危险了,一个不小心,掉入江流之中,死亡只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

且连一个尸体都找不到,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许多殖民地人对于死者的身躯也是同样尊重的,虽然不像中国流行土葬,但是躯体还是十分重视的,落叶归根的思想也比较重,若是宋朝人坠入河道之中,或许衙门还会派人营救,殖民地人则根本是不管不顾,只顺着让鱼虾把人给吃了便是,是不可能投入人力物力去做这些事情的。

所以殖民地人在修建铁路的过程中自然没有什么保证,也很难有什么保证,毕竟他们严格说起来,只不过是被征服的囚徒而已,再难听一点,若是放在古代,便是奴隶了,如今宋朝对待他们起码比对待奴隶要好得多,所以许多殖民地还是挺知足的。

至于那些不知足的,自然就是去新大陆了,只不过如今去新大陆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前几年新大陆人口稀少,自然是千方百计希望人前去,可随着如今新大陆的人口开始增加,也有了一些条件作为壁垒,毕竟新大陆每接受一个移民,便需要给予土地和机器让他们可以耕种,如此一来,自然希望选择一些比较好的人来移民了。

所以如今宋朝和新大陆对于移民的选择是有偏向的,新大陆希望的移民是受到过一定现代教育的,最起码是接受过义学的,也就是认识最为基本的汉字,不多,只需要有五十个就够了,然后对于宋朝的礼仪不能生疏,这是新大陆对于移民的需求。

而本土则恰恰相反,因为宋朝本身就是人才济济,所以对于那些受到过基本教育的殖民地人并没有什么兴趣,他们也不愿意来到宋朝,毕竟受到过基本教育的人,来到宋朝也不一定能找到什么好工作,社会的氛围也不会给他们太多的机会,而在新大陆,这些稍微有些知识水平的人则能够获得较大的发展,成为一个有产阶级,如果努力一些,成为一名中产阶级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至于殖民地上的高级知识分子,则是大部分来到宋朝,虽然宋朝的竞争激烈,他们作为殖民地人的机会并不多,但毕竟宋朝是整个世界几乎所有科学技术的最前沿,若想要了解这个世界最先进的科学理论,就必须来到宋朝,来到汴梁城,所以大量的优秀学者还是汇聚在宋朝的本土。

而还有一部分人则是前往新大陆从事工作,这部分人并不多,其工作水平和能力也并不能跟宋朝本土相提并论,这就是如今本土和新大陆对于人才吸引的不同,新大陆主要吸收的便是低级知识分子和一小部分高级知识分子,而宋朝本土吸收的则是底层人民以及大部分高级知识分子,这便是如今宋朝的情况。

而因为殖民地高级知识分子的出色工作,如今宋朝许多先进的科学项目都是由这些殖民地人所推进的,这就让如今宋朝人对待殖民地人完全是两种眼光,对于那些殖民地底层平民,宋朝人基本的态度便是歧视,认为他们是下等人,不应该拥有人的身份,只能像畜生一样被奴役。

而对于那些殖民地高级知识疯子,宋朝人则非常的尊重他们,对于这些知识分子,宋朝人甚至会把他们当做宋朝的士大夫一样对待,相当于是把他们看做与宋朝的士族一样的待遇了,不得不说这或许是徐清十多年来一直鼓励支持科学教育的效果,让大多数的老百姓对于这些科学家们始终充满了尊重,即便他们不是宋朝人,但在宋朝,他们依旧可以获得崇高的声望,这也是为什么只有一些优秀的科学家会离开这里,前往新大陆寻找机会。

而那些顶级的科学家却都留在宋朝的原因,因为在这里,全民已经培养出了尊重科学的意识,而在新大陆,更多的人还是忙于怎么让自己变得更加富足,这完全是两种社会发展的状态,就像现代的中国,在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谁会关心自己用的东西到底是不是有自己国家的专利。

谁会关心高铁有多少产权是我们国家自己的?很少很少,那时候的人以如何养活自己为第一目标奋斗,至于国家有多少的专利,我们国家又有什么样的新发明,这些东西是没有人关心的,更没有人在乎,那时的人们更加关心,哪一个法律能够钻漏洞,哪一个东西可以赚大钱,至于其中的科学和专利产权,没有人想去了解。

直到现在,中国人开始渐渐富裕起来了,老百姓才终于开始慢慢注意起科学的问题来,每一次中国有什么新的东西被发明出来,也可以引起全民的关注,这便是社会发展状态的不同所引来的不同的问题。

如今的宋朝,经过十八年的发展,中产阶级已经壮大到了差不多一千万左右,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不断的增加,依托这一千万的中产阶级,宋朝已经可以开始进行一定规模的文化建设了,这一点从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文化馆,文物馆游客人数呈直线增加就能够看得出来。

以前这些地方去的人是很少的,大家都穷,自然也没有人去关心艺术,大家更关心的是自己的温饱问题,是养家糊口的问题,又有谁会去关心艺术呢,但随着如今中产阶级的增加,这些馆的旅游人数上升趋势是十分明显的,甚至有许多博物馆为了更好的管理文物,不得不实施限流,可见观看人数达到了一个峰值,这一切都表明,宋朝的中产阶级已然形成,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这个数字只会增加,不会倒退。

而这还只是最基础的,根据徐清的估计,未来十年之内,宋朝的中产阶级人口便能增长到一千五百万左右,到那个时候,不仅仅是这些免费的艺术馆,博物馆,文化馆会人潮如织,恐怕是那些需要一定经费的歌剧、戏曲都会有更多的人进入其中。

(本章完)还在为找不到小说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 或搜索 热/度/网/文 《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