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两个人的游侠 > 第724章

两个人的游侠 第724章

作者:想要好好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4:58:57 来源:258中文

所以即便是昆山这样的大城市也需要做一些准备才可以,不过昆山的人口流动量本来就很大,对于大量的人口涌入昆山,显然昆山的政府和市场都有能力进行化解,最主要的因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交通问题,大量人口的涌入势必会造成交通的拥堵,如何解决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便是吃饭的问题,供应七百万人口的食物,单单依靠昆山府的产出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昆山的食物,主要是依靠浙江,江苏以及安徽周边郡县的食物来进行供给的,不然昆山这座大城市早就因为人口爆炸而面临食物价格暴涨的局面了。

这也是为什么大城市的出现必定伴随着农业上的改革,试想若是没有化肥的出现,大城市根本无法让人生存,因为食物的价格会飙升到一个市民无法承受的价格,所以农业革命对于工业化来说至关重要,也正是因为有化肥的出现,使得农作物产量得以翻倍增长,原本需要大量劳动力人口的农业开始减少农业人口,增加农业产量,这才让城市可以得以人口暴涨,不然这最终也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但解决七百万人口的粮食,对于周围的郡县来说,已经十分勉强了,毕竟他们要供应的不仅仅是昆山这一作城市,除此之外,整个江南地区大量的城市,也指望着这些农村来进行供应,以如今的农业来说,这已经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了,因为如今的农业改革仅仅只是化肥的普及罢了,至于那些高大上的农业机器,则尚且还在研发过程中,唯有等到那些大机器进入生产之中,这才能使得劳动力得到极大的解放,现在显然还做不到,而未来昆山将会迎接大量的人进入,这就使得食物的供给必须得到保证,尤其是蔬菜的供应。

像主粮这一类食品,各个城市的仓库之内都会有足够的储备,用来应付一下世博会并没有什么问题,只要在事后把粮仓中的亏损补足就行了,至于肉类也很简单,如今各大城市都有建起大量的冷冻室,把肉放在里面,足以保证几个月不坏,这些东西都可以通过冷藏来解决,唯独蔬菜,是无法通过冷藏来解决的,它必须要立刻采摘,立刻食用,在运输的过程中,若是耽误了太长的时间,都会使得蔬菜的口感变差,卖不出价钱,所以即便是在昆山这样朝廷重点稳定物价的地区,蔬菜的价格都会十分昂贵。

因为蔬菜只能从临近的基础郡县购买,而肉类则能从其他地方买过来,只要活得买过来,杀了送进冷冻室就可以了,而蔬菜则很困难了,移土栽培技术在这个时代并不发达,且价格昂贵,根本不是一般老百姓吃得起的,所以想要吃蔬菜,只能从周围郡县的乡村收购,其价格自然十分的昂贵,甚至在昆山这样的地方,肉价要比蔬菜价格便宜,这在其他地方绝对是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因为运输费和供小于求的关系,导致在昆山府,蔬菜供应是极为困难的。

而要在世博会保证从全世界各地来的人可以正常的吃到各类蔬菜,这一点同样是需要解决的,而朝廷的解决办法,也十分的有创意,那就是干脆在昆山的郊区建立起一个现代的蔬菜农场,在那里直接把科学院还在研发的农具送过去,这样一来,既可以让来到昆山的游客们看看,未来农场作业的情况,又可以直接在这里种地,然后把这些食物供应给昆山,相比较起农产品和肉类畜牧业,植物的生长速度要快得多。

这种方法也更加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同,如今的农作大部分还是依赖人的双手,而科学院所研发的机械,大部分都十分的昂贵,因为设计成本实在是太高了,比如插秧机加水器之类的东西,造价不菲,还有许多东西则刚刚设计出来,还没有投入到实用中,效果到底如何也没有人知道,而这些东西,现在都被送到了昆山,一来可以让百姓们看看这些新的农具,以此来改变他们对于农业的看法。

有了这些工具,原本需要一百个人干的活,如今一个人便能干得好,这才是真正的现代农业,同时徐清还打算利用这一次世博会,顺便也把这些农产品试试看能不能推销的出去,当然,不是让地主去买,因为这些东西确实很贵,即便是地主也很难买得起,当然,更关键的是这些东西的研究还处于试验状态,虽然平时看起来没什么太大的问题,但还是有很多缺陷的,比如说对于一些地形他们无法适应,又或者这些机械在遇到不同的气候环境时,也会出现不同的情况。

所以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拉投资,这种项目,如今随着宋朝科研人员的增加,对于朝廷财政支出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且朝廷也慢慢开始发现,这些东西着实没有必要朝廷自己进行研究,因为就算是研究出来,这些机械也不可能由朝廷自己生产,最后还是被其他公司买走专利,真正生产所赚取的钱,跟朝廷本身并没有什么关系,而研发经费是十分惊人的。

虽然研发成功,使得成本能够收回,并且赚到大量的金钱,但这其中的试错,对于朝廷来说未免也太残酷了,因为朝廷的收入是百姓的税收组成的,拿百姓的税收去试错,这对于朝廷来说,是一件不合算的事情,还不如把这些研究项目交给民间的资本,让他们去投资,如此一来,研究失败,那么由资本承担责任,更朝廷无关,若是研究成功,朝廷则得到一部分的股份进行分红,如此一来,风险不用朝廷承担,而好处还能得到,这着实是一件更加正确的选择。

同时也能减少单个项目的科研开支,将科研费用用在更多的领域上,增加科研的投入,这一点无疑更为重要,但是有些项目,外界并不熟知,虽然科学院每年都会把各类项目都整理出来,然后发在杂志上,希望民间资本可以投资,并且给予优惠的专利授权,但是无奈如今民间对于专利的重视其实并不足够,虽然有一些公司开始慢慢重视起专利这回事了,但更多的还是发展本公司专业领域的专业,对于其他的专利,还是并不重视的。

且每年科学院发布的研究计划多达数千项,这也就代表了数千个研究小组,数百个研究所,这么多的研究门类,很少有人会把他全部看一遍的,所以大量的好项目,就陷入到了没人投资,只能依靠朝廷资金的地步了,这对于朝廷来说是重大的负担。

所以如何把这些项目推销出去,让民间企业来承担一部分的资金,这就是朝廷眼下需要做的,而这一次世博会显然是一个好机会,朝廷此次的目的,不仅仅是可以把已有的商品推广出去,更重要的是,把一些还没有成熟的商品也给推广出去,推广给那些有钱的资本家们,让他们去进行投资,这也是世博会重要的意义。

就像如今的世博会,大多是在谈人工智能,无人操作这一会事儿,而对于人工智能,其实人类的使用和了解都还十分有限,但正因为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所以人们都会去谈,与此相应的还有核聚变,健康,绿能,这些都是世博会会强调的话题,总而言之,这不应该仅仅是展示现代的一场盛会,更应该是一场畅想未来的盛会,当然,拉投资也是重要的一环,所以徐清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在昆山周围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农场,用机械化操作来维持农场的运转,以保证在世博会期间,大量的人口涌入不会使得蔬菜价格飙升。

除此之外,为了展示未来感,徐清还命令昆山府将位于市中心,也作为世博会主展览馆的美术现代博物馆先空出来,交由电力研究所的研究员们进行改造,徐清决定,将在这一次的世博会上,第一次采用电灯这样新的发明,而昆山现代美术博物馆,将会是第一座被电灯点亮的建筑。

如今的电灯已经被研发出来了,当然,跟现代那种最为原始的灯泡很像,一个圆圆的灯泡里面则是导电的钨丝,当然,照明程度跟现代的灯泡自然不能比,但对于这个没有电灯的时代来说,这已经是跨时代的发明了,这说明人类向电力时代将会大大的迈前一步。

只不过这项技术尚且处于十分初级的阶段,这就代表想要实施这个计划困难重重,同时所需要的资金也会十分的庞大,这可不像现代,一个灯泡或许十块钱就能买到了,在这个工业体系尚且不健全,工业文明尚且不发达的年代,一个灯泡的价格大概能够达到十两银子左右,大概也就只有中产阶级,才能在家里装一盏电灯来充充门面吧。

而这还不是最贵的,若想要使用电灯,光有个灯泡是不行的,还必须要修建一个火力发电厂,这才是大头,而已如今的技术,自然不可能修建现代那种千万伏特级别的大电厂,这是不现实的事情,一个操作不当就是大爆炸了。

所以这个发电厂的规模大概只有上万伏特左右,虽然不大,但照亮一个博物馆和周围临近的街道还是不成问题的,毕竟只有灯泡而已,完成这个任务,并不是特别难的事情,且发电厂的运行原理也并不难,只要明白其中的关键,也就可以制造的出来,而电力研究所对此已经研究了许多,在汴京便有一个发电为三千伏特的小电厂,专门供研究所用。

如今修建一个大三倍的电厂,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情,唯一麻烦的就是耗资巨大罢了,但为了推广这种新的能源和技术,花那么大一笔钱绝对是有意义的,更重要的是,电对于人类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在没有电之前,人类无法完全征服黑夜,而电的出现,则让黑夜也成为了人类的世界,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变化。

同时电力的使用,对于人类来说,便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虽然如今提第二次工业尚且还有些为时尚早,毕竟如今宋朝的电力还处于一个研究的状态,距离大规模的推广还远得很,但这毕竟是第一步,徐清已经能够想象的到,当数百万人来到昆山府参观博物馆的时候,看着博物馆里随处可见的电灯,将整个博物馆内部照的灯火通明时,这会是怎样的一种震撼和美丽。

这是现代人所感受不到的,因为现代人已经习惯了霓虹灯闪烁的夜晚,甚至已经开始厌烦起了灯火通明的夜晚,开始向往起黑夜中闪烁的群星,寂静无人的乡村,但在这个时代,对于人们来说,电灯的出现,绝对是一项开天辟地的事情,这代表人类终于有了更加威力强大的武器,电力,相比起蒸汽所产生的推力,电力显然要更加有用许多,也更加能够被加以利用。

所以徐清希望通过这一次世博会,将电灯作为电力使用最为基础的一种商品展现给世人看,不指望能够推广开来,只希望能够在观看者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让他们对未来的世界抱有向往,而不是绝望,这就是徐清的目的。

如今随着社会物质生活的富裕,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开始慢慢丰富起来,但因为知识的膨胀,以及朝廷的疏于管理,最终导致很多不好的精神作品也被人们快速吸收进了大脑,且成为了自己的部分意识,其中很多人对于未来持悲观的态度,认为如今这个世界已经是发展的极致了,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就像现代也有许多人对整个世界持有悲观的态度,这当然是不好的,一个悲观的人,往往做不出什么正能量的事情,负能量的事情倒是会去做的概率会大大增加,这对于社会的矛盾增加,必然是有效果的,而徐清希望能够通过这种展示电灯技术的方式,来增加人民对于未来的信心,如此也是增强百姓心中对于未来的渴望,希望借此能够提高人们心中的信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