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两个人的游侠 > 第755章

两个人的游侠 第755章

作者:想要好好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4:58:57 来源:258中文

但就像晋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一样,科举制虽然让平民有了当官的机会,但彼此之间如何向上攀升,这终究还是会形成门阀一类的制度是难免避免的,因为科举制度只解决了平民可以进入官员的通道,但如何让官员继续往上爬却还是没有解决。

所以当初王安石面对这看上去富庶的宋朝时,才会提出吏治败坏的根本在于考察制度的失败,所以王安石上台之后,便重新拟定了新的考核制度,以让官员可以按照自己定下的标准来工作,完成的好的将会得以晋升,完成的不好,则予以惩处,不过也正因为这样的制度太过于严格,自然也就让许多官员是阳奉阴违,最后是忍无可忍,许多人便加入了旧党,攻歼王安石的新党,而王安石的改革也就在这个过程中,被迫终止了。

但王安石在看待问题上确实十分辛辣,此时的朝廷制度十分糜烂,虽然在徐清宣布公务员制度的时候,趁机也改变了官员的考核制度,以此来规范官员的工作,让他们不要太过于嚣张,但这种规定的约束力并不大,因为官官相护,彼此之间往往都是学生,同窗的关系,再加上乡党,这些官员彼此之间往往会组成一张大网,如何让他们各行其是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所以即便是徐清,也不愿意彻底得罪这帮士大夫,便只好放宽考核,其造成的结果,就是士大夫家庭的孩子升官速度很快,即便他们没有什么功绩也可以向上攀升,而那些来自庶民家族的官员,则升职非常的慢,往往要蛰伏几代或许才能有机会来到中枢,担任京官,这就是如今宋朝的官场制度,也是一件无可奈何的事情。

所以在官场考核上,很大程度这一项是失能的,基本上考核的官员由朝廷委派,而为了维持士大夫对于自己的支持,在十个吏部巡视官中,九个基本都来自于名门望族,要么是宰相家的人,要么就是在朝廷有着诸多学生的家族,而仅有一个是平民出身,如此来排列,自然名门望族的人更加容易升等,而普通人往往会蹉跎很长的时间,这也让民间百姓对此感到不满。

也因此,民意就变成了许多底层官员升迁的捷径,许多人为了更快的升官,会利用民意,让自己在民间有一个良好的形象,如此一来,等到中正官来了之后,见到当地对这位地方官员多有吹捧,自然也就不好意思给一个差的名次,而根据宋朝的官员升等制度,如果三次评议为中等者,则可以升一阶,如此一来,即便是平民官员,只要他能当官,那么有生之年,当一个市长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就是如今本土的状况,不得不说,这其中有着很大的隐患,世家的出现会让许多官职成为一部分士族的囊中之物,如此一来,门阀制度就会再次出现,这必然是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但徐清却没有什么好办法,再加上如今宋朝的财富再快速膨胀,财富的膨胀,遮盖住了很多本应该出现的问题,所以如今的徐清对于解决这些隐患的迫切程度并不高,甚至算得上十分的低。

徐宁见到过这种乱像,自然希望改变,只不过如今的他并不是执政,所以即便他想要改,如今的他也没权利去改,再加上他也认为,适当的掌控舆论,确实对于国家有着很大的好处,但舆论必须在国家的手中,而不应该沦为私人的宣传工具,那就不好了,毕竟再完美的人,他优先考虑的也会是自己,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真正愿意先为别人而考虑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实在是太少太少,但也确实会有,而朝廷的选官制度,正是为了把真正为国为民的人选出来,让他来执掌政权,替人民来服务的。

因此,国家掌握舆论,在徐宁看来,是十分有必要的,也可以避免私有的媒体进行一些胡乱的报导,自己连一个解说的地方都没有,所以优先开设报纸,将自己的思想和计划慢慢告诉给民众,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让他们不论在吃饭还是在工作的时候,都能够看到自己的文章,听到自己的姓名,这样一来,只需要过一段时间,他们自然而然就会记住自己这个人了,到时候再做出几件大事,收心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而这件事的关键,便是拥有属于自己的媒体,掌控一部分的舆论,不然无论徐宁做出了什么事情,只要被那些别有用心的媒体一报,必然会产生很大的误会。

就像要修一条公路,必然会有一些地方不能通,而有些地方能通,这是设计师在考虑到修建成本和效率之后最好的绘制方法,但即便如此,也会有许多人可以挑刺,比如说徐宁收了一些地方的钱,所以把公路通道了他们的城市,而没有到自己的,还可以说,这是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总而言之,如果没有自己的嘴巴,那么徐宁做的事情就有很大的可能被曲解,而徐宁不希望这种事情发生,所以他必须要率先建设起一支舆论部队,来帮助自己掌管舆论。

尤其是在张青北还在东大陆的时候,就更是需要掌握媒体了,许多人应该知道,大多数的媒体人都会有左派的思想,他们渴望自由和独立,甚至对于自由的渴望超过了公平,他们希望独立的新闻追踪权利,他们希望自己不受到政府的监控,他们希望完全自由自在的报导,却不允许别人来推翻他们报导中失实的地方。

也正因为媒体特有的属性,这就导致张青北这个人可谓是很对他们的胃口了,因为张青北的理念,正是人人平等,享受自由,每一个人在这片土地上,都可以畅所欲言,这就是张青北的理念,而这种理念,虽然在汉族的主体民族中不受到重视,但对于记者和编辑们来说,则是受到了他们的狂热追捧,这也是为什么张青北能够长时间占据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因为张青北的思想正好与这些人的思想是一致的,所以在报导张青北的时候,往往会采取一种仰视的态度,而这也让张青北在媒体界有着很强的影响力,而这对于徐宁来说是十分不利的,徐宁在处理有色人种的问题上,让张青北很是不满意,在最近几天可以说是接连在各大报社抨击张青北的执政手段,虽然言辞比较温和,但这种报道的出现,对于徐宁的名誉自然是一大损伤,所以徐宁必须要更加警惕,有这个人在,媒体就不能肆意妄为,起码不能给予他们太大的权限,不然这群人谁又知道他们会做什么呢?

要是等他们真把事情做大了,到时候派兵去抓,那才是真正的丑闻,如今的宋朝虽然是皇朝,但对于民间的言论自由,把控的并不特别严格,这也跟宋朝的民众都很温和有关,大多数人在看报道时,很讨厌看那些不好的消息,他们更加喜欢看好消息,这也让媒体们喜欢写一些好消息出来,再加上总体而言,宋朝的百姓生活富裕,民间即便有抱怨,也不太特别的大,就算有抱怨,也是针对一些地方官员的,而不会把矛头对症朝廷,所以到现在为止,除了那些替邪教宣传的报社被封禁之外,还没有一家报社是因为批评官员而被关闭的,这种情况在宋朝并不少见。

朝廷不这么做,底下的官员自然也不敢这么做,因为政事堂对于媒体的友好态度,导致任何人在关闭媒体之前,都必须要掂量掂量,自己这么做以后,下一次的考核自己还能不能继续往上升,甚至有可能会被宰相们找一个理由直接退休也说不定,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官也不敢随意折腾媒体。

同时这些媒体也十分聪明,他们往往会邀请士林中比较有资历和名望的人来撰写文章,让报社与读书人联系在一起,如此一来,整个报社就成为了读书人的口舌,他们虽然不当官,但却点评官员,而谁若是敢得罪他们,便会招到整个士林的唾弃,那么他的名声也就好不到哪里去了。

这也算是民间制衡朝廷的一种方法,因为读书人崇高的地位,当他们利用报纸联合起来之后,即便是政事堂也必须要考虑他们的意见,同时政事堂中,往往也会安排一位文坛领袖作为宰相,徐清的内阁之中便有欧阳修这样的人物,他是如今宋朝的文坛领袖,有他在,士林们便不会找朝廷的麻烦,舆论方面就不会有太大的担心,这就是宋朝的一种政治现况。

徐宁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自然要避免这种情况,而做完这一切,他才终于可以安心的对整个东大陆进行一番新的规划,在来到东大陆之前,他曾经研读过有关于东大陆的著作,可别看宋朝统治东大陆的时间不过短短十一二年,但因为东大陆的人文,地理,气候变迁都让人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对于东大陆的研究倒是不少,当然不仅仅是东大陆,其他的大陆记载也很多。

不过确实因为征服的时间很短,所以大多数的资料并不详细,只有一个粗略的概念而已,有许多研究人员,不远千里来到这片地方,来进行科研,所以对于整个东大陆的著作,倒确实有那么基本权威的作品,其中较为粗糙的记录了有关于整个东大陆,这也给了徐宁治理这片土地的情感。

首先便是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也就是印第安人,因为张青北所采取的平等政策,印第安人自然也在平等之列,所以在东大陆的印第安人与西大陆的印第安人不同,他们往往会出没在汉族的城市之中,甚至有不少人还在城市中定居,对于印第安人,徐宁并没有特别的恶感,当然,也谈不上什么好感,不过总体而言,他要比大多数汉人对印第安人要好感一些些,就像他当初在巴拿马登陆时那样,对于当地的印第安人,如果反抗便杀死,如果愿意帮助宋朝建设,那么他也愿意跟他们一起生活,甚至让汉族与印第安人通婚也可以,所以在这方面,他并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很多汉族会讨厌印第安人,认为他们是一种十分愚蠢的民族,甚至还有许多人认为印第安人根本就不是人,只是一群长的跟人很像的动物而已,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习俗完全与汉族不同,他们说这十分奇怪的话,科技水平也十分落后,大多数人都住在茅草屋里,这让汉族最为鄙视他们,甚至就连黑人,都瞧不起这些印第安人。

所以在城市之中,许多印第安人是找不到工作的,他们只能做一些十分粗鄙的工作,比如说掏粪,水管清洁工,或者是除草,扫垃圾之类的工作,但这实在是有些浪费了,印第安人在东大陆大概有三百万左右的人口,散居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之所以才这么点人,是因为许多人被瘟疫杀死,当然还有一部分人被汉族刚开始殖民的时候给杀死了,存活下来的,就只有着三百万人口,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因为大多数人是病死的,所以他们对于汉族的痛恨也没那么严重,而宋朝杀起印第安人来,往往是一个部落全部杀光,而印第安人彼此之间,根本没有国家概念,他们只有所谓的部落概念,所以就算是临近的一个部落被杀光,他们也不会有太大的情绪起伏,只会更加崇拜汉族的强大而已。

这帮人在徐宁看来,自然是工业化中的潜力股,而徐宁便打算利用这股力量,也可以平息一部分印第安人日渐开始严重起来的仇华情绪。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