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两个人的游侠 > 第776章

两个人的游侠 第776章

作者:想要好好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4:58:57 来源:258中文

这一点十分重要,上为下效,这是人世间的常理,若是官员们作为统治者都视道德,法律为无物,你指望老百姓去遵守法律,不是异想天开又是什么呢?如果这个社会真的如此,那么当罪犯被抓住,在刑场伏法的那一刻,他就根本不会有丝毫的忏悔,他唯一的后悔,就是自己不够有钱,地位不够高,不然即便犯法,也不用受到任何的惩罚,那么法律的设置还有什么意义。

法律是为了导人向善,而不是单纯为了杀人,如果法律仅仅只是为了杀人,那么这法律从根本意义上就是错的,法是为了止恶而存在的,所以法理不外乎人情,而想要让百姓相信法律,首先就要从官员做起。

就像西方古代的那些领主们,各个都是虔诚的基督徒,难道他们真的信仰基督么?基督不允许婚外情,但这些贵族们的私生活之混乱,从各种史料中便可见一斑,但他们却必须在领民们面前做出一副自己是基督教忠诚信徒的样子来,为的就是在领民们心中树立起一个道德的高地,如此一来,他才能够合理合法的在自己的领地中,施行各种法律,因为他遵守了,自然你们也得遵守。

这个规矩放到宋朝来,自然也是如此,杀几个官员,让几百个官员坐牢,朝廷就会变得清廉吗?徐清并不相信,水至清则无鱼,官场也是如此,你不可能指望所有人当官都是为了理想,大部分人是为了饭碗才来的,他们在这里付出自己的智慧,建设城市和国家,拿走一部分的财富作为回报,这在他们的眼里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如果你不断的阻止他们的这种行为,唯一的后果就是朝廷上的官员虽然不贪了,但政府机构的效率也会大为下降,所有人都只拿工资不干活,这能算是好事吗?

至于将朝廷变成像工厂一样,按照工作的速度来评判一位官员的优劣,这样一来,不是既控制了官员们的贪污,又能够提升公务员的效率么,这一点确实非常好,徐清也在很多领域采取了这种办法,但在整个朝廷范围内,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工厂上之所以能够这么做,是因为他们面对的是没有灵魂和思想死物,是流水线的生产,而公务员们日常所接触到的东西则是人,尤其是基层公务员,比如说全村医保之类的东西,你难道能够说比拼效率么?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人人为了追求效率,那会出现什么样的可怕场景,徐清简直不敢想象,每个人面对政策都有不一样的意见,他不是像流水线上的机器一样,可以随便人们拿捏的,就比如全民医保,有些人有钱,自然对于医保没什么不乐意的,但那些生活比较拮据的人呢,买一份医保或许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事情,那就需要公务员去做思想工作,问清楚他有什么困难,然后再劝他去买。

这其中的事情是非常复杂的,有些年纪大的人,比较讳疾忌医,对于看病都有种讳莫如深的感觉,这些人往往十分迷信,甚至是进入医院之中,就会双腿颤颤,浑身发冷,这些人该怎么应对,公务员们都必须要慢慢了解他们的苦楚,然后才能分别去应对的。

对于那些不喜欢医保的人,要劝说他们,在宋朝,徐清是规定在十年之内,必须要实现全民医保,医保不仅仅要覆盖城市,更要覆盖乡村,以解决普通老百姓们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一点当然也成为了每一个地方的头号大事,变成了政绩的一部分,但同时徐清也要求,地方政府不能实施强买强卖,要了解清楚老百姓对于医保的态度,然后再进行疏导,不能直接拿钱然后去买。

这就导致公务员的工作十分复杂,一些偏远地区或许强买强卖的情况时有出现,但发达地区这样的情况是很少的,因为老百姓几乎都接触过义务教育,若是你强买强卖,那么很多人是会直接去法院告你的,这对于基层公务员来说,是重大的污点,若是沾染上,那么这辈子就别想升官了,所以大多数公务员只能不停的去跟这些老百姓说。

有些人是穷,没钱买医保,对此倒是没什么问题,毕竟许多地方衙门都非常有钱,便会拿出一部分钱,对于这些孤寡老幼进行补贴,以保证他们可以享受最低级的医保,但还有些人则是对于医保制度充满了怀疑,认为这是骗人的,自己到时候若是生病了他们就一定会报销么?

很多人并不相信会有这么好的事情,在他们的认知中,国家只会让人民缴税,怎么可能会给予这么好的东西,所以最开始很多老百姓都不愿意交这份钱,后来只能是一户户人家去劝说,最后慢慢的才让许多人真的相信了医疗保健制度存在的真实性,这一切都是需要基层的公务员去做的。

至于养老保险就更是如此了,医疗保险,平日里人总会生个病,无论是感冒还是发烧,就会用到医保,可养老保险则不同,如今宋朝的退休年龄在五十五岁,而很多人从事工作则是在十二岁,是的,放到现代这自然是非法的,但在这个年代,十二岁的工人遍地都是,因为宋朝施行的是六年义务制教育,只有一小部分人可以继续读书,大多数人自然只能进入社会开始工作,而让老百姓从十二岁开始缴纳养老保险,到他们四十三年后才能拿到第一笔养老保险,自然很多人都是不愿意的。

对于这一点,徐清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徐清并不像医疗制度那么迫切,因为想要让老百姓相信这个实在是太难了,如今宋朝全国缴纳养老保险的人不过两千万左右,连全国成年人口的三分之一都没有,且到现在,还没有人是拿钱的,因为即便是交的最早的,也不过是从三十几岁开始缴纳而已,到现在,自然是还没到可以拿钱的年龄。

所以对于养老保险,朝廷是没有什么强制规定的,像这些惠民工程,你能够像工厂一样,制定指标去让公务员完成吗?如果你制定了这样的标准,必然会使得公务员们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骗老百姓让他们签字,最后的结果就是遗祸无穷,老百姓不是傻子,当他知道真相的时候,他会无比痛恨这个朝廷的,所以对于这些工作,你是没有办法用政绩来衡量的,只能够按照当地老百姓的感受来处理。

所以徐清压根没想过,把朝廷完全变成一个机器,那对于人民来说不是好事,而是坏事,因为如此一来,精英政治将会彻底定型,精英们认为什么是好事,他们就会推行,而丝毫不在意百姓对于这些政策有什么想法,这显然是不对的,领导人高瞻远瞩这确实没有错,但应该也要尽可能的顾忌百姓们的想法,不然一昧照着自己设想的道路来走,那岂不是跟老百姓越走越远了?

因此徐清只能暂时让整个朝廷暂时保持这个状态,将贪污压低到最低,这是他唯一能够做的,至于彻底消灭贪污,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便是现代发达国家也不可能做到,因为贪欲是人的本性,你不可能去遏制人性,人若失去人性,那么唯有两种后果,要么变成野兽,饥不择食,要么就无情无欲,变成圣人了。

徐清打贪的主要目的,还是让老百姓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当他们看到那些贪官污吏被处死的时候,他们就会知道这样做是错的,以严刑峻法来规范社会的道德和思想,这无疑是徐清想要做的,也是他推行理学的根本原因。

至于因此而带来的震荡,自然也是徐清需要承受的,要知道,很多官员在徐清这一套制度出来以后,自然极力反对,尤其是中上级官员之中的青壮派,他们大多数四十岁左右,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未来也极有可能进入内阁,他们跟其他的官员不一样,其他的官员或许听到这个消息,见前面死的那几个官员之后,会主动认罪,然后缴纳赃款和罚金,便想着继续当官就好了。

可对于这些年富力强,且拥有勃勃野心的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选择,因为他们希望的位置,是内阁,是当宰相,其他人可以自首,他们不可以自首,一旦自首,虽然还可以当官,但尚书和宰相将与他们终生无缘了,毕竟大宋帝国的宰相和尚书,怎么可能是一个前科犯呢?

所以很多人是不能自首的,他们志向远大,但又无法控制住社会上的诱惑,且同时又害怕着大理寺和御史台调查到他们的身上,所以他们对于徐清自然是有着十分强烈的不满,这些不满便会体现在日常的工作上,比如说会经常找茬,他们当然不敢直接对徐清找茬,但是对一些政策提出另外的意见自然是可能的。

还有的则为利令智狂,甚至想要暗杀徐清的也不在少数,这就是徐清改革的代价,他需要面对百官的非议,以及离心离德,毕竟这次打贪,针对的是整个朝廷,徐清因此也几乎得罪了所有派系,甚至是自己的派系之中,都有人对此表示不解,可以说,虽然在民间,徐清的威望再一次上了一个台阶,但在朝廷之上,在这官场之中,他的声望是飞快下降的。

至于在基层公务员之中,徐清的声望自然是飞速上涨的,毕竟如果徐清不那么做,他们的升职机会可以说是寥寥无几,如今徐清为他们扫除了一大批的贪官污吏,自然让他们之中的有才之士,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到仕途中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可以说,徐清是改变他们命运的人,这个评价一点都不会过分。

但他们如今尚且还没有成长起来,对于徐清的帮助自然是收效甚微的,不过对于反贪,徐清其实还是得到了不少的好处的,首先便是还给了天下百姓一个相对清廉的朝廷,二来则是因为在反贪之前,徐清在自己的派系中,三令五申有关于贪污,公权私用等行为的糜烂,同时非常严肃的警告自己派系中的同仁,让他们不要去做违法犯法的事情,虽然许多人依旧会有习惯性的贪污,还有些人则屡教不敢,抱持着侥幸心理,但更多的人则把徐清的话听了进去,相比起其他派系来说,徐清的派系损失的人马自然是最少的,当许多官员因为各种各样的条令离开自己的岗位之后,徐清的官员自然就成为了新的长官,所以徐清的权利非但没有缩小,甚至还扩大了。

这直接导致朝廷之中的不少人开始流传,徐清打贪是假,收拢权利才是真的,至于为什么要收拢权利?那也很简单,徐清老了,许多事情已经不能再这么关注了,但徐清利欲熏心,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利,所以他希望在自己离开之后,继续由徐家的人掌握着天下,因此如今收拢权利,然后让那些政敌离开朝堂,等到徐宁回来之后,便可以顺利慢慢接手徐清留下的事业。

如今的打贪只不过是为了让父子两人的交接不出现障碍罢了,这种言论甚嚣尘上,徐清也多有耳闻,对此他自然也是十分无奈,每一个人面对看到的事实,总能想出一个符合自己利益的念头,然后穿凿附会,就认为这是事实的真相,即便这根本与徐清的想法离了十万八千里远,但他们也固执的认为自己想的才是对的,但事实的真相根本不是如此,之所以徐清的官员损失最少,只不过是他多次提点罢了,并且他们听进去,就这么简单,对于自己派系中屡教不改的人,徐清丝毫没有手软,因此还让不少人寒了心,这一点,那些污蔑者是看不见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