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两个人的游侠 > 第817章

两个人的游侠 第817章

作者:想要好好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4:58:57 来源:258中文

而如今,随着商业税,个人所得税占据税收的主要来源,如何更加完美的将税收全部上缴上来,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了,其中商业税还好一点,毕竟每一个城市都设置有城关,海港城市则会设置海关,通过这些关口,便可以对商品进行清点,起码大致的商品利益是能够得到清算的,而每一件商品根据他的分类,进行收税,在这件事上还是比较容易的,可个人所得税就要困难多了。№菠☆萝☆小№说

那些资本家们,贯会用一些放来来逃税,比如说在殖民地上注册公司,从而绕过统计,另外一方面最主要的方式就是做假账,反正是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尽量来让自己少缴税,另外一方面,公司所得税也是如此,这些都会使得国家的税收不稳固。

根据如今三司使的统计,宋朝的税收有百分之三十以上无法顺利进账,有百分之三十的税,没有收进来,这是多么巨大的逃税漏税,每年三百亿贯以上的财政收入,这一点自然是必须要严查的,而这件事,就是赵思銭的任务。

面对徐清下达的命令,赵思銭自然不敢耽误,想要捞好处,徐清不介意,但捞好处的前提是必须要把自己布置的任务完成才行,国家的税收被这些资本家们联合士族搜刮到了自己的仓库之中,国家的钱粮在被不停的腐蚀,这是徐清所绝对无法容忍的事情,尤其是如今的朝廷正需要大量的钱来推动国家的发展,基础建设的搭建,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税收才能做到,自然就更加要严查税收问题。

所以这一点上,徐清是抓的十分严的,而对此,赵思銭也早已经心里有了预案,当到宰相这个级别,自然是每一个人的背后都会有一个智囊团,这一个智囊团有的是根植于本土,里面有一部分是来自于利益集团内部的人士,还有的则是年轻人,以及专业知识的人才,这三部分组成。

就像赵思銭的智囊团,第一部分自然是来自于江浙集团内部的人士,他们负责与江浙集团进行沟通,听取他们的意见,同时在官场上,也可以互相帮助,而第二部分则是这个集团内部的年轻人,每一个大家族都要培养自己的年轻人,而怎么培养自己的年轻人呢,当然是把他放在位高权重的人身边,更加容易培养。

这是一个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一个普通孩子,出生在一个平凡的家庭,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就只有眼前这一丁点而已,而在宰相身边接受事物的孩子,他成天看到的便是有关于这个世界所发生的真正变化,那是完全不一样的格局,单单是这一点,就要比无数钱财昂贵的多,赵思銭的幕僚之中,便有江浙两省的子弟在其中奔走,他们主要的任务便是学习,另外赵思銭也通过他们,与这些世家加深联系,从而将自己的家族与这些家族进行互相交换。

同时这些青年才俊,赵思銭也可以跟他们进行政治联姻,无论是自己的女儿,还是家族中其他人的女儿,彼此之间互相通婚,在政治上结成盟友,这对于双方来说,都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因此在他的智囊团中,这一批年轻人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而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自然是幕僚团队了。

他们是智囊团真正的核心人员,大多数都是来自于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不想当公务员从底层做起,所以便选择了做大官的幕僚,来作为自己的进身之阶,另外一方面,还有一些人则是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进入赵思銭的幕僚,只是双方之间的关系好而已,并没有雇主与雇佣的关系,而是平等的关系,这些在幕僚之中都十分常见,关系也错综复杂,但总体而言,这些人大多在某一个方面有特殊才能,要么就是在社会上有相当大的名望,比如某一杂志社的主笔,或者是总编,又或者是社会贤达,大儒之类被世人所敬仰的存在,或者是大学里的教授,他们通晓某一个领域,是某一个领域的权威,有时也会加入幕僚团队之中,来为官员出谋划策。

在宋朝,一个县令基本上就可以组织起自己的幕僚,这是朝廷所规定的,必须得是一地之主,也就是最少七品官,才能拥有自己的幕僚,而幕僚的雇佣费用,朝廷是不管的,由官员和被雇佣人员自己商量,一般来说,一位县令通常会雇佣十到十五名左右的幕僚,毕竟作为县令,他拥有着很大的权利,在现代,一个县,不仅仅有县长和书籍,还有好几个副县长,副书记,而在这个时代,是没有的,县令一个,所有底下的官员对县令负责,县令就是百里侯,是这方圆百里的土皇帝,只有国税和军队不归他掌控,其余的事情都是要他来管的。

徐清原本也想要改变这种政治结构,应该增加一些副县令来分摊权利,但最后还是没有这么做,首先是当前的政治格局并不允许徐清这么做,增加副县令,便等于削减县令的权利,而如今,其实县令的权利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削减,原本一个县只有三名拥有品阶的长官,县令,主簿,县尉,分别掌管行政,经济和当地的保卫部队和治安问题,而如今随着官府的改制,原本的县令都加入到公务员体系之中来,一个五万人口的县,便拥有公务人员三百人到五百人的规模,而其中有品级的人则超过了三十人以上,这权利自然是被分散的,若是这个时候还要分散自然是不可能的。

而身为县令,他需要管的事情也变得多了,原本说是行政,但其实行政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农事,因为那时农业社会,作为县令,他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如何让土地保收,除此之外,他不需要去担心其他的事情,所以那个时候的县令,往往只需要三个幕僚就够了,一个管理与上官之间的礼尚往来,算是外交,第二个则是管刑名,负责处理全县的大小事务,第三个则是管理人事的,一般来说三个就够了。

可现在一个县的工作变多,原本都是分摊的权利,被集中起来变成了一个局,而县长的考核标准也是越来越多,从原本只看种地,到现在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的经济发展,建设楼房的多少,以及基础建设的水平,招商引资的成功与否,以及当地的环境,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这都是考核的标准,任务变多了自然幕僚也变多了,一个县令便往往需要十几名幕僚来协助,不然一个人根本就管理不过来。

而这些幕僚的经费是需要他们自己来付的,在如今宋朝工作成本不断提高的当下,幕僚的费用自然是不便宜的,虽然县令用的幕僚,不可能是重点大学的学生,往往是一些普通大学,或者是原本的老举人,但他们的价格也很贵,月薪往往要在三十贯以上,也就是中产阶级高一点的水平,一年大概就需要三百六十贯左右,过年还要发一些年节礼,大暑的时候还得发一些冰钱,大概一个人下来就的四百贯左右。

而按照最少的雇佣数量,那么一个县令,一年光是幕僚的支出,也得是四千贯左右,这是一笔巨大的数字,即便宋朝对于官员待遇普遍很高,月薪达到了两百贯左右,但一年也不过才两千八百贯,养这些幕僚可谓都养不起,同时作为一名官员,礼尚往来是十分有必要的,所以在这个年头当官,有很多人甚至是亏钱的。

当然,你也可以选择贪污,但如果被抓到,那么后果不堪设想,当然你也可以选择不雇佣幕僚,这也是大多数县令的选择,以县令来说,他们大多数时候,只会雇佣三到五个幕僚,主抓几个领域,比如说重点发展经济,他就专门雇佣几个发展经济的,重点发展旅游,他就专门雇佣几个发展旅游的,而不是说全部雇佣,当然这些人也有不少,他们往往是家里不差钱的那一类,自然也就无所谓了。

而如果家里没钱,又想要雇佣优秀幕僚的话,那还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接受地方上的赠予或者是人才,这样一来,你就跟本土的势力互相连接,这些人有的是钱,你就可以用他们的钱去雇佣幕僚,然后治理好一个领域,从而创造自己的政绩,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举债雇佣幕僚,从而提升自己的政绩,不过这样一来也有危险,那就是当官会让一个人光速变穷。

不过即便如此,想要当县令的人也不少,毕竟这个世界上,尤其是在宋朝,钱不是最重要的,权利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当了县长,你手中随时可以调动的财产都是在百万贯以上的,一个县,中等水平一年的财政收入就能有四五百万贯,除此之外朝廷,府,路的拨款又是两三百万贯,这么多的钱,都在你的手中流动,即便你不贪污,只需要做的好一点,一年为自己的家族或者是利益集团谋取几十万贯根本不是什么问题,因此即便做一个县令,从账面上看,是一件亏本的事情,但还是有无数人愿意去那么做,就是其中有利可图。

而到了知府这一层级,那雇佣的人可就更多了,毕竟下辖的百姓数量从原本的几万人瞬间变成了几十万人,甚至有些府的人口达到上百万,那么便是同一个领域,所需要的幕僚数量也不仅仅是一个,而是会有好几个,幕僚团队往往会达到四十人到六十人左右,不过到这个时候,作为知府,背后一定已经有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在背后支撑他了,或者本身就是士族出生,这些人是不靠朝廷发的工资过活的,他们背后的利益集团,和士族力量,将会雇佣最好的幕僚给他们使用,因此不需要担心钱的问题。

而在宋朝,知府也正是一个分水岭,知府可以算是进入士族中间阶段了,所以他们的地位就猛然提高了一大截,相比起低位的士族来说,他们的家族往往非常有权有势,在当地拥有很高的名望,不仅仅有大片的土地还有无数的上市公司,对于他们来说,钱已经不是问题了,政治上才是更重要的根本,因此这些家族会毫不犹豫的把钱花在朝廷上,让自己家的子弟往前冲,因为宋朝的考核是不堪身份和地位的,只看政绩,只有做出了足够漂亮的政绩,官员才能得以升迁。

且对于政绩的考核十分严格,一年会无数次的派人下来不停的进行探访,有的是明面上的,有的则是私底下的,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摸底,朝廷注重政绩,底下的官员自然就更加重视,毕竟政绩是唯一升迁的通道,而要想政绩做得好,聘请最好的幕僚,来协助自己这是必不可少的事情。

所以从知府这个级别开始,幕僚基本清一色都是重点大学的毕业生,甚至是教授,资本家的代理人,以及利益集团的人员都开始涌入,他们的月薪也是非常高昂的,与县令时期一个人三十贯不同,到这个时候,幕僚人员重点大学的人才,最起码也得到八十贯一年,这还是起步价,若是真正的人才,那是上无封顶的,所以一位知府,他一年需要支出的雇佣费,就会达到两万贯左右。

不过到了这个级别,钱对于他们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哪一个知府背后的家族会没有两万贯呢,即便是一些新晋的士族,虽然没有足够的财力去养这么多的幕僚,那地方上的豪族也是会想方设法塞钱进来,这是必然的事情,所以到这个时候,他们是不缺钱的,故而雇佣的都是最好的幕僚,而像一些有能力问鼎朝廷枢辅的人,便会从这个时候开始培养自己的集团,他们对于自己的幕僚更是不加投资的。

而像赵思銭这样的宰相,他的幕僚团队就更为庞大,往往是超过上百人规模的,且每一个人都是顶尖人才,对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至于作为宰相为什么要养幕僚,这就跟宋朝的官僚体制有着很大的问题,作为宰相,他可以影响底下的部会,但是各个部会的权责是不定的。

就像工部,他既服务于陈明功的水利建设,又服务于城市发展,又服务于经济发展,还有交通基础建设,就是如此,他便已经要对四位宰相负责了,因此如何与他们进行协调,加强自身的权重,而一个部门,他的能力就是这么有限,有的时候智囊们就必须充当各个部门的官员,来进行审核,报批一些东西,还需要去实地查看,因此宰相是离不开他们的,故而每一个宰相背后都有一个巨大的智囊团,徐清也不外如是,只不过他的智囊团相对来说就要小得多了。

因为他是首相,整个朝廷对他负责,无论工部需要向多少位宰相负责,首相的命令至高无上,所有部会以遵从首相的命令为第一条件,因此徐清不需要去安排幕僚进入部会,从而增加自己的权重,因为无论谁掌握部会,他的权利都迈不过自己去,因此徐清的幕僚主要顾及的便是大格局,大战略方面的部署,专才是非常稀少的。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