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两个人的游侠 > 第826章

两个人的游侠 第826章

作者:想要好好画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6 14:58:57 来源:258中文

另一方面,在经济爆发性增长,全民陷入对于财富的追逐中,即便是正统的宗教,其中一部分也开始产生变质,按理来说,中国的宗教从来都是要求人们清心寡欲的,但在物质时代,许多僧人,道人也不得不开始向钱看,许多寺庙和道观都开始纷纷推出一些赚钱的手段来。菠#萝#小说

有些还算是正常比如烧香,祈福,许愿池,解签之类的活动,这些倒也没有问题,毕竟寺庙里的和尚,道观里的道士也需要吃饭,你不可能让他们全部自己去种地,而朝廷对他们是不拨款的,除了几个国寺朝廷会定期拨款,且赐予他们寺产之外,其余的寺庙,大多数都是自力更生,活不下去解散的也有不少。

这主要还是因为历史上三武一宗灭佛,以及大规模的道教信徒的起义,在皇权的镇压下,大部分都十分老实,中国与西方不同,从始至终,一直都是皇权大于神权,因此神明的力量在这片土地上,是始终向皇权低头的,但为了保证这些宗教依附于皇权,所以会给这些寺庙一大批的地产,并且对他们的土地进行免税,以供养这些僧人们,让他们可以青灯古佛常伴。

而到了徐清这里,这一项法度自然被取消,因为许多寺庙依靠这些土地,赚取了大量的钱,而很多僧人,在拥有多余的钱之后,便开始做高利贷的生意,是的,在宋代,最大的高利贷商人不是那些黑社会,而正是这些佛道出家人,他们利用信徒给予的香火借贷给别人,然后收取高额的利息,从而获得巨大的收入,这种行为在徐清看来自然不能容忍,所以为了从根源上禁止这种行为,从而做出一定的惩戒,便除了几个国家寺庙之外,其余的寺庙全部废除寺产,所有土地必须要收税,同时耕种的农民不能雇佣,如果拥有土地的,就必须要自己耕种,而不能让农民去种。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说短暂的压制住了这些出家人的贪欲,但随着全国财富的爆发性增长,各种各样的赚钱方法自然是应运而生,高利贷不让做,但其他的东西朝廷可没有禁止,所谓法无禁止即自由,而这些出家人也确实够聪明,比如说做出那些长寿灯,一盏两贯钱,由僧人,道人们在一旁念经,来为你的家人祈福,这一项的收入便足够多了,还有卖香的,以及收门票的,可谓是各种各样的方式从这些信众的手中榨干每一块钱,完全是没有了身为出家人的典范。

对此徐清自然是很不满意的,但也无可奈何,毕竟这些寺庙要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也确实需要想办法去赚钱,同时寺庙的维修工作,以及扩建,这都是需要钱的,尤其是在这个年代,以前人们生活的贫困,所以看到寺庙是用砖瓦搭建的便觉得是什么世外桃源,可随着人们生活的富裕,自己的屋子本身就建的很好,所以寺庙为了吸引更多的香客,便只能不停的去建造更加漂亮的环境,这就像欧洲的教堂是一样的。

在欧洲,一个城市最高的建筑物往往就是教堂,而一座教堂,往往可以容纳一座小镇中所有的人在这里做礼拜,而看看天主教的教堂,几乎每一座都无比的高大,他们甚至愿意花费几百年的时间去搭建一座教堂,而与之相比,国王们,公爵们的宫殿与教堂相比就无比的狭小,这也是欧洲神权大于皇权的体现。

之所以要将教堂修建的那么大,便是希望让百姓们看到教堂的时候,就必须要抬起头来才能看见教堂的宏伟,通过这种方式,来让百姓们敬畏上帝,而这一点在中国的宗教中也存在,比如说中国的佛塔,便是这一宗教理念的实践,但因为古代的技术有限,所以能够搭建的高度也有限,而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很多人见这座寺庙的建筑物不是特别的漂亮,就不会大规模的来。

毕竟很多人来,不仅仅是来拜佛的,还有许多是来旅游和度假的,他们祈福只是顺便,更希望在山上看到优美的风景,漂亮的建筑物,所以各大寺庙和道观也在改变着自己建筑物的结构,从而让更多的人愿意来到当地,这样一来,就更加需要钱来进行维修和扩建,对于这些徐清也能理解,但让他无法理解的,则是那些钻进钱眼里的人。

一炷香三文钱,这徐清能够理解,一文钱成本费,一文钱僧人念经,道人念咒的钱,还有一文是你的利润,这没什么,但一炷香卖一贯钱,这徐清就无法理解了,简直是暴利啊,这若是卖出去,别说是修建寺庙了,便是一年修一个皇宫也不在话下。

可别低估了中国人民对于好兆头的渴望,放到现在,经历过反四旧,反三俗的革命之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对于道观和寺庙到底是越来越热衷,还是越来越反感?显然是越来越热衷了,各大寺庙不停的扩建,新建的寺庙和道观也是不停的在神州大地上涌现出来,这些去拜佛,拜神仙的人真的信这些东西吗?

未必,但有一个好兆头,似乎就是一件好事情,所以中国人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对于玄学,也确实是越来越感兴趣了,不然那些寺庙和道观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又怎么会一直存在到现在,且香火越来越旺呢。

每年假日的时候,有多少人去少林寺,峨眉山,青城山这些道教圣地,佛教圣地,普陀山上的人就从来没有烧过,每年去烧香还愿的人更是数不胜数,这还是在经历过破四旧的时代,要知道古代的中国人可是相当迷信的,且这种迷信并不是老百姓的自娱自乐,而是从上到下的迷信,在这种情况下,尤其是老百姓开始有钱之后,自然是会把大量的钱花到宗教信仰上去的。

所以宗教的收入可谓是十分的丰厚,而更加让人糟心的是,宗教明明赚了这么多的钱,但朝廷却无法对着全国上万家的寺庙和道观征收哪怕一分钱,因为这些钱按照法律上的看法,全部都属于捐赠,就像我们把钱捐给红十字会一样,你会找红十字会收税吗?显然不会,而这些寺庙也是相同的,所以这也让徐清很是难过,如果这些寺庙可以收税,那将是多大的一笔钱啊。

但对于这些寺庙比较过分的行为,徐清还是要管的,尤其是这样的做法,对于一些真正在为百姓做事,在持身修行的场所来说,便有些太过分了,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即便是僧人也要向金钱低头,但在这片土地上,依旧有人坚持着自我,不去赚这些昧良心的钱,而是守着自己的青灯古佛,修炼自己心目中的道。

而这些寺庙便是破坏了这些真正在修行的寺庙的安宁和原本平和的生活,因为这些寺庙并不会去搞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整个建筑也就保持在原本的样子,而人们的审美早已经改变,原本的土坯房和那木头做成的雕像,根本就没有人会去看,人少了,香客自然也就少了,而这些僧人又都是潜心向佛的,所以一切都是像原来一样,有施主来吃饭,这是免费的,施主上香,一文钱成本价,若是要点长明灯,最多就收一些僧人们的念经费用,补贴一下家用而已。

随着大批漂亮的寺庙崛起,这些老旧的寺庙不得不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而这些僧人和道人又不会经营,有些遇到一些富裕的施主还能凭借对方给予的香火钱,勉强支撑,而还有一些则只能随着时光的流逝,日渐凋敝,这是让徐清感到很可惜的事情,那些已然忘记道祖佛祖话语的人,在不停的赚取着大量的金钱,而那些真正在修行的僧人,却手上没有半个铜子,这实在是一件很不像话的事情。

虽然对于这些清修的僧人们来说,或许这样的生活正是他们想要的,但在徐清看来,那些对于金钱盲目追逐的僧人,道人,着实是玷污了他们所处的职业,他们是为民众消灾解难的出家人,但如今所有人都像是钻在了钱眼里一样,一心一意只有钱,那又哪里来的时间去研究佛法,道经呢?

最后全部都是华而不实的僧人和道人,凭借又能安抚谁的心灵,这在徐清看来,根本就是本末倒置,作为一名僧人或者是道人,徐清自然乐见他们过上富裕的生活,可这就够了,有些人却贪得无厌,过的根本就不是富裕的生活,而是穷奢极欲的生活。

一个地方寺庙的住持,不仅仅自己住着大庄园,还拥有自己专属的汽车,甚至是游艇,除此之外,还在外面包养男人,女人几十名,这还是出家人,简直是比许多入世的人还要厉害,光是私生子就有三十多人,全部上的都是私立学校,享受着最好的教育资源,而他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不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么,所以对于这些人,徐清是极为痛恨的,更加让人难以忍受的是,这些寺庙往往会接受附近佛教徒的孩子进入寺庙来修行,这一点就跟现代的泰国,缅甸等国一样,在十八岁之前,大家会每一年一段时间进入寺庙之中修行,从而驱除身上的戾气和灾业,在之后的人生里充满福气,这在泰国是很普遍的事情。

而也正因为如此,**的事件在这些国家也是此起彼伏,虽然最终因为宗教势力的庞大,往往这些事件落实到最后都变成了雷声大雨点小,但这些事件确实是真实存在的,那些僧人不敢去碰女人,怕犯戒,便拿那些小男孩儿作为泄欲的工具,男孩儿的父母知道了这些事情之后,大多数人都选择不说,一来家丑不可外扬,二来寺庙在当地往往拥有着庞大的势力,一般小老百姓又哪里敢去惹呢?

所以最终这些被曝光出来的事情,往往就变成了孤例,被认为是个别僧人的道德品质败坏,而不是整个佛教系统有着很大的问题,而在如今的宋朝也是如此,许多人并没有胆大包天到像那个住持一样,不仅仅有女人,还不止一个,生下那么多私生子,许多人是不敢这么做的,便会拿那些男孩儿来做事,这些事情,在宋朝的典籍中都有所记载,并不是现在才有,而是早就有了。

就像明朝末年的时候,妓女礼佛,僧人则变成了高利贷的商人,至于许多尼姑庵,因为生意不好,最后许多尼姑庵甚至变成了淫窝,那些尼姑白天是道貌岸然的出家人,晚上则变成了饥渴的妇人,通过买卖自己的**,来获得收入,这些事情并不是假的,而是真实存在的,对于这些行为,徐清自然不觉得有多么光彩,所以对于这一方面,他自然是要严查的,比如说对于寺庙和道观,必须要建立更加严格的监察。

这在原本的体系中是很缺乏的,虽然中国相比起西方和其他国家而言,对于宗教的监控和掌握要严格的多,也有力的多,比如说无论是僧人还是和尚,都必须要有朝廷的册封,才能成为真正的和尚和道人,如此一来,便控制了出家人的数量,不让他们过度膨胀,同时朝廷一般还会设有专门管理出家人的机构,但也仅限于此了,封建王朝对于宗教的监控就是保证宗教不凌驾于皇权,至于宗教如何欺压百姓,那是不管的,毕竟朝廷也在欺压百姓嘛,而徐清则是希望建立一套完整的制度,更加深入宗教的管理,通过其他办法,将宗教在民众中这种十分严重的坑蒙拐骗进行一些控制,来减少宗教的影响力,以及让百姓少受一点伤害。

但想要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毕竟老百姓对于宗教还是十分相信的,如果朝廷冒然对这些正统宗教动手,那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因为这些宗教存在时间已经很长,在百姓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都已经融入其中了,比如说观音诞生,灶王爷,文殊菩萨,几乎是中国人信手拈来,文盲都认识的神明,你想要去改变这些东西,是很难的,而寺庙和道观便建立在这些神庙之上,若想要限制,岂是这么容易的事情。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