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其他 > 魔苍神记 > 第二一四章 爱谁去谁去

魔苍神记 第二一四章 爱谁去谁去

作者:熠镧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5-02 02:51:47 来源:258中文

终于解决了一个问题,朴锦辉松了一口气问道:“那王大人要租借济州岛多久?”

王越道:“就租个一百年吧。”

王越的狮子大开口已经让朴锦辉逐渐适应了,如果王越开的价码低了,他都会怀疑真实性了。

济州岛面积一千八百多平方公里,相当于大明的一个县,处于倭国和朝鲜之间,西面是黄海,历史上有一段时间属于中国,比如在元朝的时候岛上的最高长官一直是中国人,所以岛上汉民也不少。

该岛在朝鲜的地位相当于大明的海南岛,因为位于朝鲜的最南端,所以是个政治流放地。

王越看中了这个岛屿的位置,天策军由此岛可以同时影响朝日两国,还可以控制朝鲜海峡。

“王大人,此事小臣可决定不了,非我王同意不可。”朴锦辉为难地道,要是租个十年八年的,他还敢点头,这可是一百年。

王越双手一摊道:“那就没办法了,出兵之事只好作罢。”

朴锦辉一听就急了,就差临门一脚,事情却黄了,那怎么行?

在这个时代像济州岛这样的岛屿,并不是那么特别重要。济州岛位于朝鲜和倭国之间,如果由大明驻军,还可以阻挡倭国对朝鲜的窥视。王越是租借,对大明来说也成了一块飞地,以这个时代人的眼光看,那里很难成为大明的国土,毕竟太远了。

“王大人,要不这样,我先和您签个文书,等见着我王之后再盖上王印,您看如何?”朴锦辉的意思是先弄个意向书,算是个半成品。

王越很大度地点头道:“这样也可以!”朴锦辉是代表朝鲜王来的,这样一份东西也算半正式化了,借着这个由头,王越有的是办法让它成为正式的文书,如果朝鲜王不识相,王越还可以对他实施说服教育嘛。

朝鲜方面的条件谈妥了,朴锦辉大喜过望,王越提出的让朝廷同意在天津大沽口和威海建港,并囤积物资的要求并不过分。天策军在大沽口先斩后奏建水师的事情朝廷已经知道了,威海靠近登州,那里离朝鲜最近,这个理由也说的过去。

威海港的作用肯定无法代替大沽口,王越的主要目的就是在山东设立一个窗口,把起点城的影响力和商品扩散到山东去,借这个机会正好向朝廷提出要求。

这些要求需要谢宝清拿到朝堂之上议论,所以接下来就是王越与朝鲜使者签署文书。意思就是王越救援朝鲜,赶走清军之后,这些条款即可生效。

这些都属于王越与朝鲜私人的交易,不需要通过朝廷的同意,朝廷里的人肯定也看不上那些山沟沟。在济州岛驻军的说法,可以换成王越的家丁。

谢宝清是搞不懂王越要那些贫瘠的山区土地有什么用,那个岛租过来有什么用?种地吗?据说那个岛是火山岛,山地面积就占了一大半。

办完了这些,离革命成功迈了一大步的朴锦辉很兴奋,他对王越道:“王大人,这幅朝鲜地图可否卖与小臣?”

这份地图太详尽准确了,朴锦辉还是看出了它的价值。

王越笑着道:“此地图可是花了我大量人力物力啊,既然老朴你看上了,那我就忍痛割爱,三十万两银子卖给你。”

这地图是王越让人花了十几天校对出来的,大不了再打印一份。

朴锦辉砸吧砸吧嘴,一咬牙道:“好,这地图我买了。”

这时代要画一份如此详尽的地图,起码需要十年以上的周期,人力物力真的不止三十万两,要想画这么准确,在没有卫星帮助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

一张破地图赚了三十万两,这样得买卖真是太划算了。

王越愿意出兵,心急的朴锦辉一刻也不想耽搁,拉着谢宝清尽快将消息报给崇祯,因为这件事还必须得到朝廷的认可。

“王越同意出兵?”崇祯很意外,“天策军有能力救援朝鲜吗?”

谢宝清根据王越所言,写的这封奏折很详尽,天策军出征人数为五千人左右,军械物资自备,到达朝鲜后粮食由朝鲜提供。

这就解决了朝廷财政方面的难处,五千兵力的粮饷朝鲜还能负担的起的,毕竟不是十万大军。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按天策军的装备,油料子弹炮弹武器这些东西朝廷都没有,要是和朝廷算钱的话,朝廷能破产。

关于王越与朝鲜的私人交易,理由就是补贴军费。天策军不和朝廷要开拔费军饷粮饷,等于解决了朝廷的一个大难题,崇祯也就默认了。

就是这兵力让崇祯心里没底,满清可是十二万大军。打赢了还好说,要是败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谢宝清奏道:“据王思华讲,天策军必胜,请皇上放心。”

吹牛的大话崇祯已经有些免疫力了,袁崇焕五年平辽的豪言又不是没听过。

崇祯道:“那就让朝臣们议一议吧。”

朝堂之上,众大臣闻听王越要出战朝鲜,以薛国观为首的一批人几乎要弹冠相庆,似乎觉得王越在作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于是大部分朝臣都同意出兵朝鲜,就连户部尚书侯徇也不提反对意见了,反正没花朝廷什么银子就行,胜败可就不关户部什么事儿了。

“臣保举兵部右侍郎陈新甲为援朝经略,总理各项军务。”次辅薛国观出班道。

袁佑等人也随即附和道:“臣附议!”“臣附议!”

薛国观把陈新甲推举出来领军,也符合朝廷一贯的做法。像援朝这样的大举动,通常都是由兵部外派一位重臣坐镇的,或者是其他岗位的,挂兵部衔的大臣。

陈新甲本人却不乐意了,这不是让我去背锅吗?五千人打十二万建奴,开什么玩笑,这是火坑好不,你们爱谁去谁去。

“臣对天策军不够了解,对朝鲜的情况更是所知甚少,还请皇上另选贤能。”陈新甲出班道。

薛国观道:“陈大人不必过谦,你是知兵之人,何必妄自菲薄,这个位置非你莫属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