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吴钩吟 > 第九十三章 人才归国难

吴钩吟 第九十三章 人才归国难

作者:池暮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1-20 15:07:52 来源:258中文

“去吃饭吧。”就在这时,萧博识走过来招呼两人。

午饭就在学习门口的一家餐厅吃的,孟谦跟史玉柱坐在一起,期间不少企业家都刻意的跟孟谦多攀谈几句,这倒是让孟谦有些意外。

午饭氛围一片和谐,孟谦也跟大家都互留了名片以及风信号。

总的来说孟谦一直都比较低调,毕竟今天不是他的主场。

同时,在吃饭的过程中孟谦了解了一下萧博识。

萧博识从江大毕业后,去了米国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管理学院攻读管理学emba,现任职于思科战略规划部门,是一名中层管理。

他跟史玉柱上学那会儿就认识,据说这次回国是想看看一下国内的发展情况,找找有没有机会回国发展。

吃饭的时候孟谦没有去问太多,大概了解一下就点到为止了,但萧博识却一直有意无意的在跟孟谦拉近关系,孟谦刻意明显的感觉到。

下午大家在学校逛了会儿,然后又找了个会议室继续聊,该捐款的捐款。

晚饭学院的领导这边就不参与了,今天到场的企业家们继续再聚一顿,除了几个有急事的,大部分人都参加了晚宴。

而在晚宴前的一点自由时间,孟谦找了个契机主动走到萧博识身边,“学长,聊会儿?”

萧博识看着孟谦微微一笑,“好啊。”

两人找了个角落坐下,因为有了之前在饭桌上的基本认识,孟谦直入主题道,“学长这次回国考察,是不是跟米国的互联网寒冬有关?”

“是的。”萧博识毫不避讳的点头,“米国这一次的互联网危机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估,影响的已经不仅仅是互联网这个行业了,前段时间听国内的朋友说,国内互联网企业虽然也受到了冲击,但却也有一批企业有点借机起势的意思,他们跟我说在国内看到了一种奇怪的潜力,我很好奇,便回来看看。”

“那现在在米国那边,跟学长一样有意回国的人多么?”

“想回国的人?”萧博识看着孟谦露出了不解的表情,随后直接问道,“孟总具体指的是哪一个群体?”

“学长也知道,我自己就是做互联网的,但很多人都以为我只是做游戏和风信的,事实上我想做的东西很多,可我找不到人,国内有经验的互联网从业者太少了,有经验的程序员和管理者也不多,所以...”

萧博识听懂了孟谦的意思,突然笑了起来,“孟总如果期待米国那边的华人因为互联网寒冬就大批量回国,那还是不要想了,别说互联网寒冬了,就是宇宙爆炸了,他们也不会回国的。”

“嗯?学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后世也跟一些在海外的朋友交流过,孟谦大概能猜测一点萧博识的意思,但也不能肯定,毕竟这是2001年,跟自己那会儿时代不同。

萧博识转了转桌上的烟灰缸,思索了一会儿后道,“出国的人说白了就两类,要么求生,要么求学。

但更多的人,还是为了求生,为了去国外追寻更好的生活,甚至都谈不上什么米国梦,就是能比在国内生活的好就行了。

所以大部分的华人在国外的目的其实很纯粹,在那边多赚点钱,享受更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福利,还能多寄点钱给家里人提升一下生活,都是为了生存,仅此而已。

这些人呢,他们会想家,虽然不可否认有一部分人在米国被同化,恨不得把肤色都变了,但更多的人当然是恋家的,大家都不想在外面受歧视受欺负,国外的歧视有多严重,只有去过的人才知道。

但还是那句话,都是小老百姓,谁不想生活的更好,回国了,工资又低,生活环境又差,工作压力又大,能在米国生存的下去的,不排除一些过的可能还不如在国内的,但大部分有正经工作的,是正常渠道出国定居的,确实比在国内要好很多,毕竟两国的发展情况差太多了。

所以一个互联网寒冬对他们来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没理由回来。总不能扯上爱国不爱国这个问题吧?”

见萧博识说这话时明显的表情变化,还沉默了几秒,孟谦不由问道,“学长好像对这个说法很在意啊?”

萧博识不禁苦笑,“我相信很多在外的华人都会对这个话题敏感的,总有人动不动就说,出国不回来的就是不爱国,我跟你举个例子吧,前不久有个程序员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就说一个普普通通的程序员,我在米国是个程序员,我回华夏也是个程序员,我回去又不能给国家造火箭大炮,我也想建设国家,我也想当个跟钱老一样的大英雄,我也想名垂青史,但我的能力只配当个小老百姓,我就算回去了,也带不给国家什么东西。

我能抉择,只有我这个小老百姓怎么生活可以生活的更好,我唯一能照顾的,也就是我的家人怎么样可以生活的更好。”

萧博识说到这又沉默了一会儿才道,“这个人爱国么?我敢说他绝对爱国,去年就因为一个白人调侃了一句华夏,他跟人家大打出手差点被遣返回国,我相信他是那种今天如果国家有难了他可以扛着枪往前冲的人。

可在当下的客观情况下,孟总你说,他回国能干什么?也就是找个软件公司当个小小的程序员,拿着微薄的工资,过着艰苦的生活,所以爱国就非得让自己过的苦才叫爱国?

回国就等于爱国?这不合理吧?

哪怕有一种说法是,一个人回国可能做不了什么,如果所有人都回国就可以凝聚成一股力量,可问题是,谁有这个号召力呢?谁能号召得动所有海外华人共同回国参与建设呢?

我跟你说,只有国家有这个能力,而且不是靠强制,得靠有朝一日我们华夏的整体发展真的起来的,大家觉得在海外跟在国内的生活差不多的时候,更多的人会自发的回国。

但此时此刻,宇宙爆炸他们都不会回来。”

萧博识又沉默了,看得出他真的很在意这个话题,孟谦估计他也被道德绑架过。

孟谦正想着怎么调节一下氛围,萧博识又主动开口了,看样子也是不想让孟谦因为自己的情绪去做这个调节氛围的人,“我再说说第二类人,求学,我这里所谓的求学不是简单的出国留学,而是指的那些真正追求高端技术高端科研的人才。

这些人回国是可以为国家发展做出有效贡献的,但按照两国公布的数据,我们在高端人才上,人才回流比例也是很低的,为什么呢?

我的个人看法是两个原因,第一是国内科研基础环境,与米国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其实是在于工业基础建设起步晚了,由此也就引发了科研基础环境的差距,很多科研项目平心而论,你回国了还真干不了,国内没有这个条件。

高端人才不回国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其实他们想回国并没有那么容易,当你真的是一名高端人才的时候,不是你想回就能回的。

事实上想回国的高端人才并不少,这里有我们天生的一种民族情节在,另外一方面,国家对于高端人才的政策是很不错的,高端人才归国至少能保你衣食无忧。

但是你要知道,米国是全世界技术输出管制最严格的国家,没有之一。

你看欧洲国家,他们是很愿意分享技术的,他们在海外的技术支援比例很高,但米国一直以来实行的都是技术出口严管政策,首先,你一个华夏人想在米国参与高端技术研发就很难,很多企业的核心岗位都要求必须改米国籍。

其次,如果有一天你想回国了,他们会有一百个理由禁止你回国,因为他们会怀疑你带着米国的技术回国建设,米国人有一个很奇怪的想法就是他们创造的技术就是他们的,别人创造的技术就是世界的。

很多人都知道钱老当初差点没回国,但却不知道历史上有多少华夏科研人员想回国没回成。

而且哪怕你回来了,一旦你参与的项目获得了成就,米国马上会开始进行调查,以各种技术禁出口条例为由进行控诉,华夏归国的高科技人才每年都会有一大批这样的起诉,非常难受。

所以总结来说,海外华人要么不想回国,要么不能回国,说句不中听的,现在回国的很多华人都在海外混不下去的,人才归国,很多客观问题,难啊。

想要实现海外人才的大量回流,还是得先让国家赶快发展起来。”

看萧博识感叹的样子,孟谦追问道,“那学长觉得,国内自身的人才培养,有什么好的方式么?”

萧博识啧了一声道,“树标杆吧,就跟我们打造沪上,打造深圳是一个概念,有些基础的东西落后就是落后,你在发展人家也在发展,你想我们是一个十三亿的人口大国,想要全面发展得多难啊?

不如先集中精力去树立标杆,标杆学校,标杆科研单位,标杆实验室,标杆企业,以点带面,以小带大吧。”

“这么说,学长这次回国,是想来找找标杆企业的?”

“没错。”萧博识认可了孟谦的说法,“我朋友给我推荐了几家企业。”

“哦?是哪几家?”孟谦不由好奇。

“白度,3721,瀛海威,易趣,金山,新浪,搜狐。”说到这,萧博识突然顿了顿继续,“大风科创。”

孟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