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回到完美时代 >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攻略昭武地

回到完美时代 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攻略昭武地

作者:不吃肉包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16 13:41:05 来源:258中文

(),

郑显礼打了个喷嚏,起事的议事在白天很盛大,但到了晚上以后,渴塞城却静的与往常一样。拔汗那的精锐部众自打定居以后,渴塞城就成了重要据点,几乎全国的部众都围绕着渴塞城定居,因为这里的水草也是最肥美的,他们甚至学着粟特人开始进行耕种。

麦收的时节刚刚过了,家家户户的口袋里都满满当当的装着粮食。每个人心底里对饥饿的恐惧都降到了最低。阿悉烂达汗在此时发动对大食的反抗,也正是瞅准了粮食最富裕的机会。

而反抗大食人的第一步就是进攻拓折城,那里的土地比就在药杀水的东岸,甚至比渴塞城还要肥沃。大军由此向西,直到木鹿州,这里都是粟特人最传统的粮食产地。

如果拔汗那的军队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征服这些土地,那么随之而掠夺当地的粮食的数量,就足以支撑他们坚持到来年的夏季。

趁着漆黑的夜色,郑显礼与阿悉烂达汗的儿子薛裕分兵进攻两河流域亦即是河中地带最富庶的地区。

这里也是大食人极为重视的税赋之地,此消彼长之下,一定也会对大食的东征联军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

郑显礼深深的吸了口气,他丢掉了安西四镇,没能完成秦晋的嘱托。原本打算以死谢罪,但是一死虽然容易,可却也毫无意义,他只能忍辱负重,尽自己最大的可能,在河中之地搅动大食人后方的安定,让大食人的东征联军前后不能相顾,如此以来,秦晋的西征军一到,不但可能收复西域的失地,还极有可能将河中之地也纳入囊中。

只要计划顺利,在大食呼罗珊总督的援兵来到河中之前,便可以将两河流域的粮食产地都搜刮一遍。

河中的粟特人都是些首鼠两端的人,谁的实力强大便依附于谁,只要没有屠族灭族的仇恨,谁他们便会毫无心理障碍的倒向任何一方。

倒向大食人便是如此,在大食人的势力之手伸向河中之前,唐朝在此地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粟特人便与唐朝暗通款曲灭掉了盘据此地的西突厥,使得突厥最后的强盛仅仅昙花一现。

骑兵开始大规模的进行机动,之所以趁夜行动,一是为了达成袭击的战术突然性,二是为了抢时间,大食的阿拔斯王朝现在正是鼎盛时期,兵力也空前的强盛,谁也不能保证他们不会在意料之外以以与以往的速度进抵河中地区。

而在大食人进抵河中之前尽可能的搜刮这片肥沃之地的粮食才是制胜的关键。

郑显礼甚至已经做好了打算,一旦他们来不及搜掠全部的夏收粮食,宁可放一把火,付之一炬。

当然,这是背着阿悉烂达汗的想法,但就在出发之前,阿悉烂达汗的儿子,薛裕却第一个提出了与之相同的意见。

薛裕是阿悉烂达汗的儿子在唐朝做人质时使用的名字,但是即便如此,这个名字也成了他异于其他王子最特殊的荣耀,即便在六年前返回拔汗那以后也一直使用着这个令素有拔汗那贵族艳羡不已的名字。

当然,阿悉烂达汗也有一个唐人的名字,叫做王忠节。父子不同姓,却是他们身为草原蛮族不了解父子一脉相承恶传统,对于姓氏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概念。

拔汗那汗父子二人使用唐人名字完全出于喜好,当时的宰相杨国忠也就不予揭破,任由父子二人使用了不同的姓氏,在他们的册书上请用了天子的玺印。

不过,除了官方册封唐人姓名以外,拔汗那的贵族私下里也都为自己选了一个唐人名字,但没有唐朝的册书加持,也就没有多少政治光环。

薛裕因为有着独一无二的政治光环,在拔汗那内部已经成了默认的汗位继承人,哪怕阿悉烂达汗一直对汗位继承人讳莫如深,但人人都知道,薛裕是当之无愧的继承人。

这次,阿悉烂达汗用薛裕领兵征伐河中的粟特人,便是在事实上坐实了所有拔汗那人的猜测。

薛裕的果决让郑显礼很是惊讶,他敢于逆着阿悉烂达汗的心意行事,更不怕触怒在拔汗那有着绝对权威的副汗,仅仅是这一点就足以令其在汗位的诸多竞争者中胜出。

“郑将军,你我在此分兵吧,希望郑将军能够考虑在下的意见,就算粮食到不了咱们手中,也绝不能便宜了大食人!”

提起大食人,薛裕的表现仿佛比郑显礼更为愤恨,但他的建议确实与之不谋而合。

最终,两人在一片无名高地处各奔南北,郑显礼攻打俱战提,然后越过药杀水向西进入曹国故地。而薛裕的目标则是石国旧都拓折城。

攻略粟特人的计划十分顺利,五日以后,两人在康国旧都萨末楗城成功会师。

而后,两人将阿悉烂达汗的计划稍做修改,仍旧分兵进行劫掠粟特人昭武九姓的故国属地,薛裕继续向西,沿着那密水进攻乌浒河流域的安国故地,而郑显礼则向南攻略靠近吐火罗北部的米国与史国。

这么做是极为冒险的,安国故都阿滥沘城距离呼罗珊总督治所木鹿城仅仅有二百余里。

如果薛裕在阿滥沘城与大食人的军队相遇,计划便很可能因此而流产中断。

他们的谋划中,第一要素就是尽可能的避开与大食人遭遇并进行决战。

不过,郑显礼还是失算了,遇到大食人军队的并非薛裕,他在那色波以南五十里处的铁门关遭遇了大食人伊普拉辛的骑兵。

遭遇之初,郑显礼摆出了在铁门关坚守对峙的势头,但仅仅一夜的功夫,便撤往了铁门关东部的解苏。之所以向东撤退,是想牢牢的吸引住伊普拉辛的注意力,而为薛裕争取更多的时间,让他彻底将安国故地劫掠一遍。

此战的关键不在攻城略地,而仅在于劫掠物资,失去了物资的粟特人对大食而言就成了鸡肋,而大食人得不到河中的夏粮,所谓的呼罗珊总督一直坚持的东征更会后继乏力,后方也将渐渐的陷入混乱糜烂……

,精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