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我居然能让人变强 > 第三十八章 敲打

我居然能让人变强 第三十八章 敲打

作者:两百斤螃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22:51:55 来源:258中文

德庆新任千户江达生,是个很受士兵爱戴的将领。

他性情耿直而冷淡,不爱与人交际,也不爱当众上演亲和恤下的戏码。这点跟前任千户万大人很不一样。万千户作风粗放直率,喜欢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兴致来时会跟小兵们一道吃饭,闲得慌时会跟下级军官们到演武场切磋武艺,活动活动身子骨。江达生很少跟士兵们一起吃饭,据说他对饭菜有些讲究,酒量虽有,却喜欢独自一人自斟自饮,送酒的小菜绝对不是大家常见的猪头肉、鸡爪子和咸水花生,都是他那位爱宠兰姑娘亲自下厨整治的精致小菜。

因为他这些生活习惯,刚到德庆那几个月,还有士兵私底下笑话他是个公子哥儿,受不了苦。

但时间一长,大家就发现,他是个身手极好的人,无论弓马、刀枪、剑法……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还熟悉兵书,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甚至学过两手跌打推拿的本事,有手下的军官在教场不慎扭了脚,他当场就给治好了。论真本事,无论文还是武,显然都比万千户要优秀得多。

底层的士兵们对有真本事的上司还是很佩服的,虽然也有人质疑这么有本事的江千户居然被贬到德庆来,会不会是因为性子太直得罪了人?那以后还有前途吗?但大家还是渐渐生出了拥护之心。

江千户还有一个极受人欢迎的优点——他对底层士兵的利益非常看重。早在刚来不久,他就给一大批大龄士兵解决了娶老婆难的问题,顺便也解决了一些出身偏远、无父兄可依的年轻军余人员的就业问题,过了年后,他又有了新主意:改善各地卫所士兵的生活待遇。

在没有仗可打的和平年代。地处偏远,军费有限。各地小卫所如果完全靠上头拨的钱粮过活,那迟早要喝西北风的,所以或多或少都会捣弄些小产业,贴补贴补。屯田这是光明正大的自不用多说,有条件的也可以开果园什么的,但大部分都是开些店铺,有酒铺、船行、皮货铺子、杂货铺、粮店等等,花样繁多。但不是所有店铺都能有丰厚的收入,尤其在德庆这个并不繁华的地方。于是有些店铺还会有亏损。

江千户自开春起,就带着亲兵到德庆各地巡视。反正这时候正值农忙时节,千户所里的士兵都要回家务农,操练都停下来了。结果这一巡。各地小卫所就有福了。开了酒铺的。江千户会告诉你酿的酒有什么缺点,做的菜哪里不好,然后告诉你在哪个工序做改良。出来的结果就是每家铺子的出品都大有改进;开了粮店或其他卖货铺子的,他会告诉你外头大城镇各种货物的市价是多少,哪样亏了哪样赚了,如果你有意将一些外头紧销的货物运出去贩卖,他还能给你介绍可靠的中间商;开了果园、菜园的,若是出产的果菜在本地卖不出去。他也会给你引见信得过的商人,让你立刻就能清空所有库存。换来白花花沉甸甸的银子……

总之,所有被他巡视过的卫所,都得了不少好处,而他要求的,也不过是让各卫所将收入多拿一点出来,改善底层军户的生活,多发点钱粮什么的。如今已经没有哪个士兵会说江千户不好了,顶多就是有些百户私底下会腹诽他管得太宽,但对他的种种宝贵建议还是十分欢迎的。

而江千户在巡视了德庆境内大半卫所后,终于要到九市来了。

九市的百户所没什么大营生,只有一间粮店和一座猪场。粮店收入微薄,倒是那猪场出产不错,除了满足九市本地的猪肉需求,还卖到了周边的悦城、凤村、高良等地,今年春天,新上任的百户还下令扩大生产,多买了五十头猪崽回来,没来得及搭新猪舍,原本的猪舍就显得很挤了,排泄物到处都是,臭不可闻。但既然要迎接顶头上司,又怎能坐视这种脏乱臭的情形不管呢?百户大人下令召集闲散军余人员,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洗。

章放本不负责这件事,负责召集人手的是另一位总旗,而且那人与他有些不和,彼此间有些暗暗较劲的意思。不过他一听说这个消息,便把捋掉沈儒平差事的打算给抛在了脑后。那差事是当初章老爷子赔上老脸,从江千户那里求来的,忽然捋了,未免惹人非议,对江千户也不好交待,倒是这个清扫猪舍的差事,很适合给沈儒平一个教训。

于是,章放便在自己推荐的军余人员名单里头,添上了一个沈儒平,然后什么也没说就交了上去。而另一个总旗看到了名单,知道这沈儒平是章放表兄弟,又不知他真实目的,还以为有了个打击报复的好机会,便把猪舍中最脏最臭的地方都交给了沈儒平负责,还放话说,如果做得不好,就扣俸禄钱粮,若是未能及时完成任务,就打一百军棍。

沈儒平哪里做过这种事?哪怕是在虎门做苦工的时候,他也没扫过这么脏臭的地方,周围还都是活生生乱动的猪!他找上章放诉苦求情,章放故作为难:“这事儿我不好插手,你也知道那人是我对头,他安排你去做那样的活,分明是在打我的脸,但如果我发了话,便是不知好歹,不顾大局了,百户大人知道了定会生气,连千户大人也不会为我说话的。你就忍一忍吧,这又不是什么难做的活。”

沈儒平气绝,又去求章寂与章敞。章寂忽发头痛,躺在床上直哼哼,没法出门;章敞早不知在忙活什么,每日一大早就出门了,晚上天黑了才回来,一日不小心被沈儒平堵住了,他就说:“你自打得了巡林场的差事,三个月里上山的次数也不知够不够十回,万一出点纰漏,还不是我们家挨训斥?因此我每日除了所里的文书活计外,就是替你巡山去了。你要是嫌我不肯帮你。就把自个儿的差事揽回去吧!”

沈儒平本就累极,哪里肯再给自己添负担?没办法。只得委委屈屈地回去扫猪圈了,因为手上有伤,出不了大力,还把自家老婆给拉上了,夫妻俩每日都臭哄哄地,路过哪里,都能引得众人鸟兽散,做了好几日的过街老鼠。等到好不容易把猪舍清扫干净了,百户来检验。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里头最脏那一片,打扫得挺干净的嘛,是谁负责的?不错,真不错。以后这里就交给你了。好好干哦。”

沈儒平几乎当场晕了过去。

明鸾听了章放的实况转播后几乎没笑死,心里的怨气消散了许多,道:“就该这样对他们家。让他们知道现在是谁做主,免得他们什么都不干,只会靠人吃软饭,还整天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

章放冷哼一声:“说起来,咱们家对沈家也太宽容了,即便是看在你大哥哥大姐姐份上。也太过了些。他们都是小辈,难道还敢冲祖父和叔婶们发火?若是明面上不露分毫。背地里却疏远了咱们,我也不怕,大不了分家就是。老爷子自有我照顾,他们就领了那不孝的罪妇回去,省得全家人见了头疼!”

明鸾怔了怔,没料到章放会说出这番话来,仔细一想,如今章放也是个总旗了,大小是个军官,只要再拼一拼,过得几年还有希望升百户,那可是正六品官职,比不得从前在京城只是个依附家族的闲人,虽然不敢与章敬的官职相比,也足够顶门立户了,怪不得他说话有了底气。这么一想,明鸾心里也松快许多,只要不再象以前那样,行事处处受制于远在辽东的大伯父一家,不得不对沈氏虚以委蛇,她愿意对二伯父章放表露更多的敬意与亲近。

相对于明鸾与章放的欢喜,坐在正位上的章寂倒没那么乐观:“你们想警告沈家也没什么,只是不可做得太明显了,免得他们将来找上太孙,求太孙出面,我们家不好说话。”

明鸾听了,小脸顿时耷拉下来:“为什么啊?以前要看在大伯娘和哥哥姐姐的份上,对沈家一再忍让,现在又要看在太孙面上,再次纵容沈家。我真不知道我们章家前世欠了沈家什么?竟然要再三的忍气吞声!我们不是救了他们一家的命吗?干脆脸皮厚点,以救命恩人自居好了!”

章寂好笑地看了她一眼:“事情哪有你想得那么简单?若是提及恩典,沈家对太孙何尝没有恩?可我们却不能无视太孙的意愿。君臣有别,这点还是要分清的。三丫头,你就总是忘了这一点。无论你心里有多少怨气,都不能冲太孙发出来,害了我们一家的罪魁祸首又不是他。你也不该因为眼下他正落难,便忽略了他的身份。”

明鸾暗自气恼,闷闷地道:“那就别让他们相见!不是我说,祖父,您安排太孙和胡四海住小泉哥的屋子,也太欠思量了。沈家同样肩负巡视林场的职责,他们在一个地方转悠,迟早会有遇上的那天!不如想办法给他们换个地方吧?”

章寂却摇摇头:“太孙并没有断绝与沈家来往的意思,如今也不过是暂时隔开他们,借此机会说服太孙罢了。他们迟早会遇上的,我们能做的,也只有想办法让太孙倾向我们而已。这些事我与你二伯父心中有数,你就不必多问了。”

明鸾郁闷得不行,只能应了,本来想着这些烦心事不管就是,结果她刚想说要走,就被章寂安排了新任务:“我腿脚不好,你二伯父在卫所里事多,你父亲也有公务要忙,给太孙主仆二人送日常供给的差事就交给你吧。你顺便替他们巡一巡山,也省得胡四海在山上乱窜,遇上沈家人。”

明鸾哑然,过了好半天才闷闷地应了一声。

心里有气,她情绪又怎能好得起来?送东西上山的时候,对着朱文至与胡四海自然没有好脸色。无论他们问她什么,她也是爱理不理的,兴致好时就答两句,不高兴时放下东西就走,虽然东西从来没少送,却什么新消息都没能提供。有时还会明里暗里讽刺上几句。

朱文至自己正有心事,又与章家亲近。倒没觉得有什么,胡四海却很是不满。在他看来,这是章家仗着对太孙有恩,便妄自尊大了。只可惜他对朱文至说了几次,都被驳了回来,只能自个儿郁闷。胡四海甚至开始怀疑,当初走投走路之下,不得已向章家求救,是不是个明智的决定?他可是早就质疑章家的忠诚之心的。如今脱了险情,生活也安顿下来了,仔细一想,章家可真不够诚心。连冒险送封信去北方都不乐意。想当初。沈家可是连亲生骨肉的遗骸都舍了,就连大逆不道的李家,也放弃过一个得宠的妾呢!

明鸾对胡四海的不满心知肚明。却完全没放在心上。太孙朱文至这人既没魄力,也没能力,就连势力都没有,能活下来就不错了,谈何东山再起?既然是个没希望的人,她干嘛还要忌惮他身边一个没脑子的太监?如果不是考虑到自家长辈的看法。她连朱文至都不理会呢!不过还好,朱文至这个人虽然软弱了些。却还没糊涂透顶,没有因为胡四海的谗言就对章家生出怨言。看在他的好态度份上,明鸾也稍稍改善了一下自己的态度。尤其是近来沈家人大大减少了拜访章家的次数,她的心情好了许多,怨气也少了。

沈家人之所以会减少了上章家门的次数,多少跟沈儒平新近的差事有关。他如今同时肩负着巡山与打扫猪圈的职责,每日都臭不可闻,苦不堪言。他本不是个蠢人,时间一长,如何看不出这是章放在敲打他?只看章家其他人的态度,便知道无法逼迫章放改变决定了。痛定思痛之后,他便收敛了许多,老老实实每日上山转悠,拣些柴火回来,顺便检查几处容易滑坡的地方,猪场那头,也踏踏实实地扫了几日。终于有一天,百户大人听说他是章总旗的表弟,本身又有差事,打了个哈哈,便放他回去,改派其他人接任。他总算得脱大难,松了口气。

回到家,沈儒平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出来后觉得肚子饿了,便叫妻子去做饭。杜氏却抱怨道:“家里米缸都快见底了,章家是怎么回事?一直没送粮食过来。”

沈儒平手中动作顿了顿,问:“昨儿不是领钱粮的日子么?你没去领?”

“领是领了,但那都是陈米,有一股怪味,如何吃得?”杜氏看了丈夫一眼,“要不……咱们再去章家看望看望大姐?章家如今比咱们富足得多,不缺这点白米。”

沈儒平想了想,叹道:“罢了,咱们自家有米,还怎么向他们讨?不是有钱么?到粮店里买新的就是了。别家未必都是陈米,咱们会分到这些,不过是那些势利小人看出章家不待见咱们,便趁机落井下石罢了。说来以往也是我糊涂了,只当章家忌惮大姐的两个孩子,会对我们一直忍让,没想到他们恼起来,明面上还是笑吟吟地做好亲戚,暗地里却袖手旁观,任由别人欺负我们,叫我们吃个哑巴亏。”

杜氏气愤地道:“依我说,这都是大姐无用之故!但凡她身子争气些,也不会至今还卧床不起,半句好话也没法替我们说了!我看我们还是别再指望她的好,不如再想想办法找到太孙的住处吧?咱们好歹养了他几年,他无论如何也不能看着我们受苦的!”

沈儒平却发愁:“打听了几个月,也没打听出来,还能想什么办法?若太孙是个知恩图报的,几个月不见咱们,也该自个儿找上门来了。他如今半点动静都没有,可见已是弃了我们。谁叫章家如今势大呢?”

杜氏恨恨地道:“真真是养不熟的白眼狼!为了救他,咱们的儿子做了无名无姓的孤魂野鬼,咱们夫妻养了他三年,还将女儿许给了他,结果他一有了新靠山,就对我们不闻不问了。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救他才是,你大姐好糊涂!”

沈昭容在门外听到这里,便放下了掀帘子的手,蹑手蹑脚地回到自己房中。母亲的话让她气愤,也让她不安,太孙朱文至确实已经好久没跟他们一家见面了,难道他都不关心么?

提起姑母沈氏,沈昭容又不由得想起了那封信和那根簪子,心中黯然。好不容易送出了信,自家却阴差阳错地来了德庆,大姑父章敬得到消息后,派人赶到东莞,能不能打听到他们如今的下落?姑母费尽心思送出去的信凝结着她们姑侄俩全部的希望,但愿最后不要落空才好……

此时此地,在四百里外的广州码头,曾一度出现在梅岭上的斗笠少年眺望江上的景致,神色淡淡的,看不出心里想着什么。过往行人都被他脸上的伤疤吓到,纷纷走避,但他却仿佛完全没放在心上。

郎中挤开人群从后面走了过来:“办妥了,午后正好有一艘货船要去德庆,我已跟船主说好了价钱,吃过饭就能登船。”

少年收回视线,转头冲他一笑:“先生辛苦了。没想到沈家早已离了东莞,但德庆有章家在,也是不幸中的大幸了。”

郎中顿了顿,忍不住道:“小友,你非得……顶着这张脸赶路么?”

少年摸了摸自己的伤疤:“怎么?先生也觉得害怕么?真叫人吃惊。”

郎中无语地扭过头去,却又飞快地转了回来,蓦然色变:“不好了,你瞧那边……”

少年顺着他指示的方向望去,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数十米外的码头边停着一艘中等货船,船头站着一个身披黑斗篷的男子,正冲他们笑,俨然便是曾在梅岭上有过一面之缘的那一位。(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