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我居然能让人变强 > 第二十四章 军粮

我居然能让人变强 第二十四章 军粮

作者:两百斤螃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22:51:55 来源:258中文

紫兰要说的事其实很简单。征安南的大军粮食有些不足了正要想法子采买补办呢,因领军的大将是京城来的,对两广情形不熟,囡此便把这个任务分派下去了,各地都有,德庆因为离广西近,也领了一份,还是很大一份。然而此时,夏粮已经送上去了,秋粮还不曾收得,军队那边却是等不得的,若此时有人愿意献粮,就等于为朝廷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江千户有意让茂升元出个头,只是碍于他本身是征安南的将领之一,又与茂升元东家有交情,需得略避避嫌。

明鸾听了大感奇怪:“大军既然是出征安南去的,自然是就近从广西采买粮食,那里气候温暖,今年又没听说有什么天灾**,按理说粮食储备应该很是充足,怎么军队还会缺粮呢?居然要跑到广东来采买?!”

紫兰叹了口气:“这里头……其实有些不好让外人知道的事,本来我也不该知道的,只是千户大人写了家书回来,有意让我给茂升元递个话,自然也就跟我说了些内幕。其实这事说来也简单,先前领兵那位大将军受了伤,又战事失利,早已被送回京城领罪去了,新来的这一位大将军,听说是国舅爷,很有来头,也颇有本事,一来就打了个胜仗,将安南叛臣手下的士兵灭了数百人,称得上是难得的大胜了。”

明鸾面露古怪之色:灭了几百个敌军,也算是难得的大胜?光是德庆一地,支援安南大军的士兵就有六百号人了。不过想想国爵爷可不正是冯家人吗?那家人一向不是好东西,得了点小成绩就当成大事一样四处嚷嚷,也不算奇怪。

紫兰继续道:“这位大将军有后台,又打了胜仗,自然傲气些,不知怎的,就得罪了靖江王。本来朝廷大军出征安南…以为能速战速决的,去的又是不愁没粮的地方,因此就没备下多少军粮,不想战事生变…胶着了几个月,如今虽说打了胜仗,却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完结的,军粮自然告急。冯将军有意在广西本地采办,兴许是管账的人支银子略慢了些,引起了民愤,靖江王拿住他的错处…拒绝为他提供粮食。本来……只要那冯将军略和软些,又或是请朝廷做主,事情也就解决了,可冯将军是个傲气的人,不愿服软,才有了往广东调粮的命令。只是这么一来,买粮的银钱肯定是不足的,谁家卖粮给他…必要吃大亏。”

明鸾看了她一眼,她只是微微一笑,低头端起茶碗喝了一口。明鸾若是冲动些…也许当场就要跳起来了:明知要吃大亏,为什么还要让茂升元出头?但她还没糊涂到这个地步—-—江达生与陈家关系一向很好,连屈就到德庆这样的小地方做千户他都愿意,又怎会让陈家白白吃亏?他这个提议必定有深意在。

明鸾低头细细一想,便问:“不知那位冯将军想从广东买粮食,是要买多少?又能给多少钱?”

紫兰淡淡地道:“听说他让人拨了三万两银子下来,要买二十万石白米。”

明鸾倒吸一口冷气:“如今外头白米的价钱是一两银子两石米,三万两只够买六万石的,他要买二十万石,那卖他的人可亏到姥姥家去了!”够狠的…怪不得会引起民愤呢,听紫兰的口风,大概那个姓冯的在广西买粮时连银子都不给呢,谁会卖给他?!

这是一笔注定要大亏大损的生意,江千户不可能无缘无故示意茂升元去掺一脚,除非……

明鸾稍稍凑近了紫兰…略压低了声音:“茂升元只需要卖一部分就行了吧?卖一个不能叫人小看的数量,却不必全额包下。”

“那是自然。我记得茂升元也有做粮行的生意,想必库中并不缺粮。”

明鸾弯了弯嘴角:“若真的解了朝廷大军的燃眉之急,算不算是大功一件?”

紫兰笑了,柔声道:“好姑娘,我就知道你是个聪明的,一定能想到。千户大人虽不曾明说,但也暗示过,若能想出个名头,为大军送一批粮食去,朝廷必然会记住茂升元这份情的。

别的不说,陈家这几年不大顺利,若能解了这个困局,族中几位爷也有望再次出仕。银钱上亏了,日后再挣就是了。”

话虽如此,但明鸾心里却有些不同的看法,只是不好对紫兰说。想了想,她便道:“我年纪小,不懂这些,也不知道这么做是好是坏,不过还是要多谢千户大人的提点。待我回去与母亲商量一番,再问问马掌柜的意思,必会给您一个答复。”

紫兰只是帮着传话的,听了也不在意,又说了几句闲话,便拿了个乌木包银边的小匣子出来,道:“快过节了,多谢你母亲给我送的礼,我这里也有几样应节的东西,已经让人收拾好了,一会儿你离开时就随手带上。这匣子里是我新打的几样银首饰,不值什么银子,你拿去玩儿吧。”说着便把匣子塞进了明鸾手中。

明鸾打开一看,见里头是一排四支银簪,俱是精致的菊花式样,花芯处分别镶了碧玉、琥珀、珊瑚与珍珠四种珠宝,简单又不失精巧,虽不算贵重,却也是难得之物,忙道:“这怎么能行呢?您还是收回去吧。”便要将匣子还给紫兰。

紫兰笑着合上盖子,将匣子推回去,道:“这能值得几个钱?原是中等人家的女儿日常戴的东西你家如今不比从前,你们姐妹也称得上是千金小姐了,戴几根银簪子又如何?快收起来。你如今也大了,小时候扎两个辫子也没什么,但往后该打扮的时候就得打扮好。”

明鸾有些不好意思地低头笑笑,道:“母亲也常这样说我呢,她也给了我一些首饰,我偶尔会戴上的,不过平时出门,还是这样比较方便。这些簪子您还是收回去吧。”

紫兰板起脸:“你坚持不收,可见是瞧不起我了?我知道我是个丫头出身,没脸面叫主人家的亲戚收我的礼。”

她把话说到这份上,明鸾只好推说“不敢”…将东西收了下来,说了一会儿家常,便告辞回家了。

回到九市,宫氏又在院子里数落周姨娘…明鸾想着不大方便,便没提紫兰说的事,先把节礼与那匣子交给陈氏,将来由说了一遍。

陈氏瞧了瞧簪子,道:“这个确实不值什么,只是做工难得,想必是在广州打的。既是你兰姑姑的心意…你就收下吧。”

明鸾见陈氏这样说,也就将所有顾虑都抛开了,一支一支地将簪子拿出来瞧,越看越喜欢。虽然四支都是菊花式样,但每支都不同,花芯处的珠宝质地也是上好的,实在惹人爱。她翻来覆去看了好几回,正要将簪子放回匣中整理好…才发现匣子底部的软垫下方露出了一个纸角。

她好奇地将纸角抽出,却是一张折成四叠的纸,打开一看…顿时脸色都变了——那是一张五千两的银票!

陈氏见了,连忙拿了银票去看,紧张地问明鸾:“你兰姑姑还跟你说了什么?!”

明鸾探头看见宫氏数落完周姨娘,很快回了房间,后者也拿着刚买回来的菜去了厨房,便将门关好了,回到陈氏身边,小声将紫兰说的话从头到尾讲了一遍。

陈氏表情虽保持着镇定,但声音却有些发抖:“这是个极好的机会,陈氏一族因为我这个不肖的外嫁女儿…连累的叔伯兄弟们仕途受阻,若能对他们有所助力,便是我立时死了也是心甘情愿的!”她看向那张银票,眼圈一红:“这一定是江千户的心意,他也想拉陈家一把呢!”

明鸾皱皱眉:“母亲,你先别忙着欢喜。钱是一方面…我们还不知道茂升元能拿出多少粮食呢,听兰姑姑说,那冯兆东急着要,十天之内就得运过去了。机会再好,也得量力而为,更何况,这是笔注定了亏损的生意,我们总得为陈家着想,别让他们亏得太多。这笔钱花出去,能不能见效,还是未知之数。就算讨好了朝廷,可领军的冯兆东是冯家长子,皇帝跟冯家又起了嫌隙,讨好了一方,便得罪了另一方,更别说还有燕王府呢。”

陈氏想想也是,便道:“事关朝政,我一个妇道人家能知道什么?只盼着真能帮得上你外祖家的忙。但你说得有理,事情还得细细考虑过才好,咱们去问你祖父的意思。

章寂听了她们的话后,有些吃惊,但仔细一想,也觉得事情未必不可行:“朝廷有意禁海,虽不知是否能成事,但茂升元的生意已经大受影响。冯兆东下令征粮,本就是分派到各地头上的,广东指挥使司也好,德庆也罢,都领了一份,若能给广东指挥使司卖个好,对茂升元日后也有利。你们可以劝劝小马拿柜,看茂升元能拿出多少粮食来,若他不敢下决断,就赶紧让他叔叔拿主意。给吉安送信是来不及了。”

陈氏连忙应道:“媳妇儿这就请人去城里送信,让马贵明日一早就过来。”说到这里,她又埋怨明鸾:“今日你从江家出来,就该直接寻马贵去的。我不懂这些,让我拿主意,不是耽误时间么?”

明鸾摆摆手:“有些事我得先问过祖父和母亲,才能决断呢,这么快跟马大哥说做什么?”她转向章寂,正色道:“祖父,我觉得这件事没这么容易,将粮食亏本卖给朝廷大军做军粮,固然是一项功劳,但如果直接去做,会不会有酬军之嫌?军队是朝廷的军队,茂升元只是商家而已,沈万三是怎么死的?可别赔了夫人又折兵。”

章寂脸色顿时一变,直起腰身:“你说得对,我差点忘了这个忌讳。”

陈氏吃惊地望着女儿,有些迟疑:“可这主意是江千户出的,他总不至于想不到这些吧?兴许他有法子打点好呢?”

“用不着麻烦,我有个主意。”明鸾笑道,“这种事不必做得太过打眼了,树大招风,别到时候得了官府的青眼,又招来贪财的小人。德庆这边,咱们可以让马大哥出面,直接找柳同知,就说是为了朝廷贡献力量了…由柳同知或是知州出面,更名正言顺。茂升元只是孝敬官府,可不是酬军。而广州那边呢,马掌柜也可以出面捐上一笔粮食…直接讨好指挥使司。祖父还记得吗?指挥副使可是跟燕王府关系亲近的人!借这个机会让茂升元、让陈家,也让我们家与这位指挥副使拉上关系,对我们所有人都有好处!”

陈氏面露喜色,章寂也点点头:“确实,先前有江千户在,广州离得远,我们又只是区区军户…便也没想其他的。但如今你二伯父已经是个百户了,仅靠着江千户一人是不够的,若能交好那位副使,不说你二伯父,就连江千户也能受惠。若能得到他的庇护,茂元在广州就再也不必担心会受其他大商家欺凌了。”他顿了顿“可惜广州还是离得远了些,否则日后你大伯父投向燕王府之事暴露出来朝廷要拿咱们家开刀,也可以求助于那位副使。我打听过他的来历,真真是战功赫赫只要建文不是昏了头,即便知道了他与燕王府亲近,也不会轻易动他的,有他在,咱们也能松口气。”

三人议定此事,明鸾便立刻动身赶回城里去找马贵,兴许晚上来不及回九市,就得在茂升元分号过夜了。陈氏匆忙给女儿收拾了换洗衣裳,又将紫兰送的那匣子里藏的银票交给她,道:“把这个还回去吧。

江家本就不富裕他除了老家那点田产,也没什么产业。我知道他是觉得自己既出了这个主意,就不好让陈家吃亏太过,想要多少贴补些,但他拿出了这五千两,不知要打几年饥荒。我们家已经拖累他不少了不能再要他的钱。”

明鸾接过银票,看了看她:“母亲,其实江叔叔对陈家人真的很好,对不对?”

陈氏看着女儿,不知怎的,微微红了脸,只是面上努力维持着镇定:“你说得不错,他从小儿就十分尊敬陈家人,你不是早知道了么?”

明鸾笑笑,没说什么,拿起行李转身就走了。

重新回到江家,明鸾将银票还给了紫兰:“多谢江大人与兰姑姑的一片心意,只是这钱我们不能收。陈家即便要卖粮,也会量力而行,如果亏损太过,自然不会勉强。”

紫兰还要再说,明鸾便迅速道:“我回家后把事情跟母亲说了,然后和母亲一起征求了祖父的意见,祖父也是这么说的。”

紫兰脸色一变,无奈地笑了笑,将银票收回,看向明鸾,欲言又止:“你这孩子,真是………………怎么就让老爷子知道了呢?”

离了江家,明鸾立刻去茂升元分号找马贵。这时候天色已经黑了,华灯初上,她匆匆走在街上,寻找着茂升元的铺子,因是头一回在夜里来这地方,她有些迷糊,远远瞧着许多人聚在一家铺子前搬运大堆麻袋,她瞧了几眼,认出离那里不远的地方正是茂升元分号,忙走了过去。

马贵正在盘账,听了她的话,也兴奋起来:“这是好事啊!虽说花的银子多了些,只当打点官府了。二十万石粮食咱们拿不出,但五六万石总是没问题的,这一下就占了十之二三,也算是露脸了,若能劝得别的商家一同出力,咱们也不算太过树大招风。”

好吧,马贵果然不亏是做惯了生意的,一开口就点出了重点。

明鸾有些担心:“五六万石也要两三万两银子呢,真的没问题吗?”

“没事儿,今年光是蜡染绸的生意,咱们商号就挣了过万的银子,到得年底,就不止这个数了,更别说还有贡柑与南北杂货。况且说是两三万两银子,其实咱们出的是粮食,大多是主人家名下的田庄出产的,也有些是在外地低价收的,仔细算下来,也就亏个几千两吧。拿几千两出来打点官府,已经不算多了。”

明鸾松了口气,笑道:“那就最好不过了。”又将与祖父、母亲商议出的计划大概说了说,马贵更是惊喜道:“我竟不知亲家老爷认得广东指挥使司的指挥副使大人,往日常听人说,那位将军做事很是公道,既有这层关系,我便告诉叔叔,让他去找副使大人商量粮食的事。”

明鸾有些不安:“呃…………你只告诉你叔叔就好,可别到处说去“这是自然,胡乱在外嚷嚷,说不定会得罪了人家。”马贵眉头一挑,“我可没那么傻。”

当下明鸾就把自家的想法都细细告诉了马贵,马贵听得连连点头,道:“我这就给叔叔写信,明儿一早就派快船去广州,我去见柳同知,把这件事商议定了。咱们分号在本地存的粮食不多,但肇庆有我们两家粮行,从那里调粮是极方便的。”说着他又叹气,“可惜了,鸾姑娘,你若早一日将这事儿告诉我,我在本地就能买到粮食了。你不知道,那华荣记不知怎的,从昨日开始就大批收进粮食………………”顿了顿,脸上露出惊诧之色,“难不成他们也知道了军粮之事?!”

明鸾想起方才来时在门口看到的情形:“华荣记就在前面吧?怪不得我看见他家门口的伙计在搬麻袋,想必是收的粮食。”

马贵叹了口气:“罢了,我听说他家很有些来历,背后有京城的贵人撑腰呢。有他们掺一脚,咱们跟在后头,不显山不露水的,算功劳也有咱们一份,也不坏。”

说完了,他忽然想起一件事,压低声音道:“鸾姑娘,咱们这回是下血本了,陈家的爷们能不能再出仕,那是以后的事,眼下既然不能出风头,咱们不如讨些实惠如何?”

明鸾没听懂:“你要讨什么实惠?”

“不是我讨,是你们。”马贵的声音压得更低了,“鸾姑娘,你可知道,军户一但入了军籍,便很难改身份了,但如果一家军户中有人考中了生员,那就能转籍为民。姑爷原是生员,只是章家出事时被革了功名,若能再考一次,想必不难考中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