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我居然能让人变强 > 第五十七章 起程

我居然能让人变强 第五十七章 起程

作者:两百斤螃蟹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22:51:55 来源:258中文

第五十七章 起程章寂与陈氏看着坐在对面的罗吉与裘安堂,面上都露出了不敢置信的神色。前者强压住心下的激动,轻声问:“尊驾方才说什么?是谁派诸位来接我们的?!”

罗吉笑了笑,裘安堂忙道:“章老爷子,是朱翰之朱公子派我们来的。”他瞥了门外一眼“他是什么身份,您心里想必清楚。外头那两个是本地官衙里的人,我们不好说得太明白,免得叫他们听见了,节外生枝。”

章寂十分激动,只是拼命忍住泪水:“好……好!我就知道那孩子是个好的……陈氏抬袖掩住口鼻,泪珠儿已经掉下来了,身体在微微发抖。

章寂深吸一口气,冷静了些,又问:“北面可好?我听说燕王近日的处境有些不大妙,只是不知道眼下如何了。这里地方偏僻,消息也不如大城镇里灵通。”

罗吉笑道:“您老人家放心,一切都在殿下掌控之中。我等之所以会前来,一来是公子吩咐,二来也是因为知道北面的局势,不定什么时候就要与朝廷摊牌,到时候章将军也要参与进来的,若是您一家子还在这里,万一朝廷拿你们威胁将军,那就不好了。趁着如今朝廷正忙着,顾不上这边,还是及早将你们接走为上。”

章寂叹了口气,点点头道:“我们起初也是这样想的,因此在月末的时候,便让我第三个孙女儿带着小孙子假装病重,潜逃出去,赶到广州。广东都司的卞副使与燕王府关系密切,若能得他庇佑,兴许可以让我们一家悄悄儿离了此地,即便朝廷派人来拿我们,也有时间脱逃,不至于给大儿子带去麻烦。前几日,孙女儿在广州托人带了信回来,说事情已办妥,等年后便有调令下来,将我们一家迁往广州,若不是我三儿子此前领了押粮的差事,被派往安南军前,说不定我们家此时已经动身了。”

这话出手罗吉与裘安堂意料之外,两人很是惊诧,后者道:“我们听说府上的小公子病重,连姑娘都过了病气,还在担心他们不方便上路,没想到原来他二位都已离了此地。”罗吉还笑道:“府上的三姑娘,我记得朱公子曾提过,年纪并不大,没想到这般有胆量,更难得的是她居然把事情办成了!这样也好,我们回程经过广州,就把他二位捎上吧。”

章寂想了想:“也好,先前我们因不方便动身,也曾捎信给她,让她带着弟弟安心在广州过年。既然要走,自然要将他们带上,只是……他顿了顿“我两个儿子又怎么办?他兄弟二人此时都在外头,不是在安南军前,便是在广西。西南大军又是冯兆东领的兵……

罗吉笑笑,摆了摆手:“您不必担心,若是在别处,我还不敢打包票,既是在西南大军,只要他们不惹事,总能得保平安的。”

章寂闻言心下一动,试探地问:“说来冯兆东在西南攻打安南,情形有些古怪。我那二儿子就在军前,曾写过家书回来,说仗已经打得差不多了,那安南逆臣一败涂地,被逼得退往城外巢穴,但冯兆东却迟迟不肯攻打,反而拖延战事,甚至向两广征调大批军粮。我老头子虽不中用了,年轻时也在军中待过些年头,怎么看都觉得冯家小子是在捣鬼呢,只是不知道……燕王殿下可知情?”

罗吉仍旧只是笑笑:“您老人家不必担心,我们殿下对此自然是心里有数的。军粮么……既有大军在,总是需要军粮的,不然那些将士吃什么呢?”

章寂心中亮堂,知道燕王在西南大军定然留有暗手。当时大批援军都是从两广征调的,而广东都司又有燕王的人在,他可不相信那位卞大人会不往援军里头掺沙子。若是西南大军内部受燕王控制,冯兆东这个领军大将,也不过是一个人而已,不足为患。他顿时放心了,知道自己的儿子定能得保平安。

他回头吩咐陈氏:“你一会儿上山跟周姨娘说一声,让她收拾好东西,今晚下山。对外头就说两个孩子的病情都有了好转。”

陈氏应了,又迟疑了一下:“伯父,我……我想中途在广州停下,不知……

章寂一愣,神色有些黯然,他知道这个前儿媳是想要避嫌了,只是他却不想就这么放她离开,陈家曾经帮助章家良多,即便三儿子夫妻已经和离,他也希望能偿还陈家这份情义,便道:“你先随我们一道走吧,接下来朝廷可能会出大乱子,外头也未必太平,即便是广州的茂升无总号,我也想劝他们先避一避,等局势稳定下来再说。这几年陈家对我们家的助益必非秘密,万一被那些黑心肝的人拿来发泄,岂不是连累了你们?何况还有三丫头呢,你即便舍得其他人,难道就愿意就此与亲生骨肉分离?若是让她就此随你回娘家,又怕有心人知道了告发上去,害了那孩子。”

陈氏脸色一变,咬咬唇,不再多说什么,便出门去给周姨娘传话和散布消息了,临行前特地叫了玉翟出来,把好消息告诉了她,又让她在院里看家门。玉翟多日来一直郁郁寡欢,听说能离开了,终于露出了难得的笑容。

章寂又向罗吉与裘安堂打听了一些京城中的消息,又问及自家离开后会到哪里去。罗吉答道:“您放心,公子都已经安排好了,此时去北平,路程远不说,万一遇上两军交战,还要冒风险,因此公子在京城附近找了个清静的庄子,置下宅院安顿诸位。您也别担心会叫人发现。我们虽是冒着临国公府石家的名义来的,但石家已经倒向我们,也是事实。那处庄子与临国公府有些关系,官面上的人是不敢轻易冒犯的。”

章寂有些意外:“你是说……我妹夫他……想了想,又觉得有些讽刺“他这人是个真正的不倒翁,也不知是不是天生的才能,总能抱上最粗的大腿,说得好听,便是在大乱之际慧眼识英雄,说得难听,就是墙头草。”马上他又叹了口气“其实墙头草也没什么不好,若我们家当年不是有个败家媳妇,只怕也会象石家一般做个墙头草吧?兴许会叫人骂没有骨气,但至少家里的孩子都能保住……

罗吉与裘安堂对望一眼,正想劝慰几句,却听得玉翟在院子里惊叫一声,便跑到门前禀道:“祖父,柳大人来了。”

原来是柳同知父子二人,见柳玦与沈昭容话别,话了半日还没话完,一副依依不舍的模样,已经积了一肚子气,一离开布村,二话不说就命家人押着柳玦回去,立刻将他关在家里不许出门,而他父子二人则顺道往九市这边来。柳同知知道章家得了“特赦”不日就要离开,自己也即将升迁,这一别就不知几时才能再见,便索性带着儿子来拜访章寂,顺便问问他们几时启程。

章寂颇为高兴地请了柳同知进门,罗裘二位也起身相迎,柳同知见状便笑问:“我也想到尊驾必然还在这里,正想过来问问日程安排呢。”又见罗吉眼生,但看那衣着与坐的座位,似乎地位还在裘安堂之上,心中疑惑,想要问一问,又担心会犯了忌讳。

倒是罗吉本人看出了他的想法,淡淡一笑,从怀里掏出一个缀有玉珠儿红流苏的牌子,向他晃了一晃:“下官本是奉命而来,只是不方便与地方上打交道,才由得国公府的管事出面,还请柳大人勿要声张。”

柳同知脸色变了变,他认得那个牌子,那是锦衣卫的身份证明。既然是锦衣卫办事,他还是不要多问的好。

章寂扫了一眼那牌子,没有吭声。方才罗吉与裘安堂都说得明白,他们是奉了朱翰之之命前来的,不可能真是锦衣卫,那牌子大概也是假造的,预备用来应付路上官府的吧?只是不知打哪里弄来的式样,他瞧着,怎么觉得跟从前见过的锦衣卫牌子一模一样呢?别说外人,就算是锦衣卫中人,只怕也未必能轻易辨认出来吧?

罗吉很快就收起了牌子,起身笑道:“既然事情已经说定,那我们就先告辞了,章老爷子还请尽快收拾行李,我们后日起程。”章寂应了,当着柳同知的面客客气气地送走了他们。

等他回来的时候,正好在屋外看见孙女儿玉翟僵直着站在一边,一丈外则站着柳同知的儿子柳璋,两人的面色都有些古怪。他不由得纳闷:“璋哥儿怎么不进屋里坐?”又轻斥孙女儿:“有客人来了,还不快倒茶?”

玉翟咬咬唇,几不可闻地轻应一声便低头冲去了厨房,柳璋追上两步,又停了下来,手足无措地看向章寂:“章……章老爷子……

章寂沉声“嗯”了一声,便驻着拐杖进了屋,柳璋知道自己应该跟着进去的,只是又惦记着玉翟那边,想到跟佳人兴许再没机会相见,心里便空落落的,满面黯然,不明白她为何明知道两家要分离,也不愿意给自己一个好脸。难不成,她对他真的没那意思?一直以来,都是他在自作多情么?

章寂进了屋,柳同知早已将方才的情形看得分明,心中暗骂儿子失态,又有些不好意思地对章寂道:“老爷子莫怪,我这小子,别人都夸他聪明有才学,其实是个傻手手的孩子,一遇到自己的事,便不知该如何是好,拖三拖四地不肯跟长辈们说心里话,终于好不容易想明白了,要说实话的时候,时机又不合宜了,弄得如今我们这些长辈们见了,都要替他头疼。”

章寂的气消了些,道:“我瞧璋哥儿很好,这些年看着他长大,他比许多人家的孩子都强多了,便是跟京里的大家子弟相比,也不差什么。我倒乐意有这么一个好孩子与我们家亲近呢,只是我的孙女儿都是苦命人,与父母的缘份不够深,难免会在终身上受阻,没得耽误了人家。”

柳同知心下揣度他的意思,似乎并不反对两家结亲之事,不由得大喜,笑道:“怎么会呢?府上的两位姑娘都是极好的,尤其二姑娘,更是娴雅端庄,谁家大人见了不喜欢?若能得这样好的姑娘做媳妇儿,自当好生疼惜。”

章寂看了他一眼,心下对他的回复非常满意。大孙女长年得不到母亲教养,二孙女少年丧母,三孙女父母和离,他三个孙女的条件都说不上十全十美,日后说亲必会受影响,他方才说那番话倒不是无的放矢的。柳家小子瞧着对二孙女玉翟似乎有些意思,这孩子算是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品性学问都信得过,既然柳同知都认同了,这门亲事倒也做得。只是两家此次一别,不知几时才能再见,加上玉翟又还在孝期,不好定亲,但若事先与柳家有了默契,日后自有说定的那日。

章寂不知道日后将会在何地落脚,因此没法留下联络地址,却把老家族人所在告诉了柳同知,柳同知也留下了自家到广州后的住所地址与信阳老家所在,两人都约好了日后再联络。大事定下了,两人都松了口气,柳同知也有闲心问起别的了:“我听说三姑娘和虎哥儿都得了病,不知如今可好了?石家来人说要后日起程,孩子们会不会受不住?”

章寂笑道:“前两日确实有些凶险,但如今已经有了起色,想来国公府的人是驶了船来接的,在船上养病也是一样,并没什么要紧。倒是我听说大人不日就要高升了,只是近日家中多事,还未来得及去向你庆贺,实在是怠慢。”

柳同知摆摆手:“以我们两家的交情,何必说这些?”又叹息道“不瞒您老人家,原本我是打算年后出发去上任的,但眼下事情有变,只怕我三日后就得走了。”便将方才在沈家发生的事说了出来,气愤地道:“我那侄儿真是昏了头了,亲眼所见的事实,还能叫人哄骗住。若我再不走,只怕真叫他们成了事,到时候我们柳家岂不是丢尽了脸面?!”

章寂没想到李家人居然会找上门来,不由得暗自庆幸他们找的不是自己家,便道:“不过是跳梁小丑罢了,你早些离了这里,确实省事许多。沈家真不是能结亲的人家。”想到自家因为沈氏而受到的苦难,又唉声叹气起来。

柳同知道:“说实话,我倒不是在意门第什么的,毕竟这几年我与府上也常常来往,您知道我的为人。若那沈家女儿是个品性好的,哪怕他家落魄些也无所谓。我那侄儿,本就是个胸无大志的,只要姑娘好,能照顾他,也算是良配了。可偏偏那不是什么正经好女儿!”他将当日在自家后宅书房里的事说了一遍“您瞧瞧,这是正经姑娘家该干的事么?而且听她的口风,她要算计的本是我们璋哥儿,只是玦哥儿新来,才做了挡箭牌罢了。当日她知道了玦哥儿的身份,心中嫌弃,还再三保证不会与玦哥儿有任何瓜葛,连切结书也写了。如今那切结书还在我手里,她却仿佛忘了自己说过的话、许过的诺,成天勾着玦哥儿违背我们夫妻的意思,这样的女孩儿,若真的进了柳家的门,只怕家宅不安都是轻的,一个不慎,就要祸害我们满门!”

这话正正说到章寂的心坎上了:“大人这话有理。实话与你说了吧,我那大儿媳,就是沈家的女儿,起初我瞧她还算贤惠,虽然出身低些,见儿子喜欢,也由得他去了,没想到她不声不响,就把我们全家人拖累到这个地步……

他并没有具体说出沈氏如何拖累婆家,但柳同知见他神色激动,便猜到当中定有无数内情,也不好多问,便安慰他道:“如今令郎有出息,您一家都得了特赦,日后有的是好日子,过去的事就让他过去吧。”

章寂微笑着点点头,两人又说了几句闲话,柳同知又问:“您一家是打算后日起程吧?那也太匆忙了些,不如再拖一日,与我们家一道走吧?我们坐的是官船,一路都有官兵护送,路上要太平些,两家彼此也有个照应。”

章寂一愣,想了想,便道:“我得跟那两位商量商量,若是可以,就马上告诉大人。”

柳同知喜道:“那就这么说定了。”

罗吉与裘安堂两人并未反对,他们在德庆城里观察了一下,发现本地与外界的来往并不算多,北面的消息往往要隔上几个月才能传过来,眼下快要过年了,官府都准备封衙了,只要在码头上时时留意从外地前来的官船,防备朝廷来人,就算再拖一日也没什么。与柳同知同行,倒是能在不暴露自身的情况下,借用对方的官兵护卫,这也是一种掩护,路上就不必担心有人盘查什么的了。而他们只要另坐一船,不与柳家人过多往来,就不怕会露出破绽。

得到罗裘二人同意,章寂便立刻请人知会了柳同知,两家决定同行,分头打包行李。陈氏又到了茂升无分号说明实情,并示意王伙计近日最好借着过年避上一避。

章柳两家收拾好行李,第三日便齐齐搬上船,预备出发了。而着急上火的柳玦好不容易终于买通一个婆子把信传了出去,通知沈昭容。沈昭容得知章家被特赦,即日就要离开,顿时大惊失色,急赶了过来,也顾不上远处拼命朝她招手的柳玦,直接跪倒在柳同知面前:“大人,既然朝廷有赦令,为何大人要隐瞒我们家呢?”

柳同知奇怪的看了她一眼:“章家遇赦,与你沈家何干?”

沈昭容睁大了眼:“朝廷既然要赦,自然是连两家一起赦,怎会只赦免章家?”她坚信这是不可能的:“大人定是被蒙骗了!”

柳同知甩袖道:“胡说!当日分明是你自己说的,临国公府许诺会救回章家人,此番赦令也是临国公求下的,白纸黑字,连官印都清清楚楚,怎会是假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