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其他 > 超神学院之天使冰华 > 第34章,议天下羽见曾侯

超神学院之天使冰华 第34章,议天下羽见曾侯

作者:侍奉死亡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4-11-05 19:02:01 来源:258中文

船到龟山,熊姣与刘姬上岸,熊姣问那男子道:“你叫什么呀?”

刘姬道:“一个船翁还真动心,他叫什么跟你有关,过了今日就成了陌路人。”

那男子道:“有缘能千里再相逢,今天别过!”随之驾船进了东湖。

这船家进了东湖后,船向磨山而去,到了磨山水寨,一年轻人迎接了他,那汉子满脸胡须笑道:“虞将军今天有什么收获啊。”

那年青人笑道:“来了两个奇女子,一个痴女,一个聪明女。”

那满胡须的汉子笑道:“虞发,看来你喜欢上那聪明女子了啊。”

虞发笑道:“钟良,你呀,几时长大,看你满脸胡须像个老爷子,那个女子喜欢你呀!”

钟良笑道:“有缘人还会嫌我胡子吗,要没有是姻缘没到,那我就等着啊。可你看中了那女子要加油啊。”

虞发笑道:“去你的吧,连别人叫什么,是哪里人都不知道!”

钟良道:“真是个傻瓜,起码有点线索吧。”

虞发道:“只知道她是个楚人,可现在不在楚国,在汉朝,她家是刘邦迁楚人进京时到了长安,现在跟人家做丫鬟。”

钟良道:“看来那女子是个可怜人,你一定要帮助别人啊。”

虞发叹口气道:“人都走了,谁知道那年会相见啊。”

钟良安慰道:“只要有缘总会相会,若是无缘对面也错过。我相信你们有缘!”

虞发道:“有缘,对面都错过了!”随即问道:“你迎接我不是光宽我的心吧?”

钟良笑道:“楚王有话,要大家到楚宫议事。”

虞发笑道:“还不快走。”

两人到了楚宫,此时五虎上将其他三人都到了,还有军师伯文在场;大将虞子期与英布也在,大殿上项羽问大家:“现在我们已有进展,看来要打开一点局面了。我想打荆州夺回郢城,拜我祖先,称雄为帝。”

虞子期笑道:“现在樊哙不来袭击我们,看来他是看穿了刘邦,再不当他的狗了。”

英布道:“据我所知,吕家正加紧聚力,看来有想跟刘家抢江山的意图。”

项羽道:“所以啊,樊哙两头为难,他只好居中两不得罪。他能得罪谁呀?得罪了吕家,可儿子是吕后的妹子生的;得罪刘邦,可一生义气被打了折扣。他是个义气之人,虽出生市井,可不像刘邦那样小人。再说那些异姓王,被他都打下去了,统帅韩信被贬职成小吏,那韩信王也跑到了匈奴那里去了。异姓王们各个自保,连刘邦他的堂兄刘贾也贬为庶人,你们说是啊不怕刘邦这个笑面虎啊。他是想把以先的王位来封给他的儿子们,只是时机未到。因此,现在刘邦无人可用。”

伯文道:“还为时过早,我们现在是要把磨山楚宫打造成铜墙铁壁,把江夏与夏口、沌阳三地两成一个牢固防线。因此要先收拢鄂、随等周边力量。现在隋**力不如以前,他们怕我们打过去,现已派使者求和。”

楚王道:“哪有请啊!”

来者是一位温文尔雅汉子,一身楚装,见项羽来了就笑道:“参见楚王!”

项羽道:“你是隋国君王派来的。”

那人笑道:“派使者那是对楚王不敬,小王亲自拜望楚王!”

项羽笑道:“曾君真是大情谊啊。”

曾君笑道:“我曾国本是一个小国,早年我鄫国是夏代少康次子曲烈的封国于豫的封地为鄫国,那里在秦时为阳城县,刘邦汉朝改称堵阳县。历经夏、商、周三代,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现在。这两千年中我祖之国由北向东迁移到了鲁地,终地位于今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文峰山东部向城镇境内。后来诸侯征战,小国只好在大国的夹缝的生存,我鄫国又回到了楚地附近的随州。号隋国,也叫曾国;这叫不忘本姓。其实曾姓就是国姓,鄫字去了耳部不就曾字了吗。要说曾姓起源于鲁,倒不如说是豫地阳城县。鄫国也是缯国,是夏代少康次子曲烈的封国,因封地鄫地而得国名;在鲁襄公六年被莒国所灭,太子巫逃至鲁以鄫国之鄫去耳部为姓,故曾姓。今日,我特地来拜见楚王,是为了我国的生计而来。请楚王收了我们为你的诸侯国好了,我国本是楚国,由于战乱而别离。故此进来拜见大王,我保证曾家子孙后代亲楚而不反楚,永远作楚国附属国。”他不好说汉楚之争时楚国已被刘邦所灭,曾国已成汉朝附属国了。现在回来本不是他说的那样,而是楚国再次崛起,自己国家靠近楚国,迟被他们灭,不如早投靠他们好。

项羽笑道:“那汉朝已快一统华夏,你为何不去投降他呀,何必找个差的伙伴啊。”

曾侯也老实,道:“舍近求远必有祸乱,你楚地离我们这今,我不求你反倒求于刘邦,那不是找死!”

伯文笑道:“也是,若是投了刘邦,楚王打了过去,那刘邦能及时赶到吗?就是等他赶到,也是一切都晚了。那叫远水救不了近火,是曾侯想的得当啊。”

项羽道:“既然曾国附我,我当然高兴啊。”

于是设宴宴请曾侯,席间,曾侯将带来的编钟与曾国国徽送给项羽。这曾国国徽是四龙围田,两龙为阳于上方,两龙为阴于下方,上下龙腾护卫着一个田子,寄意很清楚,天地、田地是曾国生存之本。

席间谈起了曾国之历史,叔奇书道:“据我所知,曾国的江山以地为本,若是没有了国土,哪有曾国的存在。农桑时代土地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是生活的源泉。项羽看了后感慨,曾国的国徽如此造意深刻,不免想起了曾族是名门望族,那大圣人曾子就是曾家的骄傲。此人为孔子弟子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人。是华夏著名的思想家,孔子的晚期弟子之一,与其父曾点同从师孔子,是个文学家,传承了孔子道德,被人成为圣人。曾姓与姒姓同是昌意的后代,也可以说是由姒姓分支而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