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医士无双 > 第七十八章 宣平学市

医士无双 第七十八章 宣平学市

作者:水红西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23:03:31 来源:258中文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时近中午,方才在城外坡上到还不觉得,等皇帝一行人纵马奔驰返回长安,直到宣平城门楼上黛青色的瓦菲已遥遥在望,众人才觉得汗透衣背,身上也开始渐渐变得热了起来。 行至宣平门外,皇帝忽地勒马停驻,众人收紧马缰,好奇的看向皇帝。 “太学就在宣平里附近?”皇帝才想起来似得,笑说道:“正好腹里饥饿,我等干脆就到太学用膳去。” 崔烈骑着马好不容易才跟着队伍跑过来,一把老骨头都快被颠散了架,此时他脸色发白,汗涔涔的说道:“不如让老臣先去知会太学祭酒一声,好做筹备?” 皇帝微微摇头道:“既是微服而来,便不可显摆招摇,就这么过去吧,也正好瞧瞧平日里的太学是什么样。自打太学建成以来,我还没去见识过呢。” 说完,他的目光在众人身上依次停留了一瞬,自己与荀攸、贾诩等人的衣着倒还好,从外表上看就是个出城踏春的豪强子弟。只不过跟随着他们几百名骑兵身上都是作战时才穿的襦袴戎服,寻常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要么是当兵的、要么就是豪强部曲。这与皇帝低调微行的方针大相径庭,而且带着这么多骑兵护卫跑到太学去实在是太显眼了。 “公明。”皇帝唤道:“你让这些羽林骑都回去,选几个得用的跟着就是了。” 自从第一次微服便遭遇刺驾的事件后,皇帝对自己的出行格外留心,身边带徐晃、高顺这样能力出色的武将带兵护卫,顺便还能增进君臣之间的感情。直到卫士令高顺转拜中垒校尉后,不怎么方便随皇帝微行,于是便常由徐晃与新任卫士令王忠负责皇帝的安全。 “陛下。”徐晃在马上欠身说道:“闾里闹市,就这么几个人,臣恐怕……还是多带些人随行护卫吧。” “不都是说‘北阙甲第,宣平贵里’么。既然是长安城少有的清贵之处,自然不会有什么丑类恶物。”皇帝笑着说完,复又问向一旁默不作声的王凌:“彦云,听闻你将长安治理的盗贼绝迹,几乎可以做到夜不闭户,当不会再发生那样的事吧?” 王凌有些意外,强笑道:“诺,话虽如此,但太学附近野市众多,陛下万乘之躯,还是得慎重些才是。” 长安本就有作为帝都的底蕴,以往碍于董卓祸乱,导致坊市残破。如今随着朝局安稳,王凌夙夜匪解的调理之下,渐渐地使这座百年旧都犹如老树萌芽,重新焕发出生机活力。北阙甲第与宣平里这样的地方重新受到拔高,高一等的达官权贵聚居北阙甲第,次一等的则居于宣平里。 豪强贵人的集聚创造了商机,带动了周边的经济,许多商贾钻空摆摊,兜售货物。商贾聚集在权贵聚居处附近,逐渐形成一定规模的野市,喧哗纷扰,不知扰了多少人的清闲,没过多久便被厉行肃清。 直到容纳了千余名师生的太学出现后,太学附近的闲置房屋尽皆被人购置为商铺,专为太学生出售纸笔墨等文具,乃至于常见的几类书籍。更有甚者,由于规定太学生一般情况下不许自带奴仆,所以衣服床褥的换洗都得亲力亲为,于是便顺理成章出现了洗衣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种围绕着太学生衣食住行学等各方面而展开的商铺野市,像极了后世的大学街。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太学生的生活,但却给治安、卫生造成了不少麻烦,太学祭酒杨懿屡屡请诏禁绝,却被皇帝拦了下来。 “不是将这些野市重新在太学旁划拨了坊市,将此定为学市了么?”皇帝说道:“怎么?市长、亭长没有管好?” 王凌知道皇帝对他已不像从前那么优待,是故一点小的瑕疵,在往日都可能被皇帝宽解,在此时却极有可能遭受批评。 他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回答道:“不、此地亭长、市长皆为能吏,为了保证治安,臣每日都派北部尉来此巡视。臣只是担心这地方纷扰喧嚣……” 皇帝哈哈一笑,伸手拍了拍王凌的肩膀,不以为然的说道:“既然如此,那索性就将我等护送到坊门吧。” 说完,皇帝便抽打马鞭,驱使着骏马入城而去。 徐晃等人见了,赶紧带人随着跟了上去。 顺着长街一路向西,未过多时便经过一片繁华的闹市,里头店肆林立、重楼叠屋。中午的阳光洒在楼阁飞檐、青石道路之上,照出一片灿烂的图景。市内车马粼粼,人流如织,不远处隐隐传来商贩的吆喝声。在人群中偶尔还能看见三五成群的士子,穿着青衿,或是坐在临街的酒肆中炙狗喝酒、或是在其中高谈阔论、或是临街与商贩讨价还价。 眼前是一副繁华热闹的景象,皇帝深深的感慨、陶醉其中,一旁的崔烈看到这场景却忍不住摇头叹息。 皇帝问他缘故,崔烈答说:“太学附近如此繁华,喧闹不堪;学子与市侩争价,长此以往,有谁能静下心来读书?” 崔烈本是极为反对在太学附近修建坊市的,在他以及许多人的眼中,读书是修身养性,需要在清静的地方才能增进学识,培养品性。 “孟子幼时,居处近于墓,而习丧葬;近于市,而效贾人炫卖;近于屠,而学屠狗。是以孟母三迁,择邻而居,使其居近于学宫,孟子乃受礼教。”崔烈有板有眼的说道:“先贤尚且易为外物所惑,何况俗人凡生?” 皇帝脸色不改,笑着说道:“孟子当时年幼,天性未定,易惑于外物,如今太学生都是十五岁以上,心性成熟,当不至于此。” 两耳不闻窗外事,只顾着埋头苦读,最后即便做了官又能如何?还不是两眼一抹黑,连最基本的百姓生活、坊市情况以及与人交往的方式都搞不清楚,到头来还不是学成一个书呆子、庸官,遭人蒙蔽? 皇帝一直信奉知识从生活中提炼而来;能力从实践中锻炼而来的朴素理念,让这些太学生亲近寻常坊市,体验坊间民情、熟悉商贾、学会如何跟‘下民’打交道,这些经验不比经书上得来的道理差。 当然,这些话他暂且还说不得,只是大致解释了一遍自己的理念之后,看在崔烈忧心忡忡的样子,似乎是已经悲观的预见这些学生将耳濡目染、受到市侩之气。皇帝不由得说道:“学市吵闹,扰人修习学业,这的确不妥。彦云,你回去之后下发公牍,申明学市不同于东市、西市,严禁喧哗。此外,学市内不许出现女闾教坊、博戏赌坊等有辱士风之所,以免让学子沾染恶习。” 做生意不许人吆喝,这算什么回事?王凌有些诧异,不过他好歹知道这是折中的法子,不这样的话恐怕连学市都开不下去,到头来还会影响到自己的政绩。而皇帝在此提出的学市准入原则也让崔烈等人感到满意,只要没有那些败坏世俗的店子,留着一些文具店、食肆方便学子倒也无妨。 王凌干脆的应了下来,将此事记在心里,至于会不会影响学市的生意,那就与其无关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