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都市 > 医士无双 > 第六十八章丨贤师良士

医士无双 第六十八章丨贤师良士

作者:水红西三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4-10-02 23:03:31 来源:258中文

“元亨利贞,运行不匮者,智之功也。”————————

等到第二天,司空淳于嘉亲自上奏,请求皇帝择立老师,早日接受经学教导,也好早日亲政,奏疏中暗示王允当为帝师,不期然被皇帝留中,这无疑是个默认的信号,像是夜里水面上的灯,不仅吸引飞蛾,更是吸引水下的鱼。

很快,在上朝的时候,太尉马日磾紧接其后,请求皇帝择立中宫。一时间朝臣纷纷附和,请皇帝早日成婚,延请大儒,尽快亲政。

一切似乎都在向皇帝看好的势头前进,可偏偏事与愿违。

王允在这个时候摆了皇帝一道,他在朝会上直言道:“当年孝昭皇帝同样是在十二岁册立孝昭上官皇后,臣愚见,此次册立中宫,当依孝昭皇帝故事。”

汉昭帝刘弗陵在册立皇后前是个傀儡,册立之后说是亲政,其实政权还是把持在霍光、上官桀的手中。王允的意思很明显,那就是立后可以,借此亲政不行!

皇帝当时就气得不行,他原本以为王允已经默许和他达成一致,以王允为师,延续他的政治生命,为皇帝制衡势将崛起的马日磾一党;并以此交换,让自己正式亲政,处理朝政。

既然王允不守规矩,任意妄为,那就不要怪皇帝不客气。

在官场上,若是有人不知变通、不知妥协,那他的下场只有被淘汰。

朝会过后的当天下午,皇帝便下发诏书,称立后之事非同小可,宜缓慎议之,短期内将此事搁置不提。

然后又与士孙瑞等人商议一番后,迅速决定了帝师的人选,诏拜御史中丞桓典、议郎赵岐二人每日入金华殿授业,虽然没有让他们有辅政的职权,但让他们可以随时出入省中,可谓是极高的荣誉。

而且,这也彻底断绝了王允渴望成为帝师的希冀。

金华殿。

皇帝正在召见他亲自选中的两个授业老师,这两个人可以说是皇帝反复考虑许久才决定的人选。在皇帝看来,要做帝师,必须得符合三个条件,名望、学识、派系。

议郎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赵岐少习明经,多才多艺,是有名的经学家、画家。又是大儒马融的侄女婿,太尉马日磾的姑父,只是由于马融是外戚豪家,赵岐自视清高,不与融相见,是故两家关系冷淡。

再加上他的侄子赵戬投身王允门下,更划清了两家界线。

皇帝挑中赵岐为师,既可不过于刺激王允,让王允未能诏拜帝师而给予稍许安慰,又能让马日磾借此机会亲近一向中立的赵岐,最好能影响赵戬的立场,好分化王允的势力。

如果说赵岐算是给予马日磾与王允双方未能直接成为帝师的补偿,那么御史中丞桓典则是皇帝对弘农杨氏的补偿。

为了平衡,皇帝不可能再让杨氏出一个帝师,但又为了不使手下杨氏众人寒心,皇帝斟酌再三,最终选择了桓典来作为帝师。

桓典字公雅,家传《尚书》,以其书教授颍川,有门徒数百人。为人刚正不阿,不避权贵,曾任御史期间,宦官秉权,桓典执政无所回避。令京城畏惮,由于他常乘骢马,更有童谣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

当黄巾贼乱四起,桓典奉使督军荥阳,破贼而还。后来累迁羽林中郎将,与大将军何进谋议诛宦官有功,特拜御史中丞,赐爵关内侯,钱二十万,诏拜其从弟桓晔为侍郎。

桓典出身龙亢桓氏,乃帝师专业户,祖上出过三代帝师,除了没有出过三公这样的人物以外,家族声望甚至可以比肩汝南袁氏。

龙亢桓氏与弘农杨氏素来交好,桓典的曾祖桓郁是名臣杨震的老师,杨震后人、孝灵皇帝老师的杨赐也曾在其祖父桓焉门下就学,已与王允分道扬镳的、当今司隶校尉黄琬的祖父太尉黄琼也是桓焉的弟子。

可以说是桓典也如同赵岐一样,既与关西士族的代表弘农杨氏有很深的羁绊,又与朝中的关东一系的名臣黄琬有香火情。尤其是皇帝在得知黄琬与王允散伙之后,更是抱有了借桓典拉拢黄琬的打算。

王允倒台之后,在朝中的关东士人必然一蹶不振,为了不至于让关西士人一家独大,皇帝必须在其中扶植一个领头的人物来。

这其中司空淳于嘉身上的袁氏烙印太深,不予考虑,而司隶校尉黄琬文武双全,曾讨平寇贼,安定一州,政绩为天下表率,又与袁氏等士族交情不深,正是皇帝心中取代王允、制衡马日磾的最好人选。

挑选帝师这样的大事,皇帝一道诏旨也未必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有这么多的因素在里面,就连王允都因为赵岐的缘故而表示默认。

赵岐与桓典俱是垂垂老矣,但都恭敬的向皇帝行礼如仪,表示要竭尽所学,让皇帝在经术上有所成就。

他二人都是宦海沉浮数十年的人精,哪里会不知道这其中的弯弯绕绕,哪怕他们有心想退,其背后也有人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皇帝自然谦虚客气了一番,他说:“诸公也都知道明天就将在承明殿举办一次策问,专以考校朝中公卿及地方举荐子弟,择其优越入秘书监。”

三人互看一眼,纷纷点头,自然知道有这么一回事。

只听皇帝继续说道:“能入秘书监者,无不是未来的良臣俊贤,若任其随我于石渠阁自行翻阅经典,岂不浪费其才?是故我想着,等明日确定秘书郎人选之后,便让他们终日与我一起,在诸公门下听讲受学。”

这本是一道诏令就能解决的事情,可皇帝偏偏要大动干戈,让人忍不住去想其中深意。

要知道能在赵岐、桓典两位大儒手下就学,哪怕是公卿子弟,也是一件极为难得的事情。他们二人本来是只教导皇帝,可如今皇帝为了让那些秘书郎更好的成才,特意请他们连带着一起传授学问。

如此恩情,必将让那些明天选入的秘书郎,尤其是出身寒门的秘书郎对天子感激涕零。

能从臣子间纷杂的人际关系中挑选赵岐与桓典为师,基本上保证任何一方的利益与势力不至于因此独大、又能以只言片语而获得未来亲信的人心。

桓典突然觉得,自己除了经术以外,仿佛没有别的什么能教导这个聪慧天成的皇帝了。还在为找不到小说的最新章节苦恼?安利一个公众号:r/d/w/w444 或搜索 热/度/网/文 《搜索的时候记得去掉“/”不然搜不到哦》,这里有小姐姐帮你找书,陪你尬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