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万物皆可娘 >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专访

万物皆可娘 第二百七十一章 专访

作者:无尽风灯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1-05 19:02:18 来源:258中文

当许逸阳意气风发的说完那句电影台次之后,这场乏善可陈的表彰大会,便宣告结束。

表彰大会结束之后,到场的记者们都涌向许逸阳,希望对许逸阳进行现场采访。

但是,许逸阳以自己太累为由婉拒了,同时主动把校长推了出来,对记者说:“诸位可以采访一下我们中海外的校长,我们平时没少接受校长的教诲。”

许逸阳忽然来了这么一句话,让一旁的校长惊讶又感动。

自打有了这事儿,许逸阳对学校的态度一直有些抗拒,虽说处理了陈彦辉让他缓和了不少,但态度依旧是有点冷淡。

这时候忽然体贴一下,倒是让人感觉异常温暖。

晚上,央视把火灾的事情放进了新闻联播。

就连今天自助消防站的事情,也被加了进去。

许逸阳已经麻木了,就算bbc、cnn也播出这个新闻,他也无所谓了。

反正自己已经打定主意,就当一次推广消防的吉祥物,随便怎么曝光都行。

因为晚上要做专访,所以许逸阳七点半自己打车去了中海卫视,到的时候卢笛已经在楼下等着他了。

带他上楼的时候,卢笛告诉他,央视听说中海卫视这边约了许逸阳做专访,也想过来给许逸阳做个简短的采访。

许逸阳点点头,来都来了,被一个电视台采访,和被两个电视台采访,其实没什么本质区别。

按照东道主优先的原则,许逸阳先在一个演播室里,接受了中海卫视主持人的采访。

中海卫视主持人询问的问题,大都集中在事件本身,比如,详细询问许逸阳救火时的内心波动,救火时遇到的困难、有没有想过放弃,以及为什么会做出捐款给受伤女童的决定等等。

许逸阳的回答完全忠于实际,没有刻意把自己描述的很伟大。

比如他说,自己发现火灾发生,想到网吧有大量灭火器,所以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过去帮忙,仅此而已。

至于困难,无非就是初期灭火效果不好,感觉压不住火势,后来搬梯子把推车灭火器弄上去之后,很快就控制住了。

至于放弃,许逸阳也直说,自己当时并不敢进到火场内部,脑子里想的就是从外部灭火,一直到所有灭火器用完为止,如果灭火器用完还不行,那自己就只能放弃了。

捐款的问题就很简单,无非就是考虑到一个小姑娘,将来还有很长的人生路要走,自己希望能够尽可能减少这场火灾未来对她的影响。

中海卫视的主持人总想把他往煽情的路线引导,比如几次隐晦的询问,当时去救火,是否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

其实稍微上道的人,这时候就会顺着说些场面话,比如,救人要紧,自己的生命安全其实已经没有时间去考虑了,脑子里只想着赶紧灭火救人云云。

但许逸阳却很认真的说:“我觉得,作为非专业灭火人士,我首先要保证的其实是自己的安全,否则盲目进入火场,很可能帮不上忙,反而把自己也搭进去了,所以我并没有把生死置之度外,而是一直在提醒自己,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全力以赴。”

中海卫视的主持人稍稍有些失望,她其实更想要的是一个格外煽情、催人泪下或者让人由衷敬佩的采访,奈何许逸阳这孩子太实诚。

结束了中海卫视的采访,隔壁一个休息室里,央视记者已经做好了采访的准备。

央视记者的采访现场很简单,靠窗摆放两张单人沙发,把房间里其他的东西尽量清空或者梳理整齐,记者和许逸阳面对而做,采访就开始了。

央视记者首先向许逸阳道谢,感谢他在这场火灾中做的贡献,也感谢他愿意接受央视的采访。

双方客气一番,你来我往之后,便进入了提问环节。

正所谓千人千面,电视台也是一样。

中海卫视想找煽情的切入点,而央视更希望从主观意识做切入。

比如,他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在自己的网吧里,配置这么多的消防器材。

许逸阳显示认真解释了自己防患于未然的动机,同时,也第一次在镜头前,用调侃的语气说出了“火力不足恐惧症”这个词汇。

央视记者对这个词汇特别感兴趣,笑着说:“你应该也是个军事迷吧?”

许逸阳微微一笑,轻轻点了点头。

记者也还他一个我懂你的微笑。

了解我**队发展历史的,其实就算不知道这个词,也知道这个情况。

早些年我们相对落后,在战争中吃尽了火力不足的亏,尤其是当初在半岛打的那场战争,可谓艰苦卓绝。

后来,我军痛定思痛,不断加强火力配备,甚至超规格配备火力,就是因为早些年火力不足的亏吃得太多了。

再后来,等西南战事的时候,我军曾在轮战的炮火覆盖中,把炮筒都打红了。

再再后来,各种单兵火箭筒多不胜数,一搞演习,单兵扛火箭筒的,比扛枪的还要多,问原因就戏称为火力不足恐惧症。

随后,记者又问:“许逸阳同学,能说说你为什么要搞自助消防站这个公益项目吗?”

许逸阳说:“这次事情之后,我们几个发现,普通市民在遭遇火灾之后,除了自救和等待消防官兵这两个选择之外,几乎没有别的选择,因为消防器材的缺乏,别人也很难救得了他,这次之所以能把火灭了,是因为有新世纪网吧四十多瓶消防器材摆在那,下次呢?下次可能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说着,许逸阳又道:“所以我觉得,应该在自救,和等待消防官兵救援的中间,加一个过渡性的选择,就是让别人能够到自助消防站,用那里的消防设备去救别人,就像我这次救人一样。”

微微一顿,许逸阳继续说:“我来中海之后,发现中海的老弄堂很多,有大量居住十分密集、违建现象十分普遍的棚户区,有不少一家人的居住面积也不过十几平米左右,这样的地方,火灾隐患气势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

中海老弄堂里的房子条件确实很艰苦,不但人多拥挤,而且很多甚至根本没有卫生间。

一直到21世纪,还有老房子里的住户在排队用公共厕所,或者家里用手提马桶。

央视这位记者派遣到中海已经好几年,对中海的情况非常了解,听到许逸阳这么说,也赞许的连连点头。

居住在这里的,相当一部分是经济条件没那么好的住户,强制要求他们在家中常备防火设备是不可能的,就算是2020年,也没听说居民必须在家中配备防火器材。

所以,许逸阳觉得,如果自己真把自助消防站做起来,一定有人可以从中受益、一定有人可以因为自助消防站,免于身体受伤、免于财产损失,甚至免于死亡。

只要有人能够受益,那这件事就值得做!

央视记者也觉得许逸阳这个想法非常实用,而且非常值得大力推广。

于是,他接着问:“从你个人来看,你觉得大部分人在日常防火的概念里,都会犯哪些错误或者有哪些疏忽?”

许逸阳说:“缺乏防范意识是第一,没有消防设备是第二,没有经过相关培训是第三,过分自信是第四。”

说着,许逸阳认真解释道:“其实我觉得,很多时候,发生在居民区里的火灾,都是从很小的规模开始、然后逐渐蔓延起来的,这个蔓延的过程非常关键,如果及时扑灭就能避免,但如果方法不得当,很有可能最终会酿成大祸。”

“一场最终导致多人伤亡的大火,火势也是一点点蔓延起来的,在着火前期的二十分钟内,只需要一瓶灭火器就能解决,但恰恰就是因为没有一瓶灭火器,才让火势从小变大,最终一发而不可收拾。”

“火灾发生的那一刻,很多人还会犯下同样一个错误,就是主观的认为自己可以搞定,所以他们第一时间往往会手忙脚乱的尝试自己灭火,但忽略了要及时拨打119,等火势真正不可控的时候,再打119,很可能已经错过了扑救以及逃生的最佳机会,这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所以,我觉得如果有了自助消防站,再搭配一定的宣传科普,先教会市民防火,然后教会市民在发现火势,第一时间报警,第二时间逃生,第三时间再取灭火器进行控制,一场大火也许就可以避免。”

记者非常赞同的连连点头,说:“你的消防意识确实非常好,甚至可以说是我见过的、非专业领域的人里面最好的一个,我相信你刚才的这段话,对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也会有很大的启发,比如,尽可能自备一些消防器材、火灾发生后第一时间先拨打报警电话,然后再试着灭火,而不是光想着灭火,却忘了打电话报警,希望电视机前的观众能够牢记这些金玉良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