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科幻 > 量子超人 > 安石登场篇

量子超人 安石登场篇

作者:风雨木乃伊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4-10-03 16:09:27 来源:258中文

《宋史》是中国历代史书里最杂乱、最不可信的一部,很多人从情感上把它归罪于第一次使汉民族全面亡国的蒙古人。(看小说去www最快更新)因蒙古人野蛮粗俗,不尊重战败国的文化,随便乱写。反正他们能打,写错了能把他们怎么着?这样说,就冤枉了他们。其实都是汉人自造孽自身受。就跟北宋亡时,金兵只在撤退前才冲进了皇宫一样,此前所有抢掠,都是在城外开价,由宋朝汉奸们自己在城内搜刮…

《宋史》的错乱也根源于此。

研究宋朝,最好资料是各位皇帝的《实录》,这是官方最权威资料,记载着帝国每一件重大事情,乃至于皇帝、大臣的每天言行。其它如《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一个成于元朝,一个在宋室南渡后,从根本上就没足够准确性,所以宋人各种私人笔记,也成了官方信史的一部分。

那么提问:各位皇帝《实录》都完好无损,是不是宋史就一清二楚了呢?不!从第一本《太祖实录》起,就被一改再改、面目全非了。其中改得最可怕的,就是神宗朝!《神宗实录》前后共被改过三次:

第一次在元佑初年,由范祖禹、黄庭坚、陆佃等同修,编写时就吵成了一片。黄庭坚说“如公言,盖佞史也”陆佃反驳“如君言,岂非谤书”陆佃曾是王安石的学生,但不赞同新法。连他都看不过眼黄庭坚等人对王安石事迹的篡改,这本《实录》可信程度可想而知…

第二次修改在绍圣改元时,当时宋哲宗在祖母高太皇太后去世后亲政,怀念父亲事迹,要为神宗正名。他命国史院把范祖禹、黄庭坚、赵彦等人找回来,问实录的依据都在哪里?这几人的回答超级雷人“各称别无按据,得之传闻”都只是些传闻!哲宗大怒“文字己尽见,史臣敢如此诞慢不恭”于是命蔡卞等人重修!蔡卞版的《实录》取材于王安石私人日记《日录》。他把元佑版《实录》涂改很多,以朱笔抹之,号“朱墨本”这是第二次的《神宗实录》…

宋徽宗时,想第三次改,可惜被金兵入侵给耽误了。直到南宋绍兴4年,才由范冲再改。范冲是谁?范祖禹的儿子…这30多年来,新旧党之争已反反复复折腾了4回,死了近三代人,怒火积怨己上升到不共戴天的程度,还能期望谁能公平公正说话吗?

现在流传下的24正史之一的《宋史》中有关神宗朝的部分。就是根据范冲版的实录而成,前两版《实录》和王安石的《日录》都己散落人间,再也没法搜寻…所以从绝对意义上来讲:没任何人能把当年到底发生过什么事说个清楚明白。那我能做什么呢?就是尽量把现有资料层层剖析,分出真假?

宋神宗出生时,祥和的光芒照耀产房,大群老鼠出现,吐出大片大片彩色的气体,积成了厚厚的云层…只不知赵顼他妈、未来神勇无敌、人称“女中尧舜”的高氏当时有没有被呛死?

1067年1月8日,未满19周岁的赵顼继位。这注定了他执政初期超强的信心:我命由我不由天!

神宗皇帝出生在濮王宫。受的教育很平民化。这是个重点!培养一皇帝,和培养一贵族子弟,用的不是同一本教材。他和前3任皇帝都不一样。勉强算来,只有赵匡胤、赵光义兄弟与他类似。都没受过帝王之术的系统训练,但那两位是天纵奇才,神宗陛下嘛…

10日,曹太后升格为曹太皇太后、高皇后升格为高太后。

接下来要讨论两国睦邻。赵顼该怎么称呼如今大辽的太后、耶律洪基的母亲萧挞里?按辈份,耶律洪基应该是赵顼的叔叔,那么他的妈…?礼部官员说我们应自称重侄、称对方大母。但被太常寺官员否决。说我们应自称侄孙、称对方叔祖母,才符合辈份。心高气傲的赵顼勉强认可了太常寺官员的说法。但后来的历史可以证明:他是不服气的!

接下来考虑的首要大事是怎样给老爸送葬。为此,赵顼把三司使韩绛叫来:来!查查帐,看看我们有多少钱?

只见韩绛搬来像山一样高的账本:陛下您瞧,这里一笔笔都是进账、都是钱。神宗很高兴,但下面一幕就足以让他吐血:账本里都是钱,库房里却连根毛都没!

以刚过去的1065年为例,年总收入116138405两,非常多吗?很好!但再看支出:却是…120343174两,己入不敷出有赤字了。这还不算完,还有零星支出,史称“非常出”11521278两,几乎是全年收入的又1/10!

总算一下:1065年的财政赤字是15726047两!这是人过的日子吗?至于怎么搞成的这样,以后细聊。(www最快更新)现在是年轻的皇帝捧着脑袋在龙书案上卧倒,搅尽脑汁得想出辙来啊。没办法只能节约…

14日神宗下诏:先帝英宗的治丧费和神宗自己登基的恩赏钱都大幅度缩水,只有以前仁宗嘉祐年间的1/3。勉强咬牙把这些钱花出去,剩下的钱被皇帝紧紧捂住,他发布了两条命令:1从现在起请大家勒紧裤带了,国家没那么多钱乱赏乱花。2大家做些你们最爱做、最擅长做的事——进言。

每当有些风吹草动时,进言就会发生。有皇帝提出的、有臣子们自动发言的,内容很广泛,从对外战争、民间暴动、皇帝休老婆、天上流星等等,有事就可争论。这次神宗要求的是“论仁宗、英宗两朝积弊”这是篇大论文,其实也是老生常谈,这种课题太常见了。只是谁也没想到,他提出这议题的背后有什么目的。

这次进言的焦点聚集在几个人身上:张方平、韩维、吴奎、韩琦、司马光。这不是偶然的,因他们每个人都有被关注的实力、根源。

张方平的奏章开篇就提出钱是国家最重要的东西,没钱就没一切。接着他又提出怎样省钱,具体就是设计了英宗皇帝的葬礼花费,给赵顼大大省了一笔钱。这让神宗很欣赏。

韩维,他是赵顼还是王子时的亲信,亲信说的话永远是神秘的。于是正儿八经的奏章忽略不记,我们即将看到的是他和神宗皇帝背后的悄悄话。

吴奎的奏章里一味强调君子小人,说帝王只要判断正邪之分,让小人滚远点,天下自然就太平富裕了…神宗对此打了个哈欠:爱卿说得有理,下去洗洗睡吧。

韩琦。首相大人的奏章是封辞职信:按惯例,前朝首相负责大行皇帝的山陵事(安葬),事毕后必须辞职。何况现在年岁大了,身体也不好,请允许我到地方上养老。不过很显然。他辞职的背后有很深的潜台词。这几年里树敌太多了,再不激流勇退,小心吃不了兜着走!

又只剩下了老混蛋司马光,这永远是个独特的人。事后来看,他在这件事上和上面的人都不同,他留了个心眼。不过按时间顺序,他的奏章此时还没上,再等一会吧…

2月6日,立前宰相向敏中的曾孙女向氏为皇后。

3月24日。参知政事欧阳修因在英宗朝所犯众怒而被罢免。次日,枢密副使吴奎改任参知政事。

闰3月6日,夏毅宗李谅祚遣使朝见大宋新皇帝,并请谢罪。求恢复两国榷场。

25日,王安石被任命为江宁知府,正式登上神宗朝的历史舞台!王安石,抚州临川人。1021年出生。父亲王益是宋朝中下层官员,终生辗转南北,没做到京官。这样就终定了王安石早年的生活:1飘忽不定。2学业自成。

因飘忽不定。他可大开眼界,从小就看尽北宋王朝的利弊兴衰。因其幼年流走天下、父亲早亡,他必须自己研读诗书,这决定了他一生的学术根基与处世性格。他的心灵从没羁绊,孔圣的儒家学说对他没貌似神圣感的那种约束。甚至于他赴京赶考的目的都不那么“崇高”他后来明白告诉世人:是家里太穷了,得有功名、有工资,才能养活妈妈和众多弟弟妹妹…

这就是北宋史上最有名、同时也最有争议的一代名相王安石!

王安石在1042年考中了进士第四名,之后官场之路走得极其独特,终北宋一朝堪称绝无仅有。他谢绝了所有机会进京,视功名如粪土,在举国争名夺利的世道中孤傲不群,宁可在乡下偏远小地方当官。这其间他放弃了笔试,这是地方官做过一任之后的正常权力。他可进京参与馆阁人员的筛选。以他唐宋八大家的文笔功力,相信唾手可得,不废吹灰之力。可他就是不!他还放弃了举荐。文彦博、欧阳修这样的顶级文官的举荐居然被他白白浪费了!这是为什么呢?先不忙,继续看他的人生之路。1058年,他终于进入京城,成为三司省的度支判官,之后进入馆阁,做到两制官中的知制诰。于1063年(宋仁宗去世的同一年)因母亲去世,离开了京城。

这6年期间,他留下了一封畅谈国事的万言书奏章,除此以外可说默默无闻。从那时起直到现在英宗去世、神宗登基,他都在江南悠游闲逛…

这里面包含着王安石本性到底如何的大问题?他是个百分百纯洁无瑕、不使奸诈、甚至不懂奸诈的伟人吗?这是历代赞扬王安石的人的立论根基。或是个大奸似直、大恶似善、一肚子歪门邪道的伪君子?这是历代打压王安石的最终目的…这两个180度大转弯的评价,都要从他平生一点一滴的作为上去分析。这时就可以开始了。从他是怎么引起神宗皇帝注意的这件事上说起。

话说宋神宗赵顼早就知道王安石,那就是他当王子时的亲信、前面说的那位韩维的功劳。韩维此人严正立身,是个让人肃然起敬的人,至少经常让神宗皇帝肃然。如神宗和他聊功名,韩维拒口不谈,从一开始就掐断了谈话“圣人不谈功名,只说做事”事情成了功名自在,总抱着功名心去做,迟早成奸邪!

某天年轻的赵顼王子穿了双式样新颖的鞋,韩维看见了,冷冷说了句“王安用舞靴”赵顼立即脱掉扔了。

还有赵曙和曹太后较劲期间,韩维提醒赵顼危机到了,“奶奶”要生气,赶紧去解释。赵顼立即照办,替父亲去赔罪。这里稍加一句:赵顼与赵曙截然不同,终神宗一世,对曹太皇太后礼敬有加。

总而言之,韩维对宋神宗影响很大,属于严师益友那种。尤其难得的是:他经常对国事发表些独特见解,每次都让皇帝目瞪口呆、豁然开朗,这时韩维总会说“这不是我说的,是我朋友王安石的看法”时间长了,王安石名字就深深在皇帝心里扎下了根。

还有那篇王安石第一次进京时,唯一留下的万言书,那简直让少年赵顼心潮澎湃。于是,神宗皇帝在百忙的国事中仍不忘对万里之外的江宁府下了条指令:王安石就任江宁知府!

截止到这里就可讨论了:话说以前那么多次任命,王安石都推了,这一次会例外吗?例外偏偏出现了,他接到指令后没半点迟疑,立即走马上任,当官去也!于是反对王安石的人有话说:王安石是奸诈的,你看:他先是有意结交王子的亲信,天天吹枕头风一样给年轻的未来皇帝洗脑。再派自己长子、在前一年考中进士的王雱进京城随时和韩维保持联系。这次他答应得这样痛快,第一暴露了他强烈的名利心,第二让他狐狸尾巴露了出来,为得到重用,使尽了手段,不仅早有预谋,还安排周密!他根本不是个纯洁的人!(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