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女总裁的战神狂婿 > 修订版第二卷 影之卷 第四章 阳泉的由来(下)

在亚洲分家事件中,司徒王明显给和族人下了黑招。贰.五.八.中.文網尽管如此,和族人还是基本达到了立国的目的,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司徒王在边界划分的细节上还做了一记手脚。毕竟他是个华夏人,在划分的时候,不可能做到绝对公正,多多少少会有偏袒,何况存在对和国的报复之心。他搞出来的这个阳泉列岛,就让华夏与和国扯了几十年的皮。

在大时代战前,华夏与和国的历史问题、边界问题都是清清楚楚的。本来按照原有地图划分也就罢了,互相都能服气。可是大时代战争最后攻击贝硫时,不但台湾被击沉一部分,贝硫还因强烈地震平白产生了两个面积不小的岛屿,西太平洋岛链的形势已经改变了。

司徒王占据亚洲后,依照“大伙一家人”的思路分配管辖区,更何况当时地广人稀,适合人类集中居住的重建区之间往往赤地千里渺无人烟,彼此间就分得不是很清楚。基本亚洲分为华北、华南和西太平洋三个区,由三个中心都市的政治力量管辖,他老人家安坐阳泉,将阳泉列岛据为私有。分家时,这种私有财产就算不交出来,也得明确归属,以免他老人家一命呜呼后大家抢得面红耳赤失了和气。和国gdi对此寄予厚望,没人到他面前去请示汇报,反复公关争取,最后他却把阳泉的管辖权交到南都gdi手中。

而且前面讲得还不够清楚,阳泉列岛纯粹是胡乱划的,没有任何地理和历史依据,司徒王说哪里是哪里就是,哪天想起来了上次少划了一个,马上用涂改液改改文件的末尾句号,再填上就是,也没人敢跟他斗个一二三,毕竟那时候阳泉基本上是无人区。因此阳泉有记载的区域变化(都是增加,没有减少)不下十次。最终划定的阳泉特区大到什么程度呢?西、南这些没啥争议的方向就不说了,只说说特别有争议的东北界,那里有个相当不错的岛,面积足有几百平方公里,旧名叫种子岛,跟和国四岛之一的九州岛相隔一个大隅海峡,就三十公里左右宽,随便拉门炮都能喷过去招呼招呼。不管对历史知晓度有多少,只要摊开地图一看,哪怕是华夏人都不得不由衷地赞叹:“善,都切到人家家门口了啊。”

尽管历史上多次切到四方邻居的家门口,但现在被反推到自己家门口仍然无法接受,和族人为此闹腾得厉害。贰.五.八.中.文網而司徒王则给了一个霸气四溢的回复:“为了解放你们和国,我们华夏人为主的亚洲军队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啊,连华夏第一外岛都没了一半,补偿点也是应该的。你们如果实在不同意的话,我们就再重新考虑划界。反正阳泉列岛是不是要把九州和四国包括在内,我之前也不是没有过想法。”

和族人无法接受司徒王这样强盗式的说法,只是他当时权势太大,几乎成为全球独裁者,和族人也只有敢怒而不敢言,怕九州和四国也给他划了过去,那样的话濑户内海都要变成公海了。等到司徒王再次退到幕后,和族人终于获得了发言权。只要开会,就必提阳泉列岛问题。但司徒王态度很强硬——那岛是以他老婆名字起的,要割一半给和族人,岂不等于把老婆送了出去?坚决不干。一直到三〇四七年司徒王去世,这个问题都始终纠缠不休。

司徒王去世后,和国gdi更加不依不饶。最后华夏gdi不厌其烦,同时内部中出了叛徒,态度出现松动妥协。所谓妥协,也绝对不可能白把经济和军事上那么重要的地皮还给和族人。当时的协议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阳泉列岛设置特别行政区,允许华、和双方经审批后的人员随意进入和在上面生活、投资、居住,一般不部署重型、攻击性和战略性武器。作为妥协的交换,和国的九州和四国也同样设置特别行政区,方式类同阳泉列岛。

因投资面过广,效果不好,经过协商一致,和国几年后取消了九州、四国特别行政区,但阳泉列岛的共用共管形式一直保留了下来。这个地区不但成为华、和两国的共管缓冲地带,而且因为其特殊地理位置和政治方式的存在,成为东西方势力暗中渗透的一个焦点。纪监委在这里设置特别派出组,是有特别用意的。

最后还得说个从龙二处听来的唯一关于阳泉争议的段子,讲的是种子岛的一件奇葩事,我到阳泉后还专门实地考证了一盘,证明龙二诚不欺吾——

龙二说,和族人关于阳泉的怨念极深,其中种子岛自然是怨念最深之处,关于它的各种小动作从来就没断过。三〇二三年春,和国趁与南都gdi打得火热时搞了一个“大隅海峡国际马拉松赛”,打的旗号当然是强身健体、增进友谊等等等等绝对鬼畜无害人见人爱的招牌,南都gdi也就半推半就答应了下来,预想是和国人大不了在海峡两边各搞个半马,坐船传递一下就完了罢——结果和国人愣是在三十公里宽的大隅海峡上搭起了一座平均宽度5米的浮桥!他们就用这种方式,以及从此就没断过的连篇累牍的宣传报道、追思考古,来证明大隅海峡是和国人的,种子岛是和国人的。不信你看,这点距离短得才比半马多一点点,全马都跑不完!

这件事南都gd上了黑当,遭到了北都gdi的无情嘲讽和,政局上大大丢分,自然是各种不予承认和抵制。但这种冠冕堂皇的活动有了开头就很难找合适的理由结束,南都gdi能做的也就只有“不承认、不参与、不报道”的沉默封杀和暗地施压,新京gdi迫于压力只得把赛事降级为“县级地方纪念赛事”,把“国际”俩字去了,官方场合也不怎么宣传,只是九州的地方媒体报道一下。

虽然闹了乌龙吃了暗亏,但当时南北gdi其实都没把这件事当回事,觉得和国人闹腾闹腾就自然会偃旗息鼓。因为海风海浪大,只要不打桩浇筑搞成永久性建筑(那不但违反国际法,工程技术角度也有无数无法突破的困难,费用更没人承受得起),任凭你大罗金仙来修的浮桥也决计挺不过一年——不料和国人轴起来连鬼都害怕,他们年复一年地坚持把这项海上马拉松活动搞了下去,每年都要修一次临时浮桥赛道,有时天公为难还得返几次工。也就是说,在我等庶民完全无知觉地情况下,和国人已经用这种扭曲的、毫无国际影响力的马拉松赛形式宣示主权超过四十年了!

既然这项赛事在南都gdi作梗下一点影响都没有,我就从来没听过,那龙二是怎么知道这个段子的呢?很简单,他家就是给这个浮桥提供轻质钢木结构的主要供应商。货量大、供货周期紧,供货质量再差也有大海帮着漂没,每年都要固定供应新货,时不时还花样翻新追加项目预算,这样好的生意到哪里去找。因此身为资本家的龙二及其家族对这项赛事持绝对支持姿态,只要政府按时买单,恨不得能年复一年地办到天荒地老地球毁灭。由此推论,这项赛事后面的许多小动作、无数怀古追思有多少真心诚意,有几个作者没拿这些资本家的钱,当真令人生疑。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宣示主权活动又有多少意义,更显得渺茫苍白。

跑跑步也没啥不得了的,种子岛也给他们跑不回去,人类做的没意义事多了,多这一项也没啥。可在大海上跑马拉松骨子里是挺疯狂的一举动,风险其实相当大,上述评论无论如何加不上“反正死不了人”的补语。我到阳泉后打听到,这项海上马拉松赛事因为基础设施先天不足(直到此时全球都还未造过这种长度的正规跨海大桥,更别说在鸟不生蛋的大隅海峡来造,即使造起来除了每年跑一回马拉松也不会有什么鸟用),不但要跨海用浮桥搭这么长的赛道,还要兼顾美观、功能区等要求,自然会额外地增加困难。因此这条听起来很浪漫的海上马拉松赛道实际上可一点也不平安,围绕浮桥修建、赛道设置等一系列的工作,每年总要死好些人。某年甚至浮桥被暴风雨击毁,淹死和国马拉松选手若干(但和国人不承认,南都gdi当没发生过,除了当地人口耳相传外找不到任何资料证明)。据一个从浮桥搭建时就亲眼目睹经历的镇长告诉我,为这项赛事、这条赛道总死伤了上千人罢,“每年不收个两位数,老天爷不答应”,他如是说。

如此疯狂而无意义的活动居然能坚持疯狂四十年不动摇,我自此对和国人轴魂燃烧时的作死精神有了极大的景仰膜拜。寒寒这人九成七八是好的,更从不作死,但还是继承了一些和国人的轴魂精髓,时不时地展现一番,却又从不承认。每逢此时我就提醒她,大隅海峡上还在马照跑舞照跳。起初听到我这么说时,她总是怒不可遏,后来逐渐麻木不仁,再后来到欧巴桑的年纪时甚至去主持过一回这项花样作死大赛。那时的她已修炼出一身睥睨生死、无所畏惧的东洋霸者风姿,我等俗人的些许调笑已经完全不放在心上了。

这些变化见证了我们的成长、世故和老去,但无论我们如何改变,大隅海峡的作死马拉松之旅仍在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完全不以我等的意志为转移。为此,我又可以附庸风雅地填一篇《临江仙.大隅马拉松》曰:

滚滚大隅东逝水,浪花淘尽健儿……

算了,太缺德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