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读小说网-在线免费阅读小说 > 武侠 > 九源界 > 第二十九章 风云初变

九源界 第二十九章 风云初变

作者:赵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4-11-05 15:14:07 来源:258中文

一天后的此时,临朐县治里,两个披头散发,气喘细细的人被衙差带到了县丞的面前。***小*说

“你们说马峪的采石场被歹人偷袭,所有衙差和监工都被俘被杀了!”县丞简直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千真万确啊,老爷!小人这次真是菩萨保佑,死里逃生啊。那些歹人将弟兄们绑起来,一个个是开膛破肚,活活凌迟而死啊!”哭倒在地不起的正是潘头和黄皮。

这两人当初在远处解溲,没有被人发现,两人见到众驱口等聚集在山下,群情汹涌的将那些以前手段最为酷烈的同伴逐个捅死,心里吓得魂飞魄散,不敢发出一丝声响。瞅着周围无人注意,依仗自己熟悉地形,七拐八拐,左弯右绕,硬是从采石场里逃了出来。他们怕被发现捉住,两人在一个隐蔽的山洼处藏了大半天,因为泻肚而身体乏力,逃跑速度并不快。半路上两人也想到刘家庄和胡家庄求救,奈何于志龙早有准备,安排人在半路上堵截。两人发现路口之人虽然穿着衙差的衣服,但是都是生面孔,并且这些人杀气腾腾,出现在此的时机也颇奇怪。两人多了个心眼,在草丛里藏了好一阵,未敢上前招呼,直到于志龙带领大队赶到,这些衙差上前应对作答,才确定自己又逃过一劫。

两人更是胆寒,心知附近都不安全,干脆趁着夜色将近,直接赶去县城。于是特意绕了个大圈,避开于志龙可能设卡的地方,一路丧家犬般逃进了临朐县城。此时已经采石场事变的第三天了,天色又近黄昏。

“大人,那些驱口、苦力不仅受到歹人的鼓动,亲自动手,将衙差弟兄们给活活捅死,他们还口口声声说要攻打县城,杀官造反啊!”

“我的那些衙差都被歹人杀了?”县丞急急追问。

“小人离得远,只见有部分衙差兄弟被杀了,其余的兄弟当时被绑了,都被歹人押在一处。当时事发突然,驱口们被鼓动造反,继续呆在山谷里很有可能被发现,小人发现歹人已经开始盘点衙差和监工的人数,所以不敢再停留,只得寻路逃生。后面的情况委实不知,看当时的架势,只怕弟兄们是难逃一死。”潘头不敢说谎,把自己看到的如实陈述。

“大人,我们半路上本来想先到刘家庄和胡家庄求救的,但是歹人狡猾,竟然在半路上设卡堵截。小人情知不妙,这才一路上绕了个大圈,赶回县城向老爷禀告,现在奴才的主子还不知就里,等待奴才赶回益都城请罪呢!”黄皮跟着叩首道,涕泪交加,如丧考妣。

“歹人有多少,采石场的苦力又有多少?”旁边县丞主簿追问。

“恩,歹人大约三百,驱口苦力大约近三千。”黄皮略一沉吟,多报了于志龙的人数。事前他与潘头合计,若是将于志龙的人数如实禀告,只怕县老爷这里就过不去,这么多人,有刀有棍,竟被几十号歹人一股脑的俘虏,你们都是吃屎的吗?

主簿抽了口凉气,三千暴民多是青壮之辈,一旦起事,若再谋得兵器,单靠临朐县城的官军和衙差根本无法剿灭。

“大人需尽快告知本县的达鲁花赤大人知晓,请他速下决断!”管家马上建议。县丞只管地方民政,若是动用元军将士就必须取得县里达鲁花赤的同意。“不错,来人,速去请乞篾儿大人来此议事”一个下人上前答应出去了。

不多时,乞篾儿不耐烦的赶到,他正在宅里吃晚饭,听到县丞有请,不知何事,又不好耽搁,只得中途赶来。等到听到潘头两人的复述后一时也惊得呆了。

“胡家庄和刘家庄只怕已经被歹人占了,现在城里的官军不足三百,加上衙差勉强四百。如何应对,还请大人示下?”县丞拱手对乞篾儿道。

有元一代,各路,府、县除了设置当地行政长官外,元廷还专门设置了各级达鲁花赤一衔,达鲁花赤专由蒙古、色目人任职,达鲁花赤古语是镇守者,品秩最高时达正二品。其职责是监督本地军政,实际上是当地的最高军政长官。

至元末期,有血性的蒙古人已经渐渐凋零,出任各方的官员多是皇亲贵族或蚁附其上的贪鄙之人。千里做官只为财,为了升官发财,这些人多是上下勾结,圈占田亩,转嫁劳役,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在灾荒时节,更是趁机低价购进大量民产,或印发斡脱钱,以谋取暴利。

斡脱钱原是蒙古人借贷经营的一种方式,但是到了元末,斡脱钱的利息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借贷期满后,借一还二,若不能按期偿还,则今后本息累计。如此高息的高利贷在整个中原大地上是广为实行,不仅各级蒙古、色目官僚参与发放,就是皇亲贵族,甚至历朝皇帝、太子、公主等也参与其中。因为返利快,如羊产羔,也谓之羊羔儿息。

乞篾儿是来此做官的,自然不能免俗。不仅在本地多设名目,征收税赋,摊派劳役,还与县丞,驻军百户等参股采石,大放斡脱钱等。这两年家资暴富,乞篾儿上下打点更是游刃有余。广结善缘下,益都路的府尹已经私下来信,来年政绩考评自己必将是优等,行御史台也将一路放行,到时官升一级是指日可待。

眼见红火火的日子就要来到,今日听闻噩耗,真是晴空霹雳,震得乞篾儿呆若木鸡。

自至正十一年刘福通颍州起事,这两年被贼杀的官是数不胜数,朝廷屡派大军围剿,但官军死伤无数。今年好不容易将刘福通部剿杀得大半,余部据说已经逃至深山,难有脱困之势。偏偏张士诚在高邮又闹得天翻地覆,京杭大运河的漕运基本断绝。元廷震动,遂有脱脱亲自挂帅,领蒙古军、色目军、汉军、苗军、吐蕃军、高丽军等,号称百万南下讨伐。

山东地处大军南下要道,北方各处的军资和部队流水般的向着济南等地汇聚,再转向南方,即便是益都路各县府的蒙古军、色目军和部分汉军也被调往南方。导致山东地域军力薄弱,各处贼寇趁机起事,四处流窜,官军兵力不足,疲于作战。不得不由各地的豪绅大户自募义军,协助官军剿贼。

好在贼寇、反贼虽多,却多是小股,易于被剿灭。益都路最大的一股算是于海这一支,但是于海也多在益都路北边和西边流窜,前几日益都路还传报在南下元骑的打击下其顽凶已被执杀,贼寇大部被歼,现要求各地严守关隘,控制道路,务必将其围困在仰天山地区,既然成功指日可待。怎地今日却有贼寇来到了自己的临朐治所呢!

乞篾儿打起精神,问道:“这些反贼如何来历?你等怎么就可确定他们是于海反贼?”

“回大人,小人在路边藏身时,遇到了对方自采石场行军至刘家庄和胡家庄,有些反贼的小头目得意忘形,大声对驱口们宣称自己的战功。他们提到了自己的头目,匪号于志龙,自领千户,是于海逆贼的先锋。他们还提到确实与官军的骑兵打了一仗,不过朝廷的大军似乎没有占到便宜。”

“嗯,反贼的话也能信吗?我蒙古大军所向无敌,当初横扫草原,东征西讨,破城灭国无数,如今刘福通之贼也不剿的奄奄一息,于贼不过是命好,逃脱一劫而已,当不得真!”

“大人教训的极是!”不仅潘头、黄皮赶紧叩头称颂,就是县丞和主簿也是拱手施礼。

“不过,他们说其先锋匪号是于志龙,此无心夸耀之言倒是颇可信,可还曾听到什么消息?”乞篾儿追问。

“回大人,小人一直藏在道边,担心被贼发觉,离得远些,只听得他们要去攻打胡家庄和刘家庄,看其人数大约近两千人。”

“听贼人吹嘘,这批贼寇的先锋似乎是其精锐,后面的大部多是老弱妇孺,而且话里话外,似乎大贼于海已经伏诛,现在是一个匪号叫刘正风的做大头领。”黄皮补充道。

“哦,益都路已经发来传报,称我蒙古大军擒获匪首于海,就地正法,看来消息是真得了。”乞篾儿颔首道。这年头,虚报战绩,杀良冒功的事到处都是,所以各地官员对官府传报的消息真实与否均是心中有数。知道匪首被诛,几人自是心中一宽。但是转眼一想,贼势浩大,可能很快就要攻城,自己身为地方军政长官,职责所在,却苦于兵少难支,计将安出?

乞篾儿派人传城里的四个百户过来,一起议事,同时与县丞商定立即向益都路发函求救,说明探听的原委。应对之策主要是汉军全部驻守城内,并传令周围的城外义军进城协防,城内再招募精壮,协助守御,对出入城者严加盘查等等。

四个汉军百户到后,对两位长官的部署心悦诚服,赞叹不已,均跪地请命,值此危难之际,愿肝脑涂地,任两位长官驱策。

主簿建言,还需派人乔装出城,打探反贼在刘家庄和胡家庄的动静,知其虚实,以便应对,乞篾儿大赞,纳其言。

潘头、黄皮跪求,允其二人连夜出城告知其益都路的主家,早做应对,乞篾儿感其忠心,允其夜去。

此夜临朐县城内风声鹤唳,各家奔走相告,传言大股贼寇临近县城,不日将破城劫掠。一时城内人心惶惶,很多人想整理家资,连夜逃出城,在城门处被城卫拦阻。有人急报乞篾儿,乞篾儿大惊,这才紧急下令,全城宵禁,严禁私下传播留言,但有祸乱民心、军心者,严惩不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